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艺术家(精校)第2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8/940

  安德鲁·贾西奇站在旁边,眼神儒雅而礼貌地看着埃文·贝尔,但是眼底深处却有着无法抹去的警惕。身为安妮·海瑟薇的追求者,安德鲁·贾西奇虽然知道安妮·海瑟薇和埃文·贝尔是朋友,青梅竹马的朋友。但是,站在追求者的立场上来看,他们两个人的默契实在太好了,往往只需要一个眼神就可以互相明白。那种融入生活细节的关怀,更是让他心中警铃大作。
  眼前这一幕就是如此,埃文·贝尔在那里絮絮叨叨,安妮·海瑟薇表情虽然不耐烦,但其实都是有在认真听的。他们两个就是有这种无需言语的默契,让人羡慕不已。
  虽然知道这种想法有些不可思议,但是安德鲁·贾西奇脑海之中的情敌警报就是拉响了。事实上,他才刚刚开始追求安妮·海瑟薇,还处于循序渐进的过程中,但此时安德鲁·贾西奇就已经意识到,在追求安妮·海瑟薇的过程中,埃文·贝尔势必将会成为一座大山,而且是必须翻越的大山。
  安德鲁·贾西奇倒是想主动出击,他可以说,“放心,安妮的脚踝我会照顾”之类的话语,但这不是他的风格。所以,安德鲁·贾西奇只是往安妮·海瑟薇的方面迈出了一小步,双手有意无意地虚扶了一下安妮·海瑟薇,用这种方式,隐隐地宣告了他追求者的身份。
  安妮·海瑟薇也感受到了身后突然靠近的身影,不由回头看了安德鲁·贾西奇一眼,只得到了一个温和的笑容。安妮·海瑟薇抿了抿嘴唇,回头看向了埃文·贝尔,可是嘴巴口型就冒出来,眉头微微皱了皱,“他怎么了?”对于神经比较粗的安妮·海瑟薇来说,她可没有明白安德鲁·贾西奇心中的小算盘。再说,就算她明白,她也会觉得诧异,因为她和埃文·贝尔真的只是很好很好很好的朋友。
  可是,那些心动瞬间呢?安妮·海瑟薇主动地屏蔽了。
  埃文·贝尔也察觉到了这细微的变化,抛了一个幸灾乐祸的眼神给安妮·海瑟薇,让她翻了一个大大的白眼。埃文·贝尔抬起头,对安德鲁·贾西奇露出一个笑容,“你们一起走回去,还是坐出租车?我自己从这里走回去。”
  安德鲁·贾西奇此时巴不得能够离埃文·贝尔远一些,“我们坐出租车吧。安妮的脚不宜多走路。”
  埃文·贝尔没有反驳,依旧带着笑容点了点头,“那我先走了。”
  没有互道晚安,也没有挥手道别,埃文·贝尔只是简单抛下一句话,然后就干脆利落地转身离开了。安德鲁·贾西奇下意识地看了安妮·海瑟薇一眼,她也是如此,再正常不过地看向了另外一个方向,似乎在寻找出租车的身影。
  这个场景,原本十分正常。可是安德鲁·贾西奇却又叹了一口气,他们之间就是有这种默契,即使不用道别即使不用晚安甚至不用眼神手势,就可以简单地告别,这是相处多年累积下来的默契。没有客套,没有礼仪,没有疏离,那种融入血液里的熟络。
  安德鲁·贾西奇长长吐了一口气,将脑海里的互相乱想都撇了出去,他可不想还在追求阶段,就让自己变成一个醋坛子,那么他是绝对绝对没有可能追求成功的。
第517章
二次合作
  纽约,一座不眠的城市,二十四小时运行的地铁,就好像这座城市的脉搏,永不停止地奔驰着,将曼哈顿的繁华,和布鲁克林、皇后区的衰败连接起来。深夜十一点半,这座城市繁华得像是白昼。背对着时代广场,沿着百老汇大道,一路往前走,璀璨的灯光逐渐减少,被装点得五光十色的夜色越来越浓,那种漂浮在空气中的夜晚气息越发浓郁起来。进入下城区时,才能够真正感受到纽约稍微接近夜晚的一面。
  街边闪烁着红色灯光的酒吧,玻璃门被撞了开来,一个人跌跌撞撞地跑了出来,酒吧里的喧闹从打开的大门之中倾斜出来,并且伴随着眼前大门的徐徐关上,逐渐小了下去。还没有等待大门完全关上,紧接着又一个人冲了出来,大门再次被“砰”地一下撞到了墙壁上,发出吱呀吱呀的哀鸣声,喧闹声再次吵闹起来。午夜的街道带着哈德逊河的一点湿气,还有冬天残留在空气之中的寒气,酒吧里的热气被喧闹声拖拉着不断往外冒,让空气都变得活泼了起来。但很快,大门还是自动关上了。将里面的吵闹、热气、灯红酒绿,都再次关闭在了那个狭小的空间里。
  第一个跑出来的人,没有跑太远,爬在街边的垃圾桶上,就开始狂吐不止。看来是一个被灌到吐的人,至于会如此疯狂喝酒的原因,就无法追究了,因为可能性太多。第二个跑出来的人,四处张望了一下,视线甚至没有在埃文·贝尔身上停留半刻,就落在了垃圾桶边上的人身上,“凯文,辛蒂在和别的男人聊天了,你必须振作起来……”
  哦,看来是一个情伤的故事。只是,看这个模样,似乎已经有一方举手投降、放弃努力了。
  埃文·贝尔不由开始在脑海之中猜测,也许这个凯文做了对不起辛蒂的事,然后一直向女友道歉,却得不到原谅。结果只好买醉。但不想,辛蒂反而更加生气了,因为她期盼男友能够继续挽回自己,但凯文却没骨气地选择了醉酒逃避问题。于是,辛蒂就和别的男人搭讪聊天了。
  人生的确很有趣。看着酒吧门口的陌生人,凭借着对话的只言片语,猜测别人的人生故事。也许埃文·贝尔完全猜对了,更大的可能性是埃文·贝尔一点都没有猜对,但人生就是这样。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角,主宰着自己的人生,在自己这一段人生之中,别人都是配角,拥有选择权的只是自己。凯文在他自己的人生里选择了买醉,无论辛蒂这个配角想法是什么,凯文就已经将自己抛弃了;而在辛蒂的人生里,凯文这个配角是否还有戏份,还是已经彻底出局了,也只是她的一念之差而已。
  “给我一点时间,让我理清思绪,死党醉倒在洗手间里,比那帝国大厦还要兴奋。爱人在酒吧的另一头等着我,一个戴着墨镜的人占据了我的位置,谈起你我的情伤。我知道我伤你很久,我知道你在尝试遗忘,但是在酒醉金迷之间,我的道歉苍白无力。你知道我在尝试挽回,所以如果酒吧打烊的时候,你的脚步蹒跚,我将会带你回家。”
  埃文·贝尔的脚步没有停止,依旧在霓虹灯倒影的道路上行走着,嘴里哼唱着脑海里流淌的旋律。其实他演唱的,根本就是刚才对凯文、辛蒂故事的猜想。但是哼唱完的时候,埃文·贝尔莫名想到了去年创作的半阙“花样年华(We.Are.Young)”。
  “花样年华”那首歌,其实就是在“赛道摇滚音乐节”结束之后,乘坐火车离开纽博格林的时候,埃文·贝尔脑海里一时迸发出来的火花。现在已经过去了半年多,埃文·贝尔几乎以为自己要忘记这首歌了,可是此时,却互相想了起来。
  当时只创作了一句,“今晚!花样年华的我们(We.Are.Young),将世界点燃,我们可以大放异彩,让骄阳失色!”
  但重点在于,埃文·贝尔刚刚创作的半阙歌,和去年的那一句旋律,风格差异很大,似乎不是那么融洽。两阙旋律,无论是旋律本身,还是节奏,亦或者是埃文·贝尔对编曲的构想,都有很大的差异。
  就连埃文·贝尔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刚才会突发奇想,把这两部分融合在一起,构成一首歌。也许,还是因为埃文·贝尔想到了“花样年华”这句词吧,毕竟我们都还年轻,肆意着做着疯狂而张扬的举动。学习如此、友情如此、爱情也如此,整个生活都如此。
  不过要如何将两阙旋律融合在一起,这是一个问题。埃文·贝尔相信自己的灵感绝对不是空穴来风,所以他绝对之后有灵感的时候可以尝试看看。
  距离王子街越近就越安静。周围的嘈杂喧闹似乎都沉淀了下来,落在路边的梧桐树根上,消无声息。刚才酒吧门口的场景已经淡去,但是刚才安德鲁·贾西奇关于伊拉克战争的消息却又浮现了出来。埃文·贝尔不由放缓了脚步。
  天灾人祸,生老病死。其实人一直都是很脆弱的。虽然一直都说要努力和命运抗争,但是在战争面前,又或者是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类的力量却渺小到无法相抗衡。这让埃文·贝尔想起了当初创作“天光(Iridescent)”时的心境。有面对大自然壮观的惊愕,也有面对灾难过后废墟的忧伤。
  “上帝保佑我们每一个人,我们却是活在实弹枪膛之下的罪恶躯壳,谁都无法脱离争斗,永远没有结束,永远无法停止较量,永远无法停止脚步,不!”忽的,埃文·贝尔脚步骤然停了下来,那最后一个“不”字,就好像是一声惊雷,在埃文·贝尔的耳边炸了开来。随后,埃文·贝尔闭上眼睛,眼皮覆盖下来所带来的黑暗,却没有将这个世界的光亮抽走。“当我今夜闭上双眼,炫目光线如同交响乐般扰乱思绪。哦!就像寒冷中腐朽的记忆,回荡蔓延传达远方,远离尘世中的你我,在那海洋之水流向苍穹的入口。”
  这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埃文·贝尔可以感觉到无数的鼓点在血液里奏响,耳膜就好像踏板一般,震撼着太阳穴之上的青筋,全身的脉搏开始充满节奏地敲打着。虽然埃文·贝尔脑海之中没有旋律,只有一连串的歌词,但是这种热血沸腾的感觉,却让埃文·贝尔恍惚间来到了演唱会现场一般。
  “上帝拯救我们每一个人,我们会在烈日千阳之下被焚烧吗,因为我们双手犯下的罪恶,我们言语犯下的罪恶,我们父辈犯下的罪恶,我们年轻犯下的罪恶,不!当我今夜闭上双眼,炫目光线如同交响乐般扰乱思绪。哦!就像寒冷中腐朽的记忆,回荡蔓延传达远方,远离尘世中的你我,在那海洋之水流向苍穹的入口。”
  埃文·贝尔的大脑里意识十分清醒,每一个歌词都清晰地在大脑里跳跃,但他拼凑出副歌里巅峰的那句歌词时,“让我升华,放我自由!让我升华,放我自由!让我升华,放我自由!”埃文·贝尔忽然就觉得想呐喊,疯狂地喊出来,“让我升华,放我自由!”
  那种蕴藏在血液之中的能量,埋藏在心底深处的肆虐,还有烙印在脑海里的火热,彷佛失去了控制一般,在这一瞬间全部都要冲出胸口,爆裂开来。
  埃文·贝尔睁开了双眼,那双湛蓝色的眼眸波光在迅速转动,心脏强壮有力而快速的脉动在耳膜之上咚咚作响。埃文·贝尔掏出手机,迅速拨通了一个电话号码,对方电话才一接起来,埃文·贝尔没有打招呼,就冲口而出,“我这里有一首歌词。”对方应了一声,“好!”然后埃文·贝尔就迅速而快捷地把刚才的歌词念了两遍,当念到“让我升华,放我自由”时,电话另一端也传来“操”的声音,那激烈而暴虐的声音,彰显了电话另一端接电话之人热血沸腾的情感。
  这首歌,就好像“催化剂(The.Catalyst)”一般,将内心所有的情感都释放了出来,轻而易举就点燃血液里最微弱的兴奋,然后放大到最大。
  “查斯特,查斯特,查斯特!”埃文·贝尔快速地低声念叨着对方的名字:林肯公园的主唱查斯特·贝宁顿。
  事实上,现在查斯特·贝宁顿正在录音室里,他的队友们也全部聚集在了一起,听到埃文·贝尔的来电,所有人都聚集在了一起,仅仅从纸面上埃文·贝尔吐露的歌词,大家就可以感受到自己热血沸腾的激情。
  “埃文,你听!”查斯特·贝宁顿拿着手机走到了录音台之上,用键盘开始演奏起来,麦克·信田也走到旁边,打开了节拍器和混音器,开始用节奏融入查斯特·贝宁顿的旋律之中。
  伴随着旋律,埃文·贝尔再次迈开脚步,嘴里吟唱着,“上帝保佑我们每一个人,我们却是活在实弹枪膛之下的罪恶躯壳……”虽然查斯特·贝宁顿才刚刚拿到歌词而已,虽然埃文·贝尔也才是耳朵第一次接收到旋律而已,但两个人的合作,通过电话线的连接,就好像是天作之合一般,天衣无缝地契合到了一起。
  埃文·贝尔的脚步越来越快,随着旋律的加快,逐渐演变成了跑步,内心所有的火热和能量,在带着寒气和湿气的空气之中,伴随埃文·贝尔的脚步,彻彻底底爆裂了开来。
第518章
尘埃落定
  这是埃文·贝尔和林肯公园的第二次合作。
  第一次,林肯公园先谱曲,而后由埃文·贝尔填词,于是有了“永不独行(Not.Alone)”;第二次,埃文·贝尔先写词,而后由林肯公园搭配旋律,这就创作出了“催化剂(The.Catalyst)”。
  不管是埃文·贝尔,还是查斯特·贝宁顿,包括林肯公园的所有成员,都必须承认,他们之间的化学反应总是让人拍案叫绝。不同于“永不独行”蕴藏在迷幻打碟音之中的激情,这一次“催化剂”就是直接将血液、骨骼、肌肉、身体里蕴含的所有热情都点燃,彷佛身体就是一个烟花弹,在旋律的火星之下,迫不及待就爆裂了开来,绽放出最美丽的图案。
  埃文·贝尔写词,查斯特·贝宁顿作曲,麦克·信田编曲,这前后也总共不过花了不到二十分钟而已。在埃文·贝尔抵达王子街十一号之前,这首歌就算是完成了,而且是如此出色。
  埃文·贝尔和查斯特·贝宁顿的联系算不上频繁,但两个人的每一次碰面,总是让人如此兴奋,血液沸腾。
  “埃文,这首词真的是太棒了,太棒了。他妈的太棒了。”查斯特·贝宁顿嘶哑的声音通过手机在埃文·贝尔的耳朵旁边爆发出巨大的能量。
  埃文·贝尔拿开了手机,将话筒对准自己的嘴巴,然后用最大的声音吼到,“查斯特,旋律真的是让人疯狂,我现在就像一个疯子一样,在这里大吼大叫,真的是太疯狂了。”寂静的街道回响着埃文·贝尔,声音撞击到砖墙之上,震荡出闷闷的回音。
  可能骚扰到街坊邻居?这不是重点。重点就在于,这首歌的确就像是催化剂一般,将体内所有的兴奋、热情和亢奋都激化了出来,释放出最大的能量。
  恍惚间,埃文·贝尔回想到了当初的鹰岩音乐节,第一次见到林肯公园时的情形,查斯特·贝宁顿在舞台上嘶吼“更进一步(One.Step.Closed)”,那种让人血脉喷张的兴奋感,才是摇滚在舞台上最耀眼的亮点。所以,埃文·贝尔刚才脑海之中浮现出“催化剂”这首歌词的时候,第一反应不是自己谱曲,而是给查斯特·贝宁顿打了电话。因为埃文·贝尔知道,林肯公园那种融入血液、铭刻骨髓的摇滚精神,才能将这首歌的魅力扩张到最大。
  “这首歌叫什么名字?”大吼大叫了足足有一分钟之后,查斯特·贝宁顿的理智才稍微回来了一些。不过他依旧是扯着嗓子在说话的,高高的音调在云端漂浮,彷佛有随时坠落的岌岌可危感,却也让血液奔驰的速度达到了最快。
  埃文·贝尔深呼吸了一下,又深呼吸了一下,才感觉脑海里的耳鸣声稍微平静了下来。难怪别人都说兴奋过头容易窒息,演唱会现场就有不少人因为过度尖叫呐喊,再加上现场气氛的炙热和闷热,而发生脱水、晕倒等情况。
  “‘催化剂’,我认为‘催化剂’再合适不过了。”埃文·贝尔感觉喉咙有些发烫,不由吞了一口唾沫。这首歌的歌词之中,没有任何一句歌词提到了“催化剂”这个词汇,无论是字面上还是内部意思,都没有。可是,埃文·贝尔推敲出这首歌的名字之后,却意外让人觉得再合适不过。仅仅一个“催化剂”,就将这首歌的精髓完全展现了出来。
  “他妈的太棒了。等麦克后期编曲制作完成,我们就进录音室吧。”查斯特·贝宁顿迫不及待地说到。
  “你过来纽约?还是像上次那样分开录音?”埃文·贝尔干脆利落地就说到,他甚至没有做任何思考,能够和林肯公园有第二次的合作,这的确是一件不需要考虑的事,让人从心底感觉欢愉的事:和知音好友一起做音乐,还有什么事能够更加开心的吗?“对了,要不你们还是来纽约吧。”埃文·贝尔想起了一件事,于是改口了,“我在百老汇的剧目就要开始公演了,有没有兴趣过来看看?”
  百老汇,不同于音乐和电影,这是埃文·贝尔起步的地方,也是埃文·贝尔梦想起飞的地方。对于百老汇,埃文·贝尔总是有着特殊的情感,虽然他不务正业,但其他各个领域都无法取代百老汇在埃文·贝尔心中的位置。
  “当然是过去纽约了。”查斯特·贝宁顿语气没有任何停顿,几乎是下意识地就说了出来,说完之后,才反应过来埃文·贝尔后半句话的内容,他不由哈哈地笑了起来,“你的录音室,我们可是想去好久了。借着这次机会过去看看才行。”虽然华纳唱片也有专业录音室,而且设备十分先进。但埃文·贝尔现在就是老板,他自己打造的王子街十号录音室,绝对可以说是顶级,而且还不受时间的限制约束,可以随意使用。毕竟现在在十一工作室使用录音室的,也就是埃文·贝尔和杰森·玛耶兹两个人了。所以,林肯公园对王子街十号的录音室可以说是垂涎已久了。“当然,你的公演更是不能错过。”
  “我的录音室,随时欢迎你们来做客。如果你们想离开华纳唱片,跳槽到十一音乐,我更是求之不得。”埃文·贝尔笑呵呵地说到,让电话另一端传来了一片哄笑。估计查斯特·贝宁顿是把手机开扩音了,导致大家都可以听到埃文·贝尔的声音。
  将“催化剂”这首歌交给了查斯特·贝宁顿之后,埃文·贝尔就重新投入了“九”的排练之中,那首“花样年华”也只能和“神秘肌肤”一样,暂时搁浅了。时光的流逝,在一个人专注于某件事上之时,总是不容易被察觉,但反应过来时,才发现距离自己上一次翻开日历,已经过去许久许久。
  美英联军进驻巴格达,伊拉克战争正面对峙持续了三周之后,总算是到一段落。炮火蔓延的日子,让人提心吊胆的日子,暂时放缓了脚步。虽然,只要军队还驻扎的伊拉克一天,士兵的家庭就无法安心,但至少,至少不再是大规模的对峙了。
  美国整个社会都在针对战争,以及战争所带来的影响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明年就是大选年了,志在明年参与大选的政治党派斗争也开始打响前哨。反战游行频频发动,各行各业的人士都发表了自己对战争或反对或支持的宣言,埃文·贝尔身处的娱乐圈,本就是镁光灯之下的职业,更是无法免俗地搅合了进去。
  奥斯卡颁奖典礼结束之后,演员们的反战言论隔三差五就会冒出来一些。在这之中,埃文·贝尔以拒绝出席奥斯卡颁奖典礼的实际行动始终占据了舆论的上风,获得了反战人士们的一致支持。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包括西恩·潘、约翰尼·德普、本·阿弗莱克、布拉德·皮特这些大名鼎鼎的演员也都站了出来,表示对战争的厌恶。演员们的反战声浪越来越大,埃文·贝尔的声势也逐渐弱了下来。
  媒体不再每天循环报道埃文·贝尔的事迹,也不再一提起反战话题就必然牵扯到埃文·贝尔,媒体将视线更多放在了整个大局之上。演员们反战的言论与社会融合在了一起,反而是那些支持战争的言论,成为了众矢之的。布鲁斯·威利斯,英国歌手罗比·威廉姆斯对布什政府行动的支持言论,就成为了媒体最新追逐的焦点。
  从舆论的风口浪尖消失,专心投入“九”的排练之后,埃文·贝尔虽然不参与政治,但“自由塔”设计图的改动事宜,还是让他感受到了其中的纠结与挣扎。
  自从确定了“自由塔”成为最终设计时候,埃文·贝尔前后参加过三次讨论会议,第一次是伊拉克战争之前,后两次则是战争爆发之后。由于参杂了战争因素在其中,市民对世界贸易中心新大楼的意见又开始丰富起来,这对于政党也产生了影响。第一次还可以心平气和地谈,第二次会谈时就开始指手划脚,希望埃文·贝尔对设计图做大幅度修改,以迎合市民的想法,埃文·贝尔自然是铁腕地拒绝了,这次会谈结果不欢而散。
  第三次会议之中,会议一开始就火药味十足,几乎是用了争吵的水准。不过争吵最终还是得出了结果,迈克尔·布隆伯格一力将压力抗下了:因为当初他就答应了埃文·贝尔,不会对设计图做出太多改动。所以,迈克尔·布隆伯格当场拍板决定,“自由塔”经过细节调整——这些部分埃文·贝尔已经完成了,已经可以投入施工前期的筹备了。埃文·贝尔作为总设计师,自然不可能事事躬亲,所以由埃文·贝尔亲自组建自己的设计团队,配合“自由塔”建设过程中的执行部分。而埃文·贝尔将以总设计师的身份,担任统筹规划的工作。
  在埃文·贝尔和迈克尔·布隆伯格的坚持之下,包括迈克尔·布隆伯格取得了他身后政党的支持,“自由塔”终于进入了实际施工阶段。这比上一辈子足足早了三年,没有反复修改,没有不断推迟,没有扯皮拉筋。一切都尘埃落定!
  这是埃文·贝尔在提早了数字音乐商业化之后,重生以来,对历史轨迹做出的第二次改动。
第519章
制片首作
  过去一个月以来,笼罩在战争的阴影之下,整个美国的娱乐业都遭受到了严厉的打击,一如当初九一一之后的颓废。不过,这一次是美国占据了主动。对娱乐业最大的影响,是因为人们都将视线投放到了战场上,还有将精力花费在反对战争之上。除此之外,其实娱乐业还是在混乱之中继续前行。
  奥斯卡颁奖典礼的举行是现象之一,“美国偶像”继续受追捧是现象之二,电影票房、音乐销量只是略有波动是现象之三。而当美英联军正式进驻巴格达之后,笼罩在人们心动的不安感总算是稍微安定了下来,娱乐业也逐渐复苏了起来。
  正如第七十五届奥斯卡将最佳影片颁发给“芝加哥”的愿望一样,战争阴云退散之后,人们都迫切地需要一些欢欣鼓舞的事情来振奋心情。如果奥斯卡在此时举办,想必收视率就不会那么凄凉了,估计也就没有埃文·贝尔和学院对峙的事情了。当然,“芝加哥”票房方面的回暖,也可以看出人们的心情正在逐渐恢复过来。
  虽然四月份不是电影的旺季,大多数电影公司都在为即将到来的暑期档蓄力。但是现在的情况之下,电影公司都有自己的考量,他们必须将电影市场搞活起来,让人们重新打起精神走进电影院,如此一来暑期档才能够创造辉煌。所以,即使在四月份,当美英联军进驻巴格达的消息传来之后,电影公司还是纷纷调整档期,将原本预定在三月底上映而后推迟的电影搬上了放映厅,还有少部分预定五月份上映的电影,都也调整档期,提前一两周进行上映。
  刹那间,沉寂了一个多月的电影市场,立刻热闹了起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8/94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