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迷红楼(校对)第174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40/2337

  贾兰苦笑不已,连连点头道:“是是,谨遵三婶吩咐。”
  小吉祥才不吃这套,“哼”了声,还要再说什么,却见贾环换了身清爽的衣服出来,忙一吐舌头,一溜烟儿的跑了。
  “三叔。”
  贾兰规规矩矩的给贾环请安道。
  贾环喝了口清茶后,看了眼贾兰,应了声,道:“这么一大早,什么事?”
  贾兰道:“是先生让侄儿替他谢谢三叔当日援手之恩。”
  贾环嗤笑了声,道:“张廷玉真他娘的是个穷酸,老子帮了他老大的忙,他连登门道谢都不来,打发我侄子来给我道谢。
  这是什么道理?
  他是掏不起礼钱还是怎么的?”
  贾兰脸色一阵青红,干巴巴的解释道:“三叔,先生不是不知礼,实在是……先生的身份,不方便来见三叔,不然的话,物议太盛。
  三叔您……”
  “行了!”
  贾环没好气的喝道:“你小子到底姓贾还是姓张?吃里扒外!
  说吧,张衡臣那老小子,贼精贼精的,若不是想算计老子,会打发你来这一趟?
  老子救他不止一天了,今儿才想起来道谢?”
  贾兰闻言,彻底蔫儿了,垂头丧气道:“三叔,侄儿就是替先生传个话,不是向着外边。”
  贾环哼了声,道:“有话快说,老子没功夫和那些狗皮倒灶就会算计我的王八蛋扯淡!”
  贾兰抽了抽嘴角,道:“三叔,因先生身份不好与三叔私会,所以让侄儿替他请教三叔,三叔之前计划的银行一事,何时开启?”
  贾环闻言,哈哈笑道:“我说他打的什么主意,八成是户部没银子了吧?”
  贾兰崇敬的看着贾环,道:“三叔,您怎么知道?”
  贾环冷笑道:“不是缺银子花,被逼的狠了,张衡臣能想起让你来寻我?我杀了他情同父子的老师,他不恨我才怪。
  也是奇了,我听说靠着在江南倒卖粮食一局,他把那些土豪士绅的银子套了个七七八八,足足有一二千万两银子,他这就花完了?
  别是在哄我,想赖我的账吧?”
  贾兰老实道:“先生说,为了祭天和犒赏大军,还有一连串的封爵,银子花的海了去了。
  这方面偏又省不得,不能让士卒们流了血,回来再流泪……
  还有迁移流民去西域,灾区来年开春的种子和耕牛,都不是能节省的,四处都是花钱的地儿,国库里又能跑耗子了。”
  贾环笑道:“张廷玉被宫里摆了一道,顾千秋一门死的精光,他就没什么怨望?还这么兢兢业业的处理公务做什么?”
  贾兰摇头道:“侄儿没听先生说过这些,不过先生近来瘦了好多,一心扑在朝事上,师母跟侄儿说了好几次,让侄儿劝劝先生。可侄儿只一提,先生就笑着岔开话头。”
  贾环笑道:“我听说如今你一天里倒有一大半时间在张家待着,你小子……罢了,你要走武路,我还可以照应你一些。既然你想走文官一途,跟着张廷玉也好。
  不过,你明白的告诉张衡臣,银行的事,我不准备再搞了。
  贾家树大招风,我也没他那么心地无私,在我心里,啥也没家人重要。
  至于银子之事……
  他欠我那五百万两银子,看在你的面子上,今年我就不同他要账了。
  不过你让他也上点心,我这一成亲,后面就该生儿子了。
  有了亲儿子,你这和我不一心的侄子就要靠后站了。
  我上有老下有小的,也不容易。
  之前连老婆的嫁妆都贴出去了,实在没银子使了。
  给他三年时间,赶紧想办法把我贾家借给朝廷的银子还回来。
  不然,我带着全家老小跑宫里吃饭去,他若不信就试着。”
  贾兰闻言,小脸抽抽着,道:“三叔,您之前不是让侄儿跟着芸二哥多学点经济之道吗?所以侄儿看了看三叔您这里上两月的流水……
  三叔,您一个月就进帐小二十多万两,芸二哥说这还只是一部分。
  您这样的都没饭吃,要去宫里吃饭,还让其他人怎么活啊?”
  贾环闻言,笑骂道:“小王八蛋,说你吃里扒外还真不冤枉你!老子卖了多少家当,一月才进二十万两,可我要养活多少人?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下去再去你芸二哥那里看看,家里一个月要开支多少银子。
  老子马上就要娶亲了,一娶还是俩,能不赶紧要账吗?
  就这么跟张廷玉说,记住了没有?”
  “是。”
  贾兰垂头应道。
  ……
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困局
  大明宫,紫宸书房。
  气氛有些压抑。
  正如贾兰所说那般,国库里,没银子了。
  说来有趣,许是因果循环,报应不爽。
  隆正帝上半年抄家抄的飞起,看着金山银海往国库里趟,爽的不要不要的。
  可“报应”转眼就来,西域一战,别管到底是怎么打下来的,可报战功的名单,可以沿街铺上半里地。
  要封爵的人数,多到隆正帝看的头疼。
  虽然心里不舒坦,可毕竟黄沙军团的确打下了西域。
  再者,马上就要拆分了人家,总要给些甜头吧?
  所以,也就捏着鼻子认下了。
  这一认,就认出了大问题。
  光为这些新封武勋们准备宅子府第的银子,都要上百万两。
  再加上其他没封爵的有功将领士卒……
  隆正帝真真想哭的心都有了。
  可是,他敢对文臣苛刻,却不敢对有功武勋苛刻。
  贾环说的极有道理,所谓武勋,都是提着脑袋,九死一生为国效力。
  若是有功不赏,日后还有哪个会替朝廷卖命?
  而仅此一项,朝廷就要付出近八百万两的赏银。
  再加上受灾省份接下来几个月的赈济,往西域迁徙的流民,以及其他乱七八糟的一堆事,哪一样都缺不了银子。
  如此一来,张廷玉在江南设局筹来的银子,竟花的七七八八,快见底了。
  说起来,也是隆正帝这个皇帝做的失败。
  像太上皇在位时,几乎从未为银子之事发愁过。
  不是他善于敛财,而是孝敬他银子的人,极多。
  天下二十三省,每个督抚进京后,都会给太上皇包个大红包。
  听起来荒谬,但这却是真真发生的事。
  而且,数额还颇不小。
  单张面额,都是一万两起底。
  再加上其他官员的孝敬,及内务府平日里攒下的银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40/233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