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艺术家(精校)第90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02/940

  “但是我们已经做好了。”柯布的话让全场观众一片哗然。
  人们原本都以为亚莉雅德和柯布现在所处的地方就是迷失领域,但现在看来却不是。梦境不仅有三层,还有第四层。结合在第一层里柯布对亚莉雅德说的话,“先是五十年”,而后又是“二十几年”,人们这才发现,原来当初柯布和茉儿在梦境的第四层里一起白头偕老,度过了五十年之后,两个人遵循了自然规律一起慢慢变老,然后手牵着手卧轨一起告别了世界。原本他们以为会回到现实,但不想,服用加强型药剂之后的死亡没有让他们回到现实,而是进入了迷失领域。
  在迷失领域之中,茉儿以为这就是现实了,所以她生活得很开心。但柯布却察觉出了不对劲,他意识到这是一个还没有被开发的潜意识领域,所以他想要回家,想要回到孩子身边,想要回到真实世界里。其实茉儿也察觉出来了,但她却不愿意相信,所以她将自己的图腾陀螺锁在了保险箱里,决定在迷失领域里继续自己的幸福日子。
  之后,柯布无奈之下对茉儿进行了意识植入,然后在迷失领域度过了二十几年之后,等到那颗意识种子生根发芽之后,柯布和茉儿手牵着手再次卧轨自杀,这一次他们终于回到了现实。可是茉儿却无法分辨出梦境、迷失领域和现实的区别了,这才酿就了悲剧。
  换而言之,费舍尔在第三层昏迷之后进入的是第四层,柯布和亚莉雅德在第四层里利用冲击将费舍尔带回了第三层,然后埃姆斯利用电击让费舍尔短暂恢复了生机。而现在,处于第四层的柯布,为了拯救已经死亡的斋藤,他还必须进入迷失领域才行。
  在第一层纽约的梦境里,费舍尔和埃姆斯变身成为的布朗宁率先清醒,付出了睡眠,随后是亚莉雅德、亚瑟,还有开车的尤瑟夫,他们都顺利逃出了水面。但是柯布却依旧沉睡不醒,亚瑟努力了许久之后还是未果,只能无奈地离开了。
  费舍尔告诉布朗宁,“我的父亲希望我活出自我,而不是为他而活。我打算这么做。”埃姆斯知道,他们的植入意识,成功了!
  看着茉儿在自己的怀中没有了呼吸之后,柯布义无反顾地进入了迷失领域。
  浑身是伤的柯布出现在了画面上,爬在沙滩上,被海水不断冲刷着,一名士兵用枪指着柯布,然后对着不远处另外一名拿着枪的士兵说了一堆日语。画面一转,一个华丽的日本宫殿里,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坐在宴会桌前,士兵把柯布拖着带进了宫殿,坐到了那个老者的面前。
  这赫然就是电影最开始的画面!原来,电影最开始那么多的画面剪辑,其实是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柯布对斋藤进行的第一次任务,还有一个部分则是斋藤委托任务最后进入迷失领域的部分!刹那间,所有观众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惊叹感。
  柯布爬在一个盆子面前像小狗进食一般扒着饭,坐在对面的老态龙钟的斋藤突然就开口说到,“你是来杀我的吗?”然后斋藤拿起了陀螺,开始在桌面上旋转,接着说到,“我在等待一个人,很多年以前,我曾经见过一个,在一个记忆模糊的梦里,它属于一个男人,一个想法激进的男人。柯布?”
  柯布和亚莉雅德等人在第四层浪费的时间,显然在迷失领域里已经过去了许多年,原本是中年人的斋藤此时已经老得要走不动了。斋藤只是隐隐约约记得,自己一直在等一个叫做柯布的男人。
  这顿时唤醒了柯布的记忆,“这个世界不是真实的!”
  “来提醒我要遵守约定?”斋藤似乎也唤醒了久远的记忆。
  “是的,放手一搏。”柯布醒悟了过来,“回去吧!”斋藤的手在柯布的声音中,移向了手枪。
  柯布睁开了眼睛,居然又再次回到了机舱之内,他成功了,他和斋藤一起从迷失领域之中自杀,直接从迷失领域回到了现实。而身边是他们整个团队的伙伴们,他们是利用冲击回到了第一层之后,在药剂效用结束之后顺利清醒过来的。
  当柯布的目光停留在斋藤的身上时,用坚定不移的视线死死看着斋藤,这终于唤醒了斋藤在迷失领域里几乎要淡忘的记忆,他拨通了电话,解决了柯布的后顾之忧。
  重新回到美国境内抵达洛杉矶的柯布,顺利地通过了海关,回到了家。
  在电影的最后,和孩子们重逢的柯布,再次转动了测试究竟是梦境还是现实的陀螺,这究竟是柯布的梦境,还是他真实地回到了现实:完成了回家的梦想。
  但电影没有给出答案,在桌子上的陀螺不断转动着,让所有人以为答案就要出来时,电影结束了!“盗梦空间”就在一个最大最大的悬念之中,落下了帷幕。
第2293章
目眩神迷
  “纽约时代广场剧院,‘盗梦空间’全球首映场,全场熄灯之后掌声雷动欢呼四起,巨大的屏幕在交响乐‘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伴奏之下缓缓落下,这是斯坦利·库布里克在‘2001太空漫游’片头使用的那首曲子,这让现场的影迷更是激情亢奋,而在几秒钟之后,我们就不知道自己身在何方了。”
  这是来自于“纽约时报”影评人尼尔·达西的影评开篇,这篇叫做“目眩神迷的梦境世界”的评论,第一时间就刊登在了“纽约时报”的官方网站上,而这片影评出炉的时候,全世界各地的狂欢还在继续中。
  纽约城灯火通明的彻夜狂欢没有休息的时刻,众多有幸观看了首映的观众,走出电影院之后依旧是晕晕乎乎的,却不愿意离去,所有人都心甘情愿地继续守候在首映现场,希望等待度过午夜十二点之后,迎来全球的正式首映,再次进入电影院,第二次观看这部电影。
  于是,这是一个不眠夜,对于所有影迷来说。同样,全球十六个举行同步首映的国家地区也是如此,这是一个日不落的时刻,所有人都将自己的焦点锁定在“盗梦空间”,听听那些观看完首映的影迷们之间热火朝天的讨论,几乎要让南半球的冬天和西半球的黑天都退避三舍。
  “埃文·贝尔和克里斯托弗·诺兰的联手,是如此惊人如此疯狂如此美妙,让人根本没有任何反抗能力,只能跟随着镜像语言在这一个全新的世界里疾驰。
  电影的前半段里,贝尔和诺兰就像两个科学怪人一般,近乎疯狂地向观众们抛出各种各样的概念和规则,而之中的大多数都可以在后半段得到解释。因此,从电影开始的第一秒,我就被贝尔和诺兰的画面语言拖曳着,以极快的速度在他们构建的迷宫之中疾行,这让我根本分辨出来方向,一个又一个具有冲击力的画面就好像是一颗颗炸弹在脑袋里引爆一般,轰鸣连连。
  ‘盗梦空间’是一个关于进入别人梦境植入意念的故事,而这个任务的复杂和精彩程度远远超出了所有观众能够想象的极限。贝尔和诺兰带领着观众在现实与梦境、梦境与梦境之间任意攒形,他们就像是操纵十一工作室电影表示的木偶师一般,操纵着故事的走向,同时也操纵着观众毫无意识地进入这场视觉、听觉风暴,感官刺激和情绪亢奋的同时大脑还在飞速转动,稍微有一个疏忽,也许就要在这个庞大的迷宫之中茫然自失。
  如果说意识结构是诺兰的擅长,那么故事的核心关于心理的探求,就是贝尔的专攻了。柯布内心对于回家的执着引出了那条困扰无数人的哲学命题,究竟什么才是梦境什么才是现实,如果在梦境中一切感官都是存在的,那与现实又有什么区别呢?一直到电影结束前的最后一个尽头,贝尔成功地将这个问题抛给了所有观众,让反思如同海啸一般在每一个人的心底掀起。
  显然,这是一次伟大的尝试,诺兰和贝尔的联手,为我们奉献了一场绝佳的视觉盛宴,在复杂精致的故事结构融合了内涵饱满的内心反思,这才造就了一部震撼人心的巨作。无论是视觉还是大脑都如同过山车一般的观影体验,让人流连忘返。这是一部堪称完美的作品,将商业与艺术完美结合,足以与‘泰坦尼克号’、‘黑暗骑士’、‘魔戒’系列、‘阿凡达’等鸿篇巨著相提并论的史诗巨片!
  电影结束后,全场再次掌声雷动,散场时我听到的次数最多的评语是‘完全没有看懂但仍然非常好看’,这也是我的感受。也许这就是诺兰和贝尔的目的,就算观众迷失在他们的影像迷宫中,也会为之目眩神迷赞叹不已,而这也就是让观众再次走路电影院观看第二遍的最好理由。”
  不同以往,尼尔·达西这一次似乎并没有对电影的架构、思想进行深层剖析,因为在这篇影评的最后,尼尔·达西强调,自己目前并没有完全领悟这部电影的精髓,因为观看第一篇时实在太费脑筋了,他必须再次进入电影院进行第二次观影之后,再对电影进行深入分析。这也是十分罕见的一种情况。
  事实上,不仅尼尔·达西是如此,克里斯·范朋克也是如此,他为“电影评论”撰写的评论足足等了三天,原因只是因为他想第三次观影之后再写评论,但是整个纽约所有电影院的“盗梦空间”门票都销售一空了,他根本买不到门票!而且还是整整三天时间内,都是如此!最终无奈之下,克里斯·范朋克只能在观影第二次结束之后撰写了影评,一副颇为不甘心的模样。
  “这是我在第二次观影之后撰写的评论,也正式因为看了两次,我才认识到这是一部内涵如此深厚的电影,因为这是一部真正尊重观众智商并调动观众参与创作的电影,这样的互动性让观看电影的过程都具有了超乎寻常地挑战性,这使得所有观众渐渐地从一个旁观者变成了编剧,不同的观众在电影结束后做情节回忆时都会让这个故事有无数种可能性,这样的电影存在本身就具有了非凡的价值。
  从导演手法上来说,诺兰和贝尔两个人的合作为这部电影赋予了超乎寻常的深度,诺兰对于感官部分的雕塑依旧延续了‘致命魔术’、‘黑暗骑士’等佳作之中的出色表现,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时时刻刻都能保持着感官的愉快和刺激,这将作品的娱乐效果无限最大化。
  贝尔对于情感深入挖掘的能力也始终是当今导演之中首屈一指的人物,在如此庞大的故事框架之中,留给贝尔发挥的余地其实十分有限,但他还是利用色彩、配乐、光影等有限的手段,将情感主线深深地挖掘了出来,使得成品的深度立刻脱离了商业电影的范畴,值得再三推敲。
  当然,‘盗梦空间’最让人叹为观止的还是剧本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强大想象力和对各种娱乐元素地融合。以梦境和人类意识为故事主题的作品早就不是什么新鲜元素了,经典的‘猛鬼街’系列基本设定就是猛鬼通过入侵孩子的梦境来杀人,黑泽明更是直接以‘梦’为题拍摄过通过梦境展示来揭示个人内心寄托和惶恐的电影,而通过人的意识母体中幻化杀机的情节在‘黑客帝国’中更是被推向了一个哲学高度。
  诺兰和贝尔在这个故事中,对这一命题进行了独到的解读,将梦境的环套结构通过梦境深入造成的时间维度的变异情况延展到了最大化,而且层级之间的互动设置也十分耐人寻味。而整个团队之中独特鲜明的职业安排,使得每个人身上都有亮点,其观赏度和想象力甚至超越了‘阿凡达’视觉震撼的单一冲击。
  其实单独讨论‘盗梦空间’的剧情十分困难,这就像是一个多米诺骨牌,在顺其自然的倒掉过程中,诺兰和贝尔用独特的体系赋予了其足够的推动力,其实这是一部带有催眠性质的电影,在不知不觉中,电影的镜头所制造地心理暗示作用其实就让观众配合两位导演完成了植入意念的这项工作,而观众也相对应地被植入了这种思想。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是一部无限接近电影本质地电影,深入其中足以让人对梦与现实产生短暂的恍惚和怀疑,这是一种非常独特和珍贵的观影回味。
  如果想要深入解读‘盗梦空间’的价值观体系,我想作为明面上感情线索的柯布和茉儿之间的纠葛可以作为一个入口,从本质上来说,柯布接受斋藤任务的动机是回家,同时也是自我救赎,任务有多困难,回家的路程就有多漫长。而一直到了故事最后,人们才意识到,其实柯布现在的境地就是因为他对茉儿进行了植入意念,这才导致了一个负面的因果循环。柯布的内疚和折磨,这让‘盗梦空间’的价值观体系具有了意识形态批判的社会意义。
  当然,这只是明面上的一条线索,正如我所说,贝尔从来不会做无用功,隐藏在整个故事的背后,还有一条暗线,这一条暗示着电影本质的线索,使得‘盗梦空间’的整体质量超出了常规范畴。不过这一条暗线的真相,我想我还需要第三次走入电影院之后才能确定。
  虽然在电影的结束,我们终于看到了一百五十分钟内牵动观众思维的两个孩子的回眸笑脸,但持续旋转的陀螺依旧让人们对这亦真亦幻的一切难以捉摸,这是否意味着这个开始于现实的故事而最终在梦中回到了故事的原点?这样一个类似于迷宫的梦境,每个人所得到的东西都不一样,却也是电影的最大魅力。”
  显然,克里斯·范朋克也没有完全看懂这部电影,而电影的深意远远比表面上看来要深,他和尼尔·达西一样,显然都已经做好打算再次回到电影院,重新体验一次埃文·贝尔和克里斯托弗·诺兰带来的观影盛宴!
第2294章
神作登场
  在尼尔·达西和克里斯·范朋克两位影评人虽然没有对电影的内涵进行更进一步的剖析,但是对于“盗梦空间”的推崇是毫无疑问的,即使是“史诗巨作”这样的形容词也很难生动形容这部电影对于观众对于影评人的震撼。
  虽然“纽约时报”和“电影评论”这两本埃文·贝尔支持派的代表性杂志都没有能够在第一时间正确解读“盗梦空间”,但强者总是层出不穷的,“纽约客”杂志刊登了一篇评论,成为了电影上映之后,第一个将电影推向“神作”的开山鼻祖!
  “如果仅仅从理论框架角度出发的话,‘盗梦空间’无疑是不完美的,甚至是漏洞百出的,因为它没有将电影最基本的原理展示出来:那就是让所有人一起做梦的机器,这个可以让所有人进入同一个梦境的机器到底是什么原理。这个基本原理的缺乏,使得整个电影就好像是没有根基的高楼大厦,不值一提。
  但从科学角度去解释这个设备的可行性、真实性,根本就不是‘盗梦空间’这个故事的重点。对于类似于该作这样一个充满天马行空幻想的故事来说,框架结构是从零开始,发展到一的过程,因为万事都必须有一个开头,对于真正的科幻迷来说,这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没有开头,也就没有后续了。
  可是对讲述一个故事来说,这只是一个由头而已。这就好像牛顿的‘第一推动力’,牛顿在自己晚年提出了第一推动力,至今三百多年来依旧没有人能够证明,包括牛顿自己,这种理论是否存在也引起了无数争议,但这丝毫不能掩盖住牛顿整个力学体系的光辉。
  同样的道理,虽然说诺兰和贝尔设定了一个‘可以让所有人一起进入同一个梦境’的机器,并且没有任何进行科学解释,但却以这个奇迹为奇迹,来讲述了一个情感与生活、意识与心理的复杂而美妙的故事,这并不妨碍我们对这部电影的如潮赞誉。
  ‘盗梦空间’与普通科幻电影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所有的科幻理论框架,包括植入意识的终极任务,都不是电影的核心,而是为了电影所讲述的人类情感而服务,将故事的整体质量提升了一个档次。
  类似的手法其实并不少见,最经典的就是‘蝴蝶效应’之中,为了挽回过错而不断回到过去,这样的情节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蝴蝶效应’始终只能算是不错的作品,距离经典还有一段距离,因为这样的感情太过直白,并且用重复的手法不断强调,这就落于了下层,连带电影所传递出来的情感都变得不真实起来。
  但是在‘盗梦空间’里,贝尔和诺兰就用一个足够复杂微妙的外壳包裹着生命里最真挚的情感,让观众必须费尽心思去挖掘去体会才能明白,甚至于在电影结束之后依旧久久回味,这样典型的‘贝尔手法’,让整部电影瞬间从经典的位置升华到了更高的层次。以‘一’作为起点,贝尔和诺兰通过‘盗梦空间’的整个精妙故事,将所有的情感提升到了‘一百零一’的位置,堪称完美。
  关于‘盗梦空间’多重梦境的评论已经人尽皆知,但这仅仅只是让电影从杰作跻身经典,却不是完成更高一个层次突破的法宝,换而言之,如果仅仅只是有多重梦境,那么这部电影也只是从‘一’到‘九十九’而已,不是‘一百零一’。因为其他人完全可以将梦境结构设计得更加复杂更加深奥,比如说‘记忆碎片’的讨巧方式,比如说‘穆赫兰道’的变化无形,比如说‘红辣椒’的奇异复杂。
  ‘盗梦空间’里将梦境设定成为一个有序的、规律的、符合逻辑的载体,这引发了许多争议,因为大部分人认为真实的梦境应该是像‘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那样充满了随机而有趣的变化,那样光怪陆离的画面才是梦境的本质。这显然是有道理的,我们都必须承认,我们的梦境很难像‘盗梦空间’里那般有逻辑有根据。
  但我们都忽略了,在贝尔和诺兰的故事中,无论是偷窃意识还是植入意念,都不是独立个体自由诞生的梦境,而是经过设计的、受摆布的梦境,所以遵循事先设定的逻辑就成为了必然。而电影中对于意识的控制更是堪称高明,将心理学在不动声色之中融入了整个体系,在‘黑客帝国’之中个体意识至少是被允许在虚拟空间常规生活的,但是‘盗梦空间’里意识必须是按照预先设定的轨道前进,这才能达到目的。心理学与梦境的联系,在故事之中得到了最大化的利用。这也是隐藏在电影故事明线之下的智慧。
  贝尔和诺兰设定的梦境显然不同于‘黑客帝国’等先驱们的设定,在故事之中,梦境是以心理学逻辑作为依据,以日常生活作为潜在特征,然后按照一定的框架搭建起来的。这就使得我们很难分别梦境和现实之间的差异,时时刻刻都会处于一个怀疑这到底是梦境还是现实的处境之中,这也成为了电影的最大看点之一。
  梦境和现实之间的模糊界线,其实就是诺兰和贝尔讲述这个故事的根本目的之一。在‘盗梦空间’这个看似精准机械的梦境设定背后,隐藏着这样的一个模糊界线作为核心,从而引发出一个又一个的火花,电影里各式各样精妙有趣的细节只有当观众真正学会自问‘为什么’的时候才会发现,这些细节所蕴含的火花一朵接着一朵,层出不穷,这也成为了深深蕴含在整个故事背后庞大的感情背景不动声色之中对观众产生影响的最有效方式。
  强大而富有内在逻辑的细节设定,就像一个黑洞般吸引着观众对电影进行解读,在不知不觉中使得观众进入一个庞大的迷宫,一边歇斯底里地寻找着出炉,但一边又笑容满面地乐在其中。梦境和现实的模糊界线,使得‘盗梦空间’不仅仅是在讲述电影里的植入意念过程,同时还在观众的脑袋之中进行了意念植入:它会使得观众有主动的意愿去将这个故事填补完整。
  诺兰和贝尔的联手指导,最大的亮点就在于,电影不仅仅是一个迷宫,形式与结构的重视之下,角色的丰满也没有被忽略——虽然电影仅仅只是完整塑造了柯布这一个角色,但这就已经足够了,这使得电影从‘九十九’的位置突破了‘一百’的限制,成就了独一无二的‘一百零一’。
  梦境和现实之间的模糊界线,其实真正的核心内容还是情感,无论观众按照什么方式去将这个故事填补完整,情感都是无法绕开的中心。总体而言,诺兰和贝尔在故事里讲述了三种不同类型的情感。
  第一个是人们的情感来源,简单来说就是费舍尔父子之间的亲情,这也是植入意念这个任务得以完成的前提,其曲折和细腻程度,让人拍案叫绝的同时,也感叹人类情感的复杂和深刻;第二个是接受任务的动机,回家这个核心思想贯穿整部电影始终,也成为了支撑柯布努力下去的唯一动力,这是人类最纯粹的思想之一,家园的重要性,在电影之中被无限放大,让人感受到了机械框架结构之下的温暖。
  第三个则是人类的自我救赎,又或者说是因果循环,这也是整部电影存在的基础,柯布的回家之路、费舍尔最终接受意念植入,其实就是一个救赎的过程,柯布是因为悔恨、而费舍尔则是因为遗憾,这就是一个因果循环。更不要说柯布之所以知道植入意念是可行的就是因为他曾经对妻子成功植入过,而且导致了妻子无法分辨梦境和现实的差异,选择了自杀,这使得整个故事完成了一个圆圈的衔接,同时又与‘模糊界线’这一命题接轨,将电影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这三种截然不同却又彼此联系的情感,并不是一下子就涌现出来的,而是隐藏在了超级复杂的剧情结构之中,通过每一个细微的环节层层推进,让人们在观影过程中自然而然得到自己的体悟。这恰恰也是贝尔在他电影里最为擅长的部分!
  观众也许解不开纷繁复杂的线索,但却会明白电影情感主线所带来的直接感受;在恰当地时候,每一个疑惑都会得到解答,观众或者会因为找到了自圆其说的解释而释然,或者因为领悟到这一切不过是因为柯布内心的情感挣扎而感动,又或者这两种感受都可以体会到,这也就证明了电影在内容、形式、风格和结构上达到了完美的融合,是每一个电影观众梦寐以求的终极观影感受!
  将商业与艺术完美融合起来,诺兰和贝尔的珠联璧合,将‘盗梦空间’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这已经足以让这部电影名垂青史。但如果电影仅仅止步于此,那至多只能赢得一个‘经典’的形容词,而不是笔者所认为的‘神作’。
  真正将‘盗梦空间’打破了一百的限制,赢得了超出范围之外的那个‘一’的,不是框架结构的复杂精妙,不是情感线索的深刻动人,也不是二者的完美结合,而是隐藏在电影整个框架之外的深刻内涵。这才是‘盗梦空间’隐藏的真正价值!”
第2295章
电影之梦
  “纽约客”这篇对“盗梦空间”进行深层分析的影评,与目前所有人对电影框架结构进行分析的热潮截然不同,他将整个故事最为深层的概念和想法都拿出来一一剖析,可以说是将“盗梦空间”当做一个艺术品来进行分析,同时也将克里斯托弗·诺兰和埃文·贝尔联合执导的这部作品最大的魅力展示出来,至于那一句“神作”的说法更是让这篇技惊四座。
  “站在整部电影的高度来看,从电影拍摄实践的角度来观察,那么‘盗梦空间’之中植入意念的整个过程,其实完全就是创作电影的流程。
  目标心理利用的逻辑对应的是剧本创作,团队成员的构架对应的是演员的甄选与训练,梦境构架的设计对应的是场景调度,而梦境层次的起承转合则是电影的后期剪辑和制作,故事之中对于多重梦境的表现,基本上就是对应一部惊险悬疑动作电影的拍摄过程。
  从这个角度出发的话,我们就会发现,原来已经被拍得毫无新意的动作片,居然也可以拍摄得如此有新意、如此充满想象力、如此环环相扣、如此精彩纷呈。这恰恰也就是隐藏在‘盗梦空间’这部电影背后的最大亮点:在于让人们体会应该如何拍摄好一部电影。说到底,这就是一个表现创造力、展现想象力的过程。
  此时再去回顾‘盗梦空间’的故事,我们都会发现,整个观影过程就是一边接受编剧导演的设定,同时一边继续补充然后完成自我设定的一个过程,而这一点,就是电影里提到的有关梦境构建的基本愿意之一。
  换而言之,通过‘盗梦空间’,诺兰和贝尔不止对观众植入了自动完成故事的意念,同时还植入了体会电影创作的意念,这使得整部电影脱离了经典的行列,成为一部神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02/94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