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艺术家(精校)第7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56/940

  或许,青春就是如此。父母总是希望孩子不要摔跤。如果能够避免挫折,那自然好,但是就算真的摔跤了,那又怎么样呢?也许会很疼,但只要学会站起来,学会继续朝未来的道路走下去,这才是最重要的。我们需要学习的,不仅仅是避免摔跤,更是摔跤之后如何选择如何面对如何坚持。这,并不容易。
  经历过泪水和痛苦,懂得了即使相爱的人也很难永远快乐地在一起,但至少,我们可以找到一个爱人,他爱的正是你原本的样子,不加修饰。不论你心情是好是坏,丑陋还是美丽或者帅气,不管怎么样,爱你的人都会觉得,你的身上永远阳光灿烂。也许这个人需要经历大风大浪之后,才能相知相守;也许这个人就在身边,默默守候……
  也许,时光荏苒之后,十六岁的朱诺会成长为一个安静的妇人,在夏日的午后,沐浴着金色的阳光为她的孩子们做苹果派,耳边却放着激烈的摇滚乐,即使岁月也无法冲刷她身上的酷劲。但不管如何,朱诺都做出了自己的选择,这一份勇气,值得我们所有人敬佩。
  在电影的最后,朱诺穿着帅气的格子衬衫骑着自行车背着吉他去找她的男孩,暖暖的色调,阳光温柔地洒落在房子前面地台阶上,她和他唱着清澈的歌,温柔的拥吻。这样的画面,温暖到让人流泪。
  埃文,当代最杰出的导演之一,名不虚传,这样一个残酷的故事却用如此阳光而绚烂的镜头讲述给我们听,在所有观众的脑海里印着金色的模样,永不褪色。因为,这就是我们的青春。阳光依旧鲜艳,青春依旧灿烂。”
  “电影手册”并没有对电影进行分析,而是从整体的角度,对电影的风格进行了阐述,让青春的印记牢牢留下了烙印。“电影手册”也称“朱诺”为2008年最阳光的一部电影,宛若2005年的“阳光小美女”。
第1916章
犀利主题
  “帝国”和“电影手册”的及时影评,显然对“朱诺”是赞不绝口,对于埃文·贝尔导演生涯中最大胆的一次尝试,用轻快阳光的手法呈现一个小品,与“香水”、“血色将至”的厚重截然不同,甚至于比“阳光小美女”还更加幽默轻松,但整部作品呈现出来的厚度却丝毫没有因为电影的喜剧风格而有所减弱,依旧引起了人们的无限深思。
  亲自前来威尼斯支持埃文·贝尔的克里斯·范朋克就在“电影评论”上发表了对“朱诺”彻底剖析的一篇文章。
  “犀利的主题,埃文·贝尔烹制的精美大餐”,克里斯·范朋克难得有略显调侃的语气撰写了影评,也可以看出他对整部作品的喜爱。
  “当我们面对自己喜爱非常的作品时,往往会产生一种失语的状态,那就是再华丽的辞藻、再精致的赞美、再惊艳的夸奖,也无法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因为任何语句都会显得苍白无力,根本无法清晰传递出内心汹涌的情绪。‘朱诺’就是这样一部作品,轻松诙谐的台词、阳光清新的画面、俏皮个性的人物,这一切就好像是刚刚出炉的巧克力甜甜圈,绝对是香甜与美妙的结合体。
  ‘朱诺’的叙事风格就注定了,这是一部更加倾向于喜剧的作品,相比于未成年怀孕和堕胎这样沉重的话题,‘朱诺’从电影开始的第一秒钟就让所有观众进入了轻松雀跃的观影经历,恍惚之间,我们只记住了自己脸上的笑容,却忘记了这个故事的沉重。但事实却恰恰相反,当这样一个故事打上埃文·贝尔的烙印时,我们不得不感叹,埃文用一个个看似简单而充满幽默的细节为我们构建了一个深奥而深刻的主题内容,引发我们无限的反思。
  正如故事的主题,未成年怀孕和堕胎是电影传递出来的第一道信息。
  当朱诺确认自己怀孕之后,她和好友莉亚的第一反应都是堕胎,这就是社会现实,因为仅仅十六岁的朱诺,她无法肩负起孩子的责任,当未成年这个前缀与母亲联合起来,这就成为了社会现实中最沉重的一部分群体。
  在整个电影的过程中,关于这方面的笔墨并不多,但埃文还是通过B超技师、学校老师等人的视角将这种社会沉重感传递了出来。人们对于未成年怀孕的态度是谴责的,是无法理解的,甚至是鄙视的,但埃文却告诉我们:你没有资格评断别人,因为你不是当事人,你永远不知道当事人的真实情况。
  其实埃文通过‘朱诺’真正想告诉我们的是,未成年怀孕,没有人想要面对这样一个事实,即使当事人也不愿意,但社会对此并不需要太过谴责,因为每一个目光都是投射在当事人身上的一把利剑,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朱诺的,无法承受起重压而完全崩溃从而导致自暴自弃的故事层出不穷。回顾一下以前关于未成年怀孕的故事,在社会的压力下支离破碎的记忆信手拈来,那部并不为人熟知的‘杀婴少女’,就用完全冷酷而理智的视角讲述了一个因意外生产而导致婴儿死亡的少女母亲,那是一部完全冰冷的电影,在展现早孕和伦理道德上显得非常严肃和深沉。
  未成年怀孕是应该控制,这对于整个社会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但如果事情发生之后,比起谴责、责备、鄙视、排斥来说,学会接纳、引导、调整,让社会变得更加宽容,也让未成年怀孕的问题能够得到更加合理的进展,是不是更加合适呢?
  而在堕胎问题上,埃文着墨的镜头更是寥寥无几,但他却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那就是选择!而埃文还将这种观点模糊化了,不仅仅是堕胎的选择,还是人生的选择。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有无数个选择需要决定,甚至于每天都有选择在大脑里进行,比如说我是否应该看这篇影评,比如说我看完这篇影评是应该思考还是鄙视。选择,是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塑造我们生活的直接手段。
  但我们往往将选择的重要性无限放大,许多人都喜欢说,如果当初我选择了哈佛大学,也许现在的生活就不一样了;如果当初我选择了棒球,也许现在大联盟里就有我的一席之地了;如果当初我选择了珍妮作我的毕业舞会舞伴,也许我们现在会快乐地生活在一起了……似乎不同的‘选择’才是导致我们生活一团糟的罪魁祸首,当我们却忘了,这些‘选择’都是我们自己决定的。
  类似于堕胎这样的严重问题,其实每天都在上演,得知癌症时到底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总统大选时到底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毕业时到底是自主创业还是进入公司,这些选择都会影响到我们的一生。但我们却忘记了,选择很重要,但更重要的却是选择之后的坚持和努力。
  在堕胎的问题上,生命派还是选择派的争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埃文拍摄了一个保留生命而皆大欢喜的故事,但故事却没有对堕胎进行太多的描写,只是因为‘宝宝有指甲了’让朱诺退缩了。可事实上,埃文却清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支持每一个人的选择,而一旦选择之后,就必须勇敢地承担起自己的未来,就如同朱诺一样:即使生产完之后泪流满面、心有不舍,但孩子已经是瓦妮莎的了,那就是属于孩子的未来了,而她的未来则是和布里克继续走下去。
  同样的未成年怀孕、堕胎问题,类似于‘一夜肚大’的喜剧角度,但埃文却传递出了更多更多的信息,比如说不要轻易评价别人的人生,比如说成长的选择必不可少但却不是最重要的,难怪有人喜欢称‘朱诺’是2008年的‘阳光小美女’,因为电影中传递出来的信息积极而阳光;也难怪埃文·贝尔喜欢称之为‘神秘肌肤’之后的第二部作品,因为这不是一部关于怀孕的作品,而是一个成长的故事,我们不应该仅仅看到故事的本身,更应该看到隐藏在故事背后之于我们生活的反思。
  一如埃文的导演风格,他总是喜欢将无数的思考隐藏在故事里,然后让观众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思考,而在‘朱诺’这一个故事里,我们还应该看到更多的信息。家庭,这是埃文传递给我们的第二条信息。
  埃文通过‘朱诺’的故事探讨了美国的离婚问题以及离异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表面上看来,朱诺会怀孕是因为她和布里克进行了身体探索,似乎只是一个草率的决定,但隐藏在背后的深意却是朱诺家庭的影响。父母的离异,母亲常年不露面,这被朱诺认为是‘抛弃’,而父亲则再婚了。在这样的家庭里,朱诺对于爱情对于厮守产生了疑问,同时她也意味着得到了更多的自由,一种几乎近似于放纵的自由。所以,当朱诺确认要将孩子生下来,交给领养家庭时,她选择了马克和瓦妮莎,一个看起来完美的家庭。
  朱诺所信奉的是爱情和婚姻的忠贞,她对于婚姻的誓言是那么深信不疑,当马克告诉他自己要离婚时,朱诺说到,‘至少你们结婚时是相爱的’,她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因为她曾经以为,至少这个世界上应该有完美的家庭存在。
  埃文的视角里,向我们展示的家庭都有着某种残缺,朱诺家是如此,瓦妮莎家也是如此,而布里克家和莉亚家始终没有听到关于爸爸的信息似乎也隐藏着这种隐喻。在一个残缺的家庭里,未成年怀孕的几率是不是会增大?而孩子的成长又将受到什么样的影响?这不仅仅是怀孕的问题,更是整个社会在感情牵绊方面的缺失问题,埃文用这种隐藏的方式,如此凛冽地展示在我们所有人的面前。
  责任,这是埃文传递给所有观众的第三条信息,同时这也是和家庭相辅相成的部分。
  从故事中的三个主要男性来看,朱诺的父亲麦克,瓦妮莎的丈夫马克,还有孩子的父亲布里克。麦克有过一段失败的婚姻,第二次婚姻似乎看起来很顺利,养家糊口、体恤女儿,用自己略显笨拙的父爱支撑起了这个家,所以朱诺走上了正确的道路,麦克是最具责任心的一个角色。
  布里克还是一个孩子,所以当他得知朱诺怀孕时,不知所措,以至于伤害了朱诺,所以在整个怀孕过程中,他也被摒除在外,因为他根本无法肩负起这样的责任!而马克则是布里克的长大版,即使在一段婚姻之中,他依旧沉迷于自己的摇滚和恐怖片世界里,不愿意承担起父亲的责任,执着地想要追求自己的梦想。
  对于责任,埃文最终给出了他的答案,如果你肩负不起责任,那么就请离开——这是马克的结局;如果你愿意肩负责任,即使现在暂时还没有这个能力,那么请努力——这是布里克的结局;如果你曾经不负责任,现在领悟到了真谛,那么请幸福——这是麦克的结局。
  当然,除了这些信息之外,埃文参杂在故事之中的信息还有很多很多,比如说马克身上维系的梦想,比如说朱诺身上维系的独立自主,比如说布里克身上维系的成长,显然,‘朱诺’这样一部作品,值得我们反复细细品味。
  没有苦大仇深,没有沉重黑暗,没有煽情流泪,没有说教唠叨,埃文选择了用这样一种轻松的方式将所有深刻的主题融汇在一个幽默十足的故事里,烹制了一道精致美味的大餐,让我们愉快地享用了这道晚餐,之后却在口腔里回味悠长。在导演的位置上,埃文再一次用他精湛的才华,让我们惊艳不已。”
第1917章
惊艳之才
  克里斯·范朋克的影评是难得一见的超级长评,对于“朱诺”进行了全方位的剖析,也表达了自己对埃文·贝尔电影的看法。但正如克里斯·范朋克自己所说,每一个观众欣赏完埃文·贝尔的作品,都会产生不同的观点,这就是埃文·贝尔电影的魅力。对于“朱诺”的影评有好自然有坏,即使同样的赞美中,对克里斯·范朋克的解读并不苟同的评论也大有人在。
  比如说艾略特·卡特的“首映”,在经历了“蝙蝠侠前传:黑暗骑士”的憋屈之后,这一次“首映”终于抓住了机会,对“朱诺”进行了大肆抨击。
  “当才华耗尽之后,埃文·贝尔终于显露出了疲态。平庸、浅显、幼稚、无聊……这是我对‘朱诺’的所有想法,除了插科打诨的网络语言之外,‘朱诺’显然一无是处,比幽默不及‘一夜大肚’,比深刻不及‘四月两周三天’,比轻松不及‘女招待’,比黑暗不及‘维拉·德雷克’……也许,唯一能够取胜的,就是年轻化了,但谁知道这样一部讨好年轻人的作品在票房上能有什么表现呢?
  在‘朱诺’的整部电影之中,无处不在的女性主义贯穿始终,朱诺、瓦妮莎和布兰达可以拯救世界,而麦克、马克和布里克则只能幼稚地玩玩音乐、永远长不大,特别是当瓦妮莎和马克离婚之后,朱诺还是选择将孩子交给了瓦妮莎,更是让‘没有父亲只需要母亲就可以给孩子整个世界’的主题推向了巅峰,而三位母亲无数牺牲之后居然得到了一个男婴,更是让人讽刺不已。
  除此之外,埃文将未成年怀孕、堕胎等严肃问题可以模糊化,更是显示出了他的怯弱,甚至于不敢正面对抗这些问题,只能塑造出一个美好世界,彷佛所有严肃沉重的问题在故事里都微不足道,社会的压力、学校的排挤、生活的困难都不是问题,因为只需要你积极向上就能解决问题。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埃文的年轻——他依旧抱着不切实际的梦想。
  可以想象,当年轻人们看到‘朱诺’的美好世界之后,未成年怀孕问题势必面临着更大的压力,无数未成年人都会以为怀孕也不过是如此简单而已,那这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就是一场灾难了。
  这样一部平庸之作,也标志着埃文在导演位置上的正式下滑,让人扼腕。”
  艾略特·卡特的评论几乎和克里斯·范朋克就是面对面互骂的,两个人的话语针尖对麦芒,至于观众的感官如何,那就自在人心了。不过从目前威尼斯的媒体评论来看,“首映”孤掌难鸣,艾略特·卡特再次面临着孤家寡人的窘境。
  “视与听”的赞美立场和“电影评论”如出一辙,但是对于克里斯·范朋克的解析却有些许不同之处,这也是埃文·贝尔作品的一贯现象:每一家专业媒体的解读都不相同。
  “‘朱诺’的别致之处就在于,埃文用一种轻松调侃几乎嬉闹的方式,呈现出一个一般美国导演所不愿设计的话题:未成年怀孕以及堕胎问题。在美国这样一个标榜人道主义的国度里,这显然是一个尴尬且不合时宜的话题。而电影则恰恰化解了这个话题的沉重和黑暗,将观众的关注重点转移到了真爱与家庭、责任与成长的思考中去。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埃文在导演位置上出色的掌控能力和杰出的挖掘能力。
  清新动人的吉他弦音在轻声哼唱,就如同电影开头的秋天般云淡风轻,青春岁月就如同流水般静静流淌。这显然不是青少年自我感知的世界,而是成年人对青春的缅怀,以及对自己成长过程的醒悟。因此电影女主角朱诺就呈现出了超乎年龄的成熟,带有一份淡定和从容,甚至还有一丝往昔不再的淡淡伤感,这主要体现在了电影怀旧感十足、如同心情律动般的配乐上。当然,这并妨碍电影特有的幽默让人会心一笑,这种喜剧风格不仅来自于成年人对青春的怀念,而且来自于漫画化的画面处理方式、色彩斑斓的布景、妙趣横生而富有时代气息的对白,为观众呈现了一出赏心悦目而另类搞笑的电影盛宴。
  电影的成功很大程度来自于剧情的设置和角色的勾勒。想象一下,如果朱诺决定生下孩子,然后和布里克一起解决问题,最终两个人幸福美满地生活在了一起,那么这部电影就失去了这种独特而深刻的道德挖掘,只能沦为一部碌碌无为的平庸之作,就好像好莱坞流水线上每年会呈现出无数遍的汉堡加薯条一样,索然无味。
  朱诺选择了瓦妮莎和马克,而不是将孩子独自抚养,是埃文在将电影理想化的同时保留社会的现实性,因为十六岁的少女决定抚养孩子,并且和心爱的人在一起,这是灰姑娘的故事,而不是朱诺。将孩子寄养给瓦妮莎和马克,这是埃文对未成年怀孕的一种宽容解读,不仅是朱诺对美好家庭的向往,同时是对人们自我能力认识的一种警醒:人应该有梦想应该学会挑战,但却不要盲目挑战。
  而瓦妮莎和马克这对夫妻的存在,不仅仅是寄养家庭的意义,更是对朱诺家庭的一个补充,当离婚率越来越高,整个美国社会乃至全世界都在面临着单亲家庭的问题,在单亲家庭中如何避免孩子的成长受到影响,成为了最大的社会课题。埃文通过麦克和布兰达的婚姻给出了他所认同的答案:婚姻不一定会是长久的,但是父母对孩子的疼爱却是永远存在的,也是最重要的。离异不是核心问题,父母本身才是。
  另外,在瓦妮莎、马克、朱诺和布里克四个人的身上,埃文还揭示了更多的深层含义。瓦妮莎和朱诺所代表的女性,预示着在这个提倡男女平等的社会里,其实女性也能够掌握主动权,她们不再是男性的附庸,甚至于能够越过男性为自己当家作主。由于女性是孕育生命的主体,这也注定了,母亲的责任感和母爱的伟大让女性坚强起来,这是女性比男性更加成熟的根本原因。
  马克和布里克所代表的男性,其实也可以看做是埃文的化身,他们一直在执着追求着自己的梦想,布里克在梦想的起点,戏外的埃文已经实现了梦想,而戏里的马克则没有失败了。众所周知,埃文一直是坚定的梦想追求者,即使面对无数困难,他也没有放弃自己对梦想的执着,但生活却不是这样的,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实现梦想的。当梦想无法实现,生活的压力来袭时,又应该如何呢?埃文通过马克和布里克折射了自己的想法。
  布里克还在成长,他需要不断的摔跤来锻炼自己,梦想能否实现,不仅是坚持就能够达到的,还需要努力,还需要毅力。而马克选择了放弃,他在生活的压迫之下选择了婚姻,但是当真正的婚姻责任来临时——完成一个家庭,马克逃避了,于是他开始抱怨妻子封锁了自己的梦想,他选择了再次上路,去追求自己所谓的梦想。
  但是从埃文的镜头里却可以看出,离开了瓦妮莎的马克,他只会沉迷于老摇滚和血浆恐怖片,然后勾引几个能为此心动的年轻少女,写下几笔消散在风中的趣事,就此老去。显然,埃文对马克的态度是不赞同的。
  在‘朱诺’之中,埃文通过布里克和马克表达了他对梦想的想法:追逐、坚持、努力、毅力,这是实现梦想的必要条件。要么就选择一路到底,否则一旦选择了生活,那么就请终于自己的生活,不要责备生活剥夺了自己的梦想,不要将责任推到妻子身上,因为这就是你的选择。
  其实贯穿于整部影片,埃文都在坚持这样一个观点,可怕的不是选择,而是选择之后的坚持。电影中的每一个人都做出了选择,朱诺勇敢地承担起了责任,于是她找到了自己的幸福;马克选择了,却又后悔了,还推卸了责任,于是他离开了,被排斥在了瓦妮莎的生活之外。
  比起女权主义来说,埃文通过‘朱诺’想表达的更多是一个选择的问题,堕胎的选择,梦想的选择,生活的选择。这些问题都没有答案,唯一的答案就在每一个人的内心,我们需要做的,只是选择之后,坚持下去。
  所以,想象一下,‘朱诺’的故事如果不是这样,而是朱诺和布里克一起生了下孩子,在家人的帮助下抚养孩子,这样一个典型好莱坞式的结局,那势必流于平庸了。但埃文没有,他坚定不移地用这样一个特立独行的故事,向我们传递了更加深刻的含义。
  电影围绕朱诺怀孕这一事件展开,深刻地探讨了人对待生命对待情感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问题,也包含了人对自身以及自我人生的选择,当然还有人与社会之间相互作用的问题,正是这些来源于社会并且与社会紧密联系到一起的挖掘,让朱诺怀孕变成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而非无可挽救的灾难。
  或许,成长都需要代价,青少年走向成熟带有太多的无奈和妥协,有些东西被永远留在过去,人却在不断前行,毕竟存在即使希望。所以不要抱怨自己曾经的选择,而是做好现在的选择,看向不远的未来吧,这才是最重要的。
  当然,除此之外,影片贯穿始终的音乐更是充满了青春和活力,轻松俏皮,包括色彩明朗的画面和可爱动人的漫画,无不透露着青春的美好。这让我们不由开始缅怀自己的青春,回想自己成长道路上的磕磕绊绊。如果不是埃文·贝尔,无法想象这会是一个什么故事,这就是他的魅力。”
  “如果不是埃文·贝尔……”这篇来自于“视与听”的影评,再次送上了一片赞誉。
第1918章
突破自我
  “朱诺”在威尼斯电影节举行首映之后,在随后十二个小时之内出现了二十三篇影评,创造了第六十五届威尼斯电影节的新高,其中给出满分的评论多达十八篇,如此强势,确实是所有人都没有能够预料到的。
  在专业评论之中,认为“‘朱诺’是2008年‘阳光小美女’”的评论占据了主流,而影评人普遍认为,“朱诺”的出色已经超越了“阳光小美女”,其中威尼斯电影节官方场刊如是说道,“‘朱诺’以成长的选择和社会的沉淀为核心,却始终保持着深藏不露、轻描淡写的诠释方式,在不动声色之间传递到人们的心底,引起惊涛骇浪的反响,让观众在动容于故事的同时,反思悠长。相比于以小见大的‘阳光小美女’,举重若轻的‘朱诺’显然要神奇得多。”
  不过比起“阳光小美女”来说,意大利媒体很青睐于将“朱诺”与“神秘肌肤”并列而论,没有人会忘记,“神秘肌肤”就是在威尼斯扬威的,这也成为了埃文·贝尔导演生涯的起点,意大利媒体普遍认为“朱诺”从拍摄手法、叙事方式、角色雕塑、思想挖掘等各个方面,都比“神秘肌肤”更上一层楼,甚至比年初在柏林电影节和奥斯卡都取得佳绩的“血色将至”更容易打动人心。
  一句“举重若轻”,将埃文·贝尔的导演技巧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虽然说,目前这仅仅是参加威尼斯电影节的小部分媒体的评论,这一次美国媒体也仅仅只有八家来到了威尼斯,届时“朱诺”在北美上映之后将会迎来什么样的评论,尚未可知;但是“视与听”、“电影评论”和“电影手册”这三本全球闻名的杂志,清一色地对埃文·贝尔赢得导演大满贯之后的首秀给出了满分,可见他们对埃文·贝尔的推崇了。
  其实在埃文·贝尔赢得导演大满贯之后,这看似风光无限的荣耀,却成为了一个巨大的枷锁,让人们将所有目光就集中在埃文·贝尔的身上。且不说史蒂芬·斯皮尔伯格、史蒂文·索德伯格这些赢得奥斯卡之后就多年在寻求突破的导演,看看去年完成了自己夙愿的马丁·斯科西斯就知道了,在赢得最佳导演小金人之后,马丁·斯科西斯并没有停止拍片的脚步,他和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合作的“禁闭岛”正在进行后期制作,但不可否认的是,马丁·斯科西斯在“无间行者”赢得奥斯卡之后的作品都少了一些灵气,特别是“出租车司机”、“愤怒的公牛”、“好家伙”这些经典作品里的诗意和深刻。这是一种自然现象。
  导演和运动员也是一样的,有职业生涯高峰期,自然也有低潮期。这就好像运动员赢得了大满贯之后缺乏了进一步开拓自己的动力,因为全世界都赢遍了之后,很难产生自我促进的动力,当今世界男子网坛之所以精彩,就在于罗杰·费德勒和拉菲尔·纳达尔的对抗,而不是罗杰·费德勒的一家独大。
  埃文·贝尔赢得了导演大满贯,这是全世界有史以来的第一遭,人们一来是担心埃文·贝尔缺乏继续前进的动力了;二来是担心埃文·贝尔年仅二十五岁就创造如此佳绩,天妒英才也好、伤仲永也罢,灵感的枯竭势必是所有人担心的局面;三来巨大荣誉的背后,对于埃文·贝尔未来的作品势必是高标准,这也让“埃文·贝尔出品”必须饱受越来越挑剔的眼光。
  回想一下当初埃文·贝尔确定即将拍摄“朱诺”的时候,媒体对于这个题材可是不看好的,主要还是因为未成年怀孕这样的故事实在是有太多太多了,就连青春校园喜剧这样的题材都有涉及到,更何况是那些主题沉重的文艺正剧,要在这样一个题材上挖掘出更多的东西,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现在,“朱诺”问世了,虽然暂时仅仅在威尼斯与观众见面而已,但专业影评人们却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埃文·贝尔不仅没有原地踏步,而且还继续前进,创造出了又一个让人惊叹的奇迹,“朱诺”这部作品的完成度不仅不逊于埃文·贝尔以往的任何一部作品,甚至于还有些返璞归真的突破意味。
  即使是同样一个题材,不同的导演也可以展现出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格调和不同的深度,这就是电影的魅力。而埃文·贝尔恰恰是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导演,他在未成年怀孕这样似乎看起来要么恶俗要么沉重的话题,拍摄出了属于自己的风格。
  人们不禁感叹,埃文·贝尔才华的极限到底在哪里呢?
  不过把话说回来,以“朱诺”这样一个小品的题材来看,埃文·贝尔依旧没有打算冲击颁奖季,“未成年少女怀孕记”这样一个故事怎么看都没有最佳影片的冠军相,因为实在太小众了,甚至比“阳光小美女”反应中产家庭境遇这样一个题材还更加小众。所以,即使“朱诺”的口碑再逆天,人们对其在颁奖季的前景还是表示担忧。
  伴随着“朱诺”的上映落幕之后,第六十五届威尼斯电影节也正式宣告到一段落,剩下的就是奖项的评选和闭幕式了。从目前的局面来看,“蕾切尔的婚礼”的安妮·海瑟薇、“燃烧的平原”的查理兹·塞隆、“朱诺”的艾伦·佩姬成为了影后的最强争夺者;在影帝的评选之中,“摔跤手”的米基·洛克一骑绝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56/94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