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迷红楼(校对)第16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88/2337

  在这片小草场上还好,没有其他人。
  可若去了西域草原,不断吸纳游散牧户,队伍越大,他们这一支就越容易被新的族群所取代。
  这对老者来说,是万万不能允许的。
  但若有付鼐和纳兰森若在,一切都不成问题。
  他们这支非但不会消亡,还会越来越壮大!
  然而,贾环听到这两人的名字,眼睛却骤然一冷,沉声道:“此二人背主,不可重用。”
  老人听闻此言,直觉眼前一阵眩晕,两行苍泪落下,哀声道:“侯爷,他们并无背主之心啊!
  老奴愿在长生天下,用族人子孙的性命起誓,他们再敢擅自妄为,必遭长生天的厌弃,子孙断绝!”
  说罢,老人跪倒在地。
  其身后的数位老人,也齐齐跪倒在地,起誓道:“愿在长生天下起誓,若族人出现叛逆侯爷之辈,必遭长生天厌弃,子孙断绝!”
  “环哥儿……”
  韩大都被震惊了,他与蒙古人打过交道最多,蒙古亲兵皆为他所掌。
  所以他自然知道,这道誓言对于蒙古人意味着什么,也就愈发震撼。
  没有蒙古人,会拿长生天的眷顾和子孙的性命随意起誓。
  那比他们的性命还要珍贵。
  因此,他忍不住劝了声。
  贾环深吸了口气,看着老人,一字一句道:“告诉付鼐和纳兰,这是最后一次机会。再有疏漏,我失望的,就不止是他们两人了。”
  并不是贾环心慈手软,他本就有打算,让付鼐和纳兰森若去放牧,管理牧民。
  这并不是什么重要机密之事,也坏不了什么事……
  然而老人闻言,眼睛却陡然圆睁,目光满是不可思议的惊喜,嘶声力竭道:“侯爷大恩,部族永世难忘!老奴唯愿侯爷,公候万代!!!”
  吼罢,重重磕头在地。
  其身后数人,亦都惊喜交加跪拜磕头。
  贾环叹息一声,道:“起来吧,不必如此。”
  然而,老人依旧长跪不起。
  贾环见之,眉头微皱,道:“老丈,起来吧,不必如此。”
  依旧没有动静。
  贾环心生不妙,老人背后的老个稍年轻的蒙古老人跪行数步,走到老者身前,扶了扶,没有扶动。
  两人对贾环道:“族长已经回归长生天的怀抱了,他一定会向长生天,祈祷保佑侯爷长寿富贵。”
  贾环木然的看着老人的跪姿,没有言语。
  正这时,韩让忽然面色凝重的大步走来,沉声道:“环哥儿,赵师道又来了!带了许多番子,包围了牧场出口处。他请环哥儿去接旨……”
  贾环闻言,木然的脸色愈发难看。
  转身,从韩大手中接过缰绳,翻身上马,纵马狂奔而去。
  嬴正,欺人太甚!
  ……
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风声
  贾环一路南行,中途不断有人加入队伍。
  董明月、董千海,并有得到消息不断赶来的亲兵,甚至是牧户。
  等到队伍赶到牧场门口时,已有近二百人。
  二百轻骑齐奔,业有冲锋之势。
  牧场门口,黑冰台番子见之,顿生忌惮。
  若是旁人,万万不敢做此势逼压黑冰台。
  可是,贾家这位霸王,纵然以骑兵冲杀黑冰台,都未必做不出来。
  因此,这些威风凛凛的黑冰台番子,都严阵以待,甚至还有人,忍不住将腰间绣春刀抽出。
  赵师道见之顿时皱眉,正要呵斥快快收起腰刀。
  却见贾环一行人已经奔驰而至,脸色铁青。
  他不禁心中苦笑,这事真是……
  不过,他也并不畏惧。
  身为天子亲军,又有圣命在身,他也不能辱没了身份。
  况且,赵师道也不信,贾环真是鲁莽之人,敢冲杀黑冰台番军。
  果不其然,就在战马就要冲进黑冰台队伍中时,贾环猛然勒住缰绳。
  胯下战马一阵嘶鸣,但到底住了马蹄。
  只是马首,就在赵师道面前近在咫尺处甩着响鼻。
  “赵总管,距离你们约定的交接时间,还差两天吧?你是吃错药了,还是脑子出了问题,记差了日子?”
  贾环心情颇差,眼神暴虐凌厉,看着赵师道寒声说道。
  言辞,不带半分客气。
  赵师道闻言,脸上本来浮着的微笑,也渐渐敛去,双目看着贾环,淡淡道:“宁侯,非是下官言而无信,只是……奉陛下圣命所行,严查贾家牧场每一人,下官着实不敢因私废公。
  若宁侯见责,只管打骂啐面,下官绝无二言。”
  “大人!!”
  赵师道身后番子闻言,无不惊怒。
  在他们眼中,可没什么宁侯,只有天人一般的赵师道。
  若赵师道被人打骂啐面,与杀了他们无异。
  赵师道转过头,眼神凌厉的看着麾下番子,沉声道:“都做好自己的事,谁敢多言,当家法不利乎?”
  他以黑冰台为家,黑冰台法规,便为家法。
  以他赏罚分明,治家严谨的手段,违逆者的下场,通常都不大好。
  所以,众人除了敬他,也畏他。
  被这番训斥后,顿时都不敢多言了。
  只是纷纷用眼睛怒视贾环。
  然而,贾环却生生气笑了,眼神凛冽的看着赵师道,道:“赵师道,你是不是自视太高了些?打骂你一通,啐你当面,就能让你在我贾家门前放肆?
  皇帝旨意又能如何?可曾转过鸾凤台?
  若无台阁明发,不过中旨罢了,恕本侯一概不认!!”
  所谓鸾凤台,便是内阁和军机阁。
  为限君权,涉及国朝大事,皇帝旨意都需经过鸾凤台转议后,才能明发天下作数。
  这种方式,与后世诸大佬在文件上签一个“已阅”类似。
  若只是对文臣,自然只需要内阁转议。
  但若对武勋大将,则还需军机阁转议。
  毫无疑问,隆正帝这个意见,若经军机阁议事,不能说十有八九通不过。
  即使通过,也要至少半年之后了……
  赵师道面色终于变了,寒声道:“宁侯,陛下圣旨,你敢不认?”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88/233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