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艺术家(精校)第746部分在线阅读
七月六日温布尔登男子网坛的巅峰对决之后,人们又再次失去了埃文·贝尔的踪影。有人说在希思罗机场看到了埃文·贝尔,不确定埃文·贝尔是不是飞往赫尔辛基,但即使目的地是赫尔辛基,但媒体也没有能够再次捕捉到埃文·贝尔的身影,他很快就消失在了北欧大陆上。
一直到七月十八日,“蝙蝠侠前传:黑暗骑士”的全球首映式上,埃文·贝尔与纽约首映现场进行了连线,才让人们再次发现了埃文·贝尔的身影。在首映式结束之后,许多人有去分析埃文·贝尔连线的场所,但可惜,那估计是私人住宅的书房,所以根本察觉不到任何线索,唯一能够确定的,就是埃文·贝尔应该是在北欧,从房子的设计、摆设等细节来看可以确认这一点。
随后的七月二十三日,即使是“黑暗骑士”首映成绩的火爆,都无法掩盖这条新闻的分量,“埃文·贝尔强硬拒绝伊莉莎白二世的授勋!”一切正如埃文·贝尔与肖恩·霍尔约定的一样,新闻爆发了,接着“黑暗骑士”的东风,强势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
其实肖恩·霍尔之所以一直拖到二十三日才发布这条新闻,固然有借助“黑暗骑士”的浪潮吸引更多注意力的目的,但更多还是为了与“卫报”进行配合,他们需要更多的证据,更多更多的证据,力求能够一次性地扳倒“世界新闻报”,因为鲁珀特·默多克是不会给其他人太多机会的,甚至于第二次机会都不会有了。所以,这是仅有的一次机会。
二十三日“世界新闻报”的八卦爆出来之后,威廉·伍德对新闻来源的质疑,其实部分原因是他自己察觉到的,随后辗转联系到了泰迪·贝尔去求证。原本埃文·贝尔是打算过几天主动站出来质疑肖恩·霍尔的消息来源的,但现在既然威廉·伍德已经察觉到了,那就借着威廉·伍德的手率先把疑点抛出来,之后再推进,效果反而会更好。
于是泰迪·贝尔就顺水推舟地把埃文·贝尔怀疑有人窃听他的电话和住宅的事,告诉了威廉·伍德,这才有了威廉·伍德在“娱乐周刊”上对于新闻来源质疑的相关报道。
随后各式各样的调查就展开了,得益于提前得到了消息,最先取得进展的赫然就是“娱乐周刊”。威廉·伍德在二十四小时之内就掌握了证据,肖恩·霍尔收买了私家侦探窃听埃文·贝尔的手机;不仅如此,除了埃文·贝尔之外,西耶娜·米勒、裘·德洛、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等手机被“世界新闻报”窃听的事情也被挖掘了出来,刹那间,整个娱乐圈就混乱了起来。
除了“娱乐周刊”,“洛杉矶时报”也得到了确切的证据,表明肖恩·霍尔窃听的对象还包括了现在在美国发展的大卫·贝克汉姆、橄榄球明星四分卫汤姆·布拉迪和NBA的科比·布莱恩特。
在短短不到三十六小时之内,整个事件就从单纯的八卦轶事演变成为谍战要闻。原本人们还在感叹埃文·贝尔拒绝女王授勋的强硬,但很快就被窃听事件就成为了新的焦点。
随着时间的推进,爆料越来越多,“卫报”扛起了爆料大旗,有超过十七名艺人和政界人士都有理由相信,自己遭到了窃听。而根据“卫报”目前掌握的数据显示,“世界新闻报”窃听的受害者可能高达三千人!这是去年窃听事件爆发之后,新一轮的媒体丑闻。
2005年五月,“世界新闻报”刊登了威廉王子膝盖肌腱受伤的消息,虽然这条消息并不惊人,但皇室却对这条新闻进行了保密,于是爆发了“世界新闻报”的第一轮窃听事件;2006年四月,“世界新闻报”刊登了哈里王子流连脱衣舞会夜总会的新闻,并且还原了威廉王子嘲笑哈里的邮件,于是直接导致了窃听事件的爆发,一名记者和一名私家侦探进入了监狱服刑四个月,时任主编的安迪·库尔森随后辞职。
在过去两次窃听事件之中,警方从私家侦探加重售出长达一万多页的记录,确认他们曾经窃听查尔斯王储的通讯秘书和副官,还有威廉和哈里王子私人秘书的电话,次数高达六百零九次。同时王储查尔斯和康沃尔公爵夫人卡米拉的语音信箱也被他们入侵了。而主编安迪·库尔森更是设立了专项资金,就为了从皇室护卫队、警察、私人侦探出获取窃听信息。
在过去两年第一轮的媒体丑闻之中,公众并没有对“世界新闻报”窃听皇室表示太大的方案,因为这与他们的生活并不是密切相关的。而这一次第二轮窃听事件的爆发,窃听对象依旧是埃文·贝尔这样镁光灯之下生活的艺人,还是无法赢得公众真正的关注。
即使窃听事件再沸沸扬扬,人们都会觉得那距离自己的生活太过遥远,因为公众人物被窃听,虽然这是不道德的,甚至是违法的,但人们对于公众人物隐私权的淡薄认识,就决定了他们很容易就原谅“世界新闻报”的这种行为——即使不原谅,也不会严厉谴责,至多只是和朋友聊天时嘟囔两句“这是不应该的”,仅此而已。
但这一次的情况显然很快就失去了控制。随后,七月二十五日伦敦的太阳还没有完全升起,“卫报”又公布了最新的消息,他们的头条报道称,“世界新闻报”在2002年非法窃听失踪少女米莉·道勒及其家人的电话,干扰破案。消息一出,整个英伦三岛都哗然了,而伴随着更多深水炸弹被引爆,“世界新闻报”的窃听事件被彻底点燃,从事件变成丑闻,丑闻如同洪水一般将整个英国都淹没,并且掀起了惊涛骇浪。
米莉·道勒事件如同埃文·贝尔上一辈子记忆中的过程是一致的。2002年三月二十一日,英国萨里郡的泰晤士河畔沃尔顿,十三岁的米莉·道勒失踪了。女孩的家人焦急地给她打电话,但是电话一直处于留言状态,无计可施的情况下,他们报了警。
但是案情毫无头绪!米莉·道勒的亲朋好友不断给她的手机留言,用近乎哀求的口吻请求她尽快跟家里练习,很快,手机的信息就存满了,人们的希望也一点点消失。但是没过多久,亲人们意外地发现米莉·道勒的留言信箱居然又可以留言了,这让全家人都喜出望外,因为这意味着米莉·道勒可能自己删除了部分信息——她还活着!
在当年四月十四日的时候,“世界新闻报”甚至还刊登过一则消息称:“一个名为米莉·道勒的女孩在一家招聘终结找工作,她向中介提供的正是米莉的真实电话号码。随后,终结拨打了该号码并留下口讯。这发生在米莉失踪六天后。”
这不仅让米莉·道勒的家人重拾希望,而且误导了警方的判断。在米莉·道勒失踪一个月的时间内,警方都没有过多怀疑谋杀的可能。道勒一家甚至还为此接受了“世界新闻报”的独家专访,米莉的母亲说,“如果米莉走进家门,我们肯定会激动地说不出话,只会擦干喜悦的泪水,给她一个大大的拥抱。”
然后事情并非人们预期那样美好,六个月后,米莉·道勒的尸体在树林中被发现。但是由于时间流逝太久,警方失去了第一时间找出杀人凶手的先机,案件进入了滞留期。虽然经过努力的侦破,最终警方耗时几年时间,于今年年初确认了米莉·道勒是被一名夜总会守卫绑架并谋杀,但这位杀人嫌疑犯却始终不愿意松口认罪。而警方也没有足够的证据将罪犯绳之于法。
这一次“卫报”发布新闻,就是得到了确切的证据,他们可以确认,早在女孩当初失踪之后,“世界新闻报”就雇佣私人侦探窃格伦·穆尔凯尔窃听米莉·道勒的手机语音信箱。当道勒家人和朋友的留言占满了语音信箱后,格伦·穆尔凯尔擅自删除了部分留言,这导致受害者家人以为孩子还依旧活着,同时也干扰了警方的侦破工作。
“‘世界新闻报’记录了女孩父母恳求她回家的每一个字。”“卫报”的这一句话让所有人通体生寒,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仅仅是为了报纸的独家新闻,就这样残忍地伤害道勒一家人。更可怕的是,“世界新闻报”不仅在报纸上编造了关于米莉·道勒还活着假象的新闻,而且还借机对道勒一家进行了专访,如此行径,令人发指。
事情还没有结束,随后下议院又确认了最新消息,就在米莉·道勒失踪四个月后,“世界新闻报”又窃听了两名十岁被绑架女孩的家人,这两个人女孩在2002年八月四日被绑架最终被撕票。
这一切实在太过可怕了,无辜的生命就这样悄然消失,而“世界新闻报”却为了所谓的新闻,肆无忌惮地窃听受害者的所有信息,甚至影响了警方对案件的侦破,这种行为已经超出了法律和道德的所有底线,在整个英国掀起了轩然大波。
七月二十六日,“世界新闻报”驻扎在洛杉矶的另外一名记者詹姆斯·德斯伯勒和肖恩·霍尔一起在伦敦被捕,罪名是涉嫌密谋窃听,这是窃听丑闻爆发以来,警方第一次表态,他们对两名记者的逮捕也正式宣告了所谓窃听事件的真实性。
第1893章
人人自危
埃文·贝尔知道,肖恩·霍尔酝酿的大决战终于到来了。这一切来得是如此快速如此迅猛,“世界新闻报”根本没有做好抵抗的准备,就被铺天盖地的丑闻所淹没。但即使如此,埃文·贝尔还是感到愤怒,当他看到“卫报”一条条含着血泪的控诉,内心的寒冷根本无法控制。
不仅仅是为米莉·道勒等几位受害的女孩,同时也是为整个新闻界的现状。
由于上一辈子记者的身份,埃文·贝尔对于这次事件的感触是更加深刻的。回顾一下当初诽谤事件的爆发,其实就是因为媒体对于公众人物的区别待遇。
当涉及到公众人物的新闻时,新闻道德就变得十分薄弱,新闻的真实性、人物的隐私权都退居其次,八卦、爆点、内幕在人们的好奇心和偷窥感之中成为了第一要素。所以,全方位爆料公众人物的隐私,就成为各大报纸挣钱的有效手段;不顾新闻的真实性,以刺激为第一准则的新闻,也成为了报刊杂志娱乐版面里的常客。看图说故事、胡乱猜测演绎、无根据的爆料推测……这些看似完全荒谬可笑的新闻炮制手段都不再重要,只要是与公众人物相关的新闻,都变成了特殊的存在。
这一点,即使在法律上也是有漏洞可循的,因为在公众人物的身上,当事人的隐私权和公众的知情权发生碰撞时,法律是以维护新闻媒体的言论自由为主,这就导致了公众人物在与新闻媒体的交锋之中总是落于下风。
回想诽谤事件的始末,没有确切证据的推测、一面之词的打击、负面言论的施压,公众在媒体的引导下对埃文·贝尔进行了全方位的谴责,但却没有人会同情埃文·贝尔的遭遇,也没有人愿意站在埃文·贝尔的角度去思考,看看那些记者媒体甚至于去骚扰凯瑟琳·贝尔、泰迪·贝尔,这可以说是记者们为了获取新闻的激进行为,但同时也可以认为是公众们对负面新闻的渴求刺激、放任、乃至怂恿记者们做出这样的行为。
同样的事情发生在米莉·道勒这样一个无辜女孩的身上时,公众们才开始感觉到了危机。因为不再是只有公众人物会遭受到媒体的欺压了,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能成为镁光灯下的受害者。
被成为无冕之王的记者就是“蝙蝠侠前传:黑暗骑士”里的蝙蝠侠,只是现在无冕之王手中的武器不再是对准小丑,而是对准所有平民,这种来自于内心的胆寒,足以让每一个人都瑟瑟发抖。但为什么无冕之王会把利刃对准平民呢?平民们的放纵又是否有催化剂的作用呢?
这才是埃文·贝尔感到内心寒冷的根本原因,他愤怒,同时也无奈。这也是埃文·贝尔愿意帮助肖恩·霍尔的根本原因,不仅仅是为了打击“世界新闻报”,更是必须让整个新闻界都意识到:他们手中掌握的武器是有多么强大,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而无冕之王们手中的照相机、录音笔和打字机能够带给人们无数信息,但同时也能带给人们无穷无尽的伤害。
埃文·贝尔原本是打算在二十四日站出来表示,自己一直饱受窃听的苦恼,但是事情的发展之迅猛显然是超出了他的预料。许多人总是以为媒体的力量是一个很虚幻的词,即使有当初诽谤事件的壮观,人们依旧觉得一夜之间就因为几条信息而翻天覆地的情况太过不可思议。
但事实上,在二十一世纪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的能量比任何一个时代都要更加强悍。当埃文·贝尔二十六日重新回到伦敦时,窃听丑闻的发展已经翻天覆地了。
埃文·贝尔是在议会大厦门口的游行队伍之中被记者们发现的,今天的游行是由英国一个致力于推动社会改变组织“三十八度”的成员策划的,他们要求对电话窃听案进行公开聆讯,这一游行最终吸引了超过一千名市民的参加,可见这次窃听丑闻已经了全民的公愤。
埃文·贝尔抵达希思罗机场之后,就直接前往了议会大厦,加入了游行的队伍。今天的游行赢得了大批公众人物的支持,包括了和埃文·贝尔一直不对盘的休·格兰特、曾经在“真爱至上”里有过一面之缘的马丁·弗里曼、还有饱受窃听困扰的裘德·洛和西耶娜·米勒。不过即使焦点再多,埃文·贝尔的出现还是轻而易举就赢得了所有媒体的注意力。
记者一拥而上,瞬间就把埃文·贝尔淹没了,周围伸过来的话筒就好像一座座碉堡一般,将埃文·贝尔团团围住,埃文·贝尔的任何一点声音都会通过话筒被录音机记录下来,人们不仅想要了解埃文·贝尔拒绝女王授勋到底是不是事实,还想进一步了解埃文·贝尔对整个窃听丑闻的看法。当然,埃文·贝尔亲自出现在三十八度组织的游行现场,就足以清晰表达他的立场了。
“埃文,你真的拒绝了女王的授勋吗?”这样的问题不绝于耳,几乎每家媒体都是从这个问题开始的。
埃文·贝尔根本没有抬手去接话筒的打算,因为话筒实在太多了,所以他双手就自然地插在薄荷绿的短裤口袋里,“你们觉得这才是需要关心的重点吗?”埃文·贝尔轻飘飘地一句话就算是作为回答了,有记者还想要出声,埃文·贝尔却直接打断了,“现在有记者采用非法的手段窃取新闻,这已经超出了道德底线,更是损害每一个公民的基本人权,你们却在关心其他微不足道的话题,为什么?”
现场不是新闻发布会,只是记者们聚集在一起而已,所以提问十分没有秩序,埃文·贝尔说话的每一个空档都有记者想要扬起声音提问,但是听到埃文·贝尔这一句“为什么”的时候,几乎所有记者心里都冒出了一个不妙的警告。
“因为我如果真的拒绝了女王授勋,那么这就是一个爆点,那么这就值得炒作,那么这就可以让报纸卖出销量,对不对?”埃文·贝尔一连串的话语就好像瀑布一下倾泻了出来,让现场记者都愣了愣,“这就是窃听丑闻会爆发的原因,因为你们愿意为了爆点、为了销量去炒作任何一个可能的焦点,因为你们愿意为了夺取更多的眼球用各式各样的方法将新闻变得危言耸听。你们只看到了‘我拒绝女王授勋’这样的一个话题,却没有看到‘世界新闻报’是通过什么手段得知这样的新闻,无论是我还是皇室,这都说明了他们手段的不光彩;你们更没有看到所谓的窃听背后是多么毛骨悚然的一个事实:那就是没有人是安全的,国家、政府一直在倡导的人权呢?在哪里?所有普通人的隐私权呢?”
记者被埃文·贝尔这一长串的话语堵得都说不出话来,但心里都在犯嘀咕,埃文·贝尔还不就是借题发挥。关于窃听丑闻的事记者们随后就准备要提问了,毕竟这才是真正的焦点。
可是没有记者敢出声反驳,因为埃文·贝尔说的对,记者第一时间把提问的焦点锁定在“拒绝授勋”这件事上,虽然原本想法是说这件事是窃听丑闻爆发的一个触发点,但内心深处又何尝没有进一步挖掘爆料的想法呢?
“你们是否想过,为什么去年和前年窃听事件先后两次爆发的时候,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不管是媒体还是普通民众,似乎都只是抱着看好戏的心态去看所谓的‘窃听’。”埃文·贝尔还是再继续说着,即使没有人提问,他还是轻而易举地把整个采访主动权掌握了过来,这一次,埃文·贝尔的炮口不仅对准了记者,还对准了所有普通民众,这让身后参加游行示威的市民们都安静了下来,“因为你们认为被窃听的是皇室成员,被窃听的是公众人物,被窃听的是原本就生活在镁光灯底下的人们,不是你们自己,所以无所谓。为什么?因为他们的隐私本来就是可以公开的,因为他们的生活本来就是曝光在镁光灯下的,因为他们就是被关在水族箱里供人观赏的动物!”
埃文·贝尔的语言十分激进,让现场的嘈杂全部都安静了下来,不仅是记者,就连旁边的民众都目瞪口呆地看着埃文·贝尔,“你们认为镁光灯本来就是公众人物生活的一部分,所以我们的隐私被曝光也是无所谓的,因为这是我们的选择。但你们是否意识到,生活在镁光灯之下是我们的职业,但并不代表着我需要将我床上所有性生活的细节都告诉你们!但你们就想看到这些,不是吗?八卦、绯闻、隐私、内幕、爆料……可是,你们却没有想到,但媒体手中的利器已经失去了控制,不再仅仅对准着公众人物,甚至将普通民众也纳入了攻击范围,所以,每个人都变成了潜在的受害者,每个人都感受到了秘密被曝光的危机。”
“我在这里想说的是,当你在担心是否有人在监听自己的手机、探听自己的秘密时,你们不想这样,我也不想这样,皇室成员、演员歌手、体育运动员,都不想这样。窃听丑闻是整个新闻媒体的一次毁灭性灾难,因为无冕之王手中的武器不再是舆论监督的利器,而是伸向所有人的一把屠刀!”
埃文·贝尔的声音,掷地有声!
第1894章
楚门世界
埃文·贝尔不仅仅是在谴责窃听丑闻,更是借着“世界新闻报”这次事件谴责了整个媒体新闻行业的陋习。事件,越闹越大了。
其实埃文·贝尔知道,新闻行业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进化,也是有社会的需求才会如此的,这是一个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不是他一个单独个体就能够改变的事实。但窃听丑闻的爆发还是让埃文·贝尔感触良多,他是在为米莉·道勒鸣不平,同时也是在为自己所代表的公众人物鸣不平。
想象一下,如果不是新闻记者已经习惯于用窃听手段去窃取公众人物的新闻,从而满足了大众们的好奇心;那么当米莉·道勒失踪事件引起广泛注意时,“世界新闻报”就不会想到要利用窃听的手段去谋求更多的信息更多的细节,那么道勒一家的毁灭性打击也许就不会发生了。
窃听丑闻固然是“世界新闻报”的丑陋行为,但更是整个新闻行业畸形发展的一次警告,更是信息时代里一次严肃警钟。公众人物的隐私权基本已经消失,那么缺乏更多刺激的新闻媒体迟早会有一天把魔手伸向普通民众,因为无冕之王可没有蝙蝠侠的那份自制力,在利益的诱惑面前,他们甚至愿意把灵魂出卖给魔鬼。
埃文·贝尔相信,窃听丑闻应该严厉惩罚“世界新闻报”,即使像上辈子一样将报纸关闭都不足够,甚至于还应该让新闻集团,乃至整个新闻界都得到警醒。埃文·贝尔对于肖恩·霍尔所说的要让新闻集团也付出代价,实在是再同意不过了。
所以面对媒体送上门的漏洞——率先提起了拒绝授勋的事,埃文·贝尔完全就是在借题发挥,他是故意借着窃听丑闻为理由发作整个记者群体和所有热爱八卦的普通民众。
现在市民们的娱乐心态已经十分膨胀,他们甚至是乐于在“世界新闻报”上阅读到各种名人的爆料,所以即使公众人物被窃听了,也无法触及他们内心的道德底线。只有当他们意识到,自己也是攻击目标范围之内的,人人自危的情绪才开始蔓延开来,这才有了这次窃听丑闻的爆发。
这是一种病。
埃文·贝尔想起了1998年一部惊艳全球的作品,“楚门的世界”。这部电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电视制作公司收养了一名婴儿,他们刻意培养他使其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纪实性肥皂剧“楚门的世界”中的主人公,公司为此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然后这一切却只有一人全然不知,他就是该剧唯一的主角——楚门。
楚门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一座叫桃源岛的小镇——这实际上是一座巨大的摄影棚,他是这座小镇里一家保险公司的经纪人,楚门看上去似乎过着和常人完全相同的生活,但他不知道的是,生活中每一秒钟都有上千部摄像机在对着他,每时每刻全世界都在注视着他,更不知道身边包括妻子和朋友在内的所有人都是“楚门的世界”的演员。
这部电影之中的主角楚门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制造成举世闻名的电视明星,却被完全剥夺了自由、隐私乃至尊严,成为大众娱乐工业的牺牲品。同时也是对唯利是图、践踏人权的社会现象的强烈讽刺,更是对媒体“无冕之王”的价值观进行了强烈的批判。
其实公众人物就是楚门,人们不仅不会谴责媒体将“楚门”们生活曝光的行为,反而乐此不疲地观看节目的播放,就好像是一出活色生香的真人秀,他们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偷窥“楚门”们生活隐私、践踏“楚门”们尊严和人权的基础上,他们也成为了媒体的帮凶。但当有一天,当人们发现自己也是楚门的时候,那种从心底涌上的恐惧就爆发了出来。
这就是窃听丑闻爆发的根本原因,因为人们发现自己就是楚门——或者说有成为楚门的可能,他们害怕了。
这是多么可笑的一个局面,窃听事件本身是新闻媒体的一件丑闻,但何尝不是整个社会的一种悲哀呢?
埃文·贝尔看着眼前没有出声的记者媒体,最后说道,“这是一个楚门的世界,但没有人想要成为楚门。”
说完之后,埃文·贝尔就拨开了眼前密集的记者群体,朝游行队伍走了过去,和大家汇合。留在身后的记者们全部都愣住了,他们想要提问的问题,埃文·贝尔都回答了,不仅如此,甚至还做了进一步的深入剖析和指责。特别是埃文·贝尔的最后一句话,“楚门的世界”,看过这部电影的记者都站在原地,思绪翻涌。
埃文·贝尔回到了游行队伍,马丁·弗里曼第一个就迎了上来,虽然两个人只是在“真爱至上”片场有过简短的交谈,但这并不妨碍马丁·弗里曼对埃文·贝尔的佩服——不是其他方面,只是单纯因为刚才埃文·贝尔的讲话和态度,让马丁·弗里曼佩服不已。
“你的讲话真的是太酷了。”马丁·弗里曼和埃文·贝尔握了握手,“‘楚门的世界’?”马丁·弗里曼笑了笑,然后竖起了自己左手的大拇指。
埃文·贝尔耸耸肩,“我只是被窃听的事弄烦了而已。”埃文·贝尔轻描淡写地说到,反正现在媒体都知道他就是窃听的受害者之一。埃文·贝尔回头看了记者群一眼,他能做的就是这些了,他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助了肖恩·霍尔,同时也给了整个新闻行业一刀,但至于事件后续会如何发展,新闻行业又会有什么影响,就不是埃文·贝尔一个人的力量能够控制的了。
在这种社会事件之中,个人力量总是太过薄弱,埃文·贝尔是如此,肖恩·霍尔也是如此,即使是“卫报”也是如此。
回过头时,埃文·贝尔看到了休·格兰特,他正意味深长地看着自己,两个人的视线接触到,休·格兰特没有任何反应,只是仔细看了看埃文·贝尔,约莫两秒之后,这才移开了视线。虽然休·格兰特和埃文·贝尔一向不对付,就差没有在媒体上大打出手了,但这一次,休·格兰特对于埃文·贝尔的行为却是十分敬佩的:他自己就是窃听丑闻的坚决打击者,而他的决心还是不如埃文·贝尔来得强硬。
“你不担心媒体之后找你的麻烦?”马丁·弗里曼的声音把埃文·贝尔注意力拉了过来。可以想象,埃文·贝尔今天发表这番言论之后,未来肯定是会成为媒体的众矢之的,很难有安宁之日了。
埃文·贝尔不仅没有紧张,反而是哈哈大笑起来,“媒体从来就没有放过我的打算,不是吗?”不管埃文·贝尔今天的发言有多少效果,媒体对他对公众人物的态度都不会有本质的改变,即使有所收敛,但是八卦、绯闻、爆料……该刊登的,各大媒体都绝对不会手软。而埃文·贝尔从来就是狗仔队们穷追不舍的焦点,“不过就是多几辆狗仔队的车跟着我罢了。”埃文·贝尔毫不在意地就揭过了这个话题,让马丁·弗里曼哑然失笑:埃文·贝尔的这份胸襟可不是常人能有的。
“走吧,游行不才刚开始嘛,我看又要喊口号了!”埃文·贝尔指了指重新开始组织起来的游行队伍,示意让马丁·弗里曼一起上去,两个人并肩一起加入了游行的队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