红楼之庶子风流(校对)第3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8/999

  贾家有这个资格的,除了贾赦夫妇外,只有贾母。
  等贾母、贾赦夫妇没了后,就只有贾琮了……
  这方面贾琮能想到的,贾母、贾政等人自然不会想不到,心中也就愈发悲戚……
  贾家最盛之时,得宠的姨娘甚至有体面的丫头都能请御医来瞧。
  现在却……
  看着满堂悲的贾家诸人,贾琮心里其实很奇妙。
  他没有丝毫悲伤之意。
  他心中只想着一言: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
  如今虽看似艰难,贾家因此落难。
  可自此而后,贾家最大的两个祸根都没了,也基本上就没了日后抄家灭门的万恶之源。
  虽然外部仍有大敌,其中不少还是由贾琮引来的。
  但只要内部再无刚愎自负的蠢货们拖后腿,以贾家的门第,外面的敌人极难彻底覆灭贾家。
  甚至这一次,如果贾蓉能扛得住,咬死贾珍之死与他不相干,宁国府都未必有事。
  当日,贾琮十分明白,骨气血性早已被贾珍在这些年的羞辱打骂中折磨干净的贾蓉,在宗人府内绝难挺住。
  昨夜他给贾蓉出主意,也只以为宗人府会派人来验尸时问一句,不会将人传去……
  不过宁国若除,对他的牵扯拖累反而会更小许多。
  毕竟,若是贾蓉承爵宁国府,且身为族长后,他的手也不好常伸到东府去……
  贾蓉做什么决定,用不着听荣府这边的意思。
  所以,看着满堂悲色,贾琮的心里,却是出奇的平静和心安。
  总算基本干净了。
  ……
  大明宫,上书房。
  暖心阁内,崇康帝眼神森寒的看着忠顺亲王。
  登基十余载,如今大权在握,大义在身,太上皇一朝时的旧臣,悉数出京。
  满朝文官皆其一手提拔。
  军权虽还未全部掌控,但不得干政的将军们,又如何能成气候?
  最重要的是,能够指使这些骄兵悍将的人,如今几死于床榻上。
  这个天下,谁还能威胁于他?
  这便是他敢让新党在整个大乾推行新法的底气!
  却不想,忠顺王竟敢如此不识好歹,妄想坏他大事!
  军机阁中六大军机虽然在这十多年内,被他以手段分化的各自为雄,彼此间多有间隙,不能构成威胁。
  可说到底他们都是那人当年的班底,总还有威胁在,崇康帝不能对他们放心。
  这让崇康帝心中极不满,也愈发想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然而大乾的军中制度,就注定了掌控军权者,必以军功为重。
  使得崇康帝想要找到能取代六大军机的人都难,因为有足够军功者,都是当年跟随武王打天下时立下的。
  他费尽心机才将六大国公分化,在他们中制造出重重矛盾,使得彼此虽不成仇寇,但也早不复当年的情义。
  若是再换个新人,还是武王旧部不说,之前的安排也都作废了。
  所以,他只能在开国功臣一脉寻找。
  只是开国功臣四王八公,四王且不提,虽然在太祖时功高盖世,每人都救过太祖姓名,因而封王。
  但四王本人及旧部,也都在太祖时就死伤殆尽,军中势力甚至都未能传至圣祖一朝。
  而八公中,也只有贾家荣国府,第一代荣国公贾源历经太祖、圣祖二朝,执掌军权。
  第二代荣国公贾代善于圣祖及太上皇两朝,掌军权,虽远不能与武王相比,但较今日六大国公却并不逊色。
  在军中,也留有足够的余荫人脉。
  所以,崇康帝决定拉拢贾家,扶持开国功臣一脉,对抗贞元一脉功臣。
  只待新法大行之后,便携天下大势,一举完成军权洗牌。
  适时,军政大权皆在其手,他才是真正的崇康帝,天下至尊!
  这一进程中,任何阻拦他的人,都将死无葬身之地!
  区区一个叔王,也敢违逆圣意?
  忠顺王自然不傻,他焉能看不出,当年未登基前,平淡无奇,远不比武王光芒万丈,只本分做事,待人宽厚三皇子,早不复当年风度。
  当年三皇子待他甚恭,言必称叔王。
  而这些年来,忠顺王也帮他极大的安抚住了宗室中原本亲向武王的势力。
  可是现在……
  忠顺王在崇康帝森冷的目光中,不得不屈辱躬身道:“陛下,老臣糊涂,以为……北静王所言有理。贾家,到底有殊勋于国朝,荣宁二公皆功于社稷。若因无心之失,就斩宁国血脉,恐寒武勋之心。”
  说罢,忠顺王额头冒着冷汗,心头则在滴血。
  他为太上皇亲弟,在贞元一朝时,都不曾这般低过头。
  万万没想到,今日会受此屈辱。
  可是,他心中却也只能悲凉一叹。
  崇康帝正位十数年,太上皇于太极宫中静养,等闲根本不出面,从不理会政事。
  武王亦自囚于龙首原上的王府内,天下之大,再无人能制衡崇康……
  崇康帝见忠顺王低头,面色微微缓和,又念及这些年此人功劳,不愿逼迫太甚,想了想,觉得也不全是坏事,便道:“叔王言之有理,贾家到底有大功于国朝,就以武功爵抵罪罢。”
  忠顺王闻言,老眼一亮,躬身道:“陛下圣明!”
  待忠顺王领旨告退后,崇康帝哼了声,眼睛微微眯起。
  宗室诸王倒是被此人调理的妥妥当当,只是未免也太妥当了些……
  不过,此时还不到理论这些的时候,这个时候宗室不能乱。
  总要等龙首原上的那位化成骨头以后再说……
  他转头对水溶道:“你去一趟贾家,将此事告诉他们,就说虽然朕几番保留,却耐不过忠顺王以宗法相劝。另外,这半年来朕的案头上弹劾贾家的折子都快堆不下了……你告诉他们,贾家之荣耀,皆源自军功。若想不会自此式微灭亡,为他人所轻,就只有再立军功可挽!功名但在马上取,武勋子弟,就该有武勋子弟的模样!”
第二百三十二章
二王
  “这群该死的孽障!什么好下流种子,这个时候,也敢做这等美梦?”
  荣庆堂内,贾母听完贾政说罢东府发生的事,气的打颤,恼声骂道。
  又质问贾政:“你怎不直接啐他们?东府大老爷和蓉哥儿还没死,轮得到他们争?”
  贾政叹息一声,不好说什么。
  都是同辈的族兄,且人家才是宁国一脉的,他能怎么办?
  见他如此,贾母又恼向贾琮,斥道:“你也是个窝里横的,在家里倒是厉害,怎就这样巴巴的被人赶回来了?”
  这就不讲理了,完全不是一回事。
  贾敬让他走,他还能赖着不成?
  贾琮想了想,还是不愿背锅,道:“东府大老爷的话,琮还是不得不听的,不过老太太且安心就是,如今东府那些人……实不足为虑。若是敬大老爷和蓉哥儿回来,自然没他们的事。若是不能回……他们现在争的,其实也都是没趣味的。空欢喜一场……”
  贾母沉声道:“若你猜错了呢?万一让他们得逞了,岂不是成了笑话?”又对一旁薛姨妈解释道:“我不是不能容人的,东府的事我原不该多管,可这会儿珍哥儿还未出殡,尸骨未寒,这起子没面皮的下作东西就做出这等勾当来,实在不当人子,痴心妄想的畜生。”
  贾琮忍不住笑了下,垂下眼帘道:“老太太真不必担忧,若果真如此,宗人府也必会来问询老太太之意,那些人一时被贪欲迷住了心,想不到这点。如今反而因此恶了老太太,所以谁都有可能,就是他们没可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8/99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