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迷红楼(校对)第22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76/2337

  蒙古人只懂得毁灭,肆意剥削压迫,却不懂得创造财富。
  所以,注定会失败。
  臣却不然。”
  “那你还不是要打量迁徙大秦的百姓?”
  隆正帝听的怦然心动,不过到底还能压抑住,回到最初的疑点。
  丁口,在过去的几千年里,都是朝廷最大的财富。
  若是让丁口大量流失,那朝廷便会流失大量的财富,这是隆正帝不想看到的。
  贾环笑道:“至少三五年内,不会大规模的迁移百姓。
  臣希望内陆贫瘠之地的百姓,最好都能迁徙到沿海城市。
  臣会让银行在沿海之地,兴建大量的工厂作坊,招手大量的劳力为工。
  到时,百姓们不需耕种,只要在工厂作坊里劳作,就能养家糊口,还能过的很好。
  陛下,这些百姓,在现在的家里,一家能有二三亩薄田就不错了。
  他们一家多则十来口,少则四五口,全靠那点田地吃饭,怎能不穷苦?
  一大家子人,只要几个人就能种完田,其他人只能闲着,无事可做。
  这样的情况,不穷才是怪事。
  可去了工厂,一家十口人,就能做十份工,这样的家子越大,赚到的工钱也就越多。
  臣在外面不停开拓海外市场,根本不需担忧商货无处可卖。
  如此,大秦国内可以不断加大工厂作坊的扩建。
  也就能将越来越多的穷苦百姓解救出来,让他们能够凭借劳动过上富庶的生活。
  朝廷还能收到更多的税负。
  至于迁移百姓出海……
  短时间内,会以银行体系下的商贾力量为主,去异国经商。
  而朝廷这几年,要尽最大的努力,让百姓多生孩子!
  可以以减免税负,减少徭役的方式,来鼓励百姓。
  谁家生养三个孩子,奖励一只羊,生五个,奖励一头牛!
  臣相信,大秦的人口,在二十年内,会出现爆炸性的增长!”
  “你能等二十年?”
  隆正帝不信道。
  贾环哈哈一笑,道:“最多五年!等国内的百姓生了那么多孩子,只在国内打工,怕是养不好那么多孩子,只有去外面,去海外拼搏,才能赚取大量财富,养活好孩子。
  陛下,大秦如今有一亿多人口啊!
  十年内迁徙出一千万,留下的人口至少还有两亿,甚至三亿!
  非但不会减少,只会更多!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好时代,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好时机。
  只要抓好了这个时机,大秦就会屹立千年不倒,无敌于世!
  咱们君臣必须抓住这个时机,这是咱们君臣的历史使命!
  所以臣之前才对张廷玉直言,换不了眼界就换人,不能与时俱进就下台!
  事关国朝气运,任何人都不能拖后腿!
  谁都没有这个分量!
  至于眼前的这点苦难,陛下根本不必放在心里。
  只要咱们君臣齐心,继续努力下去,百姓们眼下的这点苦难,只会让他们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日后努力奋斗!
  非但不是坏事,还是好事!
  当初若没城南庄子的数年历练,焉能有臣今日?
  陛下就更不用说了,最地道的宝剑锋从磨砺出!
  所以,陛下万不可因此而坏了心情,那就太小家子气了……”
  “放屁!”
  隆正帝骂了声后,平息了下因为激动神往而起伏的胸口,转头对一直给他揉按肩头的董皇后,道:“让御膳房准备些酒菜,今日,朕与贾环……还有老相国,一起喝几杯。”
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成精
  三月的关中,天气犹有些阴冷。
  渭河初化,湿气有些重。
  但这对贾环备下的三艘大楼船不是问题,船楼中自不用说,有温暖的供热系统。
  甲板上,则立起玻璃大插屏,点燃熏笼,一样暖意自在。
  “论起受用,贾小子真真是做绝了!”
  李光地夹了一筷子糖醋河鱼,放在没牙的嘴巴里,闭目咕哝了会儿,一脸享受的感叹道。
  不过咽下口后,又一脸忧国忧民道:“民众穷苦,贾环却富比石崇,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啊……”
  这尼玛!
  贾环差点把那盘子河鱼叩这老棺材瓤子的脸上!
  又担忧的看向隆正帝,别被这老货给忽悠了。
  隆正帝哼了声,瞥了贾环一眼后,对李光地道:“老相爷家的膳食,也不比这些差多少……
  石崇?
  那等搜刮贪敛巧取豪夺的货色,也能和贾环比?
  老相国未免太看不起我大秦的忠义亲王了吧!”
  李光地见挑拨不成,也不在意,嚯嚯一笑后,果断转移话题,他老眼觑着贾环,道:“贾小子,《司马法》言:国虽大,而好战必亡!
  此不破之至理也。
  你如此好战,虽常胜,却难免有一败之时。
  你怎解?”
  隆正帝闻言,顾不得寻李光地的麻烦,也看向了贾环。
  在国人千百年来的固有思维里,战争,就意味着国力的大幅度消耗。
  意味着劳民伤财,穷兵黩武。
  如强汉之盛,也因数十年连绵不绝的对匈奴战争而衰。
  汉武刘彻一代伟帝,不得不下轮台罪己诏。
  还有前明时的战争,皆是亡国之音。
  好战必亡,几为真理。
  贾环闻言,却笑道:“此好战,非彼好战。
  开战的动机不同,结果自然也不会相同。”
  “怎么说?开着船去战争,和骑马打仗不同么?”
  李光地夹了块酥烂东坡肉,却不急着放口中,挑了挑稀疏的白眉,问道。
  贾环笑道:“不是战争的方式,是战争的动机,也就是战争的目的不同。
  千百年来,发生在中国的战争,多半是为了争夺皇图霸业,还有一部分,是为了抵御外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76/233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