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艺术家(精校)第246部分在线阅读
第587章
谈判过招
美剧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其质量如果能够得到保证,将会一直拍摄下去,如此一来,一部剧集的忠实观众就可以在电视剧的陪伴之下一起成长。“成长的烦恼”、“老友记”这样的电视剧都是如此,一旦一部电视剧因为其优秀的质量,整体播放超过十年,那么就伴随一个人经历了人生的十分之一,这着实十分可观。
“海军罪案调查处”上一辈子在埃文·贝尔离开之前已经播放了十季,伴随了埃文·贝尔整个二十岁人生。这一辈子,再次收看“海军罪案调查处”,而且还是自己担任制作人的版本,虽然剧本、角色大方向都没有改变,但细节上还是更加细腻了。确定了树立角色为中心的主线,“海军罪案调查处”在对角色的雕琢上也更加认真了,倒有一些电影的感觉。这部剧集的质量在埃文·贝尔的判断下,绝对更进了一个层次,让人有生动强烈的代入感,尽管才是第一次观看,却彷佛电视里的角色已经在生活中存在了许久一般。
HBO管理层最感兴趣的是“总体订户满意度”,即不是多少人收看了该频道,而是观看的人之中欣赏这部作品的比率。所以,HBO这家占据了美国付费电视频道市场百分之九十的有线电视台,一直都将电视剧的质量放在首位,他们为了拍摄出高质量的电视剧,甚至会花费一亿美元去拍摄一季的电视作品,这个投资比之电影也丝毫不逊色。
所以,拥有“兄弟连”、“黑道家族”、“欲望都市”、“六尺之下”等经典电视剧的HBO频道,也就成为电视剧精品频道的代名词。
上一辈子,“海军罪案调查处”即使再优秀,也终究无法与HBO电视台的精品相提并论。毕竟,CBS可没有那么多时间、资本和精力对一部剧集投入那么多精力,这对于商业电视台来说几乎就是必定亏本的买卖。但是这一辈子,因为剧本雕琢细腻程度的增加,倒让“海军罪案调查处”的质量轻松脱颖而出,在商业电视台的一众电视剧中出类拔萃,甚至让人产生一种错觉:这难道是HBO精心打造的新剧?
这种评价,对于“海军罪案调查处”来说,绝对是一个巨大的肯定。更何况,这种想法还是参与了试播的资深专业人士们共同的想法,这让正在仔细观察观众们表情的埃文·贝尔心情很是轻松愉悦。
能够将自己喜欢的剧集打造出来,并且出色地完成任务,这本就是一件欢喜的事情。而且,这也可以让埃文·贝尔在与CBS的谈判过程中占据上风,这就更加重要了。要知道,一个山姆·瑞德已经很难缠了,今天埃文·贝尔也许还要面对更加有魄力的南茜·特林姆,未知因素就又增加了。
试播的第一集已经播放结束,第二集接着播放中,南茜·特林姆却是对贝尔兄弟发出了邀请,然后和山姆·瑞德一起离开了会议室,来到了隔壁房间。
隔壁房间是一个稍微小一些的会议室,长方形的桌子可以容纳下八个人,四个人分别面对面坐下,秘书端着咖啡走了进来,在每个人面前放下之后,就又退了出去。
“贝尔先生,正如我们之前所签署的临时协议,我们电视台预订了‘海军罪案调查处’第一季二十四集的分量。现在,我想我们可以签署正式协议了,将我们的合作确定下来。”南茜·特林姆开门见山地说到。之前双方已经对合作达成了初步协议,但是在试播之前,一切都还没有尘埃落定。在商业领域,白纸黑字确定下来之后都有毁约的可能,何况是还没有形成法律条文之前呢。
“当然,我和乐意与CBS达成合作。我现在可是‘犯罪现场调查’的忠实爱好者,更不要说,‘海军罪案调查处’这部剧集本来就是因为CBS的那部‘执法悍将’才得来的灵感。”埃文·贝尔的客套话说起来也一堆一堆的,何况他对于CBS拍摄侦探剧方面本来就有信心,这话说起来他流利得很。
南茜·特林姆笑了笑,虽然没有对这个客套话太放在心上,但自己的工作得到别人的认可,还是一件很愉快的事。“那么请问贝尔先生对我们的合作方案是否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呢?”
在十一工作室与CBS电视台的这次合作方案之中,双方可以说是势均力敌,不过CBS电视台还是略微占据上风的。不同于之前埃文·贝尔掌握主动权的“美国偶像”,这一次,毕竟,十一工作室拍摄出“海军罪案调查处”,就是希望能够找到电视台进行播放,而CBS显然是目前罪案侦探剧的行家。但是十一工作室的优势就在于:“海军罪案调查处”这是一部十分出色的剧集,就算不是CBS,另外的NBC、ABC、福克斯电视台也绝对是十分愿意播出这套剧集的。所以,总体来说,双方各有筹码,就看谈判的交锋了。
南茜·特林姆以退为进,她希望听听埃文·贝尔对双方第一次临时协议的意见和看法,然后做出自己的判断,再进行周旋。
埃文·贝尔并没有束手就擒的打算,露出一个微笑,“特林姆女士,请问CBS是打算买断还是分成呢?”
买断就是一口气支付一笔钱买断版权,以后十一工作室就负责拍摄制作,其他的权利都交付给CBS;分成就是支付一笔版权之后,十一工作室和CBS以合作的形式对这个作品进行拍摄和规划。这其实和“美国偶像”等选秀节目是一个道理的。
“贝尔先生对于买断应该没有兴趣吧。”南茜·特林姆说话总是雷厉风行,埃文·贝尔的话音才刚落,她的回答就已经说出口了。不是说她说话不经大脑,而是这种谈判她已经经历过无数了,再次做起来自然是驾轻就熟。
埃文·贝尔耸了耸肩,表示了赞同。在这种显而易见的问题上,耍滑头根本没有必要。
“三个条件。”埃文·贝尔没有再继续纠缠,直接就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这种势均力敌的谈判,双方筹码都差不多的情况下,面对南茜·特林姆这种老狐狸,埃文·贝尔知道,任何的迂回曲折都不会有太好的效果,还不如直接摊开底牌,双方就像菜市场买菜一样,真刀实枪地将一切放在桌面上来谈,反而会削弱南茜·特林姆的优势。
“第一,CBS支付拍摄费用、演员片酬的百分之三十。”这个数字,在之前的临时协议之中是百分之二十,埃文·贝尔对此提出了改动,“第二,版权费用每集三十万美元。”这个数字在今天之前,是二十万美元。“第三,十一工作室需要广告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还有海外版权费用和DVD销售费用的百分之九十。”
南茜·特林姆这次的回答没有立刻就说出来,她静静地看着埃文·贝尔。埃文·贝尔丝毫没有胆怯地回应了南茜·特林姆的凝视,会议室里一时间就安静了下来。
事实上,埃文·贝尔提出的要求,比起之前的临时协议,改动并不是很大。第一个条件中的比例从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第二个条件增加了十万美元,这对于南茜·特林姆来说,都在预料之中,她不打算进一步讨价还价。
最重要的就是第三个条件了,广告收入在之前临时协议之中十一工作室是没有分成权利的,而CBS在海外版权费用和DVD销售费用中是没有分成权利的。现在看来,埃文·贝尔用海外版权费用和DVD销售费用的百分之十来换取广告收入的百分之二十。
这笔交易划算吗?
南茜·特林姆对埃文·贝尔的打量不由深邃了一些,因为她做出了判断,这笔交易其实很合理,严格说来,CBS是吃亏了一些,但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这就不得不让南茜·特林姆深思了。埃文·贝尔直接将条件摆到了桌面上,更重要的是,这个条件CBS无法拒绝。就算之前可以拒绝,在观看过“海军罪案调查处”的试播之后,南茜·特林姆觉得没有继续讨价还价的必要。那么,埃文·贝尔对于情况把握的准确,就让人刮目相看了。
想了想,南茜·特林姆终于开口了,“总制作人是埃文·贝尔先生,执行制作除了尚恩·博南之外,还需要给山姆·瑞德一个位置。”美剧是采用制片人制度的,只有总制作人和执行制作不会有变动,而导演和编剧都各有一个小组,每一集更换一个导演、一个编剧是常有的事。所以,大家需要确保的是制作人的位置,而不是像电影一般盯紧导演和编剧的位置。
埃文·贝尔点了点头,“导演组和编剧组就由十一工作室和CBS的人员一起组成。”
南茜·特林姆这次没有犹豫,“没问题!”
埃文·贝尔露出一个淡然的微笑,但他的心中却是长长地舒出一口气:呼,总算是谈完了。在这个女强人面前,压力实在是太大了,还好没有出错。
第588章
战暑期档
得暑期档者得天下。这句话用在北美电影市场上,想必出声反对的人绝对不会有多少。从去年北美暑期五月到八月的票房收入来看,仅仅是一个暑期档获得的票房成绩,就占据了全年票房收入的近一半。可以说,这是北美地区最宝贵的一个档期,全年最精彩的娱乐电影几乎都会选择在暑期上映,这不但是一个龙虎盘踞的凶猛档期,也是制片公司的必争之地。
所谓暑期档,其实就是暑假档期,也就是夏季档期,每年的五月到八月,就是这段黄金时期了。
“电影档期”这个名词自然不是伴随着电影的诞生就出现的,这个概念是来自好莱坞电影工业体系的营销策略,实际上是迫于好莱坞电影工业衰败的一次自救,这个策略完善了电影的发行模式与市场机制。
上世纪七十年代,电视在美国全面普及,并且逐渐成为主流媒体,使观众逐渐远离影院,当时不少人都惊呼,电视的出现将促进电影的灭亡。这种局面,逼迫美国的影院建设和电影发行全面改革,只有自救,才能避免消亡,而在此之前的美国电影业七十并没有成熟系统的市场研究和档期策略。
1972年由弗朗西斯·科波拉执导的派拉蒙公司的电影“教父”是好莱坞第一部真正意义上按照现代大片规则运作的开山之作,此片在票房上取得的成功,促使美国巨资投入的电影在发行上淘汰了首轮院线制度,开始在全美国影院同步首映;并且让发行人员认识到应该在特别安排的时间段里,以不同受众群体为目标推出特定类型的影片,以此保证获得票房上的成功。
此后,“电影档期”的概念开始投入使用。美国电影形成了成熟而完备的市场运作机制,以及从生产到发行的现代产业策略,其中,电影档期的研究及选择是一部电影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研究不同时间段的主要受众群体,制作适合主流受众观看的产品,安排档期以及围绕档期展开宣传与发行,是一整套的商业行为和促销手段,这套不断发展完善的体系,显示的是美国电影产业的综合实力。这套体制让好莱坞不断地生产出观众想看的电影,同时又成功地影响观众的欣赏心理,培养出大量的影迷。
实践证明,这套貌似保守的制片策略能够在最大的程度上使好莱坞产品不偏离观众的口味,也是为大制作的巨额投入能够顺利回收甚至盈利,在制度上尽可能地形成保障。但这种策略的保守性,经常会在一部电影成功后,产生出大量面貌趋同的电影及狗尾续貂之作;或者是生产出过于强调视觉感官而忽略人性发展的失败电影。这也就是电影类型之中商业电影、艺术电影等各种电影之间矛盾放大化的来源之一。电影档期,显然是为了追求票房极致而运营的策略。
如今,全球化环境日趋迅速,各个国家的本土电影很难脱离美国这个全球娱乐中心的影响,所以迫不得已也都跟随着好莱坞的电影档期发行电影。这也使得电影档期的制度逐渐在全世界范围之内普及。
美国电影档期大致又是如何划分的呢?这一点和美国电视剧的播放季有很大的区别。
在美国电影市场,每一个年度以周末和节日为界,分为冬、春、夏、秋和圣诞五个档期。五个档期之中,夏季和圣诞档的战略地位稍微突出一些,其中,漫长的夏季档——也就是暑期档是商业大制作集中放映的时期,对全年的票房几乎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圣诞档因为节假日气氛浓厚,也被视为是家庭电影重地,特别是今年“哈利·波特”在圣诞档上的成功,也让圣诞档的地位直线上升。
至于秋季、冬季和春季的档期,由于学生课业繁忙、又是重要的体育比赛期,最重要还是大量的娱乐颁奖活动集中,这些内容几乎填满了所有周末,所以票房压力巨大的商业大制作不会选择这段时间公映。但此时却是低成本小制作、独立制作及艺术探索性强的电影的放映期,因这些电影的成本低,票房压力不大,又可以避开大片的压迫。
夏季档,亦或者成为暑期档,称之为万众瞩目也丝毫不为过。在这持续近四个月的黄金时间段里,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北美电影市场上,因为这是全年电影票房狂舞的档期。由于正值夏天,青少年们学校放假、不少家庭也都为了避暑开始放假,这也就意味着有无数的观众时间是空闲的,无论他们的度假胜地是哪里,他们都有足够的时间去电影院里吹着空调、享受着视觉盛宴。所以,这段时间放映的电影以商业电影最为集中,其次就是青春元素突出的大制作电影,科幻片、灾难片、恐怖片、青春校园喜剧、励志片、动画片……这些电影都纷纷上映,成为各大电影公司全球攻略的重头戏,更是占领电影市场份额的重要时间段。
千军万马,集中精力抢夺暑期档这一块高地,竞争绝对惨烈。
在埃文·贝尔两年的演员生涯中,至今从未涉猎过暑期档,唯一一部在暑假上映的“死亡幻觉”,根本就不是票房直接竞争者,甚至连搅局者都不是。虽然埃文·贝尔因为有两部票房过两亿的电影,被媒体冠上了“票房号召力强劲”的名号,但在北美电影市场里一直都是如此认为的:没有经历过暑期档票房大战的票房巨星,成色始终不足。
这是因为,在暑期档激烈的竞争之中,观众的选择眼花缭乱,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依旧能够带领电影取得傲人的票房成绩,那才说明演员对于观众的确是有吸引力的。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哈里森·福特,到现在的威尔·史密斯,他们的票房号召力都是经过一年又一年暑期档烟火弥漫的战争打磨出来的,他们才称得上是真正的票房巨星。这也是埃文·贝尔能够和威尔·史密斯相提并论,但媒体始终认为未成气候的根本原因:埃文·贝尔根本连暑期档都没有经历过呢。
这一次,埃文·贝尔终于要正式加入到暑期档的争夺之中来了,由迪士尼出品、杰瑞·布鲁克海默制片、埃文·贝尔和奥兰多·布鲁姆合作推出的“加勒比海盗”成为了暑期档之中不容忽视的一股力量。“加勒比海盗”的成绩如何,埃文·贝尔的表现是否能够再次带来惊喜,都成为了暑期档中让人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
今年的暑期档在拉开帷幕之前就受到了众多的瞩目:战争带来的影响是否会让暑期档的票房乏力呢?从三、四月份来看,电影市场受到了严峻的冲击,所以各大电影公司为了抢夺暑期档的市场,早在四月份就打响了前哨战。当时“致命身份”也成为了哥伦比亚影业公司拉动市场的一枚棋子,在直接竞争之中,“致命身份”交出了让人满意的答卷。
进入五月份之后,暑期档拉开帷幕。“X战警2”、“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海底总动员”、“速度与激情2”、“绿巨人浩克”、“霹雳娇娃”等一系列影片纷纷上映,让人目不暇接,除了皮克斯出品的“海底总动员”蝉联过一周票房排行榜冠军之外,其他影片几乎都是轮流坐庄,能够拿下一周北美票房排行榜的冠军都是值得庆幸的事了。暑期档的竞争之激烈让人咋舌,让人不由感叹,难怪都说得暑期档者得天下,今年的票房冠军“海底总动员”绝对是第一竞争者。
值得一提的是,“海底总动员”的出色也让皮克斯与迪士尼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史蒂夫·乔布斯和迈克尔·伊纳斯已经公开在媒体上撕破了脸面,一切都与历史轨迹相差无几。这对埃文·贝尔来说,是一个好消息。
不过,媒体对于“加勒比海盗”的关注,对于埃文·贝尔来说就不是一个好消息了。
回顾埃文·贝尔目前上映的电影,除了“冰河世纪”之外,其实在上映前媒体看好的作品一部都没有,更不要说“白夜追凶”、“改编剧本”上映之前媒体的冷嘲热讽了。这也不能说是媒体故意针对埃文·贝尔,主要是埃文·贝尔挑选剧本实在太过另类,屡屡让人跌破眼镜,媒体是货真价实地吃惊了,也是真心实意地不看好。即使电影上映之后,埃文·贝尔都用作品说话,用最出色的成绩反驳了媒体的质疑,但只要埃文·贝尔有新电影上映时,媒体还是不由自主地心惊肉跳:只有上帝知道埃文·贝尔这一次又要有什么出格的举动了。紧接着,深入了解新作品之后,质疑声还是无法避免地再次袭来。
“致命身份”的成功让埃文·贝尔在媒体之中狠狠地风光了一回:之前可没有任何人看好埃文·贝尔的首次制片人之旅,就算是威廉·伍德都抱着谨慎的态度。但是,这一次,当“加勒比海盗”来袭时,媒体还是不由再次破口大骂:搞什么鬼!
第589章
质疑声浪
既然是讲述“加勒比海盗”的故事,自然要追溯海盗的本源。
“海盗”这个词早在公元前140年就出现了,后来由希腊人下了定义,就是指那些在海上非法攻击船只和海边城市的人。后来,海盗一词还出现了很多替代词,比如丹麦人、维京人、海贼等等。
据说,自从有了海船,就有了海盗,所以海盗一直是海上船只最头疼的问题。公元前5世纪起,罗马帝国就煞费苦心的对付科西嘉岛和撒勒岛上的海盗,甚至派出了五千艘船只、十二万士兵端掉海盗的老窝。像这样大规模的对抗海盗的行为,在当时的欧洲并不少见。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活动的扩张,海上商业航线开始出现,于是海盗的黄金时代来临了。1691年到1723年是海盗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海盗频繁出现在商业航线上,其中尤以马六甲海峡为最盛。随着掠夺许可证的出现,海盗的抢劫逐渐变得合法化了。那时的海盗主要是使用的是短火枪和水手弯刀,海盗船上则配备大炮,发射铁球攻击对手。一批具有传奇色彩的海盗也应运而生,比如基德船长、黑胡子蒂奇等。
工业时代之后,各国加强了海岸沿线的看管,海盗活动逐渐没落,从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曾销声匿迹。但海盗们死灰复燃也不是不可能,1981年就曾经在巴哈马群岛一带发现了一艘神秘的海盗船。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加勒比、印度洋等地也陆续都有海盗的消息传来。
伴随着电影的发展,电影题材在不断增加丰富,几乎生活之中有的和没有的,包括科学猜想都成为了电影拍摄的题材。海盗,自然也不例外。
海盗电影的历史可谓是十分悠久了,这是早期动作片的一个主要题材。在观众的印象中,海盗船大多是木制帆船,往往在船帆上扬起一面骷髅头的旗子,海盗船长都是独眼龙,或是没有一只手或一只脚,总是就是残疾人。
即使是经过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电影之中海盗的形象也始终没有能够取得突破,一直维持了钩子船长的外貌。夸张而巨大的海盗船长帽,遮蔽眼睛的眼罩,钩子的残臂,满脸的胡渣,虽然举止乖张、脾气火爆,不过从海盗领导人到小兵,所有人的脑筋却都不太好使。他们从故事一开始就以骚扰民众,高调出场,还常常伴随着颇有趣味的寻宝游戏,不过之后都会出现正气凛然的白马王子,正义对抗邪恶的战役永远都不会过时,而海盗总是代表了邪恶的那一方。故事的结局总是可以预料的,英俊勇敢的正义勇士战胜了海盗,获得了无数的财宝,并且抱得美人归,而被打得落花流水的可怜海盗们只能在一旁只有流口水、干瞪眼。
这几乎成为了海盗电影的固定模式。在早期,这种模式赢得无数观众的喜爱。
1935年的“铁血船长”让所有人认识了爱洛尔·福林,他在片中所饰演的海盗被赋予了“风流剑侠”的称号。不仅使得爱洛尔·福林一鸣惊人,而且还使得此后的侠盗电影风生水起。不论是达斯汀·霍夫曼极其传神的“虎克船长”,还是洋溢着童真童趣的“小飞侠”,都让这一类型片有了特定的观众群。
但事实上,1952年的“红海盗”之后,就没有再出现过海盗电影的经典作品了,1953年的“小飞侠”已经是遥远记忆了,而1991年的“虎克船长”也只能说是矮个子中拔高个,勉强凑数的,海盗电影始终没有能够再现辉煌。而早期受欢迎的固定模式,也早就被挑剔的观众所鄙弃,提起海盗就是脑海之中的形象,没有人愿意再为这种类型的电影买单。
从“加勒比海盗”两位编剧特德·埃利奥特、特里·罗西奥前后酝酿了十年才创作出这个剧本,不是因为这个剧本难产,而是因为没有电影公司对海盗电影感兴趣,就可见一斑了。去年,同样是迪士尼,耗资一亿四千万美元打造了太空海盗片“星银岛”,原本想在海盗类型电影上有所创新,谁知却遭到票房惨败,让迪士尼几乎是血本无归——“星银岛”的失败和“海底总动员”的成功,不可否认也是皮克斯和迪士尼矛盾的一个缩影。
似乎,海盗电影不再能够焕发出往日的光芒了。
在这种背景之下,埃文·贝尔携带着“加勒比海盗”加入了暑期档大战之中,媒体的质疑声,完全就是可以预期的。
艾略特·卡特在“首映”上撰写的暑期档前瞻就写到,“迪士尼已经失去理智了。海盗电影早在1991年‘虎克船长’取得了一亿三千万美元之后,就已经进入了末日。现在,迪士尼居然将信任票投给了埃文·贝尔:这个从来没有涉足过暑期档的青涩小子。迈克尔·伊纳斯已经昏头了,如果‘星银岛’的一亿四千万还不够,想必这一次‘加勒比海盗’会再次将一亿美元的投资毁了,让迪士尼真正认识到,现在已经不是海盗电影的时代了。”
对于埃文·贝尔这一次的选择,艾略特·卡特完全是幸灾乐祸,在文章的末尾,他还写到,“高喊个性至上、高喊质量第一的埃文·贝尔终究也还是被美元迷花了眼,所谓的只看剧本挑选作品,所谓的知音一名足以,终究只是口号而已。在商业电影的轰炸中,埃文·贝尔露出了他本来的面目。相信,这次‘加勒比海盗’的失败——即将失败,会让挥舞着手中支票的电影公司们稍微冷静一点,让他们看清楚,埃文·贝尔的票房号召力不堪一击,而他所谓的坚持更是一个笑话,他的贪婪还是露出了本来的面貌。”
当初艾略特·卡特就质疑埃文·贝尔最终会回到商业电影的轨道上来,这一次的“加勒比海盗”,使得他终于可以大肆抨击埃文·贝尔了,而且这部电影失败的可能性几乎是板上钉钉了。所以,艾略特·卡特难免有些得意忘形。
这最后一段话带有强烈的个人攻击,“首映”原本是不打算刊登的,对他们的专业形象有损害。不过权衡之后,“世界新闻报”的成功在前,“首映”也知道,接着埃文·贝尔的东风炒作新闻,优柔寡断地中间立场可不管用。所以,一咬牙,主编拍板,还是以艾略特·卡特的个人名义刊登了出去。
这一次,“首映”赌对了,艾略特·卡特的言论得到了诸多支持,“首映”的关注度直线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