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新明朝(精校)第1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8/426

  国朝可是有正七品给事中满任后外放时直接升为从三品参政的神话,虽然参政权力比给事中差了无数,同时附带产生了官升七级、势减万分的谚语,但好歹也是直升七级了。
  想至此,李大人有点沾沾自喜,以自己的廷推资历(真是大风刮来的)、六品官衔、分票中书地势,外放后该升到多少?
  直升七级绝对不敢奢望,他要敢升七级那就是一省之布政使了。十九岁没学历的布政使?只怕要天下大哗……
  但怎么也得升到四五品罢,还不能当佐杂官,哪怕是抚台藩台这样大衙门的佐杂官也不行,必须得是正堂官。
  各地方府州县也是分上中下的,任官资历要求各有不同。其中知县这种小官李大人已经不放在眼里了,不由得合计起来,自己是先做下府的四品知府好呢,还是上州的五品知州?
  去物质条件较差的下府有点吃苦,再说升为四品知府还是太招摇晃眼,不如选个上州?许尚书、陈巡道的老家临清州是天下排名靠前的繁华所在,交通也方便,似乎不错……
  或者闷声发大财,当从四品盐运司运同,分掌某处盐运分司,一年白得几千两不成问题。亦或当从四品布政使司参议或者五品按察使司按察佥事,出任较小的分守道和分巡道……
  站在武英殿里,放飞了思绪,李大人越想越纠结,这些官位怎么选择?真是令人苦恼万分。
  这不是他矫情,如果许大人和赵大人前后把持住吏部,要外放的李中书确实可以在空缺官位中随意选官,只要不是太出格到颠覆原有规矩。
  就在李大人畅想美好未来,顺便等待机会将自己的糊涂案奏一奏时候,却从殿门口传来嘶哑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沉思。
  “正朝纲,先正己,不曾听过先正人的!”
  这明显是与许天官唱反调啊,李佑抬头侧目望去,不知在何时,有位垂垂老者立在了殿门里,绯色官袍套在他身上格外宽大。
  他形态佝偻,仿佛一阵风就可以吹倒。
  他颤颤巍巍地迈步在殿中行走,看似又老又弱,却有一种魔力将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聚集在自己身上。
  他路过李佑身前时,叫李大人看了个清楚。面容瘦削,却遍布深刻的皱纹,宛如老核桃一般。
  殿里骤然传起细细碎碎的杂音,朝仪有点失控,李佑趁机问自己旁边的官员:“此何人也?”
  这问话却被已经走到前方的老者听到,他停住脚步,不顾体弱猛然回首,用浑浊的双眼直视李佑,低沉沙哑的声音再次响起:“我两年不朝,殿中已经有人不识了?”
  先前李佑其实已经有所猜测,此时再听到老者言语,便确认了他的身份。
  他定然就是少师、太子太师、中极殿大学士、吏部尚书张阁老,也就是养病两年、深居不出、不问政事的当朝首辅大人。
  先皇遗诏是他亲笔记录的,今上登极诏是他拟定起草的,所以人称国老。一直到景和五年,他都是内阁中说一不二的人物,之后年老多病,身体太差便退养了。但首辅的名头一直由他保留着,从来无人提议叫他让贤。
  武英殿里群臣班列自动像波浪一样依次向下向外滚动,将最前方的位置空了出来,等候首辅入列。
  来者不善哪,李佑心里蒙上了一层阴影。别人或许还在惊讶于两年不露面的首辅大人突然现身,但李佑已经想到了许多。
  从张首辅在殿门口那句发言,可以推断他已经知道了许天官奏疏的内容。但在之前,许天官只将奏疏给了钱太后看并得到默许,张首辅又是从哪里知晓的?几乎唯一的答案就是,钱太后将密疏送给张阁老看过!
  
  第279章
老首辅有点晕
  
  景和朝首辅张若愚缓缓走到班位之首,便感到胸闷气短。岁月不饶人,他的病弱身躯大概也支撑不了多久。
  在人群中目送凭空杀出的首辅大人归位,李佑那张大殿里最年轻的英俊脸庞渐渐严肃起来,又带出几丝阴沉。
  近几个月以来,他倚仗外朝的支持、太后的纵容、千岁的私情,只管肆无忌惮做好自己的职事,连诸位阁老大学士也奈何不得他,少有真正称得上为难的时候。期间他的靠山之间没有出现太大冲突和矛盾,所以几乎不用选择立场。
  今天看这样子,可能需要他做出一些抉择了。首辅老大人如果是被太后从病床上搬过来的,那么其心思昭然若揭……
  事情还不仅仅是如此简单,李佑将目光从斜前方张首辅挪移到徐大学士身上。徐阁老在内阁里是很弱势的一个大学士,往常他基本以彭阁老马首是瞻,但今天却明显的比彭阁老更露脸,一反常态啊。
  在首辅到场后,李大人忽然记起听过的传闻。徐岳是张首辅的门生,当年资历虽然差点,但受到首辅援引,由太后特简入阁。又因为不是很服众,所以话语权不大,常常依附于彭阁老。
  这其中就值得玩味了……这边李大人正在想着,那边却见张首辅开口表态道:“威福岂可操于下?吏部此疏应予驳斥!”
  这种代拟王言的口气,也只有首辅才可以如是说,别人是不能学的。
  钱太后在宝座上沉吟不语,目光来回巡视群臣。如果她立刻点头,那也太显得事先有预谋而迫不及待了,正常情况下总要做做样子给大家发言时间。等诸卿说过几句,再决断的话面子上更好看,不至于有不善纳谏的非议。
  这种敏感时候,大佬一般都很慎重,以免被抓住把柄。所以按惯例常常由品级较低的言官先上阵发表意见,但今天科道官们集体哑了火。
  这两边谁都惹不起,一方是威名赫赫的首辅,当国十余年的大国老,天子太后都要尊称一声老先生。另一方虽然较弱,但他是秉持铨政的现任吏部天官,背后还有科道首领左都御史,又正值京察期间,俗语云县官不如现管,真要发起狠罢黜几个人还是做得到的。
  这事越掺乎死的越快,还是装聋作哑罢……
  武英殿里落针可闻,像是寂静无声的深夜,如果就这样沉默下去,当然对首辅有利。还是那句话,没人反对就是胜利。
  强撑身躯站立的张若愚微微自得,即使自己两年不朝,依旧一言九鼎,人臣至此,复有何求!
  此时若有若无的十几道目光落在了班列下首中某位年轻六品官员身上。这颗庙堂新星在廷辨中的强大战斗力已经得到了满朝一致认可,是许尚书不方便说话时候最犀利的代言人。
  眼下大家似乎理所当然的觉得他应该舍身出台,包括许大人也是这样认为的。有点众望所归的意思,李大人不出去搅和搅和都对不起充满期待的观众了……
  他当然可以选择默不作声,事后用无可奈何解释,但他仍暗暗咬牙,下定了决心后移步出列。
  不过李大人出乎意料的没有与老首辅直接对话,或者说并不理睬首辅,连示意为礼都不曾有,直接上前旁若无人对太后道:“臣中书舍人李佑谨奏,许尚书之京察奏疏尚未议定便搅扰,不知圣母欲如何批答?是否照准并明发天下!”
  作为分票中书,自然有资格问问奏疏如何处理。但此言一出,众人皆知李大人这是向太后逼宫的意思了,首辅说应该驳回,李中书却问是否照准,各有各的含义,彼此针锋相对。
  到目前为止,太后的态度在表面上还是很含糊,并没有明确地说要怎样,这也算是为君之道。李大人这种奏请,便是逼着太后公开表态。
  张首辅稍稍楞神,想不到有人竟然彻底无视他,仿佛他说过的话不存在一样。其实他两年不出,别人尚还畏惧他的余威。但李佑这个朝廷新丁之前从来没有见过他,所以也没有切身感受,谈不上什么畏惧不畏惧的。
  “你是何人?胆敢妄言朝政!”张首辅斥道。
  到了这份上,还是要面对啊……李佑转向老首辅,口中变得咄咄逼人,“是谁妄言耶?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老大人虽然在位,但两载不问政事,殊不知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所以此时多听多看为好,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当贸然开口言事,搅乱朝堂公议,为天下人笑柄,下官为老大人所不取也!”
  堂堂首辅被李佑这不知道从哪里钻出来的没见过的小字辈指责,不怒反笑:“以你之意,老夫不能在这里说话了?”
  比斗嘴李佑怕的谁来,“如果老大人淡泊世事、养病不出、闭门谢客时,还不忘暗暗心忧社稷、悄悄关心时局,突然上殿时能有的放矢、切中要害,才堪称为国之心可嘉,我辈之楷模也!”
  这话真是皮里阳秋,字字是正面含义,但合起来讽刺色彩十足。不但是说给首辅听,还是说给殿里所有人听。
  张若愚不愧是见过无数风浪的国老,李大人以为要激怒对方时,却见老首辅风轻云淡地撇过李佑,对钱太后道:“请圣裁。”
  慈圣太后也不想在这件事上继续拖泥带水,干脆利落的明示道:“许吏书京察之疏……牵连甚多,疑有情弊,驳回重核,辨明再奏。”
  她终于清清楚楚地挑明了自己的态度,给了群臣一个风向标——现在是打压许天官时间。
  李佑逼钱太后表态的目的似乎也算达到了,但用讥讽拖老首辅一起滚泥潭的算计肯定落空了……
  这个结果,是失败了罢,连李大人出马也挽不回局面了吗?
  没有在意李佑这个冒出来的跳梁小丑,任由他站在那里发呆想着什么,虽然很多人奇怪李佑为何不退下去,但也没人赶他走。太后继续垂询首辅道:“老先生今日抱病而来惊动朝廷,可有何要紧事?”
  老首辅便又奏道:“内阁建制久不齐全,皆若愚之错也,今日入殿正为此事。”
  殿内登时响起低低的惊呼声,原来这才是今天的重头戏!
  是不是双簧先顾不得了,闻言殿中所有大臣都迅速盘算起来,李佑也在脑中将现今内阁首辅之外的四个大学士想了一遍——
  文华殿大学士袁立德由先皇特简入阁,武英殿大学士彭春时以科道、户部资历声望廷推入阁,文渊阁大学士徐岳经首辅荐举由当朝太后特简入阁,东阁大学士杨进由许天官等外朝重臣支持廷推入阁。
  论官位殿阁排序,当然是袁、彭、徐、杨。但论起实际影响力和权势,则是彭、袁、杨、徐,资历最差的徐阁老稳稳当当敬陪末座,连比他位低的杨阁老都不如。从这个角度看,徐阁老与最有势力的彭阁老结盟,一强一弱的组合还是比较互补和稳固的。
  除此之外还有许天官此人,他所想的便是依靠廷推越过在阁诸大学士,直接进位为空缺的建极殿大学士,也就是次辅,以后也方便递补为首辅。京察不过是为达到这个目标的造势手段而已。
  许天官尚需要费尽心机地策划谋算,但张首辅这个一代国老、人臣之极却并不需要如此迂回,只需堂堂正正,以力破巧。
  所以老首辅并不虚与委蛇,直接提出要补上空缺,估计下面就要推出人选以排除掉许天官进位次辅的可能性,也算是直抵要害。
  这个形势令李中书很忧虑,许天官倒了霉,他也一定会跟着倒霉,这就是抱大腿的后遗症。如果许天官保住了吏部尚书这个真正要害位置还好,不入阁也没多大损失。但事已至此,太后会继续任由许天官把持选官考核大权吗?
  当然想直接罢官难度太大,也算彻底撕破了脸,预计太后不会这样干的,但对这种情况,千百年来官场中有的是解决办法,万变不离其宗成为明升暗降。
  但李大人在内廷呆了半年,耳濡目染的也明白了朝廷中一些运作机制。连他都可以猜得出来,如果太后与首辅联手,将彭春时或者徐岳推到次辅位置,其他大学士依次进位,最后将空出一个末位东阁大学士。然后简拔或者造势廷推许大人入阁,那就相当于明升暗降了。
  到了那个时候,许大人这个不受内廷、首辅、次辅信任的末尾大学士能有多大实权?只怕比现在的徐阁老都不如。
  许尚书心里五味杂陈,他枉称算无遗策,一步一步算计到今天,不想仍被太后翻脸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向来与慈圣皇太后合作得很不错,彼此也算愉快,怎么会变成这样?即便自己入主内阁,总揽朝纲梳理国事,那还不是一样受制于君上批红?内阁总得需要一个做主的人,他这个合作者就比别人差了?
  这其中总有什么缘故罢,许天官忽然想起一件事……钱太后有两个兄长,大兄承袭新宁侯爵位,但二兄一直不曾封爵。去年钱太后欲授二兄爵位,而他这个吏部天官从自家声望考虑,以一门国戚不该有两爵位的道理抵制了这个旨意,莫非怨起于此?女中尧舜只是说说?
  于今之计,只有如此了,许天官暗暗有了对策。如果推选次辅没自己的份,那就想办法全力将背靠长公主的袁阁老推上去!理由不解释。
  正当许尚书抬起头来时,却见仍然站在陛前的李佑对他使眼色,这厮又想弄什么鬼?出于对李佑辉煌战绩的信任,许尚书稳住了心思静观其变。
  张首辅感觉气氛酝酿得差不多了,咳嗽一声,就要开口时,李中书抢先上前一步,对太后高声奏道:“臣另有一事!天子年长,后宫无主,奏请今年大婚!”
  方才张首辅奏事只惹起几下低声惊呼,而这次李大人奏事就堪称满殿哗然了。
  老首辅脸色登时僵住,他久历风波,年老心不老,闪电般明白了李佑所想,心里连声骂道无耻之徒!
  殿内大臣都晓得,以天子的年纪确实也该成亲了。但天子成亲不单单是生活问题,还有很深的政治含义。不但象征天子成家成人,再引申出的含义就是可以亲政了……这才是最要害之处。
  但众人皆拿不准太后的心思,对此还在观望,去年那六个监生挂掉的教训还历历在目,大臣不会挂掉但丢个官也很心疼啊。
  不料却被李大人在这个时刻将话题抛了出来,很快多数人又意识到,李佑这是拿此事压制首辅提议补大学士缺位的议题啊,天下还有什么议题能比天子大婚更重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8/42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