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艺术家(精校)第804部分在线阅读
这和慈善事业又有所不同,慈善事业总是能够看到成效的,比如说赞助一个医疗站,比如说为非洲某个国家提供干净水源,这些或多或少都是能够真正帮助到人的。而埃文·贝尔设置这个基金,显然就没有冲着回报去,而是鼓励整个电影界和音乐界的独立人士,能够抛开所有一切束缚,将真正的精力都花费在作品身上。也许没有回报,但是日积月累之后,整个圈内对于作品重视的风气沉淀下来之后,未来肯定会有越来越多佳作涌现的。埃文·贝尔塑造的,就是一个氛围,认真雕琢自己作品的氛围。
都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埃文·贝尔这个基金最长远的野心就是希望能够营造出一个属于人们追求梦想的绝对自由环境,让艺术的想象力尽情迸发出火花。当然,这种想法说出来就感觉无法伟大,彷佛埃文·贝尔都要为人类娱乐事业做出多大贡献似的。但事实上,埃文·贝尔只是感同身受罢了。
站在埃文·贝尔的立场上,无论是上一辈子还是这一辈子,如果有这样的一个机会,鼓励他完全专注于自己的作品上,没有任何附加的压力,哪怕是制作出一些实验性的电影或者音乐,那绝对是让人热血沸腾的。追逐梦想,也许仅有这一次的机会,但如果能够得到帮助,然后肆意尽情挥洒青春,那么即使结果失败了那又如何,一切都是值得的。所以,埃文·贝尔现在就希望通过自己的双手提供这个机会。
没有媒体的关注,没有网络的宣传,没有人气的堆积,就是依靠十一工作室内部的审美标准进行选拔,赞助真正用心的电影人、音乐人。
伊登·哈德逊理解了埃文·贝尔的意思之后,微皱着眉头开始沉思起来。如果按照埃文·贝尔的这个构思,每年拨出的赞助款项首先就是一个重要问题,一部电影的投拍,七八百万肯定是少不了,而一张专辑的制作虽然便宜了许多,但费用也不是那么简单的,就算按照每年两部作品三张专辑的数字来算,两千万也很紧张。所以说,这个固定款项的数额多少比较合适,必须和泰迪·贝尔商量一下才行。
其次,既然是十一工作室内部选拔,那么选拔人选就很重要,因为未来这些基金赞助的对象,即使他们作品不是十一工作室来发行,但他们的名头上也势必会挂上十一工作室慧眼看中的名号。去年柏林电影节上有一部叫做“心火”的作品,这是由柏林电影节基金扶植的作品,结果上映时却导致了观众席嘘声一片,这种情况不仅让“心火”剧组尴尬非常,而出资赞助电影拍摄的柏林电影节基金会也不好受。十一工作室要设立基金,未来也会面对到一样的情况。
“这是一个大工程。”伊登·哈德逊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简单地说到。抬起头来,他就看到了一脸事不关己笑容的埃文·贝尔,伊登·哈德逊只觉得太阳穴有些抽痛,“你干脆办一个电影节算了,就像罗杰·埃伯特那样,这样还更加省事。”
罗杰·埃伯特,这位全世界最著名的影评人之一,他从1999年就开始举办以他自己名字命名的“罗杰·埃伯特最受忽视电影节”,虽然这个电影节的影响力有限,但的确是按照罗杰·埃伯特的喜好来进行选择,倒和埃文·贝尔对基金的构想不谋而合。
埃文·贝尔耸耸肩,“谁知道呢,说不定有一天就成行了。”完全一派轻松到不行的模样,反正如果真的举办了,估计忙起来的还是伊登·哈德逊、泰迪·贝尔他们。
显然,伊登·哈德逊也很快就明白了这一点,对着埃文·贝尔就竖起了自己的中指。
第2043章
新作发售
三月二日,这是一个普通的周一,音乐市场里,依旧是埃文·贝尔、弗洛·里达、T·I三强争霸的局面;而颁奖季结束之后的电影市场里,虽然有投资一亿三千万的“守望者”这样的大制作,但依旧没有让市场显得太过活跃,真正在票房排行榜上有耀眼表现的还是“朱诺”和“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娱乐圈的暂时偃旗息鼓,对于纽约的日常生活来说,其实没有太大影响,华尔街始终是那副人来人往的景象,金融危机的恐慌依旧是阴云密布;挥金如土的第五大道虽然相对以前来说似乎没有那么热闹了,但真正的社会名流都是有丰厚家族底蕴的,所以这条寸土寸金的大道上,繁华景象仍然残留在街道的砖墙里;已经率先迎来春天的中央公园还是一派悠闲的模样,甚至有人开始朝天空拖曳着风筝在奔跑,倒显得有些与世无争。
该繁忙的还是繁忙,该奔波的还是奔波,这就是生活,这才是纽约,即使百老汇因为“歌舞青春”系列和“妈妈咪呀”重现了辉煌时节的荣光,但依旧无法让纽约摆脱金融危机的乌云压顶。
在纽约的街头,经常都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书店,其中不乏大型连锁书店。即使在互联网横行的时代,书墨留香的纸质书还是占有无可动摇的一块市场,只不过纽约的书店似乎都被曼哈顿的繁华同化了,冷冰冰的大理石、合理化的书柜、窗明几净的环境,一眼就可以看出规范与秩序,但却反而失去了书店的原汁原味——那四处弥漫的书香。
其实“诺丁山”电影里男主角的那种小书店一直都是别有风味的,虽然有些凌乱,甚至还有许多尘螨,但是行走在咯吱咯吱作响的木地板上,从书架上拿出破旧的原装书,感受着封面上的历史,看着那一个个带着墨色的铅字在眼里晕开,总是有一种怀念而复古的滋味。如果再搭配上穿透书店窗户窥探进来的一缕阳光,还有香气袅袅的一杯红茶或者咖啡,那么一切都会变得完美了。
只可惜现在城市的快节奏,让人们的心情都变得浮躁起来,生活的压力和快节奏的日常,让人们没有办法也没有时间静静地领略一个有书有茶的下午时光。这也就知道导致了独立书商逐渐从历史长河中消失了,根据不完全统计,从2002年以来,美国已经有将近六百五十家书店消失了,这也使得不少出版商开始担心,如果未来就连卖书的地方都没有了,那么出版业是不是也要倒闭了。
在四十五街和四十六街之间的第五大道上,坐落着一间书店,墨绿色的招牌搭配金色的字体,“巴恩斯&诺布尔”,这是美国规模最大的连锁书店,单在纽约就有九家分店。这间历史可以追溯到1873年的连锁书店,曾经让许多独立书商关门大吉,也曾经吞并了许多同行书店,但现在,它也陷入了或生或死的泥沼之中,争分夺秒地开始做着最后的冲刺。
事实上,就在今天上午,硅谷中传出了一种全新的理念,秉持悲观论调的热闹说,自活版印刷术发明以来保留至今的纸质书籍,在未来的某一天也会和黑胶唱片一样推出历史舞台,所以他们必须专注于一种有望改变图书出版、销售、购买和阅读方式的力量:电子书和电子书阅读器。这到底会成为传统书商的救世主还是催命符,谁也不知道。
目前美国市场里巴恩斯&诺布尔是唯一的大型连锁书店,深陷互联网上越来越强大的亚马逊网挑战中无法自拔的巴恩斯&诺布尔在去年九月份的金融危机中遭受沉重打击,今年一月初的时候股价跌到了历史最低点,甚至整个出版行业都在担心巴恩斯&诺布尔今年的亏损会超过华尔街的预期。
曾经,巴恩斯&诺布尔是同行的天敌,因为它不断在吞并整合,让其他同行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但现在,巴恩斯&诺布尔却是出版行业最后的希望,如果它都倒下了,那就意味着传统书商市场的彻底灭亡——仅仅依靠沃尔玛超市里的书架可无法支撑整个出版行业。
上午九点的巴恩斯&诺布尔门可罗雀,用“冷清”都不足以形容,仅仅只有书店的员工正在整理着书籍,就连斜对面的画廊门口都比书店门口有更多的客人。由此可见,现在书店的境况实在很是糟糕,很容易就让人想起了“朝不保夕”这样带有杯具色彩的名词。
葛瑞·列侬熟练地走进了巴恩斯&诺布尔,看到里面空荡荡的模样,还以为是自己走错地方了,四周看了看,确认这就是他的目的地之后,他也不由露出了一抹苦笑。虽然今天是周一,需要上班,但葛瑞·列侬如今也升职了,不用天天都上门去沟通客户,相反,他已经有一批固定的顾客群体了。今天上午他约了一名顾客十一点见面,所以他就没有去公司,打算过来巴恩斯·诺布尔坐一坐,然后再去见客人,等用过午饭之后再回公司。
走进书店,书架上那一本本整齐排列的书籍散发出淡淡的书香,虽然被大理石、石灰柱包围着,但依旧有着书屋特有的味道,让人很容易就安静下来。书店里四周都整齐摆放着木凳,旁边还放着小茶几,在巴恩斯&诺布尔内部都有提供简单的下午茶点,让客人在书店阅读书籍的同时,还能够享用一些简单的食物,倒显得十分惬意。
葛瑞·列侬朝着二楼走去,打算去找一些专业的工具书来看看,可是才走上二楼的台阶,葛瑞·列侬的脚步就停了下来。书架上此时张贴着一张张海报,吸引了他的视线。
海报自然是书讯,这本书的封底是天蓝色的,有两个用黑色描绘出的人形,可以分辨出是一男一女,两个人无限接近着,嘴唇就好像是天然契合的位置一般,但却又偏偏没有接触到一起,让人可以感受得出来,这两个人之间有着让人无限期待的发展,却又有一些未能成形的遗憾。在两个人形之间,两个大大的单词显示着这本书的名字,“一天”。
葛瑞·列侬看着这本书的封面好久,这种通过一副简单的画面就能够传递出无限深意的感觉,他已经习惯了。每次拿到埃文·贝尔的单曲或者专辑,他总是会从封面开始研究,想要从封面上探究出一些深刻的东西,触碰到他内心柔软的东西,这已经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动作。虽然他从来不去画廊观看那些艺术品,但还是将这个习惯融合到了生活的许多细节里。
顺着书籍往下看,葛瑞·列侬倒是有些好奇这本书的详细信息,上面赫然写着,“三月二日,上午九点三十分,埃文·贝尔新书正式发售。埃文·贝尔将在纽约第五大道五百五十五号的巴恩斯&诺布尔书店举行签售会。”
看到这个信息,葛瑞·列侬还以为自己看错了,他是埃文·贝尔的绝对忠实粉丝,但他却从来都不知道埃文·贝尔什么时候成为作家了,而且十一博客也没有任何消息传出来,即使是出版社都没有任何前期宣传,甚至于巴恩斯&诺布尔书店都没有太多的消息。等等,这种什么消息都没有的情况和埃文·贝尔的个性完全是再契合不过了,这就是埃文·贝尔做得出来的事。但是,这本“一天”真的是埃文·贝尔——他们所认识的那个埃文·贝尔创作的吗?
想到这里,葛瑞·列侬左右看了看,找到了一名书店工作人员,指着海报习惯性地压低声音询问到——虽然书店此时没有人,但进入这个环境他还是保留了这个习惯,“这本‘一天’的作者就是我们做知道的那个埃文·贝尔吗?”
按道理葛瑞·列侬应该得到一个答复才对,是或者不是。但意外的是,工作人员也面露难色,“其实我也不太确定。因为公司和出版社都没有给出确认的消息。”疑问越来越多,反而使得事情越来越像是埃文·贝尔的风格了,“海报是昨天才送来的,我们下午三点才张贴起来,根本就没有多少人知道。”这太不合常理了,无论是出版商还是巴恩斯&诺布尔书店,既然他们有召开签售会的打算,肯定要宣传才对,“我们现在也在担心一会签售会没有人来怎么办。”工作人员的语气里也带着无限的不确定。
葛瑞·列侬略微沉思了一下,然后就斩钉截铁地说到,“这本书肯定是埃文·贝尔写的!肯定。”葛瑞·列侬成为埃文·贝尔的歌迷前后也有八年时间了,虽然他今年已经三十八岁了,他也早就过了追星族的年龄,但是对于埃文·贝尔的支持,他却从来都是不遗余力的,即使不到签售会等现场去欢呼呐喊,购买专辑、进入电影院这样身体力行的支持,葛瑞·列侬一直都是毫不犹豫的。
按照葛瑞·列侬对埃文·贝尔的了解,这肯定就是埃文·贝尔的手笔。如果不是埃文·贝尔,而是一个同名同姓的人,或者是刻意用这个当做笔名的人,他们出版新书,肯定是要故弄玄虚做一番宣传的,等到大众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时,书籍的宣传已经达到了目的,赢得了关注度。相反,如果是埃文·贝尔本人,他反而更加希望低调一些,因为他不是专业的作家,他也不希望以自己的名头让粉丝们无条件来支持自己。这才是真正埃文·贝尔的作风!
“埃文·贝尔要发售新书了?!”葛瑞·列侬震惊了。
第2044章
冷清书店
埃文·贝尔九点过一刻钟就抵达了巴恩斯&诺布尔书店,空荡荡的书店显得有些寂寞。埃文·贝尔在泰迪·贝尔的陪伴下——伊登·哈德逊去帕罗奥多了,没有任何的阻碍就进入了书店,这种没有人群包围的感觉,确实是久违了,让埃文·贝尔想起了自己当初宣传“只是一个梦(Just.A.Dream)”的日子。
“呵呵,看来今天的签售会很轻松。”埃文·贝尔的脸上带着十分放松的笑容,显然没有因为这寂寥的场面而失望。
泰迪·贝尔在旁边也是无奈地笑了起来,“你不进行任何宣传,自然没有什么人来。”
埃文·贝尔耸了耸肩,“我本来就是一个新人作家,有何必进行那么多复杂的宣传呢?我倒觉得这样就挺好,也省得又要有人说我不务正业了。”泰迪·贝尔站在旁边只是笑着,没有接话,就算有人说埃文·贝尔不务正业,埃文·贝尔也不会在乎。
“埃文,欢迎你来到巴恩斯&诺布尔。”书店的分店经理莱斯·瑞尼迎了上来,现在书店一共就只有三个客人,所有埃文·贝尔的到来显得格外明显,一下就让人注意到了。
埃文·贝尔看了看莱斯·瑞尼的胸卡,微笑地伸出了自己的右手,“莱斯,上午好。”两个人握了握手,“很好,我一会工作的位置安排在哪里?”
莱斯·瑞尼显得有些尴尬拘谨,“埃文,你确定不要宣传一下吗?”书店此时就只有三个人,就算加上所有工作人员,都没有二十个人,而今天埃文·贝尔的签售可是整整安排了一个小时,那么剩余的时间呢?难道在旁边和别人聊天,还是干脆捧一本书在那里打发时间?
可问题是,莱斯·瑞尼接到的通知就是不要进行任何宣传,无论是“一天”的出版商还是巴恩斯&诺布尔都是这样的盘算,这让莱斯·瑞尼看不明白了。既然出版商首版印刷了一百万本,而且单单是在巴恩斯&诺布尔第五大道分店就储藏了五万本,显然就是对这本书的销量有绝对的信心,而且希望借助今天的签售会拉动销量;但是为什么又不进行任何宣传呢?没有人能够在不进行宣传的情况下把书卖出去,因为人们根本都不知道有这样一本书出版了,又谈何购买呢?
这种矛盾的做法,让莱斯·瑞尼完全是一头雾水,饶是他在书店担任经理职位有五年了,也依旧看不懂。
埃文·贝尔却是很放松地笑了笑,“莱斯,我很确定。”其实埃文·贝尔知道,如果打出他的名头,今天签售会绝对不会这么冷清,肯定热闹非常。但是这样反而失去了新人作者的意义,完全就成为了敛财的手段之一:毕竟作为一个新人作者哪有那么多人知道你的书到底好不好,这和埃文·贝尔当初打算创作这本书、同意出版这本书的初衷不符。埃文·贝尔只是想要写一个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仅此而已。所以,签售会这样很容易就变成歌友会、影迷会的场合,实在没有宣传的必要。
“莱斯,我的工作场合在哪里?”埃文·贝尔对于冷清的场面其实也是有准备的,上一辈子其实他也去采访过很冷清的签售会,毕竟作家无论从曝光率还是人气等方面上来说,都很难与其他领域的名人相比较,所以许多书籍的签售会都比较冷清。
埃文·贝尔甚至曾经参加过一个只有十三个人参加的签售会,而签售会却安排了四十五分钟。结果那个作者一边和书友聊天一边签名,就差没有一笔一划地写了,可即使如此,还是不到十分钟就结束了签售的部分。之后的半个多小时,都是那个作者为前来参加签售的读者读书,签售会变成了读书会,尴尬得不行。再搭配上不断进出书店的普通市民,到后面就连那个作者自己都念不下去了,只能是提前结束了签售会。
所以埃文·贝尔也想过,如果实在冷清的话,他就读书好了,又签售会变成读书会,这样也挺好的。反正他的脸皮够厚。
来到二楼,埃文·贝尔一下就看到了在过道出的那张棕褐色长桌,上面叠放着一竖列的“一天”书籍,还有两只碳素笔孤单地放在桌面上。
在莱斯·瑞尼的陪伴下,贝尔两兄弟走到了书桌旁边坐了下来,泰迪·贝尔回头友好地说到,“莱斯,你可以倒一杯温水给埃文吗?”
“哦,可以,当然可以,没问题。”看着周围空荡荡的书店,莱斯·瑞尼总算是找到了一点事做,自然是再愿意不过了。可是莱斯·瑞尼才一转身,就看到了一个人迎面走过来,他不由停下了脚步,让开位置,然后他就看到那个人径直走到了书桌前面停下了脚步。
“埃文,你开始写书了?”来人正是葛瑞·列侬,他在这里才不过等了一会,就看到了埃文·贝尔。这实在很是难得,自从“天光(Iridescent)”之后,埃文·贝尔所到之处哪里不是人声鼎沸、摩肩接踵的。而今天居然没有任何阻碍就走到了埃文·贝尔的面前,而且没有喧闹没有声响,就可以直接和埃文·贝尔安静地对上话,这让人确实有些不适应。不过看着埃文·贝尔,他倒是怡然自得。
埃文·贝尔抬起头,露出了一个笑容,“莱斯,看,这不是就开张了。”潜台词就是不用担心今天的签售会,让莱斯·瑞尼不由苦笑,书店里现在一共就三名客人,情况怎么可能乐观得起来。
埃文·贝尔没有再去看莱斯·瑞尼的表情,专心地看向了葛瑞·列侬,“哦,不算吧。只是产生了一个灵感,进行了一次创作,意外地就成为了一本书。”埃文·贝尔顿了顿,露出得意的笑容,“然后我就利用自己现在手里的一些权利,让自己成为了一名作家。不错的交易,不是吗?”埃文·贝尔的话语显然是自我调侃,但可以看得出他的心情很是愉快,“不过我想这也是唯一的一本了,如果这本书的销量不好,估计以后出版商看到我就要跑了。”
即使埃文·贝尔在电影、音乐领域的成就再高,出版界又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埃文·贝尔在大屏幕和五线谱上的才华不见得适用于铅字,所以,埃文·贝尔说的是事实。这本书的成绩前途未卜,如果最后砸锅了,那么的确很有可能就是埃文·贝尔的第一本和最后一本书了。
葛瑞·列侬听着埃文·贝尔的话语,不由也笑了起来,指了指放在旁边的设计,“我可以吗?”现在书架上还找不到“一天”这本书,正如海报所说,九点半各大书店才会正式发售。所以,葛瑞·列侬指了指埃文·贝尔手边准备用来签售的书籍,示意自己想要看看。
埃文·贝尔点点头,“当然,当然。这本来就是要来卖的嘛。”直白的话让人忍俊不禁,“虽然现在距离三十分似乎还有一点时间,但我想莱斯会理解的。”
葛瑞·列侬打开了书页,随手翻了开来,阅读着上面的铅字,“他用鼻子喷了口气,在床上挪了挪身子,端详起眼前的简陋小屋。到处都是艺术明信片和愤青戏剧的海报,他确信其中必定有纳尔逊·曼德拉的肖像——如同一位梦中的理想男友。过去的四年里,这样的卧室他见得多了,它们犹如一处处罪案现场,星罗棋布在城市各处。环顾房间六英尺之内你一定找得到妮娜·西蒙的专辑。尽管雷同的房间他从未见过,但对其中的一切都再熟悉不过:烧坏的夜灯灯泡,凋零的盆栽,散发出洗衣粉味道的大小不合的廉价床单。她也怀有文艺青年对蒙太奇照片的热情——大学同学和亲人们的快照同夏加尔、维梅尔、康定斯基的作品以及切·格瓦拉、伍迪·艾伦、萨缪尔·贝克特的肖像拼接在一起。这个地方没有中立的元素,一切都在宣示某个信念,表达某种立场。”
看到这里,葛瑞·列侬抬起头来,微笑地说到,“很精彩的一本书。”
埃文·贝尔挑了挑眉,“我应该开心吗?”因为葛瑞·列侬才只是低下头看了不到三十秒而已,这是客套的恭维还是真心话。
葛瑞·列侬笑了起来,埃文·贝尔和他印象中的那个人完全重合起来,他是如此真实,无论是在屏幕上还是生活里,“这是真心话。”虽然葛瑞·列侬仅仅只看了一小段而已,但是埃文·贝尔对于语言的掌控力确实非比寻常,刚才他看到的那段话只是对房间的描写而已,但他立刻就能够在脑海里浮现出这些画面,更重要的是,片段里的细节无一不透露出埃文·贝尔深厚的文学底蕴。葛瑞·列侬觉得,这会是一本很精彩的书,就如同埃文·贝尔的电影一样,就如同“朱诺”的剧本一样。
“呼,那我真应该松一口气了。”埃文·贝尔呵呵地笑着,他左右看了看,“虽然人不多,但至少得到了一个好评,百分百的比例,太棒了!”
葛瑞·列侬合上了扉页,却是露出了一个和煦的笑容,“埃文,相信我,你的书肯定会大受欢迎的。”
第2045章
人山人海
听着葛瑞·列侬笃定的话语,埃文·贝尔倒也没有在意,只是微微皱着眉头询问到,“你是不是我的歌迷或者影迷?”说完这句话,他顿了顿,“我知道我很自恋,这是应该的。”这一份坦诚让葛瑞·列侬不由就笑出了声。
虽然以葛瑞·列侬的年龄来算,他至少是埃文·贝尔叔叔辈的人了,但他看待埃文·贝尔时,总是会用平等的视线去打量这个少年,甚至需要仰视。因为这个少年身上总是有着无限的光芒和才华,让人不由自主为之折服。
“是的。第八年。”葛瑞·列侬没有否认,反而很自豪地承认到。埃文·贝尔顿时拍了拍双手,乐呵呵地说到,“啊哈!”潜台词就是我抓到你了吧,刚才那些恭维都是因为你是我的歌迷才说的。
葛瑞·列侬也不解释,只是打开了“一天”的第一页,“不知道你能否给我签一个名呢?”葛瑞·列侬把书籍递给了埃文·贝尔,埃文·贝尔接了过来,笑呵呵地说到,“这就是签售会的意义,不是吗?”
葛瑞·列侬看着埃文·贝尔的笔触,开口说起了自己的名字,“葛瑞·列侬”,然后就看着埃文·贝尔先是签名,然后在上方写了葛瑞·列侬的名字,前后也不过十秒时间就完成了,葛瑞·列侬接着说到,“虽然我喜欢你的音乐和电影很多年了,但这是你给我的第一个签名。”
埃文·贝尔抬起头,上下打量了一下葛瑞·列侬,微笑着说到,“我不意外。”葛瑞·列侬一看就是一个事业有成的中年绅士,即使他是自己的粉丝,但也不可能和一群年轻人为了一个签名而拥挤,这实在不像是他们会做的行为。想到这里,埃文·贝尔低下头,在“埃文·贝尔”和“葛瑞·列侬”两个名字中间的空白处写上了一句话,前后也就是几秒钟的时间,埃文·贝尔就写完了,把书递给了葛瑞·列侬,“希望你喜欢。”
葛瑞·列侬打开了书页,看到上面写着,“致最特殊的第一次,对你,对我。”这的确是最特殊的第一次,不仅是葛瑞·列侬人生里拿到的第一个艺人签名,同时也是埃文·贝尔有史以来以作家身份卖出的第一本书、签的第一个名。
在很久很久的未来,这一本“一天”在埃文·贝尔的粉丝之间具有了收藏价值,葛瑞·列侬尝试着将书籍放在网站上进行估价,结果价钱居然炒作到了三十万美元。要知道,现在手中这一本“一天”才不过是十四美元九十九美分而已。
葛瑞·列侬将书重新合了起来,笑着说到,“我是幸运的,今天的签售会肯定会很繁忙,像我这样有时间和你交谈的机会可不多。”此时葛瑞·列侬的身后已经开始排队了,虽然莱斯·瑞尼没有说,但此时书店里又没有太多的客人,工作人员自然是迫不及待地过来排队了,如此近距离接触埃文·贝尔的机会,可不是常有的。
埃文·贝尔看了看葛瑞·列侬身后那差不多十个人的队伍,用夸张地语气说道,“是,肯定会很繁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