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艺术家(精校)第506部分在线阅读
埃文·贝尔的调侃,让周围的年轻人都笑了起来。看到大家都还在原地坐着,埃文·贝尔又加了一句,似乎是生气了,“怎么都还坐着。出去,都出去,这里距离沙滩不就是几百码的距离,都出去。好好享受一个下午。”说到这里,埃文·贝尔却又顿了顿,“当然,如果你们希望留下来帮我解决饭盒,我会举双手欢迎的。”
第1269章
未被遗忘
十四岁的卡莉·克劳斯,十六岁的马龙·泰谢拉,十七岁的肖恩·奥普瑞,二十二岁的伊莎贝尔·歌勒,二十三岁的米兰达·可儿……如果再加上目前已经位列世界超模前五十名的道格拉斯·涅茨克、马蒂耶斯·劳瑞森、杰瑞米·杜弗、马塞尔·凯斯腾米勒、柯尔·摩等人,十一经纪旗下的模特阵容的确十分强大,有现在也有未来。
目前,马蒂耶斯·劳瑞森是世界第一男模,成为了“十一”男装品牌最受欢迎的模特。而将来又有气质出众的肖恩·奥普瑞,可以想象未来十一经纪在男模这一块的前景。现在又有了卡莉·克劳斯、米兰达·可儿等新秀女模加盟,在吉赛尔·邦辰的引领之下,想必女模的发展也很快就会追上男模的规模。
那天模特选拔的最后,年轻的模特们还是没有主动离开选拔现场,而是在埃文·贝尔的带领下,集体造反,一起溜达到了海滩上度过了一个美好的下午。当天的夜幕都还没有降临,埃文·贝尔与米兰达·可儿在沙滩上一起打排球的照片就登上了各大报刊杂志的头版头条,米兰达·可儿迅速成为了新任“贝尔女郎”,成就了埃文·贝尔最新的一段绯闻。
而根据记者追踪报道,埃文·贝尔在里约热内卢召开演唱会的期间,身边一直都有身段姣好的模特环绕,甚至还曾经发现过一个陌生的女模特深夜从埃文·贝尔下榻的酒店离开。经过调查,发现这个人赫然是伊莎贝尔·歌勒。这顿时让记者们越发热闹起来,到底是米兰达·可儿还是伊莎贝尔·歌勒,亦或者说这两个都是烟雾弹,真正的绯闻另有其人。
埃文·贝尔在里约热内卢的演唱会还没有开始,热情的桑巴国度就已经热闹非凡了。记者们有段时间没有挖掘到埃文·贝尔的新绯闻了,这次更是不会饶过埃文·贝尔。越挖掘就发现线索越多,比如说这些模特都是十一经纪最新签约的新人,于是记者就说“埃文喜新厌旧,找到了新的追逐对象”;比如说这些模特在演唱会结束之后,都跟随凯瑟琳·贝尔前往巴黎了,于是就有记者说“埃文新任女友已经拜见过婆婆”,还有记者说“埃文利用潜规则追求女模”;比如说这些模特不止一个都和埃文·贝尔一起在沙滩上玩耍了,就有记者说“埃文左拥右抱,享受性福人生”……
总之,关于埃文·贝尔绯闻的事,从他抵达里约热内卢的第一天就开始了,一天一个花样,闹得沸沸扬扬。但是埃文·贝尔却偏偏不管不顾,该去彩排演唱会就去彩排,该去探班凯瑟琳·贝尔就光明正大地去探班,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被记者围堵了,一言不发就离开了;被记者挑衅了,他反驳回去,说的记者哑口无言;被记者跟踪了,他一点也不在意……
这也让绯闻越来越扑朔迷离起来。三天过后,网友们的热情就开始降温了,虽然照片一堆一堆的,但绯闻一天一个样,怎么看都像是在故意炒作。但偏偏炒作这种事和埃文·贝尔一点关系都没有,不要说埃文·贝尔根本就不需要炒作,单说埃文·贝尔这个人,他就不屑炒作这件事。至于那些模特新人,更是一点消息都没有,也没有人站出来澄清,也没有人站出来辩解,彷佛就是石沉大海一般。
等里约热内卢演唱会顺利结束之后,依旧找不到一个真相,狗仔队们也觉得厌烦了。所以,等米兰达·可儿、肖恩·奥普瑞这一批模特全部跟随凯瑟琳·贝尔前往巴黎之后,绯闻也就逐渐没有什么人关注了。
凯瑟琳·贝尔离开了巡演队伍,回到了巴黎时装周开始繁忙的工作,但是埃文·贝尔的世界巡回演唱会还是在继续进行着。
里约热内卢的演唱会上,埃文·贝尔领略了南美人的热情,原本大家还在猜测,埃文·贝尔的音乐是不是还没有辐射到南美洲这个圈子,因为埃文·贝尔的音乐更多只是在欧美范围风靡,至多再加上一个大洋洲,南美洲、非洲和亚洲都并不太了解。但是现在看来,热情好客的里约人和埃文·贝尔一起度过了两个疯狂的夜晚,那种将南美洲夏天的高温都比下去的热情,顺利开启了埃文·贝尔在美国境外的巡演征程。
随后,埃文·贝尔又抵达了巴西的最大城市圣保罗、智利的圣地亚哥和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当埃文·贝尔抵达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时候,狂热的阿根廷人将埃塞萨国际机场堵得水泄不通,最后是出动了机场武装警察,并且委派了城市警察进行开道,才让埃文·贝尔抵达了下榻酒店。
面对阿根廷人的友好和热情,埃文·贝尔在演唱会上演绎了一段火花四射的探戈作为回馈,这是埃文·贝尔在整个巡演过程上第一次表演舞蹈,专业到位的表演,不仅让人见识到了埃文·贝尔十年百老汇功底的魅力,更是点燃了当晚国家体育场十万名观众的狂欢,将“第一次”巡回演唱会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潮。
埃文·贝尔在南美洲大陆上掀起一股热潮的同时,美国本土也依旧没有遗忘埃文·贝尔。不仅是因为里约热内卢的绯闻、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炙热,更是因为第四十八届格莱美颁奖典礼上,十一工作室的崛起让人侧目。
今年的格莱美颁奖典礼上,格莱美宠儿U2再次实现了称霸,拿下年度最佳专辑、年度最佳单曲、最佳摇滚乐队、最佳摇滚歌曲、最佳摇滚专辑五个奖项,完爆其他对手。另外,获得八项提名的坎耶·维斯特继去年之后,再次赢得三座奖杯;2005年重出江湖之后表现杰出的玛丽亚·凯莉也拿下三座奖杯,宣告回归,而新人歌手约翰·传奇也斩获两奖,成为新人的大赢家。
年度最佳专辑、年度最佳单曲颁发给了U2,年度最佳制作则属于绿日乐队,年度最佳新人由约翰·传奇拿下。这是四个综合奖项的分部,可以说摇滚乐今年大获全胜。
流行部门则成为了十一工作室的天下,“美国偶像”选秀出身的凯莉·克拉克森战胜了玛丽亚·凯莉,爆冷拿下最佳流行女歌手,同时还把最佳流行演唱专辑收入囊中。最佳流行男歌手由杰森·玛耶兹横空出世,战胜了史蒂夫·旺德和保罗·麦卡特尼,拿到了这个重要的奖项,这也是杰森·玛耶兹出道五年来的第一座格莱美;去年的年度最佳新人魔力红乐队则战胜了黑眼豆豆,勇夺最佳流行乐队组合奖。
可以说,十一工作室在流行部门全面崛起,即使凯莉·克拉克森不是十一工作室旗下的艺人,但她“美国偶像”出身的头衔也让这档选秀节目越发火热起来,而埃文·贝尔作为这档节目的创始人,自然是功不可没。
埃文·贝尔个人方面,也延续了他在格莱美的宠儿地位。即使埃文·贝尔因为演唱会的关系而缺席了颁奖典礼,但这丝毫没有影响评委们对埃文·贝尔的厚爱。
“断背山”的原声带斩获最佳改编影视音乐专辑奖,这也算是弥补了去年“恋恋笔记本”失利的遗憾,对埃文·贝尔在电影原声方面做出的努力表示肯定。另外,去年闪耀格莱美颁奖典礼的一曲“如此美丽(You’re.Beautiful)”也赢得了肯定,这一首单曲替埃文·贝尔战胜了约翰·传奇、亚瑟小子、史蒂夫·旺德和杰米·福克斯,拿下了最佳节奏蓝调歌手的奖杯。
这两座留声机奖杯不仅延续了埃文·贝尔连续五届在格莱美上都有斩获的记录,还让埃文·贝尔在格莱美上获得的奖杯数量累计到了十八座。媒体都不由戏言,留声机奖杯对于别人来说千金难求,但对于埃文·贝尔来说,他完全可以开一个展览了。此时,埃文·贝尔距离创纪录式赢得二十五项格莱美奖杯的史蒂夫·旺德已经越来越近了,而追赶阿瑞沙·弗兰克林连续八届格莱美赢得奖杯的记录也遥遥在望。
可以说,在音乐界,无论埃文·贝尔在那里,无论他是否出专辑,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不容忽视的。不止是格莱美,如果把全美音乐奖、全英音乐奖、MTV音乐录影带颁奖典礼等其他典礼加起来,埃文·贝尔的奖杯数量恐怕已经过百了,的确是可以举办一个展览了。
第四十八届格莱美颁奖典礼之后,埃文·贝尔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老人”,由U2、玛丽亚·凯莉、埃文·贝尔为首的老人代表了格莱美对传统的重视,而凯莉·克拉克森、约翰·传奇、魔力红乐队赢得重要奖项,则是最新人的肯定,特别是杰森·玛耶兹的崛起,被认为是格莱美对独立音乐终于给予足够重视的一个信号。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各个奖项的竞争之中,黑人音乐全面主导的局面终于有了改善,白人音乐家赢得了应有的肯定。对此,媒体认为,奥斯卡正在改朝换代,格莱美也不甘落后向所有人展示了他们与时俱进的决心。
格莱美的落幕,也宣告了颁奖季正式进入了尾声,现在只剩下最后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的奥斯卡了。
第1270章
翘首以盼
人们前所未有地期盼着第七十八届奥斯卡的来临,自从1998年第七十届奥斯卡以来,久违地开始期待奥斯卡颁奖典礼拉开帷幕。
对于奥斯卡这样颁奖典礼会有所期盼,其实就是来源于两点,第一是提名电影是否引人注目,在过去十年里,奥斯卡收视率最高的两届分别是“泰坦尼克号”和“魔戒3”实现横扫的两次,证明了商业与艺术的结合才是学院吸引观众的法宝;第二则是能否有新意,随着时间的推荐,不止是奥斯卡,所有颁奖典礼都正在逐渐沦为分蛋糕,没有惊喜没有亮点没有创意,这也使得颁奖典礼成为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奥斯卡也好,其他颁奖典礼也罢,要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毕竟观众才是电影、音乐产业生存的基础——那么以上两点就是不可避免的重心。格莱美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收视率最高的一次就是第四十五届颁奖典礼,在那一届的典礼之上,埃文·贝尔经历了诽谤事件之后涅槃重生,凭借“二”这张专辑的超高质量,横扫格莱美,狂揽七座留声机。对比一下奥斯卡和格莱美就可以知道人们所希望看到的内容了。
今年是奥斯卡第七十八届的颁奖典礼,自从一月三十一日揭晓提名名单之后,整个二月份引来了媒体、观众、电视节目万众一致的注意力。引起这样大面积的连锁效应是多方面影响的结果,首先最重要的是,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改朝换地啊,新一届的主席希德·甘尼斯是新派势力的代表人物,他能否为奥斯卡带来全新的气象,成为了大家关心的话题;其次从提名名单来看,“断背山”、“阳光小美女”、“晚安,好运”、“卡波特”等几部作品的竞争碰撞出了惊人的火花。
“断背山”此时在北美的累积票房已经迈过了一亿大关,这对于奥斯卡来说,已经可以被归入“商业”电影的范畴,在最佳影片的提名五部作品中,赫然是票房最高的作品,再加上其身上辅以的同性恋题材作品、埃文·贝尔与媒体之间的恩怨情仇、电影始终遭受到了保守团体的顽强抵抗,这些话题都让“断背山”集中了无数视线。更何况,在提名名单之上,“断背山”以九项提名领跑,这也让人们好奇,奥斯卡今天的改革决心究竟有多少,是否会成为奥斯卡新的历史呢?
相比“断背山”的剧烈碰撞,“阳光小美女”在颁奖季后期开始发力,一骑绝尘,目前以风光无限的姿态来到了奥斯卡颁奖典礼之上,一亿美元的票房丝毫不逊色于“断背山”,其身上还寄托着独立电影与主流电影对抗的希望——虽然“断背山”也是独立电影,但是在核心思想上,却不如“阳光小美女”的普及性。“阳光小美女”的五项提名,也被认为是一种改革的决心,奥斯卡对于独立电影大力扶持的决心!
另外,诸如“晚安,好运”、“卡波特”、“慕尼黑”、“一往无前”、“艺妓回忆录”这些备受瞩目的作品,也依旧是引爆了无数话题。最受瞩目的莫过于整个颁奖季都在与“断背山”陷入缠斗的“晚安,好运”,乔治·克鲁尼自编自导自演的这部作品,从威尼斯首映开始,就与“断背山”成为了命定的对手,要不是有“阳光小美女”半路杀出,估计“晚安,好运”现在的局势会更加明朗。
每年的颁奖季来临时,不管观众是否关注,媒体的关注却是必然的,因为这就是他们的工作。在颁奖季之初,大家关心提名名单的种子选手,在提名出来之后,大家猜测最终得奖者会花落谁家。而奥斯卡,从商业从影响从关注从权威等各个角度来说,都是目前全世界最受瞩目的颁奖典礼,自然更是云集了无数的媒体视线。更何况,今年的奥斯卡似乎悬念重重,这也让二月份对奥斯卡得奖名单的媒体前所未有的热闹起来。
根据不完全统计,这次一共有超过八十家媒体对奥斯卡得奖名单做出了预测,这个数字也创造了十年之最,从一个侧面看出了第七十八届奥斯卡受瞩目的情况。
在最佳影片的预测上,媒体风中凌乱。颁奖季前期实现横扫的“断背山”赢得了百分之四十的支持率,专业评论一致认为,这部作品是李安的集大成之作,电影之中将整个社会的文化、影响浓缩在一段爱情故事里,其反映的不仅仅是一个爱情,更是整个美国社会、文化对于意识形态、对于主流与小众等各方面形成的影响,这部电影已经成为了电影史上最重要的同性恋电影,没有之一。支持者们认为,奥斯卡对“断背山”做出嘉奖不仅是对一部电影的肯定,更是对一种文化的肯定。
而颁奖季后期发力的“阳光小美女”后来居上,实现反超,以四十五个百分点的支持率彪悍地成为了奥斯卡即将来临之前的头号种子选手。主流评论认为,埃文·贝尔以一种个性的手法讲述了一个主流的故事,其政治正确性并不会因为内容的桀骜不驯而打折扣,相反这种个性成就了这部电影,也为整个主流社会敲响了警钟,包括了学院派评委们。同时,对“阳光小美女”的支持,不仅嘉奖了十一工作室,嘉奖了埃文·贝尔,弥补了力压“断背山”的遗憾,而且还避免了主流文化对于同性恋的肯定,这将会成为学院派评委们内心向“阳光小美女”倾斜的最大筹码。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是,“慕尼黑”超过了“晚安,好运”成为了第三位的候补,“晚安,好运”的生涩、深奥、艰难阻碍了这部电影进一步取得认可的可能,相反,“慕尼黑”在史蒂芬·斯皮尔伯格的执导下,则平易近人了许多。可惜的是,“慕尼黑”所反映的政治问题,自年末巴勒斯坦方面的政治风云突变之后,就变得没有说服力。尽管如此,“慕尼黑”还是赢得了十个百分点的支持。
剩余最后的五个百分点,则属于一切的不确定性。可以说,今年的奥斯卡充满了无数的不确定,没有人可以断言,奥斯卡的走向会是如此。因为按照颁奖季的大势所趋,“断背山”的横扫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因为其同性恋题材的属性,却又让所有的一切都变得扑朔迷离起来。是“断背山”顺势创造历史,还是“阳光小美女”逆转创造历史,亦或者是其他三者杀出重围,这的确十分让人期待。
相比最佳影片的混乱,最佳导演的预测上李安则一骑绝尘,以超过百分之八十的支持率获得了压倒性的领先。不同于最佳影片被赋予了太多的政治性、社会性和文化性,最佳导演则单纯了许多,只是对于导演能力的一种嘉奖。
在一众竞争者之中,埃文·贝尔连续第二年赢得提名,但是“阳光小美女”反而没有去年“神秘肌肤”在主题上把握的深刻,更何况埃文·贝尔才年仅二十三岁,学院派显然是认为未来他依旧有大把的时光,在竞争力上就落了下风;贝尼特·米勒依靠“卡波特”初次赢得提名,资历尚浅不说,年纪也是少壮派,再加上电影本身竞争力略显不足,所以也不被看好;至于史蒂芬·斯皮尔伯格,七年前才凭借“拯救大兵瑞恩”梅开二度,这次的“慕尼黑”因为敏感的巴勒斯坦问题,在年底巴勒斯坦政权更迭的情况下,让媒体迅速降温,第三次加冕的机会似乎还没有到来。
这样一看,李安最大的对手反而是乔治·克鲁尼,自编自导自演的筹码一向是奥斯卡十分钟意的路线,“晚安,好运”和“辛瑞那”为乔治·克鲁尼带来了事业上的新高峰。乔治·克鲁尼也很有可能比埃文·贝尔抢先一步,站在演员的出身上赢得奥斯卡对其导演工作的认可。
除此之外,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男女配角……这一个个奖项,媒体都在不遗余力地讨论着。
不同于往年,往年前哨战的成绩将会成为媒体预测奥斯卡的最大筹码,但是今年却因为“断背山”这个同性恋的敏感问题,还有“晚安,好运”、“慕尼黑”的政治问题也十分棘手,“一往无前”的呼声和去年的“灵魂歌王”又有重叠也处于一个敏感的位置,这就让前哨战的成绩都做不得数,因为改朝换代的学院派是否有改革的决心,这个决心又有多强大,是否强大到一下子就完成革新,还是改变不够到位最终沦为了另外一种形式的分蛋糕……这使得预测变得不稳定起来,就连在预测中赢得最多支持的“李安赢得最佳导演”,都不见得就是板上钉钉了。
所以,所有人都翘首以盼,盼着奥斯卡拉卡帷幕,盼着期待一个结果,看看奥斯卡究竟是开创一个崭新的时代,还是延续过去的旧路,亦或者是变成一个更糟糕的烂摊子。
在这种期待的视线之中,第七十八届奥斯卡于三月五日,在洛杉矶的柯达剧院拉开了帷幕。
第1271章
突如其来
奥斯卡的收视率一年比一年艰难,学院派和负责转播的ABC电视台都在挖空心思博取观众们的芳心,但是记者们对于奥斯卡的支持却是一年比一年旺盛。即使大家都知道,奥斯卡就是一场商业与文化的碰撞,但没有人会否认这个盛会在全球的影响力,而美国本土的记者更是不遗余力地为这场盛会给予高度关注,以不断扩大美国电影在世界范围的影响波长。
所以,每年的奥斯卡依旧像一块巨大的磁石一般,吸引着媒体的注意力。每年奥斯卡记者证的申请从八月份就开始了,等待审批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就算获得批准之后,也要看自己的记者证是什么等级的,因为这关系到了颁奖典礼当天的采访区域。最高级的地方自然就是颁奖典礼大厅,只有奥斯卡的官方媒体允许进入,里面不仅有免费资料,还有随处可见的大牌明星;次一等的则是专门的采访间,媒体可以在里面对小部分艺人进行专访;最差一等的则是红地毯上寒风凛冽之中与所有同行展开肉搏式的竞争。
一般来说,像“娱乐周刊”这样和奥斯卡有良好合作的媒体,至少是可以拿到采访间和红地毯的采访权,至于大厅采访权则要看每年与学院的合作关系了。
不过,如果以为赢得了红地毯两侧采访权的五百分之一,就觉得万事大吉了,那么注定就将会成为炮灰。因为对于外行记者来说,获得采访权反而是最容易的一关,在红地毯上抢占位置、捕捉时机、抛出问题,这才是真正的难题。
来自“泰晤士报”的实习记者伊森·迪恩,就亲身经历了奥斯卡舞台上竞争的激烈。
三月五日早晨才不过六点多,已经完成街道封锁的柯达剧院路口,就已经出现了忠实的粉丝。昨天一个晚上辗转反侧的伊森·迪恩才一起床,就通过酒店的窗户看到了街道上热闹的景象。虽然洛杉矶已经是三月份了,但是此时不过六点而已,依旧是寒气逼人。不过,街道上粉丝们的热情却让人侧目。
伊森·迪恩瞄了一眼他们手上的牌子,只看到了“断背山”的字样,他不由想到,前天一万名市民聚集在一起,为“断背山”情愿,认为学院派应该给予这部精彩的电影一个公道。这次游行被认为是与保守派人士一周之前聚集四万人抗议“断背山”冲击奥斯卡的回应。现在看来,“断背山”之争势必将会一直延续下去,不管奥斯卡的结果是什么,今后的社会生活里,这种争论还是会喋喋不休地进行下去。
伊森·迪恩原本以为现在还不到六点一刻,他可以站在这里好好地发一会呆,慢条斯理地洗一个澡,然后享用早餐。但事实上,他才站在窗台边上不到两分钟,房间门就被敲响了,外面传来“卫报”资深记者里克特·马斯格雷夫的声音,“起床,起床,赶快!”
伊森·迪恩慌张地跑过去打开了房间门,“不是说八点下去采访楼层集合吗?”
里克特·马斯格雷夫也是狼狈不已,正在扣着自己衬衫的扣子,“红地毯转播推迟三十分钟,出了意外。”仅仅是一句简单的话顿时就让伊森·迪恩傻眼了。一般来说,红地毯时间安排、颁奖典礼安排这种事情早在一个月前就确定下来了,因为牵扯到整个转播的运行,还有艺人们的到场时间等等。临时发生改变的事,过去十年全然没有发生过,哪怕是一次。
“快穿衣服!我们一边下楼一边说。”里克特·马斯格雷夫回头就往自己的房间跑,伊森·迪恩这才注意到,里克特·马斯格雷夫是光着脚的。
伊森·迪恩连忙转身回房间,和他住同一个房间的“每日电讯报”实习记者汤姆·伊格斯也被吵醒了,坐在床上一脸茫然地看着伊森·迪恩,“怎么了?”
伊森·迪恩立刻慌手慌脚地就开始穿衣服,“转播推迟半个小时,临时发生变故了。”
汤姆·伊格斯马上坐了起来,拿起衣服就往身上套,“该死的美国人,我最讨厌突发事件了。”其实对于记者来说,突发事件就意味着新闻,这才是报纸销量上涨的时候。但这里是洛杉矶,而不是伦敦,他们这群记者没有人脉没有资源,突发事件所带来的慌乱只会让他们乱了阵脚。
伊森·迪恩和汤姆·伊格斯两个年轻人,手脚都十分迅速,穿好衬衫和裤子,把笔记本电脑往身上一背,嘴里咬着自己的记者证,一边穿西装外套,一边就往电梯的方向跑过去。里克特·马斯格雷夫的动作还比两个年轻人慢了一点,迟了两步跑了过来。
电梯一打开,里面全部都是衣衫不整的记者,密闭空间里弥漫着一股让人心慌的燥热。三个人走上了电梯,发现所有人的方向都是文艺复兴酒店的二楼。伊森·迪恩把外套穿好,郁闷地跺了跺脚,他刚才根本没有来得及穿袜子,现在塞了一双在裤子口袋里,也不知道有没有时间穿。
“里克特,发生什么事了?”汤姆·伊格斯还在扣自己衬衫的扣子,四周看了看,大部分记者的脸上都沉静如水。记者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就是冷静,足够面对一切情况的冷静,这让他烦躁的心也稍微沉淀了下来。
里克特·马斯格雷夫看了看身后的六七名记者,他估计现在消息也都传得差不多了,也没有隐藏的必要,反正那么大规模的事件只要不是瞎子,都可以知道。“弗兰克林大道上聚集了一大批人,抗议‘断背山’冲击奥斯卡。”
仅仅是一句话,就包含了许多信息。第一,一周前不是才举行过抗议游行吗?今天怎么又来,发生了什么意外?第二就是,今天是奥斯卡颁奖典礼举行的日子,得奖名单其实已经被密封起来了,就算抗议也改变不了结果,难道是想强迫奥斯卡推迟举办?
历史上奥斯卡的推迟举行发生过三次,第一次是1938年因为洛杉矶水灾,使得颁奖典礼推迟了一周;第二次则是1968年,当时学院的日程安排与马丁·路德·金的葬礼发生了冲突,因此推迟;第三次则是1981年,因为有人试图暗杀时任总统的里根,导致颁奖典礼推迟二十四小时举行。
如果今天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典礼推迟举办并不是不可能的。那么就带出了第三个信息,会发生冲突吗?伊森·迪恩立刻想到了他刚才看到的画面,街角有不到二十名“断背山”的支持者聚集,如果他们与抗议队伍起了冲突,二十名可是一个没有反抗能力的数字。伊森·迪恩不由紧张了起来。
伊森·迪恩立刻就询问了一句,“弗兰克林大道在哪里?”他是伦敦人,对于洛杉矶的地形着实不太了解。
里克特·马斯格雷夫虽然也是伦敦人,但他算比较资深了,这也不是他第一次采访奥斯卡,自然是比较了解情况的,“和我们平行的隔壁一条街。”
伊森·迪恩顿时皱起了眉头,他似乎嗅到了危险的味道。一旦保守派抗议的队伍与“断背山”支持者相遇,双方能否保持理智就将成为最大的疑惑。不过没有更多的时间给伊森·迪恩做思考了,因为二楼已经到了。
此时的二楼采访间已经乱作了一团,伊森·迪恩他们三个人是英国的报刊代表,消息已经算比较滞后了,刚才在电梯里的大部分也都是欧洲的记者,美国本土记者消息更加灵通,自然比他们快了一步。各式各样的记者在眼前飞快穿行,不同肤色、不同年龄、不同身型的记者都在飞速地奔跑着,几乎每个人手里都拿着手机——这里不是三楼的新闻中心,这里允许使用手机——大家都在使出浑身解数了解现场的情况。
伊森·迪恩飞快地跑到了“泰晤士报”的采访间,这一次“泰晤士报”对奥斯卡没有太多的关注,因为他们认为奥斯卡没有这个胆量将大奖颁发给“断背山”——三周之前的英国电影学院奖就把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颁发给了“断背山”,所以他们只派出了实习记者伊森·迪恩一个人抵达了洛杉矶。谁又能够想到,颁奖典礼当天居然会爆发出这样的混乱。
伊森·迪恩拿出手机迅速给远在伦敦的主编打了一个电话,此时伦敦是下午三点,正是下午茶的舒适时间。接到了伊森·迪恩的电话之后,主编立刻就拍板,“近距离采访。”伊森·迪恩挂了电话之后,背着自己的照相机,把挂在采访间里的羽绒外套拿下来,直接就往外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