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庶子风流(校对)第2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9/999

  荣庆堂东暖阁内,贾家姊妹们均聚在此处顽笑,宝玉手里拿着一个香囊,翻来覆去的看,爱不释手,对黛玉已是谢了十来回了。
  自己的心意被这般喜欢,黛玉面上虽不显,心里也高兴。
  这几日贾母劝了她多少遭,哄了又哄,总算让她勉强原谅了宝玉当日的无心之言……
  到底是一起长大的姊妹兄弟,两人便又和好了。
  湘云在一旁看的不忿,她给宝玉做的鞋袜,费的功夫不比一个香囊多的多?
  也没见宝玉这般谢她。
  不过上回因为和宝玉吵架,又逢史家来人接,贾母就让她回去了,不像以前那样挽留。
  回到史家,过的日子处处不顺心,也让湘云学了个乖,不再直接噎人。
  她问黛玉道:“林姐姐,你送三哥哥什么?”
  黛玉似笑非笑的看了湘云一眼,道:“自然也是香囊,我一次做了两个,都是一家的哥哥,难道厚此薄彼不成?”
  湘云有些不好意思道:“我也是一次做了两双鞋袜。”
  自忖“借刀杀人”之计不地道,便不再挑事,俏皮的对黛玉吐了吐舌头。
  黛玉哑然失笑,不与她计较。
  却看向一旁的宝钗,问道:“宝姐姐,你送给三哥哥什么寿礼啊?难道也和宝玉一样,是一把米芾留笔的折扇?”
  听黛玉相问,众人不由都笑了起来。
  像米芾这样的大家留下的墨宝,能收集到一副都是难得,怎会有两把一样的折扇?
  宝钗心知黛玉寻事,若是平时也就罢了,不一般见识,可这等事上,却不得不反击,因而笑道:“虽不是米芾的,却是颜鲁公的字。林妹妹不厚此薄彼,我难道是不知礼的?”
  黛玉:“……”
  “咯咯咯!”
  一旁湘云见黛玉难得被噎住,乐得咯咯笑了起来。
  到底都是小儿女,没那么多计较,顽笑间也并不当真。
  黛玉吃了一亏,又见湘云在笑,恼的上前捉打,啐道:“偏你惹出来的是非,你还有脸子笑我?”
  湘云忙笑着逃开求饶,黛玉追她不上,见宝钗相拦,恼道:“好姐姐,怎没送三哥哥一幅画,也好还个人情呀?”
  宝钗:“……”
第一百七十九章
最后一道护身符
  在大慈恩寺用罢斋饭,贾琮、宋华便侍奉着吴氏回了尚书府。
  随行的,还有同乡慧静师太,及才认的外甥孙女,妙玉。
  吴氏本就是热心好客之人,若只一慧静师太倒也罢,宋府即将南归,她也不会多事。
  可年轻之时堂妹留在后世的唯一血脉,却绝算不上远亲了,她又怎能不理?
  不容置疑的以姨祖母的身份,带了师徒二人同归。
  待从大慈恩寺回到尚书府时,天色已暗。
  因为明日一早,宋家阖府就要离京,所以除却两家世仆外,其余众奴仆竟已经遣散。
  也正是趁着吴氏不在的心思早早遣散,否则以吴氏往日里宽厚待人的恩情,离别时非要哭成一片不可。
  吴氏不忍宋岩受这等萧瑟悲凉的感觉,故意这般安排。
  因此此刻尚书府门前已没了门子,开门迎归的,竟是吴氏的侄孙,贾琮在国子监的好友吴凡和陈然二人。
  “咦,怎是你们俩?”
  贾琮与宋华骑于马上,见两人笑呵呵的迎在门前,笑问道。
  吴凡闻言,得意道:“瞧你这话说的,怎么就不能是我们俩?我是老太太正经的侄孙,子川他爹又我姑爷的门生,我们在这又有何稀奇?”
  贾琮哈哈一笑,对宋华道:“子厚,这是师娘新招的俩门子吧?看起来马马虎虎,不过咱们也不好小气,来,一人赏个门包儿犒劳一下。”
  宋华也是妙人,知道贾琮故意活跃气氛,减少人丁稀冷的萧瑟,配合道:“今儿出门没带银子,只有几文铜板……”
  贾琮大笑道:“差不离儿就行了,这新门子连牵马坠蹬也不会,一点眼力都没,能有几文赏钱就该烧高香高乐去了。”
  “哇呀呀!欺人太甚!”
  吴凡圆脸狰狞,如唱戏中的大白脸儿般叫嚣起来,要扑上前将贼子斩于马下。
  马车内,吴氏本来都快落泪的心情,被这一伙儿给闹的哭笑不得,笑骂道:“今儿有外客在,你们也只管胡闹!再敢顽劣,仔细你们的好皮!”
  “哟!老祖宗今儿有客在啊?”
  吴凡脸变的极快,臊眉耷眼的讨好道:“我竟不知,着实该死!快快快快,开门开门,迎老祖宗和客人进里面去。”
  贾琮和宋华说笑着下了马,引着马车入内。
  等到了二门儿前,因有外客在,前宅男子本该回避,陈然和宋华借口去请宋岩来见,便退了去。
  吴凡却仗着和贾琮年纪一般小,又惯在吴氏跟前耍宝,赖着不走。
  等看到晴雯等人从马车上下来,一双小眼睛登时瞪的溜圆。
  被贾琮一个瓜崩儿叩在脑门上,忙贼眉鼠眼的转头,然后就看到了从吴氏马车上下来的妙玉。
  一阵晚风吹过,妙玉下车时没有站稳,踉跄之下,虽无碍,可围在脸上的纱巾挂在了马车上,再一站直,便扯落下来。
  晚霞辉映下,这一刻,吴凡真真打心底相信,这是月宫仙子降落凡尘……
  妙玉见纱巾吹落,忙去捡起,重新戴罢,就见旁边有“八戒”呈一脸的猪哥儿相,嘴边竟挂着口水呆呆的看着她。
  素来洁癖的她,差点没作呕出来……
  面色白了白,不忍目睹,赶紧转身,去搀扶慧静师太。
  贾琮差点笑出声来,同情的拍了拍吴凡胖乎乎的肩膀。
  吴凡看到妙玉不加掩饰的厌恶,一颗心碎成八百片,回头哀伤的看向贾琮。
  贾琮从上而下打量了番这圆滚滚的冬瓜,轻轻一叹,摇了摇头,眼神怜悯,就见吴凡额头青筋暴起……
  ……
  宋岩从前书房回到内宅后,与慧静师太见罢,又受了妙玉的礼。
  得闻妙玉身世后,宋岩感慨道:“当年我与令祖母还有过一面之缘,那年她才……十二岁吧?”
  吴氏有些眼红,道:“可不是嘛,我出阁那年,琴颖才十二。一转眼,五十年过去了……”
  宋岩点点头,对落泪的妙玉道:“无论如何,咱们都不算远亲了。既然如今你在家乡已没甚亲人,姑娘何不在家里住下?”
  吴氏连连点头道:“正是这个道理,既然还有我在,就断不会看你孤苦无依一个人在空门里受苦!不然等我死了,也没脸去见琴颖妹妹了。当年,就属她与我最好。后来我随老爷来了京里,也不知怎地,渐渐就没了消息,去了几回信都寻不到人,再后来就说人没了,悲痛之下,也就淡了往来……不过没关系,如今只你一人在,便拿我当成祖母也是一样的,咱们都是吴家的血脉。”
  妙玉也不知当年事如何,闻言后却极为难,她看了眼对她含笑点头的慧静师太,见师太年高体衰,双眉似雪,眼睛湿润道:“本该侍奉姨祖母膝下尽孝,可是师父将我抚养长大,师徒二人相依为命,怎忍心舍弃?”
  此言一出,宋岩等人皆暗自颔首,心中欣慰。
  这个时候还能念及恩师,可见此女是个重情义知冷暖的。
  慧静师太却笑道:“为师是出家人,四大皆空,并不惧老无所养。汝本为养身而入空门,并未剃度,六根未净。为师早先带你入京,就是算出你有一段因果要在此了。只是没算到,你还有至亲存世。痴儿不必难过,纵然不在为师身边,但只要心存慈悲,又何处证不得菩提?”
  此饱含佛理的至言,让堂内众人眼睛一亮。
  吴氏也连连点头,以为必能说通妙玉。
  谁料此女却心思极正,哪里肯听?
  她流泪道:“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我自幼多病体弱,是师父一手养大活命。如今师父年高体衰,熬不得斋饭煮不得佛茶,弟子焉能忍心远离?”
  又对宋岩吴氏道:“姨祖父母庇佑之情,妙玉铭记于心,深感此恩,亦愿侍奉二祖膝下,共享天伦。只是实不忍弃师父一人孤守佛祖,还望二祖体谅。”
  说罢,缓缓跪下。
  宋岩闻言自然颔首不已,吴氏则感谢慧静道:“真真难为你,不仅将我这孙女儿养的这样好,还教的这样懂礼知孝,比养恩更重。”
  说罢,起身给慧静行礼。
  慧静忙避开还礼道:“太夫人实无需多礼,妙玉为我弟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9/99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