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霸天下(校对)第8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24/1238

  杨顺会的脸色变了变:“那心思在哪儿?”
  董安既然将话题从洋人身上引开了,就自然不能轻易地让杨顺会再想回去:“沐广陵那人虽然被人称为真君子,可他难道这没有争天下的心思?据说最近他没少往北辽人那边跑,又是送粮食又是送工匠……属下看着,十之八九就看上北辽人那号称比蒙元铁骑还要强大的寒骑兵。”
  好不容易引开一个话题,董安也不管这胡乱想到的是对还是错,立刻往下说:“东疆这边,沐府想要动手没什么障碍,边军差不多都听沐府的号令,可沐府不敢抽调所有边军啊……沐广陵不是罗耀,有胆子养三千食客没胆子暗地里扩百万大军,所以他要想起兵,就必须寻求一支能打出去的队伍。显然,寒骑兵是最好的选择。”
  董安整理了一下思路:“所以沐广陵现在没心思在牟平,他要的是北辽人的骑兵。”
  “不好!”
  杨顺会忽然低低的喊了一声:“如果沐府真要出兵,我怎么办?”
  董安也跟着一愣:“啊?”
  然后他也吓了一跳:“是啊……怎么办?”
  杨顺会被自己忽然想到的事吓的有些变了脸色:“沐广陵送给北辽人那么多好处,是因为他想要北辽人的寒骑兵。他送给我牟平城不闻不问,就好像真的放心的把牟平交给我了……只怕想要的是我手下这两卫战兵。”
  董安深深吸了口气:“对……因为沐广陵把牟平城送给了您,所以不管您手里这两卫战兵到时候跟不跟着他造反,您都已经是他的同党了……”
  同党这两个字不太好听,但事实就是如此。
  “是啊……”
  杨顺会没察觉自己手心里都是汗水,后背上的衣服也已经紧紧贴在身上了。他想到了自己为什么逃离长安,想到了那支天下无敌的铁甲军。自己现在被沐广陵不知不觉间绑在了一起,以后又怎么可能再逃过面对那支队伍,那个人?
  他有些恨。
  恨自己的贪,恨自己的愚昧。当初沐广陵说把牟平城送给他的时候,他只顾着高兴,完全没有想到自己拿了人家东西会付出什么。一旦沐府起兵反隋,那么在别人眼里,自己就是沐广陵的手下了。
  “唉!”
  他重重的跺了跺脚,不知道该说什么。
  ……
  ……
  如果没有到过沐府的人,一定不会想到闻名天下的沐府会是这样。在人们的思想里,沐府一定是一片恢弘的建筑,有一座巨大的门楼,上面挂着巨大的匾额,沐府两个鎏金大字烨烨生辉。
  外面一定有成群结队的士兵巡逻,院墙高大的即便是飞贼都攀爬不上去。
  可事实上,沐府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庄园。就算是大隋那些富户在老家的建造的庄园,也不会比沐府这园子寒酸。因为比起沐府的地位和身份,这园子看起来真的足够寒酸了。那些地位低下却富甲一方的商人,不敢在城池里买大宅子造大宅子,可在乡下哪个没有一个甚至几个庄园的?
  所以相对来说,沐府的这个庄园算不得起眼。
  而且,出入沐府的也不尽是什么衣着光鲜的贵族,经常能看到身穿布衣的人坦然进出,没有一点的拘束。就好像沐府就是他们自己家一样,并不见外。而沐府的那些下人家丁,也不会因为他们身穿布衣而呵斥排挤。
  这和大隋的风气,如此的格格不入。
  在东疆,江湖客心目中,百姓们心目中,沐府沐广陵,就是一个真君子,大善人。
  “公子好!”
  一个身穿锦衣的年轻公子在门前下马,看到他的人全都站起来抱拳施礼,脸上都是肃然的敬意。这年轻公子大概二十岁上下,丰神如玉。论相貌,说百里挑一不为过,论气质,更是带着一种让人折服的神采。
  “大家都好。”
  这年轻公子一一抱拳回礼,不是那种生硬的客气,而是自然而然的举动,所以特别亲切。
  “公子这是去哪儿了?”
  “去了一趟北辽人那边,又送过去几车粮食。他们还不懂得怎么种好田,打下来的还不如种下去的多,瞧着都让人心疼,要过冬了,若是不接济一下,明年开春只怕又没种子种下去了。”
  公子温厚的回答。
  “咱们公爷,咱们小公爷都是天下最大的善人!”
  那些食客自豪的说道,一脸的骄傲。
  那公子却不骄傲,依然平和:“哪里的话,沐家一直以来就按照祖训行事,但求无愧于天地而已。”
第0836章
沐府小公爷
  沐府的建筑如家族行事一样低调,而且整个前院都安排的是那些食客居住,在大隋还太平的时候,沐府也接济一些江湖客和百姓,但绝不敢养三千食客在家里。就算他只是善心,可被言官一本奏上去,那就是个图谋不轨的大罪。天佑皇帝去世之后,沐府的善事才越做越大了些。
  以前慕名而来的江湖客,到了之后沐府都会好好招待,然后每人发一笔银子再客客气气的送走,即便有人感念恩德说要留下来为沐府看家护院,不要银子,只管饭吃就好,可沐府还是一个都不留。
  朝廷的控制力越来越差之后,沐府才开始收留落魄的江湖客。一个被留下,后面的就络绎不绝了。
  这些江湖客三教九流皆有,形形色色。可即便是小偷到了这,也一改往日的本性,变得老老实实起来。
  所以东疆的百姓们都说,沐府的家主沐广陵才是真正的佛,比起西域那个佛宗更让人敬佩,便是恶徒到了沐府里住下来,也会转变成好人。沐广陵名声在外,但为人却极低调,出行从来不讲排场,任何人和他打招呼,他都会客客气气的回礼。
  这几年来,沐府里收留的人越来越多,以至于前院都住不下,所以有一批人被带到城中军营里居住。百姓们都为沐府鸣不平,那其中明明有许多就是来混饭吃的人,可沐府来者不拒,这样宽厚肯定会吃亏。
  有一次,城中百姓自发组织起来,在沐府门外谴责那些吃白食的人,也不知道让多少人红了脸。沐广陵却站出来劝慰百姓,引用了一句沐家先祖的话……一念行一善不难,一日行一善也不难,但我沐家要做的是时时刻刻行善,所以不能拒绝任何人的求助。
  那日,沐广陵说:“若不是真到了走投无路的时候,谁愿意寄人篱下?”
  这话到现在还被城中百姓传颂,称其为大善之音。
  门口那些闲来无事的食客见到那锦衣公子进来,纷纷施礼,公子抱拳微笑,态度温厚。这年轻公子生的极漂亮,眉清目秀,面如冠玉,城里城外也不知道有多少少女将其视为自己的如意郎君,奈何公子只有一个,而大部分人也自知自己配不上他。
  “小公爷辛苦!”
  一群人抱拳问候。
  年轻公子还了礼,客气的说自己还有事不能相陪随即进了院子,穿过前院走过月亮门,后院才是沐家人居住的地方。沐府名声这么大,可家里人丁却不是很兴旺。世袭宁国公沐广陵有正妻平妻和几个小妾,却只有三个儿子。这位被人称为小公爷的是他的嫡子,还有两个庶出的儿子被他送到蓬莱山学艺。
  沐家还有几位小姐,小公爷下面有一个妹妹,也在蓬莱山中。
  所以这偌大的宅子里,前院热闹非凡,后院却稍显冷清。
  “今年这梅花,怎么开的这么早?”
  年轻公子进门的时候,正巧听见站在院子里赏梅的那个中年男子说话。他看了一眼那棵梅树,轻声说道:“今年确实比往年开的要早一些,父亲又怎么知道这不是大吉之兆?孩儿倒是觉着,今年这梅花不但开的早,而且极繁盛,是个好兆头呢。”
  他走到近前,俯身施礼:“孩儿回来了,给父亲请安。”
  那中年男子看起来四十几岁,没有留胡须,剑眉朗目,已经这个年纪却没有一点儿衰老的感觉,整个人看起来格外的有气质。那种成熟男人才有的魅力,在他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虽然他相貌仔细看起来算不得格外英俊,可那种气质已经足够让人折服。毫无疑问,这样的男人对少女的杀伤力,比他儿子还要强大些。
  这个时代的女子,总是喜欢成熟稳重且事业有成的男人,沐广陵世袭国公,地位显赫,而且手握重兵坐镇半边天下,再加上相貌堂堂,性子也温良厚重,这样的男人,若是招招手,也不知道会有多少女子愿意投怀送抱。
  沐广陵身高大概在一米七五左右,体态匀称,他的气质,是那种书生气和军武气结合的极完美的体现。他饱读诗书,当年赴京的时候和几位大学士辩论,引经据典,字字珠玑,真宗皇帝称赞其为文武双全,朝臣之楷模。而他又领兵多年,身上不缺那种杀伐之气,所以有带着些许冷傲之意。
  不拒人千里,也不会让人觉得特别亲近。
  “这次倒是很快。”
  沐广陵见儿子回来,眼神里闪过一抹笑意。这个儿子是他最大的骄傲,非但继承了沐家男人的帅气相貌,也继承了沐家男人的睿智聪慧。而且,东海蓬莱山上到现在也没人破了他儿子前些年的记录。前阵子他招儿子归来的时候,蓬莱山上那几位高人一个个扼腕叹息,都说若是他不回家里,用不了几年就能主持山门。
  “北辽人性子直爽憨厚,所以事情办的也快。”
  年轻公子过去,为沐广陵倒了一杯茶,双手捧着递过去。
  沐广陵将茶杯接过来,眼神里都是对自己儿子的满意和得意。
  “苏阳前辈本来说什么也不肯让你下山,是我送了一盒北蛮山里的极品翎叶茶过去,然后又说了不少好话才让他同意你回来。为父现在身边需要你,也该让你历练历练,你有没有怪过为父,扰了你修行?”
  “父亲这是哪里话。”
  年轻公子连忙说道:“父亲即便不招孩儿回来,孩儿也想着等功课全都做齐了之后就回来的,只是比预期稍稍提前了些而已,再说,孩儿在家修行和在蓬莱山修行一样,而且会多几分感悟。蓬莱山如仙境,脱离了尘烟,孩儿所悟到的东西也有些飘渺难寻,反而是回来之后与百姓交往与北辽人交往,多了些实实在在的感悟。”
  “那就好。”
  沐广陵笑了笑:“君儿,你去休息一下,过几日为父打算让你去一趟牟平城,杨顺会似乎有些不太对劲。有人说他和洋人交从甚密,若是真的,这不是什么好事。洋人是狼,视汉人为羊,怎么可能真心实意的交朋友?杨顺会才到东疆,对洋人还不了解,你去提醒提醒他。”
  “孩儿遵命。”
  年轻公子点了点头,忽然想到一件事:“父亲不是说过,有个叫方解的人给您写了信,请您注意东疆洋人的动向?”
  “方解……”
  沐广陵笑了笑道:“都说他是大隋百年来难得一遇的人才,就从他派人提醒我注意洋人动向这件事,也能看出此人眼界很高。一个人成就有多大,终究是因为他看的有多远。此子虽然年轻可远比大部分人都看的远,所以能有现在的成就也不令人奇怪。这样的人,只要给一个机会,就能如插上翅膀一样飞起来。”
  “父亲似乎很看重此人?”
  年轻公子问。
  “君儿。”
  沐广陵认真道:“凡是有成就之人,必然有可敬之处。所以无论年轻还是年迈,成功者都应该被重视。”
  “孩儿记住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24/12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