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明(精校)第70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07/756

  无论如何,这两句话似乎也没有什么关联。可叶怀玺却知道李闲既然如此回答,那么自然有其道理所在。他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可越是聪明越容易钻牛角尖而难以自拔。一直到天黑的时候他也没想明白这句话到底什么意思,所以他连饭都不想吃。
  “自私的人……”
  他喃喃的重复了一遍,亲兵进来点燃灯火,他却根本没有在意,当灯火骤然明亮起来的时候他想到了一个答案,却不知道是不是就是先生那句话里面所包含的真实含义。
  难道先生是说,他是个自私的人所以只管自己能管的事,在他之后的人如何保证国家不受侵扰,他懒得去想懒得去管?可先生是要开创万世不变之基业的人,他要缔造一个强大的帝国,怎么会不考虑身后事?
  就在他冥思苦想而不得其解的时候,李闲召见了几个人。
  吴不善,关小树,王启年。
  这三个人是李闲轻骑北上的时候特意带上的,因为他心里有一件放不下的事必须安排人去做。
  “你们三个,带上军稽处全部的人手赶去洺州。”
  “全部?”
  “全部”
  吴不善诧异了一下:“可主公身边不能不留护卫。”
  “孤有刀卫营。”
  李闲摇了摇头道:“你们都应该知道洺州城里那两个人对孤有多重要,所以到了洺州之后立刻想办法将他们两个带回来。”
  吴不善犹豫了一下试探着问道:“只要能带回来,什么办法都可以用?”
  李闲愕然,随即笑了笑:“随你。”
  距离燕云军大营百里外,一个人在夜色中顶着风往北方狂奔。他全身都包裹在一件黑色长袍里,只露出一双充满了恨意的眼睛。他一只手握着缰绳,另一只手里握着一根铁钎。
  尧城东北二百里,数十万燕云军刚刚将帐篷搭建好。自襄阳城而来的燕云军没有休息,汇合了徐世绩的人马后便即刻开拔往魏县方向赶了过来。
  在最高大的那座帐篷里,叶怀袖看了徐世绩谢映登一眼道:“我必须先赶过去……昨夜里有个军稽卫失踪,今日才找到尸首,衣衫被人剥了去……这件事太蹊跷。”
  “我去!”
  谢映登站起来道:“您留下。”
  “军稽处要配合大军行事,你还是留在军中吧。”
  叶怀袖摆了摆手,眼神中闪过一丝担忧:“希望不会有什么事。”
  她顿了一下,忽然想到一件事:“我只带缇骑,军稽卫黑袍一个都不带。”
  ……
  ……
  李闲回到大帐里的时候,叶怀玺依然在沉思苦想。李闲进门他都没有察觉,稚嫩的脸上眉头皱的极深。
  “刚才接到军稽处的密报。”
  李闲在椅子上坐下来,看了叶怀玺一眼:“草原上的战事已经有了转机,阿史那重礼带着人在铁勒人的家乡犁庭扫穴一样走了一圈,铁勒人的已经慌了。札木合派兵偷袭突厥王庭,中了你姐姐的埋伏,损兵数万。如果不出意外的话,铁勒人坚持不了半个月必然回撤……罗艺的虎贲重骑也已经到了,你可以放心些。”
  “啊?”
  叶怀玺从沉思中惊醒,随即忍不住跳了起来:“太好了!”
  这一跳,孩子气尽显。说起来,他终究还不过是个才过十一岁的孩子。就算他学的再多,领悟的再多还是会有孩子气的一面。这也是他就算再极力的去追逐,也无法和李闲接近的缘故之一。
  李闲还在襁褓的时候,就已经有一颗成熟的头脑了。
  “不过草原上前阵子遭了灾,数千里之内牛羊被冻死了无数。铁勒人粮草告急,你们突厥人也一样。就算能击退札木合保住王庭,你们突厥人也要面对如何吃饱肚子的问题。”
  李闲看着叶怀玺问道:“历年来,草原上如果遭受天灾人祸,难以自足……你们突厥人是如何应对的?”
  叶怀玺的笑容骤然一僵,眼神中闪过一丝恐惧。她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声音极轻的回答道:“南下,掠夺中原汉人的财物粮食。”
  “隋开皇二年……”
  李闲语气平和的说道:“草原上大灾,牛羊牲畜死了十之七八。摄图纠集突厥五部可汗兴兵四十万南下,骤然突破长城防线进入中原。烧杀抢掠十几个郡,中原汉人死伤百万,万里焦土……”
  “隋大业十一年,草原大灾。阿史那咄吉世,也就是你的父亲召集草原各部族,兴兵六十万南下,甚至在草原最深处的室韦人也被召集而来。在雁门关将隋皇帝杨广困住,险些擒住。虽兵败退走,但中原数郡千里沃野几成无人之地。”
  “大唐武德元年,草原大灾。还是你的父亲阿史那咄吉世,率军数十万南下。汇合马邑郡的刘武周,几乎攻破太原。河西河东十几个郡被劫掠一空,虽然你的父亲死在了中原,阿史那埃里佛也死在了中原,你们突厥人损失超过二十万狼骑。但毫无疑问的是……中原百姓死的更多。”
  随着李闲一件一件的说出来,叶怀玺的脸色越来越难看。
  他这段日子几乎忘了,他也是姓阿史那的,他的名字叫阿史那结社率。他的父亲,就是被汉人逼死在娘子关内的突厥始毕可汗阿史那咄吉世。
  “刚才你问我,如何不让外敌侵扰。”
  李闲看着叶怀玺的眼睛问道:“那我现在问你,若你们突厥人在孤直接派兵援助之下战胜了铁勒人,胜利之后却发现草原上因为天灾人祸已经没有多少东西可吃的时候,会不会立刻杀死孤派去的援兵,然后纠集之前还不共戴天的铁勒人一同南下侵扰中原?你们在不久之前还刀兵相向,或许下一刻就在一起庆祝掠夺了多少中原人的土地,杀了多少中原百姓……若你回了草原,如何做?”
  这个问题,如刀子一样刺疼了叶怀玺的心。
  “你是选择亲自带兵南下吧。”
  李闲笑了笑说道:“因为人本来就是自私的。你来中原,看过我军中所有的地图,也走过了不少地方,以你的智慧记住一些,甚至偷偷临摹下来也不是问题。你在中原学到的东西,会不会变成你屠杀中原汉人的兵器?”
  “如果是……毫无疑问那将是一柄杀人如麻的锋利弯刀。”
  李闲说。
  叶怀袖汗流浃背,不知如何作答。
  “或许你会想,既然我会派兵帮你们突厥人打败铁勒人,那是不是就证明我愿意和你们突厥人结盟?既然是盟友,那么你们突厥人遭了灾,我是不是应该送去大批的粮食救济?中原各地的粮仓差不多都满着,随便搬空任何一座粮仓就够帮助你们草原人渡过难关的。毕竟连年厮杀,你们草原人死的确实不少了。”
  “我不会”
  李闲看着叶怀玺的眼睛说道:“事实上……草原上遭了灾,我很高兴。甚至我还会不满意,这一场天灾下来草原上的人死的还是太少了些……莫说粮食,若是我有足够强大的骑兵和足够多的人力物力运送粮草入塞北……我会趁着你们突厥人衰败之际一举将你们屠灭。”
  “可惜……我做不到。从中原出兵塞北,粮道太长,骑兵出关就算只派五万人,后勤补给的队伍最少十倍之,消耗百倍之,会拖垮这个国家。所以我反倒很希望春暖之后你们草原人南下来劫掠……我等在家门口来多少杀多少,在这个乱世即将终结于我手之前,我不介意多死一些人。”
  李闲微笑着说道:“所以我说,人是自私的。”
  第788章
出人意料
  有人曾经说过黑夜是所有罪恶的最好掩饰,但这个混乱的根本就没有正义和邪恶可以区分的时代,黑夜隐藏住的或许只是杀戮,和正邪没有什么关系。这样的乱世中,就算有人再怎么标榜自己的仁义道德,也不过是一些令人觉着不太可笑的笑话罢了。
  标榜仁义是中原汉人统治百姓的一种有点自欺欺人的方式,就如同草原人手里的弯刀一样。
  但毫无疑问的是,这样的乱世中不存在所谓的正义和道德。
  燕云军大营在漳河西岸驻扎,距离此处六十里之外就是夏军的营地。双方刻意保持着这个距离,看起来似乎相安无事。但双方都知道,这不过是暴风雨到来前难得的平静罢了。燕云军这边只有四万左右人马,之前的突进被抵挡住之后兵力不足的劣势就表现了出来。而夏军也不敢轻而易举的反击,燕云军的大队人马用不了多久就会赶到这个地方。
  一旦战事胶着,燕云军援兵到来的话夏军立刻就会被困住再无翻身之力。
  如果为了消灭薛万彻的人马而将所有兵力调集起来且又没有必胜的把握,只怕得不偿失。
  对于王伏宝来说,趁着这个难得的平静的机会将防御布置好才是最重要的事。大夏如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局,而如何度过这个危局似乎全在他身上扛着。虽然他明知道窦建德对他并不信任,但能在最要紧的时候将兵权交在他手里,这已经让王伏宝心中感念。
  感念归感念,如今的王伏宝也和以前那个愚忠的王伏宝大不相同。
  他是最初就跟着窦建德起兵反隋的老臣,论资格,当今大夏国内朝中没有一个人可以和他相提并论。最早一同起事的那些老兄弟,除了他之外谁也没能平安熬过这个乱世。窦建德兵败逃走身边之后十几个人的时候,殷秋,石赞,刘黑闼,这些人没有一个落个好下场的。刘黑闼还好些,死于燕云军李闲之手。
  可殷秋石赞呢,肱骨之臣,就那么被窦建德冤杀!
  按照军功来说,王伏宝毫无疑问是大夏第一人。
  按照资历来说,王伏宝毫无疑问也是大夏第一人。
  但这个第一人,这些年却一直过着并不愉快的生活。自从苏定方死了之后,窦建德对老臣越来越不信任。除了他大舅子曹旦之外,其他人在他眼里社都有可能造反。尤其是在军中有着很高威望的王伏宝,更成了窦建德的心头大患。
  某些时候,甚至窦建德觉着他比外敌还要更危险。
  王伏宝的义子王咆被送回洺州休养之后,其实在军中王伏宝的亲信也已经没有多少了。毕竟这几年他一直没有领兵,若不是大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窦建德还是不肯用他。而军中几个重要将领,比如独孤学,比如苏志虽然对他尊敬有加,但心里其实并没有什么认同感。
  这些新锐的将军们,总是会觉着自己比起朝廷老将来没有什么差距。
  就在王咆回到洺州半个月之后,一个身穿道袍的女人走进了王伏宝的府邸。她在王家大宅子里停留了一个时辰,出来之后就直接上了一辆马车往皇宫的方向而去。没多久,大批的禁军和一位宣纸的宦官就进入了王伏宝的家。
  第二天一早太阳还没有升起的时候,一队大约三百人的骑兵队伍出了洺州城一路往东南方向疾驰而去。守城门的官兵隐隐在那队骑兵中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想了很久才想起来那个人竟然是安国公王薄。
  只是守门的官兵有些不解的是,似乎在王薄身后还跟着一个锦衣宦官。而且,护送王薄出城的都是禁军骑兵。他看到了王薄看到了宦官,却没注意到在王薄身后还有一个刻意低着头并且有黑巾遮住自己头脸的人。
  这支骑兵队伍昼夜兼程,用最快的速度到达了清漳。进了城之后得知王伏宝在清漳东南大概百里左右的大营中,骑兵队伍没做一分钟停留又直接出城往大营的方向赶了过来。离着大营还有五里左右,这队骑兵在路边换了衣服。尤其是那个年纪不大的宦官,换了一身簇新的官服。
  他虽然在宫中极受宠,但却是第一次出来这么远传旨。所以他难免有些兴奋,而钦差代表的是皇家的威仪,所以自然不能就这么风尘仆仆的赶过去。在路边洗了脸,换了官服,一行人这才继续上路。
  而队伍中只有那个黑巾遮面的人没有换衣服,也没有说一句话。在别人洗脸换装的时候,只有他孤独的坐在一边。他垂着头看着自己脏兮兮的靴子,看不到脸上的表情,眼睛里的伤感和绝望却不可抑制的流露了出来。
  我只是个小人物。
  他喃喃的说了一句,语气悲凉。
  但是很快,他的眼神中就闪过一丝冷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07/7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