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艺术家(精校)第578部分在线阅读
虽然电影在道德标准之中来来回回,但是观众对于电影精彩程度的认可却显然超出了影评人们的预期。最重要的是,这是一部改编作品,改编成功就赢得了原著小说读者们的欢心了。
在IMDB的即时评分中,“香水”一度冲到了九分的高度,成功跻身IMDB排行榜的前二十名,但很快就滑落了下来,最终在八分的位置停留了下来,这使得“香水”在争议之中前行,居然跻身到了IMDB两百五十名的行列,在第两百四十八名上停留了下来。伴随着电影的上映,让所有人跌破眼镜的是,“香水”的排名居然在缓慢攀升中,这就说明了,之后看过电影之后为电影打分的观众们都给予了高分。
撇开这一切的一切,关于“法语”这个关键点,媒体和观众给予的关注都出乎意料得低,似乎这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
对于这一点,“纽约时报”的尼尔·达西有专门写了一篇稿子进行分析,“‘香水’选择了法语来做对白,这对于票房的打击是毋庸置疑的,这对于观众的积极性是一大打击,美国市场的观众们已经习惯了走进电影院,看到英语对白的电影,而不需要盯着字幕,听着莫名其妙的外语来观赏电影。这种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对于‘香水’在票房上的成绩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阻碍。看看影史上非英语电影在美国市场的表现就知道了。
但是,‘香水’这部电影拥有其他非英语电影都所不具有的优势,那就是埃文·贝尔。埃文·贝尔在美国市场的号召力无疑是巨大的,甚至让人怀疑,即使他出演一部外星文的电影,都会有大批观众心甘情愿走进电影院去观赏一番。埃文·贝尔这个名字就和作品质量直接画上了等号,这使得观众们省去了站在看板前挑选电影的过程,这也使得观众们内心对于外语的排斥感在降低,甚至为了内心的好奇——埃文为什么会选择拍摄一部法语电影——而走进电影院。
这一种号召力,是任何一部非英语电影都没有的。非英语电影之所以在美国市场不够强势,语言是首要因素,演员没有票房号召力也是重要原因。但现在,‘香水’显然可以避开这一点。除了埃文·贝尔,达斯汀·霍夫曼和艾伦·里克曼两位老戏骨的保证,足以让人们对电影充满信心。
那么,埃文·贝尔又到底为了什么而坚持使用法语拍摄了这一部电影呢?答案只有一个:电影的质量。
‘香水’是一部德国小说,但讲述的却是法国发生的故事,所有的一切都发生在十八世纪的法国,在那时,法语才是法国境内最合适最高贵的语言,看着一群法国人说英语或者德语,这显然是与原著小说相悖的。相反,用法语将十八世纪的巴黎的原汁原味呈现出来,让电影散发着一种迷人的魅力。
埃文·贝尔的这种坚持投射在电影里,就让人们清楚看到了法国大革命之前巴黎歌舞升平、醉生梦死的繁华景象,那种隐藏在欢歌热舞之下的恶臭也越发鲜明起来。这对于整部电影主题的升华,是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我看来,法语不应该是‘香水’的劣势,相反应该是这部电影最大的优势。因为它能够将巴黎的繁华、优雅、华贵淋漓尽致地衬托出来,从而将主角格雷诺耶身上背负的游离于世界之外的孤立感显示出来。埃文·贝尔花了如此大的笔墨将格雷诺耶塑造起来,如果格雷诺耶说的是英语,那么势必就是失败,而正是因为埃文·贝尔对于电影质量的如此追求,才使得电影在每一个细节都达到了完美。”
尼尔·达西的评论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代表影评人的看法。毕竟,任何一部电影选择使用什么语言,这都是与电影主题相对应的,这就好像“耶稣受难记”还使用了拉丁语、希伯来语、亚拉姆语进行拍摄是一个道理。“耶稣受难记”对于语言的坚持,虽然遭受到了严厉的批评,但却受到了观众的追捧,三亿七千万美元的票房实在是让人汗颜。不过“耶稣受难记”因为其投资是纯正美国血统的关系,所以一般在统计时都没有归纳到外语电影的行列之中。
当然,正如“香水”这部电影本身引起的争议一般,对于使用法语这件事进行批判的媒体也有不少,显然对于埃文·贝尔如此装逼的行为很是不满。
不过,无论评论如何说,法语对白这件事真正影响到的,还是观众,只要观众能够像对“耶稣受难记”一样买账,那么使用什么语言都不是问题。
从烂番茄网和IMDB的观众回馈来看,对于法语提出异议的观众比想象中少了许多,诸如“法语不如英语容易理解,影响了观影进程”的评论有一些,但不是主流;而表示赞同的大多都是原著忠实爱好者,“法语将原著小说里的世界完美呈现了出来,绝对堪称是神来一笔”,这样的赞誉在视线之内并不在少数。
相反,针对“法语”这个问题的中立立场却是数不胜数,“能够契合主题才是最重要的,使用哪种语言不是重点”的言论占据了主流,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观众的理性,毕竟语言本身是没有错的,电影才是应该讨论的核心。像“美丽人生”、“天使爱美丽”这样的电影,作品出色并不会因为他们并不使用英语而打折扣,对于观影效果也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尽管法语对白引发的争论比想象中少了许多,但是法语对白真正影响的不是观众评论,而是观众走进电影院的冲动,这才是桎梏票房的核心原因。还好,在这个问题上,无论是戛纳最佳导演还是多伦多的好评,亦或者是埃文·贝尔,都可以成为观众进入电影院的理由。
所以,伯纳德·艾辛格之前的担心——使用法语对白而导致电影的推广变得困难重重,如今看来根本就不是问题,反而很有可能成为一大看点:最原汁原味的“香水”。
在这种情况下,“香水”作为一部法语电影,开始了自己在美国电影市场的征程。
第1460章
淡季票房
2006年十月第一周,“无间行者”上映,这部作品投资九千万;紧接着十月第二周,投资六千万的“香水”全面公映。这种局面在一向被认为是鸡肋的十月来说,是十分难得的景象。
与“香水”同样选择在十月十三日上映的还有一部作品,那就是大名鼎鼎的“美版咒怨2”,两年前的“美版咒怨”以一千万的投资拿到了一亿一千万美元的票房,让索尼哥伦比亚影业喜不胜收。现在,续集又再次来袭,显然是希望将日本式恐怖电影的剩余价值压榨干净。
另外,环球影业出品,罗宾·威廉姆斯、克里斯托弗·沃肯和劳拉·琳妮这三位奥斯卡级别演员联手依靠“雨人”拿下奥斯卡最佳导演的巴里·莱文森一起炮制的“年度人物”,还有继“巨石”强森之后第二个登陆好莱坞的摔跤选手约翰·塞纳主演的“海军陆战队员”由二十世纪福克斯发行,也都将加入十月这个淡季的争夺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环球影业的“年度人物”这次与十一工作室的再次碰撞,倒没有刻意而为之,只是意外的巧合。但是得知彼此会相遇之后,环球影业对于“年度人物”的宣传却是集中了不少火力,显然也不希望输得太惨。毕竟,“年度人物”也是一个奥斯卡级别群星云集的演员阵容,再加上2004年总统大选的特别题材,环球影业报以希望也是情有可原的。
当然,上周上映的“无间行者”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对手。
在十月这个淡季之中,第二周北美票房大盘来到了一亿三千万美元,比上周一亿美元的总票房足足提升了百分之三十,这是一个十分喜人的成绩。而在这之中,强势拿下冠军宝座的“香水”成为最大的功臣。
两千八百万美元的首周周末票房,让“香水”轻松战胜了一众竞争对手,顺利问鼎十月第二周的北美票房排行榜冠军,这着实让所有人都意外不已。这个成绩,让“香水”在影史十月份的首映票房榜单之中,跻身前十,位列第六位,让上周创造了两千七百万好成绩的“无间行者”直接下滑一位。
在法语对白的劣势之下,备受争议的“香水”以一个不俗的成绩打响了在北美的第一枪。仅仅依靠首映票房的成绩,“香水”就已经可以跻身非英语电影在北美票房历史排名的前十名了,这绝对是一个再好不过的消息了。
“香水”首映结束之后专业评论纷纷出炉,而观众的评论却没有集中在争议焦点上,而是对于埃文·贝尔用色彩构建的气味世界讨论最为热烈,这实在是堪称一大壮举,用画面来描绘气味,让人啧啧称奇。再搭配电影末尾那极具视觉冲击力的集体性交场面,带给人们在视觉、听觉、嗅觉上的震撼是难以言喻的。
除此之外,对于让·巴蒂斯特·格雷诺耶这个角色的议论,也主要集中在埃文·贝尔对于人物心理的塑造上,这个嗅觉天才自身缺乏体味的设定让他游离在世界之外,然后通过气味与世界连接在一起,清晰透彻而冷酷残忍地打量着这个世界的黑暗、腐败和罪恶。
埃文·贝尔的勾勒无疑是成功的,让观众们议论纷纷,参杂在其中对于道德标准的看法也随着时间的流逝开始朝正面方向移动。埃文·贝尔借让·巴蒂斯特·格雷诺耶之手,其实是在与整个世界的主流、黑暗做抗争,这种观点随着时间的沉淀而逐渐开始发酵,让人拍手称奇。
“香水”这部电影最奇特的地方就在于,争议之大让人无法忽视,争议伴随而来的讨论越热烈,就发现电影越值得挖掘,然后吸引人们重新走入电影院,再次观看这部电影。而每次观看完电影,感受都不同,争议的焦点也不同,只有真正看懂了电影的人,才知道埃文·贝尔隐藏在整个世界架构背后的深刻思想。
在观众之中,有一位纽约叫做大卫·戴比斯的影迷前后十七次走进电影院观看了“香水”这部电影,他对于电影的理解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甚至受到了YouTube的邀请,制作了一期网络直播的采访节目,吸引了超过八百万观众的在线观看。
在采访中,大卫·戴比斯对“香水”做了一个总结,“电影的每一个细节都是有其用意的,埃文在这部作品中讲述的是一个故事,但是带给我们的感悟却是千千万万的。只有用心去看,才能够看懂这部电影的好,这就好像原著小说一般,只有真正逐字逐句去阅读之后,你才能看到隐藏在文字后面的世界。”
大卫·戴比斯的执着让他成为了“香水”这部电影的权威,“娱乐周刊”甚至邀请他撰写了一篇特稿,取得了不俗的反响。之后,听说有杂志在考虑,邀请大卫·戴比斯成为兼职的影评撰稿人。
在这种局面之下,法语对白和十月淡季虽然阻碍了“香水”在票房上的进一步建树,但是电影的口碑却悄然而起。
在十月第二周的票房竞争之中,“香水”拿下了冠军宝座。在“香水”的强势之下,其他一众作品都似乎被遗忘了。
“美版咒怨2”仅仅拿下了两千一百万美元的票房,落后于“香水”占据了亚军的位置。虽然相对其两千万美元的投资来说已经十分不错了,续集基本是没有任何问题,但这个成绩比起第一部的辉煌来说,就十分寒碜了。
“美版咒怨2”也被媒体认为是日本恐怖片翻拍热潮消散的里程碑。事实上,“午夜凶铃”、“咒怨”等一众日本恐怖片的大量改编,已经让西方电影市场产生了视觉疲惫,不久前的翻拍日本恐怖片“惹鬼回路”花费了两千一百万美元制作,结果全球票房才两千三百万,让人哑然失笑,而“惊声尖笑”系列电影也已经开始拿日本恐怖电影角色开涮,这都说明了日本恐怖片翻拍风潮的消褪。这一次,“美版咒怨2”在“香水”这样一部法语对白电影的冲击之下,票房的低迷都让人看到了,这种翻拍形式已经正式走到了尽头。
“无间行者”以一千九百万美元的票房位列季军,两周累积票房已经达到了五千六百万,目前这部电影已经俨然成为了奥斯卡的头号种子选手,马丁·斯科西斯的势头十分出色。
环球影业不知道是不是和十一工作室八字不合,这一次“香水”受困于法语对白,票房上并未爆发出让人错愕的能量,但是“年度人物”还是在一堆口水骂声中直接被退散,一千两百万美元的票房实在是让人失望。虽然有罗宾·威廉姆斯、巴里·莱文森、劳拉·琳妮、克里斯托弗·沃肯这样强大的阵容,但电影却被称为是“金酸梅派对”,可见舆论对其的失望了。
除了这四部作品以外,其余电影票房均未能过一千万门槛,难怪十月份会被称为是淡季了。
相对而言,十月第二周结束之后,所有的舆论焦点都集中在了“香水”和“无间行者”身上,这也可以从侧面看出一点,埃文·贝尔如今作为导演,实力已经进入了一流水准,其作品质量始终都保持在一个水准线之上,难怪媒体会对他如此厚爱了。
进入十月第三周之后,备受瞩目的作品顿时就多了起来,克里斯托弗·诺兰、克里斯蒂安·贝尔、休·杰克曼、迈克尔·凯恩联手的“致命魔术”,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携手保罗·哈吉斯的“父辈的旗帜”,索菲亚·科波拉导演的“绝代艳后”,还有出演过“辛德勒名单”、“莎翁情史”的约瑟夫·费因斯联手九月份因为“我为喜剧狂”赢得关注的亚力克·鲍德温奉献“夹缝求生”……这些作品集体上映,显然是正式打响了颁奖季的前哨战。
在这些作品之中,每一部作品都有其关注的热点,“父辈的旗帜”早在上映之前就被誉为是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再次冲击奥斯卡的大作,势必与“无间行者”放在一起进行讨论。
而“致命魔术”的庞大阵容本就让人议论纷纷,特别是克里斯托弗·诺兰去年拍摄出了“蝙蝠侠前传:侠影之谜”拿下了两亿美元的票房,瞬间跻身一线导演行列,再次带来新作,自然是引起了无限关注;其后又爆出埃文·贝尔曾经有机会参演此片,最终还是因为“第一次”世界巡回演唱会才错过了,这顿时就让媒体热闹起来了。克里斯托弗·诺兰就在公开场合表示自己支持埃文·贝尔凭借“香水”这一部电影再次向奥斯卡最佳导演和最佳男主角小金人发起冲击;作为回应,埃文·贝尔则亲自出现在了“致命魔术”的首映式现场,直接对记者表示自己对克里斯托弗·诺兰这位好友的支持。
十月份这个影坛淡季,也可谓是热闹非凡。十月第三周的北美电影市场,是票房方面的较量,更是作品口碑方面的较量。
第1461章
口碑逆袭
十月第三周的票房统计结果出来之后,着实让不少人意外。
“香水”这样一部法语对白的电影居然以百分之二十这样惊人之低的跌幅,在上映第二周抢下两千两百万美元的票房,成功蝉联了北美票房排行榜的冠军,两周累积票房来到了五千两百万美元,这实在是一个让人意外的结果。
仅仅上映两周,“香水”虽然争议依旧,但是在观众和影评人之中的口碑却在悄然上升,看来,“香水”十分有机会去冲击“卧虎藏龙”创造下的非英语电影票房记录,这的确是电影上映之前大家都没有能够想到的结果。
华纳兄弟推出的“致命魔术”,由克里斯托弗·诺兰领衔,克里斯蒂安·贝尔、休·杰克曼、迈克尔·凯恩加上斯嘉丽·约翰逊的组合,确实是让人十分期待。但是显然华纳兄弟低估这部文艺气息弥漫电影的能量,两千两百家的院线上映,甚至比“香水”还要少。
结果,“致命魔术”的成绩十分喜人,在口碑方面,IMDB上的评分强势跻身前一百名,单馆六千美元抢下一千五百万美元的票房,这样的表现结果十分不俗。最重要的是,媒体的评价十分出色,栩栩如生的魔术、丝丝入扣的剧情、熠熠生辉的表演,克里斯托弗·诺兰对于娱乐元素的精准把握,让人拍手叫好。
“香水”蝉联冠军,“致命魔术”屈居第二,“无间行者”坚守第三,而“父辈的旗帜”则悄然来到了第四位,单馆一万美元的票房成绩让这部二战电影拿下了一千万美元的票房,表现十分出色。
十月份的票房竞争比起暑期档的激烈来说相对平淡,“香水”蝉联冠军让媒体很是热闹了一番,但影响也有限,大家的目光还是集中在了颁奖季战线上,媒体的评论都围绕着作品质量在打转。
“父辈的旗帜”上映之后,顿时引来了大量的媒体围观,有超过十二家专业媒体都前来围观,并且对电影“将战争的事实逼真而残忍地白描”进行了大量的赞誉。但很快,新的一种看法就强势崛起,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对于人性的剖析冷静到残酷,这着实让人诟病不已。
在电影之中,前方军人浴血奋战,后方的老百姓却依然过自己的日子,不肯拿钱去买政府债券来支持战争,所以电影中的英雄人物就像大明星筹善款一般,到处走场。这对于大部分观众来说,从感情上是无法接受的一个事实。
“香水”的冷静是对于让·巴蒂斯特·格雷诺耶这个人物的剖析,通过他的世界看到人间百态;而“父辈的旗帜”的冷静不同,这是对于美国立场人民的人性进行剖析,这种近乎于严苛的严肃性,在专业评论看来是对艺术的负责任,但是观众却不买账。
最重要的是,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为了还原著名的硫磺岛战役,拍摄了两部作品,一部是从美国视角出发的“父辈的旗帜”,一部则是从日本视角出发的“硫磺岛来信”,一如埃文·贝尔对于真实的追求,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在拍摄“硫磺岛来信”时也是采用日文对白的,而从目前公布的剧情简介和预告片来看,“父辈的旗帜”主要集中于美国军人的勇猛,而“硫磺岛来信”则聚焦于日本军人的温情善良,力图从最客观的角度将这场战役呈现出来。
但现在,“父辈的旗帜”上映了,却让美国观众感觉不满意了。特别是对比“硫磺岛来信”的设定,这引发了无数的诟病,这也让梦工厂承担了巨大的压力。
很快,“父辈的旗帜”和“香水”这两部先后上映的作品就被放在一起进行讨论了。专业评论普遍认为,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用力过猛,导致整部作品不近人情,反而在主题思想上落了下乘。相对而言,“香水”的客观冷静一度被认为太过冷血,现在看来反而是延续了埃文·贝尔一贯的客观视角,将整个故事的精髓都表达了出来。
几乎是转眼之间,关于“父辈的旗帜”的口碑势头就戛然而止,并且以一种看得见的速度在下滑,虽然专业电影评论还是层出不穷,但对于电影主题的诟病却源源不绝。
相反,“香水”的口碑却呈现出此消彼长的态势,随着时间的推进,许多观众都再次走进了电影院,对于电影争议的焦点——道德标准进行了认真的审视。在埃文·贝尔的镜头之下,所有的谋杀都被用美到极致的手法表现了出来,这种残忍到了极致的冷酷其实并不是一种赞美,而是对于电影最后香水功效的一种升华。观众对于“香水”的感官是随着时间的推进在一点点上升,而专业评论的讨论也呈现出逆袭的态势。
以“村之声”、“纽约时报”、“电影评论”、“时代”、“新闻周刊”、“娱乐周刊”为首的一批媒体,对于埃文·贝尔在“香水”这部电影中展现出来的高潮水准,还有对于电影主题的深刻理解,堪称经典。评论界认为埃文·贝尔有望成为马丁·斯科西斯问鼎奥斯卡小金人最强大对手的声音正在一点一点往上扬。
“父辈的旗帜”大热的声音正在冷却,“香水”的呼唤声则在悄然上扬,这种局面实在是出乎了大家所预料。
与此同时,“绝代艳后”也引发了媒体的激烈讨论,争议之剧烈比“香水”有过之而无不及,一方面认为这部电影就是“自娱自乐、不知所云”,一方面也有媒体拥戴为“语不惊人死不休地将创新进行到底”。不过相比于“香水”电影质量的一片赞誉,“绝代艳后”的争议就是来自于电影本身,普遍观点认为这部电影没有当初“迷失东京”的灵性,让人颇为遗憾。
至于“夹缝求生”,虽然汇聚了约瑟夫·费因斯、亚力克·鲍德温、格温妮丝·帕特洛、安妮特·贝宁等大牌,但是口碑却是一塌糊涂,甚至有评论已经迫不及待地为其贴上了“失败者”的标签,实在很是糟糕。
十月第三周的北美电影市场着实让人意外,“香水”蝉联冠军,并且在口碑上对“父辈的旗帜”发起冲击,逐渐迎头赶上,大有要超越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直接追击前方“无间行者”的势头,绝对是媒体之前所没有预想到的。
接下来的十月最后一周,“电锯惊魂3”遇上了万圣节档期,自然是没有任何竞争对手,三千三百万美元的票房成绩轻松问鼎北美票房排行榜冠军。
口碑开始逆袭的“香水”自然是不示弱,百分之二十五的票房跌幅让其本周再次拿下一千六百五十万美元的成绩,占据亚军宝座,累积票房七千万美元,距离一亿门槛已经并不遥远了,看来,法语对白的“香水”果真要逆天了。
除了这两部作品之外,紧随其后的“无间行者”、“致命魔术”、“父辈的旗帜”等作品票房都未能过亿。
值得一提的是,在七间电影院限定上映的“通天塔”,并没有能够重现戛纳电影节口碑逆天的态势,在北美反而是陷入了毁誉参半的境地,甚至比“香水”还要糟糕。如今,“香水”的媒体综合评分已经悄然往八十分方向攀升,但是“通天塔”却连七十分的门槛都没有能够触摸到。
从现在的评论来看,“香水”在道德标准上的争议已经尘埃落定,但是关于电影本身对于人性的挖掘、社会的探讨都赢得了广泛的赞誉,这一瓶香水,代表的是人类的欲望,更是整个社会利益驱使的黑暗面。这一份举重若轻的深刻,在埃文·贝尔那“美到令人心悸”的镜头之下,实在是回味深长。
十月的票房大战落下帷幕,“无间行者”一骑绝尘,以交口称赞的姿态一路奔向即将拉开帷幕的颁奖季;“父辈的旗帜”马前失蹄,口碑的上下浮动和观众的诟病,前景顿时变得不明朗起来;“通天塔”毁誉参半,依旧保持着冲击颁奖季的希望。
反而是“香水”,在争议之中悍然前行,“滚石”大胆地将影帝头衔按到了埃文·贝尔的头上,而“电影评论”则认为埃文·贝尔将会是最佳导演的最有利竞争者。整个舆论从毁誉参半开始向赞誉如潮的态势发展,本来,所谓的“毁誉参半”其实就只是针对道德标准的争议罢了,电影本身的质量从来就没有人质疑过,但如此发展态势,确实是让人没有预料到。
在这种情况之下,梦工厂原定于将“硫磺岛来信”明年二月上映,为了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冲击奥斯卡,不得不提前到十二月进行上映,只希望能够挽回“父辈的旗帜”目前的窘境,为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壮大声势。
原本十月之后,大家都认为颁奖季前哨战将会是马丁·斯科西斯与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竞争,却没有想到,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落马,反而是埃文·贝尔以黑马姿态迎头赶上,现在成为了马丁·斯科西斯和埃文·贝尔的正面竞争,这实在让所有人都跌破了眼镜。难道,这一次马丁·斯科西斯实现奥斯卡小金人梦想的最大狙击者将会是埃文·贝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