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艺术家(精校)第337部分在线阅读
正如之前米歇尔·海瑟薇第一次与埃文·贝尔谈论“封闭农庄”的改编问题时谈到的,在美国,同性恋电影就是一个禁忌,非主流、小众、特立独行、个性这些词汇都不足以形容同性恋电影所遭受到的待遇,说千夫所指是有些夸张,但主流社会的确没有人欢迎这种题材的电影。一般来说,现在的同性恋电影都是小众独立电影,没有发行商愿意给予关注。
即使如此,每次有同性恋的独立电影推出时,只有两个结果,要么就是没有主流媒体关注,要么就是如潮的批判。埃文·贝尔拍摄“神秘肌肤”时,就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媒体不仅不看好这部电影,还对埃文·贝尔进行了一番质疑打击。
现在,杰克·吉伦哈尔要出演“断背山”的新闻一出,顿时就热闹起来了。不过这种热闹才刚刚起来,随着记者们发现了关于“断背山”的更多资料,比如说这部电影是李安在“绿巨人浩克”失败之后再次接拍的电影;比如说安妮·海瑟薇在结束了“公主日记”的演出之后,首次挑战了不同题材的作品;再比如说,这个剧本不仅是由埃文·贝尔改编的,而且他还将出演这部电影的男主角!这最后一个消息,顿时让所有的热闹都嘎然而止,然后关注焦点一窝蜂地集中到了埃文·贝尔身上,就好像一滴冷水进入热油中一般,彻底沸腾爆炸了起来。
如果说没有埃文·贝尔这个热点,“断背山”的开拍势必也会因为杰克·吉伦哈尔的加入引发一系列的讨论,不过,讨论就止步于讨论,很难进一步制造混乱了,就算是李安和安妮·海瑟薇也无法吸引媒体更多的目光。
但现在的情况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现今最火热的焦点“埃文·贝尔”与现今最冷门的题材“同性恋”相碰撞时,刹那之间媒体就掀起了惊涛骇浪。从克里斯·范朋克的评论,就可以看出这次新闻媒体的震惊了,也可以看出媒体对于同性恋电影依旧保持了一贯的态度。
同性恋题材的电影在好莱坞一直不受青睐,这是一个潜规则,如果有谁记性不好的话,可以回忆一下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帕特里夏·沃伦编剧的畅销书“领先者”和关于兰迪·希尔兹——他是美国第一个公认专职报道艾滋病的记者,也是一名同性恋,于1994年死于艾滋病——的传记电影“卡斯特罗大街的市长”,两部作品都在多家电影院公司手里转悠了无数次,有时候他们连拍摄计划都做好了,但就是迟迟不见开机,拍摄的事情好像交给了上帝。这一次“断背山”也是如此,从“封闭农庄”在“纽约客”上连载以来,获得了无数赞誉,赢得了好莱坞的热切关注,很多人跃跃欲试,但是一直到米歇尔·海瑟薇上门,这部作品的改编权也依旧没有被任何一家电影公司拿下。
虽然说好莱坞并不喜欢同性恋电影,但每一个时期,总有一部或几部带上这种特征的电影问世,而且非常成功。这种成功往往勾起人们对这种电影的期盼,并且期待着冲击一些陈腐的观念,然后高喊着“颠覆好莱坞传统,改变国家偏见”之类的口号,沸沸扬扬地热闹一番。但很快大家就可以发现,这依旧只是媒体炒作的惯用手法而已,因为所有事情很快都会恢复原样,依旧没有任何变化。
所谓的“恢复原样”,就是说,好莱坞的潜规则从来都没有变化过,对于同性恋本身,对于同性恋题材的电影,对于关于同性恋的一切事物,潜规则从来都没有变过。对于同性恋这个禁忌话题,好莱坞有两条铁律:同性恋演员要么沉默,要么靠边;就算有同性恋电影开拍了,也必须由异性恋来拍摄。
尽管几十年来,整个美国都在和传统的观念作斗争——这从自由派的欢呼声和保守派的哀叹声里可以看出——但是,好莱坞这家大型的娱乐工厂却对于同性恋的容忍度却始终没有太大的进步。
美国喜欢把娱乐明星奉为文化英雄,所以毫不奇怪,舞台上的明星们就必须像华盛顿的政客一样假扮正经和神圣无暇,以迎接观众挑剔的目光。因为美国民众至今对同性恋怀有一丝疑惑和不安,所以在好莱坞,任何一个大牌明星对于同性恋问题都十分敏感谨慎、小心翼翼,唯恐给美国民众提供负面想象,这已经不是个人选择的问题,而是整个电影工业都必须以这条规矩为底线运作。
在好莱坞,就连名字都可能成为一个敏感话题,为了取一个合适的艺名,避开那些可能制造误会的敏感,艺人们往往是绞尽脑汁,更不要说外貌、衣装打扮这些问题了,还有不少艺人会经常去基督教堂做礼拜或者捐款给基督教慈善团体,摆明了就是迎合美国民众的基督徒心理特质。那么对于同性恋这个敏感话题,就更加是谨慎再谨慎了。
埃文·贝尔曾经在图书馆里看到这样一个趣闻,是来自一位研究好莱坞历史学者的杂谈。
一位叫朱尔斯·加尔芬克尔的演员去好莱坞求职的时候,把他的名字改为朱尔斯·加菲尔德以便拓宽演艺之路,当时接见他的杰克·华纳——就是大名鼎鼎的华纳兄弟公司的创始人,杰克·华纳告诉他,加菲尔德听起来不像美国人的名字。但是朱尔斯告诉他,这是一个美国总统的名字,此时华纳的态度变得非常宽厚起来。但最后朱尔斯还是没在好莱坞找到工作,为什么呢?杰克·华纳的助手后来讲,“我们不想要他,因为他是一个犹太人。买票看我们电影的观众中,很多人讨厌犹太人,而朱尔斯这几个字无疑就泄漏了种族身份。”当然,最后那个朱尔斯改名为约翰·加菲尔德,这是后话。
虽然现在犹太出身的演员已经无需改名了,但是对同性恋者而言,这样的局面并未改变多少。好莱坞的同性恋演员,不论他们是男是女,仍然不得不对自己的性取向保持沉默。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一位导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说过,“好莱坞创造了自己荒诞的规矩,它明确了哪些是可接受的,哪些是被禁止的。好莱坞认为,观众不会接受一个男演员在银幕上和女的亲嘴,而回到家后却是个同志。”所以好莱坞必需迎合观众的心理,这不是性取向上的歧视,也与人道主义无关,它只是美元上的考虑。
十年前,好莱坞在同性恋问题上有了些松动。一个公开自己同性恋取向的演员可以在电影里跑跑龙套,充当配角;一些导演、编剧和制片人,他们也不再对自己的同性恋倾向躲躲藏藏遮遮掩掩。甚至可以这样说,这个时期,谁敢公开自己的同性恋身份甚至是件光荣的事,一件有利可图的事情,因为在大家都不敢公开的时候,你豁出去了,于是你就会赢得目光。这段时期,好莱坞也习惯了那些获奖者在感言中感谢他的“同志”,像在1988年的喜剧电影“发胶”赢得了托尼奖的时候,出品过“修女也疯狂”的作曲家马克·沙依曼和他的编剧同志斯科特·魏特曼嘴巴胡子亲作一团,迎来了舆论一片“善意”的笑声。
但是,在好莱坞很多制片大佬的心中,仍然有一块顽固的领地,这块领地认为美国公众是不开化的,他们不会接受同性恋演员上演同性恋电影,特别是那些爱情片中的主角更是如此。
一些二三流的演员可以在性取向上放肆张扬,但是一旦他开始走红,他就必须承认这条游戏规则,如果他们脑袋还不进水的话。著名的作家阿米斯特德·莫平曾经说过,“在同性恋演员的职业生涯中,有一条不成文规定,如果你到达了出名的程度,你就必需在性取向问题上闭嘴。”
整个好莱坞对待同性恋上的潜规则,也就注定了,同性恋题材电影始终无法进入主流。
第821章
三大问题
同性恋是个非常古老的问题,很久以来它一直承载与个人层面,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它逐渐侵入社会公共视野,从而与传统展开了激烈碰撞。在北欧的各个国家中,它是以平和宽容的方式解决了问题,但是在美国,它和堕胎、种族问题一样,并列为美国最头疼的三大问题。而且,稍不留神,就会把政治、宗教、法律牵扯在一起,从而刺痛美国的每个神经末梢。
同样,这三大问题拍摄成为电影时,也总是会刺痛好莱坞“脆弱的玻璃心”。堕胎问题几乎就是一个绝对禁忌,没有任何一位制片人愿意触碰;种族问题倒是好莱坞最为喜闻乐见的题材,但总体方向却是有着不可动摇的潜规则,绝对不能是种族歧视!至于同性恋,非主流一词就直接将这个题材的作品打入了冷宫。
对于制片厂商来说,三大问题拍摄成为电影之后,首先意味着票房的艰难,其次意味着媒体的刁难,最后意味着学院派的无视。奥斯卡和金球奖从来都不待见同性恋,目前同性恋题材电影在奥斯卡上最大的胜利,就是1993年的“费城故事”,汤姆·汉克斯饰演的罹患艾滋病同性恋律师,成功为汤姆·汉克斯赢下了奥斯卡影帝小金人,除此之外,诸多的同性恋影片即使再叫好再叫座,都依旧无法进入学院派的法眼。
那么,对于演员来说,三大问题也势必成为他们职业生涯中的巨大挑战。扮演同性恋角色在好莱坞也绝对是一份危险的工作,按照圈内人的说法,它简直是一个“职业毒药”。对于一个年轻的演员来讲,如果他以后想在爱情片和英雄等类型片中发展,那他绝对不能去扮演一个同性恋角色。
虽然说,好莱坞有两条铁律:同性恋演员要么沉默,要么靠边;就算有同性恋电影开拍了,也必须由异性恋来拍摄,但是在这两条铁律之前还有一个绝对真理:不要出演同性恋角色,否则这就意味着前途一片黯淡。
当然,对于违反这条规则的演员命运如何,记者们可以列出一个长长的名单,查理·艾伦、米切尔·安德逊、罗伯特·甘特、兰迪·哈里森、彼得·佩奇……他们演技高超,都曾经是备受瞩目的新星,但是这些名字都已经没有任何代表意义了,因为他们都已经被主流电影放逐,只能在独立电影或者电视剧中去寻求发展了,甚至在这些领域里他们也过得十分艰辛。
那么这一次,杰克·吉伦哈尔要出演同性恋电影了,好莱坞一片哗然,这绝对是他演员生涯的重大转折;而随后,埃文·贝尔也确定要出演同性恋电影了,整个美国一片震惊!
众所周知,埃文·贝尔一直就是一名游走在商业和独立之间的演员,虽然他拍摄了“加勒比海盗”、“机械公敌”这样的商业大片,但更多时候,他是出演“死亡幻觉”、“改编剧本”这样让人跌破眼镜的个性演员。而且不久之前,埃文·贝尔还在导演的位置上,拍摄了“神秘肌肤”这样个性洋溢的电影,不过“神秘肌肤”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同性恋电影,只是涉及到了同性恋元素罢了,更多还是把目光放在了成长上。所以,即使是个性如埃文·贝尔,他出演同性恋电影也无法让主流接受这个结果。
克里斯·范朋克就在“电影评论”上表示,“这是埃文·贝尔有史以来最愚蠢的决定,这必将对他那些十几岁的女影迷们造成巨大的打击,甚至让学院派对他产生厌恶排斥,还有主流媒体的远离,当所有周遭一切开始疏远他时,也就是他被迫结束演员生涯的时刻。”
克里斯·范朋克的观点也代表了主流媒体的态度,大家普遍认为就算是像埃文·贝尔这样个性洋溢的演员,就算埃文·贝尔曾经挑战过杰克·斯派洛船长这样出格的角色,但同性恋依旧是一个禁忌领域,没有任何一名演员能够在这个问题上摆脱主流媒体的偏见。
就连埃文·贝尔的支持者克里斯·范朋克都如此认为,那么其他媒体铺天盖地的质疑声就越发严峻起来。
“首映”杂志的艾略特·卡特就显得有些幸灾乐祸,“埃文·贝尔还以为自己的个性特色不够鲜明,他迫不及待地挑战一个让他身败名裂的同性恋角色,希望再次创作杰克·斯派洛船长式的辉煌,但好莱坞会告诉他:你还不够资格!”
同样,“世界新闻报”的评论也没有笔下留情,“埃文似乎已经被接连的好成绩冲昏了头脑,他自以为可以挑战长久以来的潜规则,但事实上,他只是透露了自己由个性张扬演变成为自大自傲的‘进化’而已。”
对于埃文·贝尔这一次出格的挑战,有二十一家媒体对这条新闻进行了报道,而二十一家媒体中有十九家媒体都不好看埃文·贝尔的选择,不仅是不好看,这些评论之中的质疑、冷嘲热讽、咒骂、批判声不绝于耳,几乎是一片倒的负面声音,包括“电影评论”杂志的克里斯·范朋克也不得不加入了“倒贝尔派”的行列。
在这二十一家媒体中,有两家媒体的声音并没有那么刺耳。
第一家是尼尔·达西所在的“纽约时报”,他虽然十分意外埃文·贝尔的选择,也不看好同性恋电影的前景,但是他的措辞就相对温和了许多,“埃文从来不会在意外界的看法和观点,否则就不会有‘改编剧本’的惊艳,也不会有‘加勒比海盗’的杰出了。埃文对于剧本的选择,有他心中的一个标准,同性恋题材的电影固然出格,但我反而开始好奇,为什么埃文会选择这部电影!”
第二家则是埃文·贝尔坚定不移的支持者,“娱乐周刊”的威廉·伍德,他的言论其实和尼尔·达西差不多,“同性恋题材电影所面临的挑战十分严峻,但是埃文从来都没有掩饰他对Cult电影的喜爱,不要忘记了‘死亡幻觉’当中埃文带给我们的惊艳,在埃文的身上我们总是可以发现精彩。谁又能预料到‘恋恋笔记本’这样一个简单普通的爱情故事,会带给我们如此纯净的感动。也许我们从来不曾关注过的同性恋题材电影,埃文又将呈现出一部让我们所有人都陷入反思的作品,谁又能够知道呢?”
除去这两家稍显中立一点的观点之外,其他一片的负面声音,让埃文·贝尔再次成为了风口浪尖的争议焦点。没有人看好埃文·贝尔的这次选择,克里斯·范朋克那关于“埃文·贝尔在这部电影之后就将被迫结束演员生涯”的言论,居然也得到了不少支持。因为,这在好莱坞绝对不是不可能的,听起来恐怖,但是在真实而残酷的好莱坞,这是绝对可能的。
“愚蠢的决定”,这成为了八月初的关键词汇。
对此,被超过二十名记者包围的埃文·贝尔,他倒是笑容满面,一点都不介意媒体的“担忧”,“如果没有人愿意走进电影院里观看电影,那我肩膀上也就没有什么压力了,不是吗?如果大家走进电影院观看了电影之后,我是绝对欢迎的,至于赞扬还是批评,那就要看电影的质量了。”
看着满面春风的埃文·贝尔,记者倒也不知道该说写什么。大家说电影没有人关注,埃文·贝尔说“那正好”;电影有很多人关注,那更是一件好事。所以,无奈之下,媒体只好将克里斯·范朋克的理论说了出来,埃文·贝尔甚至直接哈哈大笑起来,“感谢克里斯的关心,对于我演员生涯的长短我倒不是太过在意,我更加关心的是,这部电影究竟是否值得。”说完之后,埃文·贝尔就转身突破了记者的包围圈。
记者们在当场都没有太过深思,可是回去之后就发现,最后一句话的“值得”,实在很是深奥。埃文·贝尔挑战一部好莱坞边缘题材的同性恋电影,这几乎是在以他的演员生涯在做赌注,那么如果要“值得”,这部电影又应该获得怎么样的结果才算是“等价交换”呢?记者不敢再继续想下去了。
其实媒体一直都说“埃文个性十足”,但他们从来没有真正了解过埃文·贝尔的个性是什么。面对媒体铺天盖地的质疑,面对克里斯·范朋克“他将被迫结束演员生涯”的预言,埃文·贝尔丝毫不在意,如果自己的演员生涯就因为一部电影而结束了,那么他只要尽情享受这部电影的拍摄过程,享受身为一名演员的快乐,那这就足够了。
且不说“断背山”这部电影本身,就算是其他任何一部电影,只要埃文·贝尔真正感兴趣,觉得值得自己去挑战,那么题材绝对不是问题!这才是真正的埃文·贝尔,一句随心所欲,一句生如夏花,又有哪一个媒体是真正理解了埃文·贝尔的心情呢?
在埃文·贝尔所掀起的轩然大波之下,无论是杰克·吉伦哈尔,还是顺利通过面试的安妮·海瑟薇,亦或者是埃文·贝尔亲手对小说进行了改编,都没有能够吸引媒体更多的目光。即使是埃文·贝尔本身,在媒体的一片唱衰声中,仅仅持续了不过三天而已,就没有人再关注了:因为,同性恋题材电影不值得他们的任何关注!
第822章
惊天爆料
暑期档对于记者来说,是一个狂欢的盛宴,但是对于狗仔队来说,却不见得如此。因为他们的工作一年四季始终如一,并不会因为暑期档的到来,而有太大的变化。所以,这个暑期档的热闹,尼克·加墨倒有些作壁上观的悠闲,看着埃文·贝尔在音乐电影市场翻江倒海,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整个七月份,就看着埃文·贝尔一个人将北美的音乐、电影两个市场搅得天翻地覆,然后延续2003年的强势,继续他的神奇之旅。随后八月初又紧接着爆出“断背山”的开拍,让埃文·贝尔七月份的出色减去了几分热闹,增添上了些许冷清。
尼克·加墨这几天都守在比弗利山庄,本·阿弗莱克年初与詹妮弗·洛佩兹分手之后,不久之前有线人爆料说,本·阿弗莱克似乎又和詹妮弗·加纳走到了一起,这可绝对是劲爆的绯闻!因为詹妮弗·加纳今年四月份才刚刚离婚,而本·阿弗莱克与詹妮弗·洛佩兹之前超级高调的世纪之恋也是吸引了无数关注,现在这两个人居然走到了一起,轰动程度已经可以预想了!
不过,尼克·加墨已经在这里守候了三天,依旧没有任何收获。
就在这时,尼克·加墨的手机响了,他点燃一根香烟,然后接起了手机,电话仅仅持续了不到半分钟。挂了电话之后,尼克·加墨吸着香烟沉默了一会,眉头紧蹙在一起,在烟雾缭绕的车厢里思考,是尼克·加墨早已经习惯的工作模式。思考了一会之后,尼克·加墨又看了看不远处豪宅的大门,最终启动了汽车,将车子驶离了比弗利山庄。
离开比弗利山庄之后,尼克·加墨开车也没有离开太远,在一间西餐厅的门外停了下来。四周打量了一下,这间餐厅其实并不出名,尼克·加墨隐约知道这里,却从来没有来过。
尼克·加墨下车之后,就直接往餐厅走去。这间偏僻餐厅的客人算不上多,尼克·加墨进去的时候,里面也就只有四张桌子的客人,他的眼珠子飞快地转了转,一下就看到了他此行的目标人物,杰瑞·布鲁克海默。
尼克·加墨没有投过去太多视线,他也并没有寻找靠近杰瑞·布鲁克海默的桌子坐下,因为餐厅里就这么几个人,如果他的动作太明显,很容易就被发现,那么就意味着错失机会了,所以他只是随意在不远不近的地方坐了下来。
招手将服务员唤了过来,就像任何一名前来用餐的客人一般,点了自己的晚餐,接着视线的余光,尼克·加墨瞄了一眼侧前方的杰瑞·布鲁克海默,他看到了杰瑞·布鲁克海默脸上挂着祥和的笑容,似乎显得很是开心。
收回视线,尼克·加墨又点燃了一根烟,回想起刚才的电话。刚才他接到了线人的消息,说杰瑞·布鲁克海默正在一家餐厅吃饭,而他吃饭的对象显然是一位值得关注的演员,线人给出消息的时候并没有给出确切的答案。所以,这让尼克·加墨有些犹豫,主要还是因为杰瑞·布鲁克海默仅仅是一名制片人,他身上的看点都是维系在作品本身上,就算挖掘出新闻,价值也相对来说弱一些。
但是尼克·加墨很快就想到了最近刚刚投入筹备的“加勒比海盗”续集,这的确可以算是一个新闻。不过,“加勒比海盗”的看点就在于埃文·贝尔,其他并没有太多的亮点,就算是奥兰多·布鲁姆、凯拉·奈特利都无法让人多分担一点关注。今天杰瑞·布鲁克海默会面的演员很有可能是其他新的作品,也许又是一部超级投资的巨作。不管是什么作品,尼克·加墨都不是很感兴趣。
后来又仔细想了想,因为本·阿弗莱克这里实在是没有进展,正好又到了晚饭时间,尼克·加墨还是决定过去看看,反正也没有损失,连续三天在车厢里吃汉堡,这让他有些扛不住了。如果这个时间段里,错过了本·阿弗莱克和詹妮弗·加纳的新闻,只能说是运气问题了。狗仔队抢新闻,需要耐心,但很多时候也是需要运气的。
尼克·加墨一回头,就好像在打量餐厅的摆设一般,杰瑞·布鲁克海默的整张脸都进入了视线,虽然因为他在吞云吐雾变得有些模糊,但他还是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这位大名鼎鼎的制片人此时的表情很是客套,堆满了笑容的脸庞上没有“加勒比海盗”公布年终票房时的春风得意,倒显得有些尴尬。尼克·加墨想起了这个暑假票房惨淡的“亚瑟王”,估计是让杰瑞·布鲁克海默稍微收敛了一些。
不过,杰瑞·布鲁克海默对面的演员依旧看不清楚。尼克·加墨想了想,看到了不远处的卫生间,如果绕一圈,刚好可以经过他们所在的位置,不仅能够看到那位演员,还能够听到一些只言片语。
尼克·加墨没有再犹豫不决,直接就站了起来,往卫生间的方向走了过去。他才走了不过一步,就顿时看到了坐在杰瑞·布鲁克海默对面男演员的完整面貌。居然是他!尼克·加墨由于太过吃惊,脚步居然顿了顿,由此可见他有多么惊讶了。因为他看到的居然是:约翰尼·德普!
约翰尼·德普其人,一部“剪刀手爱德华”就让所有人认识了这位脸色苍白、眼神阴郁的个性小生,其后他也展开了与蒂姆·伯顿长达十四年的合作。今年约翰尼·德普有三部电影上映,“秘窗”、“浪荡子”、“寻找梦幻岛”,都吸引了不小的关注度。
尼克·加墨绝对没有想到,杰瑞·布鲁克海默居然是和约翰尼·德普见面,难道这位好莱坞金牌制作人又有什么大动作吗?
尼克·加墨的停顿仅仅持续了一小会,就把心中的惊讶和猜测都按捺了下去,接着迈开了脚步,朝前方走了过去。经过桌子的时候,尼克·加墨只听到杰瑞·布鲁克海默在说,“只要你愿意出演,我们的第一选择肯定会是你。”
而约翰尼·德普哧哧地笑了起来,“杰瑞,这话如果我相信的话,那就是傻子了,谁不知道埃文……”后面的话被卫生间门关在了外面。尼克·加墨正在犹豫,是否要打开卫生间门接着偷听,不过这里距离那张桌子本就有点距离,听不太清楚,而且,如果此时冒着被发现的危险去打开卫生间,似乎不是很合算。于是,尼克·加墨放弃了。
站在卫生间里,尼克·加墨在思索刚才那段对话的背后含义,包括最后一句似是而非的“埃文”,其实尼克·加墨并不是很确定约翰尼·德普说的是不是“埃文”,实在没有听清楚。就算是“埃文”,也不见得是埃文·贝尔……吧?尼克·加墨脑袋里忽然就思绪万千,因为他意识到了,杰瑞·布鲁克海默和约翰尼·德普的见面,似乎比自己刚才的吃惊还要有更多的内容可以挖掘!
稍微想了想,尼克·加墨再次推开门走出了卫生间,这一次他放慢了步伐,做出一副饱受便秘之苦的表情,一边调整一边沿着原路走了回去。
“埃文的演绎已经十分出色了,我要有所突破,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是约翰尼·德普的声音,尼克·加墨匆忙之间,无法去分辨话语里的情绪,不过隐约可以感觉出约翰尼·德普并不是很兴奋的样子,声音稍显低沉。
“杰克这个角色本来就是突破求新,你不一定要延续之前的形象,可以根据你的想法再次创新啊。”杰瑞·布鲁克海默的回应显得有些急切,尼克·加墨视线的余光甚至可以看到这位金牌制片人微微向前倾了一些,虽然这个动作也可以看做是在切牛排,但是尼克·加墨的第一直觉就感觉:杰瑞·布鲁克海默有些着急。
约翰尼·德普的表情看不到,只听见他说,“创新?你有好主意吗?我觉得埃文的表现已经十分出色了,很难有人超越……”
又远了!该死的!尼克·加墨有些郁闷。他强迫地按捺住自己退回去继续倾听的想法,径直走回了自己的位置。
不过,刚才的那几句话对谈,却泄露了足够的信息,让尼克·加墨浮想联翩了。
首先,“埃文”的名字他真真切切地听到了;其次,“杰克这个角色”,再和杰瑞·布鲁克海默、埃文·贝尔、突破、创新有关的话,任谁脑袋里的第一想法都是“加勒比海盗”了;最后,从前后两次的对话中,不难分析出一个信息,杰瑞·布鲁克海默是希望约翰尼·德普来出演一个角色。
这三个信息串联在一起,那就是……尼克·加墨顿时全身肌肉一紧,眼神里的兴奋完全遮掩不住:杰瑞·布鲁克海默希望约翰尼·德普顶替埃文·贝尔出演“加勒比海盗”续集!
上帝,这个消息绝对可以说是劲爆至极!什么本·阿弗莱克,什么詹妮弗·加纳,都到一边去吧。尼克·加墨几乎已经无法抑制自己内心的翻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