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霸天下(校对)第4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5/1238

  也正是到了这个时候,李远山才知道自己的处境真的已经到了临渊之境。最可悲的是,非但前面是深渊,后面也是。
  只短短几天,李远山就好像苍老了十岁。
  自起兵始,他从没有怀疑过自己不能将化家为国的梦想变成现实。这三年来,他觉得自己每一天都在朝着成功迈进。他自立为王的时候有多少手下劝他趁着胜势或是东进或是南下,西北疲敝不是养兵之地难以长久。可他坚定的按照自己的规划不曾动摇,现在,他终于有些后悔了。
  他知道西北疲敝,知道中原江南繁华。
  他之所以不进兵,就是想在西北这个地方将大局定下。只要逼得皇帝御驾亲征在这块荒凉的大地上将皇帝除掉,那么中原江南的锦绣江山就会尽量小的遭受战乱破坏。他想要的是整个帝国,不是一隅,在他眼里那数万里河山都是他的东西,他舍不得去毁掉。可是这个梦想,终于到了就要崩碎的时候了。
  李远山一直认为杨家人欠他们李家的,欠的太多太多。太宗年间李啸带兵打下了现在大隋疆域的一半还要多,这样的功绩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风光无限的杨家是李啸一手捧起来的,如果没有李啸,这个帝国不会如此强大。
  可是后来呢,皇帝为了防止李啸功高震主拥兵自重,将其派驻西北苦寒贫瘠之地,说是重用镇守过门,实则是将其隔离在这块远离繁华的地方。不止如此,在剥夺了李啸大部分兵权之后,还派驻另外两卫战兵监视着李家,时时刻刻防备着李啸有异心。
  很少有人知道,李啸晚年间曾仰头长叹,后悔自己当初为大隋立下那么多功劳,以至于自己的后世子孙都要受牵连。
  李远山恨,自始至终在恨。
  杨家人凭什么这样对待他李家?
  既然大隋的一半天下都是李家人打下来的,李家人又凭什么不能拿回来?
  站在西平城城墙上,李远山看着城外战场默然无语。
  或是风沙入眼,竟是泪流满面。
  ……
  ……
  六月,李远山连下十六道命令调孟万岁和殷破山的叛军来西平城汇合,可这十六道军令送出去就石沉大海一样毫无音讯,别说孟万岁和殷破山没来,就连派出去送军令的人都没回来一个。
  得意时万人敬仰,失意时墙倒人推。
  犹豫了几天之后,李远山终于下了决心。
  已经不能再这样耗下去了,城里的士兵都是他的亲信,虽然人心不定但最起码还保持着军纪。城外的人马这些日子以来每天都有大量的士兵溃逃,将领们都开始在谋划后路,哪里还有心思去约束部下。如果再这样下去,不需要朝廷大军继续进攻,那些流言就能将李远山击败,万劫不复。
  大隋天佑十五年六月二十八,这一天,李远山在西平城登基称帝。
  他宣布立国大周,定都西平,建元万始。
  在西平城逼仄的郡守衙门里,穿上了龙袍的李远山大封群臣。李孝彻为太子,宋谦会为丞相,周定国万岩松为柱国大将军。城里城外的叛军将领文官都有封赏,光是一品大员就封了十几个,二三品的官员有数百人。一时之间,城中忽然诞生了一位皇帝几十个国公数百个侯爵还有数不清的将军。
  李远山登基之后,开始给手下这些国公们指定食邑之地。有人被封在了江南水乡,有人被封在东北临海,总之都是富庶繁华的地方。不过所有人也都知道,他们这辈子估计也没机会到自己的封地去看看了。
  因为之前没有打算,所以西平城的皇帝登基大典简陋简单到了可笑的地步。李远山的龙袍还是他那身黑色绣团龙王袍,临时让人在领子袖口这些地方缝上了些黄色绸缎。定国号大周倒是李远山早就想好了的,因为一百年前李啸的封号就是周国公。因为凑不齐文官的人数,只好安排侍卫穿上文人服饰冒充。又因为没有玉玺,大周皇帝李远山颁布的数百道旨意上加盖的那个印章,是用一块城砖刻的。
  想象一下,大周的开国皇帝陛下手持一块城砖啪啪啪的在所谓的圣旨上认真郑重的盖了一下又一下的样子,也挺有意思。
  至于被分封的那些官员,没有合适的冠服倒是没关系,反正也没人在意,连皇帝的龙袍都那样凑合他们还有什么不能凑合的?
  当夜,大周皇帝在郡守衙门……不,是大周皇宫里大宴群臣,因为城中粮草有限,所以每桌上只有两个荤菜,一碗猪肉白菜一份土鸡炖蘑菇就是最奢华的主菜了。一群国公县侯大老爷们坐在桌子边上,看着饭菜摇头苦笑。
  当然这不是最让他们心里发堵的,在吃饭的时候大周皇帝陛下又让人宣读了几十份旨意,给从他爹开始往后推一直到李啸都安上了一个皇帝头衔,尤其是李啸,谥号足足有六十四个字,也不知道想这些字的那个人薅掉了自己多少头发才凑出来。然后的旨意是给李家子孙的,李远山一口气封了十几个亲王三十几个郡王,一时之间郡守衙门里那些国公县侯立刻就黯然失色了。
  所有人都垂着头,脸上一点喜色都没有。
  但
  李远山似乎并没有被影响。
  他坐在临时搭建起来的一个高台上,举起酒杯慷慨陈词,回忆往昔展望未来。一席话足足说了半个时辰,猪肉白菜都已经凉透了的时候他还没说完,下面百官端着酒杯的手都已经酸麻。
  李远山一直在笑,看起来真的很高兴。
  一直到过了子时这宴席才结束,尽兴了的大周皇帝被内侍搀扶着回“寝宫”休息。太子李孝彻跟在后面,一直垂着头走路似乎不想让人看到自己脸上尴尬的神色。
  回到居所,李孝彻服侍着李远山将衣服脱了又为其盖好被子。看着这个醉的人事不省的男人,这个自己曾经视为整片天空的父亲,李孝彻的嘴里心里都是苦涩。他知道父亲的决定有多荒唐,也知道这所谓的登基大典有多可笑。但自始至终他都尽量让自己看起来肃穆一些,只是为了安慰父亲那颗实则已经碎裂的心。
  皇帝……
  父亲最终还是做了皇帝,这就够了,不是吗?
  李孝宗站在床边凝视着李远山很久很久,心里好像刀子剜着一样疼。
  也不知道就这样站了多久,李孝彻长长的叹了口气准备离去。就在他走到门口的时候,忽然听到了背后传来低低的啜泣声。他猛的回头,却发现父亲躺在床上虽然还闭着眼,但泪水已经止不住的流了下来。
  李孝彻快步回去,张了张嘴却找不到语言安慰。
  “彻儿……”
  “父亲。”
  “为父欠你一个太子册封大典,为父会还给你。”
  李远山喃喃地说着话,李孝彻分不清他是醒着还是醉着。
  “李家的人……李家的人从来都不会认输!”
  李远山忽然伸出手臂挥舞了一下,拳头攥的那般紧:“这只是开始……只是开始!早晚有一天我要坐在长安城太极殿的九龙金椅上,看谁……看谁还敢讥讽嘲笑!谁敢笑我,谁敢挡我,我杀!我杀!我杀!”
第0498章
西平城外战鼓鸣
  在李远山登基称帝的第二天,就有四个国公十九个县侯带着亲随逃走,没敢去朝廷大营投降,也不知道逃去了何处。李远山昨夜里喝的太多竟是一觉睡到下午,醒来的时候得知自己新封的开国功臣跑了不少后竟是连动怒都没有。他在内侍的服侍下起床穿衣洗漱吃饭,平静的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李孝彻和万岩松宋谦会等人在门口等着,脸上的焦急和李远山的平静对比鲜明。
  不等李远山吃完饭,李孝彻终于忍不住直接闯了进来:“父亲,再这样下去手下人就都跑光了,必须想个办法啊。孩儿愿意带一支人马殿后,请父亲立刻下令大军后撤。西平城小,不是久留之地!”
  李远山抬起头看了李孝彻一眼,并没有放下碗筷:“你应该称呼朕为父皇。”
  李孝彻一怔,张了张嘴不知道该说什么。
  “没有退路了。”
  李远山一边咀嚼着食物一边语气平静地说道:“西平城就是最后的阵地,虽然身后还有超过三千里的地方可以选择,但如果不击败朝廷人马咱们无论退到哪儿都是一样的下场。咱们退一步,隋军就会进一步,越退,士气越低落,而隋军的斗志便越旺盛。”
  “父……父皇,那怎么办?”
  “传旨,让各军将军议事。”
  李远山将最后一口米饭送进嘴里,没有剩下一粒米:“隋军斗志旺盛士气如虹,对咱们来说却不一定是一点好处都没有。兵骄将傲,这是敌人现在的弱点。”
  他擦了擦嘴,然后认真整理身上那件看起来很别扭的龙袍:“既然没有退路,那就只能往前走了。只要击败了杨易,孟万岁和殷破山根本不足以做朕的对手。只要朕还在西北,这里终究是朕做主。”
  “好!”
  李孝彻使劲点了点头:“那就决战,孩儿等这一天也等了许久了!”
  “你……”
  李远山停顿了一下,然后摆了摆手:“丞相,诸国和太子留下,其他人都出去吧。”
  内侍们躬身而退,李远山指了指椅子:“都坐下说话。”
  屋子里只剩下他,李孝彻,昨天才被任命为丞相的宋谦会,柱国大将军万岩松四个人。李远山的视线从三个人身上缓缓的扫过,沉默了一会儿后忽然笑了笑:“朕自起兵之日起,算无遗策,你们跟着朕已经习惯了懒得动自己的脑子,凡事都由朕来做主你们只管听着就是了。但是今天,朕要问问你们的看法。”
  “与隋军决战,朕有几分胜算?”
  他看向宋谦会,这个从他做大将军时候就跟着他的幕僚被封了丞相,这是也是宋谦会一直以来的梦想。他相信自己的才华和本事,所以李远山起兵之后他坚信自己会成为新皇朝的第一任丞相,没有人可以从他手里抢走。现在他也算如愿以偿,可内心哪里有一点兴奋喜悦。
  “你说,如实说。”
  李远山看着他说道。
  “有……三分。”
  宋谦会犹豫了好久,最终给出的答案让李孝彻心里一震。他很敬重宋谦会,因为宋谦会是个名副其实的智者,是李远山最信任的幕僚。从宋谦会嘴里说出胜算只有三分的话,让李孝彻的心越发的凉了下去。
  “你说。”
  李远山又看向万岩松。
  “臣……”
  万岩松犹豫的时间更长,李远山也不催促只是静静的等着,万岩松逃避着李远山的视线,垂着头从嘴里吐出来几个字:“臣以为,胜算不足两分。”
  两分!
  李孝彻的心猛的一紧!
  万岩松虽然不是李远山麾下七虎将之一,平时论地位也远不如七虎将之首的石磊,可是昨日李远山宣布登基的时候,封了两个柱国大将军,一个是周定国一个是万岩松,却没有石磊什么事。因为万岩松比石磊更忠诚,李远山麾下那六万原右骁卫的精锐是万岩松带着。这个人领兵在石磊之上,他竟是认为只有两分胜算。
  “孩儿觉得最少五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5/12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