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官(精校)第415部分在线阅读
这只能说三观不同,无法说谁对谁错。不过从方应物个人角度而言,根本耻辱不起来啊,汪芷也是自己情妇,最多都是肉烂在锅里,自己怎么会耻辱?
他唯一所顾虑的,只是外人的议论而已。也就是说,自己根本没有耻辱,却有可能会被一部分人认为是丢人了!
平白无故地背这种黑锅绿帽,实在太冤枉了,爱惜羽毛的方应物忍不了这个委屈,也不想忍这个委屈。
但汪太监纳夫人的消息已经传出来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不然堂堂新任司礼监太监岂不成为笑柄么?所以当务之急是想个法子,糊弄一下外人。
不过需要汪太监配合才行——这才是让方应物感到最头疼的地方,汪太监最近实在不靠谱,见面吵了又吵,别说联手演戏,不帮倒忙就不错了。
说起来这流言尤为可恶,也要迫使自己去向汪太监低声下气,与逼迫自己送礼的刘棉花一样可恶!方应物悲愤地仰天长叹之后,顿时想出了两种应对方案。
第一种方案,就是找一个机会,公开斥责汪太监,而汪太监被自己王霸之气所震慑,屁滚尿流地主动把孙小娘子献上,周围对自己一片膜拜。好罢,这个方案纯属方应物梦想和意淫……
第二种方案比较切实可行一点,就是让汪太监在成亲时,把对象换成别的女子,只要汪太监不娶孙夫人,与他方应物何干?如此汪太监不至于丢体面,自己也保全颜面,两全其美。
不知不觉,来到何娘子酒家,按惯例让长随方应石把风,方应物独自进去。到后面说话时,何娘子扭着小腰肢掀开门帘,请方应物进屋。
但方应物却逡巡不前,很谨慎地站在院中道:“春光明媚,绿树茵茵,在屋外挺好。”
何娘子轻啐了一口,“没胆鬼!”不过她是个心思剔透的伶俐人物,登时意识到什么,又捂着嘴笑道:“方老爷今日到此,是想通了因果,特意讨饶来了?”
方应物坚贞不屈不为所动,就如此在院中与何娘子闲谈,一边等着东厂那边的回话。方应物一到这里,何娘子就打发了人去东厂传暗号去了。
半个多时辰后,派去东厂的小厮回来。何娘子去前头听了禀报,又返回院中,对方应物道:“方老爷可以放松些,汪公子不来了,不必假正经了。”
方应物连忙问道:“她在宫里还是东厂?”何娘子答道:“人似乎是在东厂,但不会来。”
方应物皱眉想道,如果汪芷正在宫里,那当然身不由己,无法来会面很正常;但是人在东厂,却推脱不肯来,那绝对是故意的!
何娘子递给方应物一张纸条,“不过倒是写了句话送过来。”
方应物抬眼瞧去,只见纸条上歪歪扭扭写道:“我想我们都该冷静一下,分开一段时间也好。”
噗!方应物险些吐出一口老血,冷静她奶奶个头啊,她以为这是八点档狗血剧吗!他可不是来玩过家家的!
第六百八十六章
旭日东升
见不到汪芷,方应物拒绝了何娘子挽留,怏怏回家。不过方应物反复思量后,还是发现了奇怪之处。
这汪太监是个直爽性子,向来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传纸条说几句云山雾罩的话,不是她的风格。
所以此中必有缘故,汪太监肯定隐瞒了什么事情!可惜他方应物终究不是神仙,委实猜不出来。更别说女人心这种东西,就是真神仙来了也未必能猜出来。
正当方应物在家里反复揣测女人心时,从宫中传出诏书,两道颇为惹人注目的人事问题终于尘埃落定!
一是右都御史李裕迁吏部尚书、加太子少保,二是户科给事中方应物超迁正六品詹事府左春坊左中允,括号不兼翰林衔。
两道任命在舆论里简直就是一热一冷的相反对待,李大人成为吏部天官是登上人生顶峰,从此成为手握无数官员前途的外朝第一大佬;但方大人进东宫,却是跌进坑里了,或者说终于跌进坑里了。
已经有老成的人物教育后辈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你们总是不懂,这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即使强如方应物者,今次也被坑到深不见底了,正所谓物极必反!”
亦有长辈敦敦教导子弟:“朝堂就是这么险恶,即便赢了无数次,但只要输一次,立刻就难以翻身了。为人处世无论何时要记得两个务必,务必要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要保持谨小慎微、战战惶惶如临深渊的心态。”
当然伴随着方应物进东宫的消息,还有那些真假不明的暧昧流言……这些也被人们视为一代天骄方应物衰败的征兆。一位生机勃勃的上升人物,怎么可能冒出这种诡异流言?
还要简单介绍一下,国朝设有詹事府主管东宫事务,詹事府下分设左春坊、右春坊、司经局,经常合称为坊局,又与翰林院合称为翰林坊局,属于顶级清流官职。
左右春坊里设有大学士(不是内阁大学士)、庶子(谢迁那个官)、谕德(方清之原先官职)、中允(方应物现任官职)、赞善等属官,各司其职辅佐太子。
詹事府和翰林院关系极其密切,几乎就是两位一体的衙门。詹事府就是翰林学士们升迁的渠道,詹事府属官里兼任翰林院官衔的也不稀奇。
方应物作为翰林出身的人(半日翰林也是翰林出身),这次不兼任翰林院官衔,就有几分被刻意贬损味道了。正常情况下应该是左中允兼翰林院编修……由此可以看出方应物让某些人异常纠结的心态了。
当然詹事府这些官职往往属于模仿古制套个名字,具体干什么还得看差遣,比如侍班东宫、经筵讲官之类的。如果没有另外差遣的话,方应物这个左中允所要负责的事情大概就是文书和记注。
东宫属官与内阁大学士一样,都是内廷大臣,发放有特制的牙牌,作为出入宫廷的凭证。
当尚宝司将银牙牌送到方应物手上的时候,就意味着所有就职手续办完了,方应物明天就该佩戴牙牌,去宫中履职了。
东宫属官上班的地方,当然不是太子寝宫,那里就和天子寝宫一样,外臣进不去,只有太监在里面服侍。自从当今天子懒政之后,文华殿就成了太子日常学习之所,所以东宫当值官员都是去文华殿等待。
一大清早,方应物便被叫醒,看了看蒙蒙亮的天色后长叹一声,睡到自然醒的生活再次远去。
洗漱用膳,便往西华门方向而去。内廷大臣有特权,不必绕道走承天门端门午门,可以直接从西华门入宫。
在西安门外,方应物恰好遇到了老泰山。刘棉花颇有感慨,抚须道:“终于也看到你走上这条路了,正仿佛此时的旭日东升。”
文华殿和文渊阁都在左顺门内,故而方应物和刘棉花同路而行。过西安门进入西苑,到了太液池时,方应物忽然想起了某个曾经高贵的可怜女人,只可惜上次惊鸿一瞥后无缘再见。
她就居住在西苑某处院落中罢?方应物下意识环顾四周,不过除了匆匆路过的太监什么也没看到。
在西华门检验牙牌并登记后进入紫禁城中,今天又不上朝,方应物便继续和老泰山前行至左顺门。进左顺门后分开,各自前往当值之所。
左顺门里面这一带,就是大明朝最为核心的地方了,没有第二。文华殿是天子名义上的政事殿和太子学习之所,文华殿东边一排院落就是执掌批红的司礼监,文华殿南边高墙内的院落就是内阁大学士所在的文渊阁。
如果一块陨石砸在这片地方,大明朝估计就要瘫痪,没了各种不靠谱天子、不是宰相却要担起宰相责任的大学士、以精英读书人自诩的司礼监太监,大明朝还是大明朝么?
方应物不是没来过这里,但之前两次都是充当过客,今天到这里却是来上班的,心态自然不同。别人的地盘和我的地盘,观感终究是不一样的。
此时旭日升起,照得宫阙一片光芒,方应物没有着急进文华殿,信步在殿外转了转,熟悉周边环境。
当然他也只可能绕着文华殿转圈子,除了左顺门之外,哪道宫门都不允许他跨越,就是司礼监文书房院门和文渊阁院门也不允许他通过。
路走到头转过身来,方应物被日光刺了一下眼睛,等适应过来后,在视野里赫然出现一道熟悉的身影。
汪芷?方应物哈哈一笑,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上次求见不成,却在这里碰巧遇上了。
如此方应物便迎着汪芷走过去,离得近了时停住脚步,开口要与汪芷寒暄几句。但是汪太监冷漠地扫了方应物一眼,仿佛素不相识,脚步没有半点迟缓地与方应物擦肩而过。
在后面跟班的小太监好奇地瞅了瞅方应物,只当方应物是刻意守在这里巴结汪太监的新人。
方应物愕然回首,望着汪太监的背影。这可就过分了啊……
第六百八十七章
天下最大的冷灶
汪芷的态度实在是怪,堪称是性情大变,叫方应物很是疑惑了半晌,就算吵过架也不至于到仿佛路人的地步罢?
以方应物两世为人的经验,倒也遇到过类似的状况,当年瑜姐儿有了身子的时候,闹得还要凶,难道汪芷也是这种状况?
不过方应物细细想了想,便否定了这种猜测。一来他很小心,尽可能避免中靶;二来即便孕期性情大变也应该是另一种变法,是那种反复无常的焦躁,而不是汪芷这种突然间冷淡疏远的态度。
莫非是做给别人看的?方应物又想道,但更进一步就猜不出什么了。可以肯定,汪芷绝对掌握了一些他所不知道的消息。
不过作为内廷新鲜人,方应物没太多工夫把心思放在汪芷身上。强行压下了疑惑,开始收心准备入值。
站在甬道十字交汇处,方应物看了看东边司礼监,又看了看南边文渊阁,自言自语道:“厚脸皮地说,咱也算是进入中枢了罢?”
可惜文渊阁虽好,却是他目前只能遥望的所在,方应物转身走向文华殿台阶。
太子虽然以文华殿为学习之所,但也不可能使用正殿,只能在后庑这里。方应物穿过前殿角门,却见后面廊下已经立有三五同僚,正在闲谈。
方应物虽然是第一次担任内廷实职,表面看来说是新鲜菜鸟也不为过。但因为父亲大人的关系,方应物对翰苑坊局的词臣并不陌生。再怎么说,方应物最差也能算是个词臣二代,半个圈子中人,与纯新人毕竟不同。
廊下这几位先到的前辈,方应物大都认识,不就是未来被唐伯虎连累的程敏政、未来尚书吴宽、未来首辅李东阳么……当然他们也都认识方应物,甚至李东阳对方应物相当熟悉,彼此有一层师生关系。
大家都是这么熟了,还有父亲的面子在,所以方应物完全没有新人乍到该有的局促、紧张、陌生感觉,施施然走到廊下,对着先到的同僚拱手行礼道:“晚辈道路不熟,却来迟了。”
此后又特意对李东阳行礼:“让老师先到等候,实在是学生的罪过。”
无论如何,今天是首次入值,没有看到谢迁、王鏊这些不可能和好的仇家,方应物觉得是个好兆头。
没过多久,也是今天当值的詹事府少詹事刘健出现。今日入值东宫的官属中,就是以刘健为首,身份最重,来得也最晚。
然后东宫众官属便一起等候太子驾到,又不知过了多久,便见太子朱祐樘在一干太监的簇拥下,从前殿方向过来。等太子在宝座坐稳了,众人依照礼节上前参拜。
按道理说,侍从之臣中出现了方应物这种新面孔,太子应该主动询问嘉勉几句,不过今日太子却没有任何表示。
方应物对此没有任何怨怼之心,因为他看得出来,太子朱祐樘显然是心不在焉、整个人完全不在状态,并非是有意怠慢自己。
其实这可以理解,如今东宫风雨飘摇,太子本人朝不保夕,神思涣散太情有可原了。换成谁处在这个位置上,也不见得能比朱祐樘的表现更强,毕竟太子只是个十六七岁的少年人。
不止是太子,全体东宫属官包括太监在内,情绪都很压抑,文华殿里充满着抑郁苦闷的氛围,若是有外人猛然进来,只怕要憋得喘不过气。人人心里都在想,每一天都有可能是最后一次入值。
情绪虽然郁闷,但程序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众人依然按部就班、一板一眼地开始上课。
只有具备讲官资格的人才能给太子授业,方应物就没有这个资格,当然他的职责也不在此。他只需要负责看着听着,然后记录太子言行就是,类似于天子起居注这样的差事。
现在是李东阳在厅中讲课,方应物则站在廊上听着动静,别的什么也做不了。未免就乏味起来,一恍惚间,好像又回到了数年前上学的时候。不由得在心中暗暗感叹道,东宫的工作就是这般枯燥无聊么?
不过方应物也不是完全没有收获,亲身体验到为什么东宫对官员而言是终南捷径。太子备位东宫的时候,几乎只熟悉身边这些朝夕相处的东宫属官,登基之后不信任这些从龙之臣又能信任谁?难道信任那些一年到头也见不到几次的大臣们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