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官(精校)第15部分在线阅读
为了读书,方应物又一次翻点家当,找到了毛笔两根、墨半块,大概都是父亲留下的。可惜半张纸也无,一本像样的书更是没有,有笔墨也无用武之地。对此方应物真心无奈了,穷人家即便想上进,也是个不容易的事情。
还好如今手里有知县赠送的五两助学银,又有王小娘子悍然砸来的几颗银豆子,约摸也有二三两重。放眼整个上花溪村,估计是现金流最充裕的“大户”了,如果无视那随时有可能会带来灭顶之灾的三十两债务。
银子大头要留着作为参加考试的经费,买书太贵可以先不考虑,但应该买些纸张平常习用,方应物想道。
不知为何,他又想起了前世那些拿毛笔沾水在广场地面上练习书法的老人,或许自己可以效仿?
但在这年头,连这样面积够大的砖块也不好找,除非去王大户家拆几块下来。不过若实在买不到纸张的话,可以拿桌子试试看。
不要痴心妄想山村中会有商店,也不要奢望有摆摊的小贩,就连货郎也不会蠢到花一天工夫钻进深山村就为卖几根针。这里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给自足的“世外”桃源。
淳安县山峰林立、溪流环绕,千山百水成为纯天然分界线,隔出了一块块小天地,很多乡村老人只怕终生不识城市面貌。花溪三村只是其中一个而已,不过距离县城比较近,只有十里山路,但在方应物眼中也够封闭了。
这样的条件下,买卖需求是通过临时性集市的形式实现的,特点就是在指定的时间、指定的地点,解决人民的交易需求。
比如在方应物印象里,花溪的集市是每逢朔望之日举行,地点在距离山外世界最近的下花溪村村外平地上,方便外面人来赶集。这个传统,世世代代几百年来都是如此,而且还将世世代代的再传几百年。
“好像今天就是五月初一!”方应物想到集市时,猛然拍额醒悟过来,要去购物,正在今日!
自恃略有腰包的方应物想到做到,当即关上房门出了村子,朝下花溪方向而去。有很多同路的人,又以妇女居多,肩挑手拿着布匹鸡鸭柳筐等。想想也知道,都是去赶集的,不但要买东西,还要卖东西给外面人换钱。
“秋哥!秋哥!”离开村口没有多远,方应物听到后面有人叫他。
回头看去,却是堂弟方应元,远远地一边挥手一边招呼。方应物便停下脚步,等待堂弟跟上来。
方应元气喘吁吁地到了堂兄前面,“秋哥,二叔爷叫你去祠堂议事。”
方应物笑了笑,族中在祠堂议事,从来都是几个老人大辈出席,这次却喊他这十五岁的少年人去,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在年高德劭之外,不是还有一词叫达者为先么?
方应物问道:“可知是什么事情?”
“不晓得。”方应元答道,他心里对堂兄可真是佩服。族中商议大事,还专门请堂兄去出席,这多么有面子。
购物计划延缓,方应物转身回到了村中。参加这次族中会议的有六人,主持其事的自然只能是二叔爷方知礼。
方知礼见人已到齐,咳嗽一声开了口道:“方才程总甲打发人来传话,关于今年花溪该出的徭役,要变更一下摊派方式。”
所谓总甲,就是里长的俗称,里长便是乡村里的管事人。
官府最低一层只能到县,县之下则分乡、里,几十年后改为了都、图,但至少在成化朝还是乡里制。
乡里中以甲首大户充任里长摊派赋役、管理秩序;用德高望重之人担任老人调解纷争,拥有一些初级的司法职能;用富户出任粮长,负责征收运输税粮。
这种制度起自太祖高皇帝时期,其本意是为了防止官府下乡扰民,所以加强民间自治功能。
但需要明确的是,里和乡并非官府,里长、老人、粮长也并非官员,充其量相当于一种由官方认可的民间自治首领,名义上是属于一种服役,而且常常是与宗族势力相结合的。
花溪三村位居山谷里,沿溪岸而居,其中方应物所在的上花溪村在最里面,而以程姓为主的下花溪村在最外面,王姓为主的中花溪村则在中间。
但三村对外常常统称花溪,户籍编制上花溪三村也编为一里,官方说法是梓桐乡花溪里。国朝制度一百一十户为里,但据方应物目测,花溪里有无数黑户,三村加起来怎么可能才一百一十户?
同本县其他乡村一样,花溪也有里长、老人、粮长三巨头,分别代表行政、司法、税务。国朝讲政治的基因根深蒂固,哪怕小到这么一个山乡,也是有政治势力分布图的。
如今里长和老人都是下花溪的程家人出任,粮长则是由中花溪的王家人担任,也就是被方应物所熟悉的王德王大户。相较之下,上花溪的方家人口最少,又是最穷,唯一能拿出手的秀才又失踪两年,势力比另外两家弱了许多。
方应物默默地回想起这些情况,再看二叔爷脸色,便猜测肯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了。
果然听见二叔爷继续说:“程总甲发了话,三村各有其族,为便于管教,从今年起,花溪的徭役由各村轮流承担,轮到的村子承担本里的全部徭役。而且就从我们上花溪开始。”
祠堂里众人闻言交头接耳,对程总甲这个新办法都十分不满。
往年整个花溪的徭役,向来是按户计算,每村按比例出人,上花溪方家户数最少,出的人力自然也少。如果照着程总甲的新规矩,那今年全部徭役将都由上花溪村方家承担,显然是十分吃力的。
“这怎么可以?那今年我们村子岂不要累死人!简直欺人太甚!”有个叫方逢时的伯父辈怒道。
方应物摇摇头,这些叔伯还是见识短了点,没认识到真正要命的地方。
他便出言提醒道:“凡是新政,朝令夕改都是常见事。程总甲说今年按新规矩来,假如我方家先承担了全部徭役,那么到了明年,程总甲如果说新规矩不好,还得用老规矩,三家共同摊派徭役,那今年我方家岂不白白出力?”
“其次,本来我们上花溪方家人最少,出力也最少。但如果三村轮流,那岂不要与另外两个村子一样?最后稀里糊涂演变成了三村平均徭役,这对我们上花溪也是不利的。”
祠堂里众人愣了片刻,明白方应物的意思后,议论声陡然更大了。
二叔爷拍了拍案子,问道:“秋哥儿是个大明白人,说得不错!总而言之这就是欺负我们上花溪,你们有什么法子应对?”
说到这里,祠堂里登时沉寂了下来,众人除了愤怒之外都没什么主意。那程总甲可是下花溪村程家的人,程家不但人多势众,而且连续两三任里长、乡老都是程家的,简直快成了程家世袭职务。
和程家相比,方家械斗打架打不过,比乡中势力更是远不如,那程家这次就是明摆着欺负人,又能怎么样?中花溪村还有花溪首富王大户这个粮长让程家有所顾忌,但上花溪村方家什么人物都没有,出了个秀才也还失踪了。
“没法子就只能认了,那便各自散去罢。要是方清之相公还在村里,大概就不会有这事了。”方知礼心里也痛恨自己这个族长无能,无可奈何挥手道。
这就是活生生的明代乡村社会史素材啊,方应物心里叹道。这充分展示了乡村中无良恶霸是怎么欺负无权无势的普通农民的。
如果方家族人中有人因为承担徭役破产,那田地也会被其他大户兼并去,这又成了一出土地兼并的典型案例。兼并来兼并去,自耕农都破了产,王朝也就该覆灭了。
回过神来,方应物眼看着族人愁云惨淡,心生不忍,突然一股责任感涌上心头。自己不仅仅是个历史看客,还是实实在在生活在这个时空里的大活人,周围这些人不是NPC,是同一个祖宗的族人。
再说灵魂夺舍占据了别人的身躯,不能太心安理得地当世外高人,总要尽到义务才问心无愧,他方应物不喜欢欠别人什么(请忽略他兜里的几颗银豆子)。
想至此,方应物朗声道:“诸位长辈,这件事交与我罢,我来想想法子。只是我叫你们出手时,你们不能犹豫,必须信得过我。”
众人仿佛看到了大救星,盼明君盼清官都太遥远,身边的高人才是实实在在的依靠,纷纷道:“信得过,信得过,谁能信不过秋哥儿!”
出了祠堂,方应物抬头看天,这时日头还早,集市估计没有散去,去购物还来得及。
故而他又快步离开了村子,集市在下花溪村程家那边,这次不但要购物,还要干点见不得人的事情。
没办法,如果恶霸的手段有正常渠道可以破解,历史上就不会出现那么多农民起义了,所以只能以恶制恶了。
这次真是运气不错,幸亏程家那边出了兰姐儿这档子事情。若解决掉问题,也算一举两得罢。
第二十一章
引蛇出洞
方应物所要做的,就是传闲话。听兰姐儿意思,她这次回娘家避风头,昨天才知道她父亲也就是王塾师打算让她守节。所以兰姐儿公公家那边应该还不知道这个消息,但现在也该让他们知道了。
位于下花溪村外的集市里,百十号人熙熙攘攘,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而在集市附近的路上,方应物慢慢游荡,寻找着合适的目标。
他目光专在大妈级别的中年妇女身上逡巡,三十五岁以下的一概无视,惹得几位向他暗递秋波的少女黯然神伤。
突然眼前一亮,发现了一个本村的人,按辈分应该称之为三婶。方应物知道,此人在村中向来以大嘴巴著称,探消息传闲话绝对是一把好手。
事不宜迟,他连忙迎上去,问候道:“见过三婶,小侄要向你打听点事情。”
“哟,今天太阳打西头出了么,秋哥儿要打听什么?”三婶打趣道。
“你知不知道,邻村社学那个王先生家里,铁了心打算让他女儿兰姐儿守节赚牌坊。现在他将兰姐儿关在家里,不肯放回婆家了!”
三婶睁大了眼睛,兴奋地反问道:“是么?真有此事?”
方应物挠挠头,“昨天刚听到的,好像程家人还不晓得,我也不能确定真假。不信你去集市上问问程家那边的人,看看有谁知道。”
“我去找个嫁到程家的姐妹问问!”三婶抛下这句话,甩开方应物走人了。
术业有专攻哪,方应物感慨道,又继续寻找起新目标。古人云,三人成虎众口铄金,一传十,十传百,等这消息传得沸沸扬扬,不信兰姐儿公公家不惊动不相信。
又找了几位中年妇女放完闲话,方应物拍拍手回家去了。另外一个购物目的倒是落空了,集市上根本没有卖纸张的。
随便一个到这山村集市做买卖的小贩也不会如此脑子抽筋,贩一堆纸张过来卖,这哪能卖得出去?不过方应物和一个小贩约定好了,下次集市专门捎带一些纸张。
次日早晨,方应物用毛笔沾水,在桌子上习字。不过他心不在焉若有所思,忽的窗外有人大声道:“报军师!本细作探来消息,程家那位老爹带着两个儿子出动了!”
“好!”方应物丢下笔。他昨天散布完闲话,今天便安排了人手,在下花溪村路上盯守——因为根据他预计,兰姐儿婆家知道了状况,肯定要上王塾师那边去讨个说法。
却不料派去盯守的人是个戏曲爱好者,扮演细作角色不亦乐乎,方应物心情一松,回话道:“小的们备齐车马,本军师摆驾亲征!”
中花溪村,社学塾师王先生家门外,从下花溪赶过来的程老爹和他两个儿子立在那里破口大骂:“你个不要脸皮的老冬烘,活该一辈子进不了学,活该到处没人要,只能窝在社学里当孩子头!”
原来王塾师恼火程老爹逼迫自己女儿改嫁,见到亲家来者不善,便紧闭门户,直接将程老爹一行拒之门外。这惹得本来就满肚子火气的程老爹更是大发雷霆,和两个儿子站在门外大骂起来。
这却引发了不少人围观,方应物也带着堂弟方应元和族叔方逢时赶到了,和中花溪村王家的人混在一起看热闹。
程老爹见人多起来,骂得越发来劲,“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兰姐儿是我家的媳妇,你这老贼子偷偷将人藏起来作甚!有什么见不得人的!”
方应物对族叔方逢时耳语几句,方逢时便摇头晃脑地大声感叹道:“我看王家人心不行,不地道。那程家人都欺负上门了,却人人都袖手旁观看热闹,好似缩头乌龟似的。”
方应元接上话道:“是哩是哩!若放在我们上花溪方家,无论谁遭了外人欺负,肯定齐心协力帮他。没想到这边王家人都是如此没人情,坐看自己人被欺辱也无动于衷。”
叔侄俩一唱一和,惹得周围王家人怒目相视,但又一想,说得未尝没有道理。程老爹都骂了半天,王家也没个人出头,难怪被邻村人瞧不起。
登时有七八个人上前,围住了程老爹父子三人。程老爹皱眉道:“你们要做什么?”
方应物远远地望见双方推推搡搡的,心知目的已经达到,便离开了。
“下一步要做什么?”在回去路上,方逢时饶有兴趣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