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迷红楼(校对)第9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29/2337

  “万胜!”
  秦皇重武,这对军队来说,绝对是一件值得兴奋的事。
  更何况,隆正帝还抛出了“天子剑”和“麒麟服”的大手笔。
  这两者,别说对寻常士卒,就是对勋贵子弟而言,除了某三孙子外,都是极大的荣耀。
  因此,众人无不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上万秦卒,山呼万胜。
  王帐前搭建了一个木制露台,上面坐着决策大秦百万大军的大部分力量,以及王公宗室。
  相比于大军的激动,这个露台上的人,就显得冷静的多了。
  尤其是从来都与军权绝缘的宗室诸王,甚至,连一些武勋将军,都有些不以为然。
  个人勇武,从来不被他们看重。
  而且,反对将武功和爵位承袭挂钩的勋贵,大有人在。
  从武一途,着实太苦太险也太难了。
  如果可以的话,他们宁愿废除这个决定。
  因为他们中,有很多都“后继无人”。
  子孙不少,可有从武根骨的,有从武毅力的,有从武之资的,三者相交,就几乎无人满足了。
  也就是说,他们这一代后,亲贵之爵多半就要丢失……
  而一旦丢了,想再找回,难度之大,超乎想象。
  像贾环这样,能重振家业的子弟,在神京城中,百中无一。
  家族衰败,指日可待。
  当初连堂堂贾家都是如此,更遑论是他们家族?
  因此,对于“罪魁祸首”的武道,忧心忡忡的他们,打心底里反感。
  当然,这种反感不能流露在外。
  因为此策非隆正帝所定,而是高祖和太上皇……
  所以,众人看着面色微微激动的隆正帝,心里纵然不满,可到底还是跟着装模作样的喊了几声“万胜”。
  然后,比武开始。
  说是自由比武,任何人都可以上,但也只是这样说。
  真要是个粗通拳脚的普通士兵都能上,那这一万多人都上一遍,十天半月都比不完。
  因此,守擂者乃是武道中人,为一御林军卒。
  最先上台的,亦是一个初有武道根底的武人,出自灞上军营。
  仅“武道”二字,就让九成九的士兵都没了机会。
  这本就是现实……
  ……
  大秦军服统为黑色,且极为简洁干练,没有那么多花式去区分不同军区军种的兵。
  唯一不同的,就是在后背后心处,有一片白,上书各自所属军队的番号。
  比如说御林军的士兵,背后后心处就是“御林”二字。
  灞上军营的人,背后后心处,就是“灞上”二字。
  严格来说,在通体黑色的军服上涂一片白,是非常不合理的事。
  因为这样醒目的标志,极有利于敌人的射箭瞄准。
  但,大秦军方的意图正是如此。
  当一个士兵,以后背面对敌人时,那只能说明一个问题。
  他在可耻的逃跑。
  这样的人,不配做老秦士卒,也不配活在世上……
  ……
  比武进展的如火如荼。
  守擂的人已经换了几波了,打的也愈发精彩激烈。
  大秦军中,藏龙卧虎,高人辈出,果不虚传。
  虽然到目前为止,上台之人武道最高者,也不过二品。
  但贾环目测之,这些人之所以没有进入更高的等级,不是因为他们根骨毅力差,而多半是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从武之资,让他们买得足够的参药去固本培元。
  但就其武技而言,还是十分的高明娴熟的。
  这个东西做不得假,需要靠大量的演练和实战才能收获。
  而这正是贾环所匮乏的。
  因此他看得津津有味,感觉许多技巧都可圈可点,值得学习。
  不过,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贾环这等武人,看着一个个无名小卒却使得一手好武艺,觉得赏心悦目,兴致勃勃。
  可是对那些王公贵族,还有一些其他心底反感武道的人来说,这种节目就实在太过枯燥乏味了。
  看一群粗坯臭汉在石头台上打架,有什么劲?
  渐渐的,交头接耳的声音多了起来。
  有谈论经书的,有谈论诗词的,有谈论女人的,还有谈论未来该怎么办的。
  总不能让他们的孩子,也这般粗鄙吧,那怎么能行……
  上位正座,隆正帝眯起的细眸,不动声色的扫了一眼。
  薄薄的嘴角边,闪过一抹浓浓的讥讽笑意。
  却也不理会,一群国之蠹虫,迟早自亡……
  隆正帝的视野又转向了擂台。
  御林军、灞上军营和京营,三方人马轮番上阵,互不相让,气势高涨。
  呼喊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
  然而,五城兵马和蓝田大营两处,却始终没有什么动静。
  五城兵马司那点人马,本来就是来凑数的,没什么动静也就罢了,一窝怂货,谁也没指望过……
  可是蓝田大营处,也寂静无声,始终没有什么反应,就让人感到奇怪了。
  隆正帝坐于露台正上位,看了眼气息冰冷坐在下方的宁至,道:“宁爱卿,蓝田大营无勇士乎?
  朕尝闻言,论兵卒之不畏死者,大秦百万军,当属蓝田军最悍。
  今日为何毫无动静,欲藏拙耶?”
  宁至还是那张冰冻不化的脸,微微屈身前倾,沉声道:“陛下,蓝田兵卒,平日所练习者,皆是以命相搏的杀人之术,并无比试之法。”
  隆正帝闻言,面色一滞,心中虽然微怒,却也拿这种军头没什么好办法。
  大秦军方内部想要升官晋级,看的不是圣意如何,而是三个硬标准。
  第一,忠诚。
  第二,军功。
  第三,能为。
  这三个标准其实是相互交叉的,没有明显的界限。
  因为如果没有足够的忠诚,在基层时,就不会以命相搏,建立足够的军功。
  而如果没有带兵的能为,就无法建立更大的军功,那么也只能止步于基层个人勇武的阶段,不会升的太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29/233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