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迷红楼(校对)第8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34/2337

  不然一会儿,吏部、礼部也得混进来……
  咦,孙大人,你的脸怎么了?看起来,有些不雅啊!”
  贾环言辞一转,关心的问道。
  孙诚闻言,小眼中寒芒一闪,却强忍着没有发作。
  因为他知道,现在就是发作,也奈何不得贾环什么……
  孙诚冷哼一声,道:“多谢宁侯关心,本官只是被奸人所害,但并不碍事。还请宁侯回答最之前的问题,既然宁侯主张战,那总要说出缘由。
  战争,尤其是两个大国强国之间的战争,乃是事关社稷安危的国朝大事,容不得信口开河。”
  贾环闻言,颇为赞同的点点头,道:“孙大人看起来比古大人更适合当兵部尚书,靠谱的多了!好,本侯就严肃的回答这个问题。
  方才古尚书问我,若是与厄罗斯开战,要准备多少兵力和粮草,要准备战死多少人……
  准备多少兵力就不多言了,我大秦兵多将广,朝廷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自然是有多少,就能准备多少。
  至于准备战死多少人,就更是幼稚的问题了。
  因为只要上过战场的人,就都应该知道,在他踏上战场的那一刻起,他随时都有可能会战死。
  而每一个战士,都有这样的觉悟和心理准备,不用多言。
  其实最关键的,倒是后勤粮草,尤其是粮草。
  哎呀呀!那就更不用担心了!
  据我所知,如今霸上大营和蓝田大营的军粮仓库中,粮食可是堆积如山哪!
  足以坚持到今年秋收,甚至还有富余。
  孙大人哪,你就甭担心这一点了。”
  孙诚闻言,心头都在滴血。
  狗娘养的,那都是老子的粮食!
  孙诚心中怒声咆哮着,想着损失大半的家底儿,孙诚的心都在滴血。
  偏贾环气死人不偿命,哪壶不开提哪壶:“哦对了,孙大人,本侯还有件事要跟孙大人说一下。
  是这样,昨儿我二叔下朝后,回家对我讲,说是孙大人你的主意,要本侯体谅国朝艰难,户部缺银,所以,希望本侯能发扬一下风格,将那一百车伏特加捐献给朝廷,好还厄罗斯的礼。
  本侯闻言后,深感惭愧,且深以为然。
  到底还是孙大人公忠体国哪!
  一心为了朝廷思量!
  这种精神,作为与国同戚的勋贵世家,我以为,贾家一定要好好学习之。
  所以,这件事我答应了,不就是一百车伏特加吗?我贾家出了!
  只是……
  后来出了点小岔子……
  下面的奴才回报说,酿酒的粮食不大够了。
  哎呀!本侯当时真正是心急如焚哪,不能耽搁朝廷大事啊!
  所以,本侯用鞭子狠狠的抽了那些狗奴才一顿。
  可到底解不了事啊!
  后来,有消息灵通一点的人告诉本侯,说贾家没有粮食,可有的人家有啊!比如说户部尚书孙大人他们家,啧啧,说孙大人家里粮铺里的粮食若是涨价一分银子,全神京城的粮铺都得跟着涨!
  可见,孙大人家里有多少粮食。
  本侯一听顿时大喜过望,就去孙大人家的码头仓库里借了些粮食。
  孙大人,您这般公忠体国,高风亮节,一心为国谋事,想来,应该不会介意吧?
  嗯?”
第六百四十五章
激辩
  孙诚闻言,一双小眼睛都有充血的迹象了。
  做官做到他这个位置,其实基本上已经算是升无可升了。
  再上一步,便是入阁。
  但想要入阁为相,当先有威望,也就是所谓的在士林中养望。
  这一点,孙诚从未想过。
  作为一个拥有放印子钱黑历史的人,他就算养出一条龙来,都不可能养出名望来。
  再者,一般入阁为相者,大都是从礼部或者吏部升上去的,户部虽然也被称作技相,可再想上一步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既然升官无望,孙诚这些年的努力,一是要坐稳户部尚书的位置。
  二,则是捞银子。
  他的能力很强,贪心更盛。
  想当初,为了积累原始资本,连印子钱都敢明着放,完全不要读书人的脸面了。
  后来还是忠顺王迫于士林的压力,让他停了这一套。
  不是说读书人不放印子钱,往下面走走,放印子钱的,十有八九后面站着的都是读书人,而且至少也是一个举人。
  但他们都是暗中来做的,假托于家奴的名义来行此丧天良之事。
  这也就是为何民间会有人形容那些大老爷们,明面上满嘴仁义道德,可却一肚子的男盗女娼。
  可不管是掩耳盗铃也罢,自欺欺人也好,至少从明面上来说,这些事都与他们不相干。
  他们还是清清白白的读书人,就算被人攻歼,也可用一句家门不幸,出了奸猾刁奴来搪塞。
  然而孙诚却根本不在乎,就是明着去放印子钱。
  可见,他对银子有多么看重。
  然而,昨日贾环却将他一大半财产给抢走了!
  娘希匹!
  老子就算再不要脸,给人放印子钱,可总也会先给人一点本钱,然后再收利钱。
  总还有点道理可言吧?
  你就打着一个狗屁理由的名头,然后就派了几百辆大车拉了一天一夜,给我搬了个清空!
  你……
  你……
  真不要脸啊!
  孙诚连拼命的心都有了,可是,当他看到忠顺王转过头,用一双赢秦皇室特有的细眼,没有任何感情的看了他一眼后,心里一个激灵,顿时清醒了过来。
  孙诚深吸一口气,看着贾环道:“好……说。”
  顿了顿后,强行压下对那数百万两银子的思念,孙诚专注精神,看着贾环道:“宁侯,本官乃是户部尚书,所行者,即为大秦精打细算。尽可能的减轻百姓的负担,同时又能维持整个帝国的运转。
  至于其他的,清名还是虚利,都不被本官放在眼里。
  本官打开天窗说亮话,就直接说了。
  本官以为,我大秦若是接受准葛尔的求和归附,除了能收获一点虚名外,再无任何益处。
  但是为了这点虚名,朝廷却要付出无比沉重的代价。
  只军饷物资的花费,加起来都要以千万来计数。
  可朝廷里根本就没有那么多银子,如果强行开战,只能将负担强加给下面的百姓身上。
  今年除了关中大地外,其他各处,都有灾祸。
  虽还不至于民不聊生,可民生多艰却是实实在在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34/233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