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新明朝(精校)第230部分在线阅读
戴老头伏地不起,不知为何老泪纵横地泣道:“别人皆以为东西两岸地势是一样的,但昔年测过,西岸祖陵地势实比东岸泗州要高,但此事知晓的人并不多。州衙河工有所隐瞒,正是担心西岸祖陵遇险时大人你承受不住,下令决东岸泗州城大堤泄洪啊!”
肩上责任与汛情紧密相连的李大人听到这个消息,心神剧震!第一时间闪出的念头是竟然还有这个办法?
随即又闪出另一个念头——为了保祖陵这么做也不是不行……
最后才想到,若是这样,泗州这个千年古城岂不就要沉没在自己手里?虽然在另一个时空,泗州城确实遭受了这样的命运,但是到自己手上就有点……
“泗州城地势本来就低,若再决了大堤,洪泽水势毫无阻碍的全力倾灌,满城都要成为鱼鳖了。自此水势将再难消退,人间不复有淮汴古城泗州了!恳请大人以数万苍生为念!”戴老头长跪不起,涕泪交流道。
李大人劝道:“老丈勿虑,今年水情或许不至于此,何必杞人忧天也。”
送走了戴老头,李佑独自坐在俞家宗祠里,眉头都快拧在一起了。
现在可以明确,州衙那几个老河工果然是汇报的不尽不实了。不管是竭力淡化当前水情的危险性,还是故意不提祖陵比泗州地势高的情况,目的就是为了避免诱发自己产生决泗州大堤保祖陵的思路。
毕竟对于官员来说,龙脉祖陵是绝对不可以淹没的必保对象,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承担得起责任。别说泗州城,就是大内紫禁城也是可以牺牲的。
今年祖陵也许会遇到危险,也许不会,无论概率多大,在这个绝对不可以出现差错的问题上做好最坏的打算大概总是没错,更别说从各方面水情信息分析,到了九月汛情高峰时,局势会很危险的。
那么遇到危险时,他这个承直郎、扬州府通判、署理江都县事、兼管扬州府守备司、奉诏命协理洪泽河务李大人有这个决心去掘了泗州城大堤保祖陵吗?
做了将近两年官员,李大人终于体会到责任重于泰山这句话了。若仅仅是几家几户,他李佑也不是心慈手软的人,孰重孰轻分的很清楚。但是毁掉一座城墙周长九里的城市为代价让李大人很震撼,比较起来当年陈知县为了修堤打算炸平一座小山取石算什么。
权力是个好东西,但有时候也真不是个好东西……
李佑伸手拍了拍几乎沉浸于灾害后果不能自拔的脑门,想那些都没用,需要决断时再下决心就行了,关键是目前可以提前做些什么?
忽然李佑又想起一个问题,那王知州知不知道这些情况?这很重要,他知晓和不知晓,那是截然不同的,知晓了就是故意隐瞒,不知晓就是疏忽大意。
如果是疏忽大意还好,但若王知州故意隐瞒,那就又是一个能让人耗费心神去思索的问题。
第353章
祖陵、运河、民生
李大人又静坐一会儿沉思,渐渐认识到,凭借现有的技术条件,真要遇到了危急场面,除了泄洪没有什么办法。
别说大明景和年间,就是到了上辈子那个年代,发大洪水时不也常常无奈泄洪。他不是神仙圣人,只是大明官场上一个小官僚,只能见机而为,尽力做到问心无愧罢。
头脑有了想法后,李大人开始着手进行前期准备,祖陵被淹这种事哪怕仅仅是万一也要防的,真真正正的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尤其是据戴老头分析,今年水势比五年前那场曾经浸湿了祖陵神道的洪水还要大。
不得不说,李佑历任府县磨炼,遇了事很有章法。他先洋洋洒洒写了三件公文,该上报到巡抚衙门的上报去,该张贴出去的张贴去。
第一件是题本,奏请徙泗州州治到他处。因为泗州城地势太低,四边水势又大,招致连年洪涝频繁。所以建议朝廷另选地址,将泗州城搬走,城内外民户都迁移,省的年年折腾、劳民伤财。
这样大事巡抚当然不能做主,还得继续上奏朝廷。李大人并不指望在自己防汛的这一两个月内,就能让朝廷将这件事批下来,甚至朝廷同意不同意都无所谓,这些都不是他的目的。说白了,这是一封表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的奏本。
他的最主要目的,是为了向各方表达出“丑话说在前头”的意味——本官已经建议过另选址建州城了,万一出现为保祖陵出现了洪水灌城之类的事情,朝廷诸公要记得本官曾经勿谓言之不预也。
同时也有暗示危险性、表明自己很清醒,试探朝廷和巡抚,给舆论氛围打预防针等等诸多附带目的。
第二件申文是请求巡抚调拨邻近府县的卫所军户上堤待命。这点是李佑见了本地河工的态度后,担心若到危急时刻当地民役抗令,所以需要另外找些可靠的劳动力。
第三件是安民告示,贴于泗州城五座城门处。李佑写了几句诸如“堤坝坚固,水情稳定,今年绝不会发生洪涝,城内外百姓勿要慌乱,可各自安居乐业”之类的话,虽然情况并不是如此,甚至还有些相反。
扔下鹅毛笔,李佑走出俞家宗祠堂屋,随意在周围散步。整个村落入眼都是茅屋泥墙,充满浓厚的贫困乡土气息……
俞琬儿不知从什么地方钻出来,“那戴老丈与你说了什么?瞧你脸色很吓人的样子。”
看到俞娘子,又听她这么问,李佑倒是想起另一个问题,如果他想要扒泗州大堤,这离大堤不过一里的俞家村会不会先和他拼命?
“若是泗州大堤决口,你们将会如何?”
俞娘子不甚在意地答道:“那可别在附近决口,最好远一点,村里有机会跑。”
“你仿佛不很在乎?”李佑奇道。
“奴家想拉族人去高邮,但叔父难舍旧土犹豫不决,要是发大水将村里淹掉,不去也得去了。”
莫非你偷听到了谈话故意鼓励本官去扒堤么?李佑随口说道:“你真是没有乡情。”
俞琬儿抬起细长的手指头点着村里道:“年年洪涝,良田半亩也没有,守在这里等穷死么?托郎君大人的福,在高邮有了落脚地方,不趁机迁走更待何时?”
好罢,一个从十几岁就因生活所迫出外闯荡的人,乡土观念确实淡薄点。
有小孩子跑过来喊道:“那马庄又打上门来为马千军讨说法了!叫琬大姑避一避!”
看来这是李佑指使手下打了马千军的后果……俞琬儿瞧着李佑道:“李大人可否将亲兵借来一用。”
对她的心思李佑已经摸清了,这是唯恐事情不大啊,当初她听到自己要来村里驻扎就喜不自胜的,也是这个原因罢。不过无所谓,李佑挥挥手准了。
李佑身边这二十多个临时亲兵,都是从一两千营兵中精挑细选出来的,个个体格健壮手持钢刀,放到两位数级别的村民械斗里,那真是大材小用了。
将马庄来犯数十敌军打得落花流水,俞家村老族长不喜反忧愁眉苦脸。现在村里有李大人坐镇,自然不惧马庄,但是李大人走了后怎么办?那知州家里得宠的小妾毕竟从是马庄出来的。
只有奸计得逞的俞娘子笑吟吟的,又和叔父絮叨起迁移的事情。
到目前为止,李大人仍不能确定自己在面临险境时没有足够的决心牺牲掉泗州,若非事到临头实在不好说。
其实关于“万一需要放弃泗州城泄洪保护祖陵时该怎么办”这个决策课题,没那么复杂,甚至可以说简单得很。如果换成大明朝别的官员,绝对是毫不犹豫而且是大义凛然地选择放弃泗州城,不会像李佑这般自我压力重重。
因为祖陵关系到大明的龙脉和国运,具有最高的政治意义,这就是大义。要当大明的忠臣,能在这个问题上犹豫么?
更别说还关系到个人的乌纱帽和身家性命,大义和私利难得高度统一,无论什么样的官员,最后不会有第二种选择。大明官员们怕的只是泄洪也保不住祖陵。
即便纵观历史,为了特殊目的去决堤还真算不上极其惊世骇俗的独特举措,不知有几多先人如此干过。
也就李佑这个穿越者,总觉得祖陵龙脉这些说法很虚,若为了点虚无的东西硬生生淹掉一座城市不值得,同时还对当地河工如此担心人为决堤感到大惊小怪。
若李大人看到过万历时的治水名臣、河漕总督潘季驯的奏折,就不会大惊小怪了。一手缔造了百余年黄淮水势局面的潘大人在奏折里写的明明白白——“首虑祖陵,次虑运道,再虑民生。淮域较运道,则运道重,以运道较祖陵,则祖陵尤重。”
优先顺序很清楚,祖陵、运河、民生。但不必拿二十一世的观念去苛责十六世纪的潘大人,时代是不同的时代,家国天下是不同的家国天下,后世人苛责先辈们的天人合一祖宗龙脉之类的价值观纯粹吃饱撑着。
第354章
大丈夫处世当直取功业
泗州距离巡抚衙门所在的淮安府不到二百里,又是非常时期,公文传递很快。李大人写的奏本和申文只用一日就到了巡抚衙门,又过两日,回复批文便到了他手里。
巡抚的大意为:你那徙州治的奏本已经上报朝廷,但一个月前泗州的王知州已经为此事上过奏本,所以你今后不用再重复为此事上奏了,朝廷自有章法。另外,泗州本地民役足用,没必要另行拨官军前往。
别的都没什么,引起李佑注意和警醒的是,那王知州居然恰好也在前段时间上奏徙州治?这种巧合意味着什么?
李佑冒出了一个念头,王知州不会与自己是同样的心思罢?若真如此,那王知州又想怎么做?
泗州城周边环水。西边是水,水的对岸是叫李大人已经愁了数日的祖陵,东边也是水,水的对岸是盱眙的县城。
泗州城和盱眙的县城很近,在地图上看几乎就是紧紧挨上的。这泗州城位于泗州地界的最南端角落里,旁边就是盱眙,结果与盱眙城只有一水之隔,距离十里都不到。从泗州向东南去盱眙,比向西北去祖陵还近。
但盱眙地势高,有山有岗,灾害境况比泗州城好的多,偶尔被淹也不像低洼处的泗州那样被灌成水盆似的。至少在李佑印象里,泗州被沉洪泽湖底后,盱眙成了滨湖县城一直挺到了二十一世纪毫无压力。
李大人望着对面盱眙发呆,心里盘算着什么。忽然有一声招呼传入耳中:“许久不见,李大人别来无恙乎!”
很是耳熟,李佑转身看去,只见有位虽然年约花甲白发似雪,但精神抖擞、红光满面、意气风发的老者漫步朝自己这边过来。
还真是老熟人,尚在深思中的李佑下意识道:“是王老头啊。”
那老者欣欣然与李大人会面,却当头听到这句无礼之言,只能大度的苦笑几声。原来他正是李佑的前上司、同甘共苦过的苏州知府王大人,身边还有一位与他年纪差不多的老人。
“老大人怎会在此?”李佑醒悟过来,大吃一惊,迅速换了称呼道。
王知府答道:“老夫上京,绕路到盱眙看望故人,又听说你正在泗州,便过河来拜访。”
李佑奇道:“你去年不是已经入京朝觐了么?为何今年又去?”
王知府老脸上掩盖不住的得意,“唉,候到个缺,须得辛苦一趟哪。”
李佑又想起王老头那逆天般的狗屎运……这老人家与人赌气挖河道,却偏偏遇到了苏州府今年暴雨,结果泄洪通畅力保了苏州府钱粮,被朝廷嘉奖遇缺即补。便很感兴趣地问道:“你补了什么缺?”
王老大人就等这句问话,不知为何,他在李佑面前炫耀的欲望很强烈。“运道还算不错,苏松道的参政丁忧回籍。承蒙朝廷看重,直接将老夫补上苏松道了。”
李佑久久无语,这运气岂止不错,简直就是得天之眷!那苏松道参政上任不过才一年吧,居然丁忧回家给王老头让位置了……王老头再年轻四十岁,就是网文主角啊。
苏松道,掌管天下一成半钱粮的苏松道……而且他是从苏州知府坐地提拔为苏松道,直接就可以上手,不用担心重新适应地方。
更何况四品到从三品是官场上划分中级官员和高级官员的一道鸿沟,王老头只是秀才贡监出身,竟然已经跨过了这道分界线。他李佑将来有没有这种际遇都很难说。
李佑忽然又懂了,王老头为什么不就地上任还要去京师,这也是朝廷的一种恩典,看来要在朝会上御前颁诏任命的。
看着王大人快笑出花的老脸,难得在官运上被别人比下去的李大人看着王老头身边之人,顾左右而言他地问道:“这位是……”
王大人便介绍道:“此乃盱眙知县,与我是旧日同窗。”
原来是盱眙知县,李佑陡然欣喜,上前一步拱手为礼,“久仰久仰!听说尚大人才干出众,缘悭一面,今日相逢,实乃幸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