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明(精校)第69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99/756

  ……
  洺州
  王伏宝的府邸看似平静无奇,但只要稍微心细的人仔细观察一下就能发现,自从前几日王家有一辆马车进了府门开始,这座大宅子四周就多了许多陌生的面孔。其中还有洺州府的衙役,甚至还有宫廷禁军。
  这几日,每日都有朝廷的官员进进出出。其中不乏身穿紫衣的朝廷大员,便是王伏宝在洺州的时候,这宅子里也不曾这样热闹过。府邸里的家丁,皆是王伏宝手下的老兵。这些人对王伏宝忠心耿耿,这几日不同寻常的事太多,他们隐隐也能猜到些什么。所以府里最近这几日气氛有些紧张,家丁巡院的时候甚至带上了硬弓。
  宫城
  装饰奢华的寝宫中,檀香婷婷袅袅的飘起来很快就消散在空气中。但那种令人心旷神怡的味道却如钻进鼻子里一样,闻着让人身心都觉着很舒服。
  一身宫装的曹皇后摆了摆手,示意上茶的宫女退下去。
  “法师,我让刑部侍郎戈理连着几天都去见那个王咆,不过那个小东西一直不肯妥协,戈理回话说,若是不动刑只怕王咆很难做出对王伏宝不利的事情来。可如今这件事陛下也盯着,戈理也不好擅自动手。”
  “一言不发?”
  坐在曹皇后身边的道姑微微皱眉问了一句。
  “一眼不发!”
  曹皇后点了点头道。
  她看向那貌美的道姑语气带着些恳求的说道:“当日在大安寺里初遇法师,我就知道法师必然是我命中的贵人。若不是偶然遇到你,说不得那日在大安寺里我便病发死了的。法师既然能救得我一命,自然也能帮我将这烦心事解决了的,对吗?”
  “皇后稍安勿躁。”
  道姑忽然笑了笑道:“其实道理很简单,那个王咆一言不发就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若是王咆心里没有鬼,又怎么会一言不发?肯定会要辩解,要替他义父说话。但他没有,说明他心中也很难受。之所以他还没说……或许担心的不是王伏宝,而是他自己的安危。”
  “哦?”
  曹皇后眼神一亮:“法师的意思是……王咆怕自己若是说了,会受到株连?”
  “九成便是如此。”
  道姑颔首,将手里的拂尘甩了一下说道:“刑部侍郎戈理大人审案子自然是能手,但想来话语多是恐吓威吓。王咆担心自己为王伏宝陪葬,怎么可能会说?不如皇后亲自下一份旨意,又或是求陛下一道旨意,赦免了王咆的罪过……再许以厚禄显爵,他难道还不肯说?”
  道姑想了想说道:“若他还不肯说,我便亲自走一遭。只是以道法妙术虽然容易让他说出实情,但有违天道人和,我怕是要受到上天的惩罚。”
  “若是法师能帮我报了杀兄之仇,我……法师只管说,但凡我能做到的,自然不会亏待了你。”
  “我乃修道之人,无欲无求。”
  道姑微笑道:“只是命中与皇后有这缘分在,脱不开身的。”
  “罢了”
  道姑一甩拂尘道:“若是今日刑部侍郎戈理大人再问不出什么,明日一早我便去一趟王伏宝的府里。”
  “多谢法师!”
  曹皇后站起来,郑重一礼。
  ……
  ……
  御书房
  身穿黑色团龙绣袍的窦建德眉头锁的极深,他看着桌案上厚厚的一摞奏折忍不住摇了摇头。最近上来的奏折,十份有九份是弹劾兵马大元帅王伏宝的。而这些参奏王伏宝的官员身后,或多或少都有皇后的影子。
  身为大夏的帝王,窦建德不可能对这件事没有一点察觉。但窦建德也有些犹豫,一直没有批复这些奏折的缘故便是因为最近起来的传言。虽然难以确定真假,但这个传言本身就让人心里起疑。
  传言说,大将军曹旦之所以在洛阳兵败被俘,然后被押送长安,在菜市口被砍了脑袋……是因为有人出卖了他,将他大军的行踪泄露给了燕云军。而这个出卖了曹旦的人,便是如今的兵马大元帅王伏宝。
  传言之所以让大部分人接受,是因为有一个让人不得不信几分的理由。
  王伏宝并不受皇帝陛下的信任,虽然独领一军力抗达溪长儒。可要想恢复在军中的威信极难,除非出现什么意外的情况。而曹旦若是死了的话,皇帝陛下手下就没有可用之人!这样一来,王伏宝就能轻而易举的重新掌兵。
  苏定方,殷秋,石赞,刘黑闼这些大将全都死了,曹旦虽然算不得将才但对窦建德绝对忠诚,也死了。能用的,只有王伏宝一人。
  所以很多人对这个传言都有些相信,甚至窦建德都有些相信。
  “都是参王伏宝的。”
  窦建德看了下面坐着的人一眼,语气有些无奈:“可这些人难道不想想,如果朕真的办了王伏宝,谁来领兵为朕抗敌?”
  下面坐着的,是纳言裴矩。这个人极有本事,当初在杨广朝中的时候便极得宠,任黄门侍郎,朝中之事皆决于他和虞世基二人。后来又跟着宇文化及,再之后降了窦建德,都被任为纳言,朝中百官之首。
  “其实……朝中并不是无人可用。”
  裴矩想了想,躬身说道:“臣保举一人,可赴战场。以此人为副帅,既可分去王伏宝的兵权,也能抵抗唐军北上。”
  “谁?”
  窦建德有些急切的问道。
  “安国公王薄”
  裴矩道:“可当重任。”
  “倒是忘了他……”
  窦建德想了想,随即点头道:“那就让他去吧,给朕盯着王伏宝。若是其真有反心,王薄便替朕率领大军以抗李唐!”
  第780章
不祥
  长白山前知世郎,纯着红罗棉背裆。
  长槊侵天半,轮刀耀日光。
  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
  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
  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
  这是一首已经近十年没有人再传唱的歌谣,自一座大宅子的书房里再一次响起。只是唱歌的人此时的心态哪里还有十年前的壮志林云,歌声中透着一股苍凉无奈。当年这首歌谣在济北郡,东平郡,齐郡,鲁郡各地唱响的时候,百姓纷纷来投。短短半月光景,做这首歌谣的人麾下便有了数万人马。
  而此时,虽然他住在洺州城里宽阔豪华的府邸中,心里却早已没有了往日时候的豪迈,每日无所事事的度日几乎磨尽了他曾经有过的锋芒。
  曾几何时,他被人看做是救世的光芒。
  曾几何时,他被人看做是绿林道最有希望一统天下的豪强。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虽然各地起义者多如牛毛,可谁敢去惹齐郡猛虎张须陀?虽然挥军十万两度南下兵败,但在整个绿林道中,提到知世郎王薄的名号,所有人都要挑一挑大拇指,赞一声真汉子!
  那个时候,高士达的名望尚且不如他,何况窦建德?
  而此时,他不过是窦建德麾下一闲散之人罢了。莫说没有兵权,他什么权都没有。除了自己府邸里这几十个追随着他幸存下来的老兵之外,只怕整个洺州城,甚至整个天下的人都已经忘了曾经叱咤风云的这位江湖大豪。
  歌声并不高亢,低沉的如同一头垂暮的老狼将死时候的低鸣。
  守在书房门外的两个出身济北军的老兵闻歌声而泪落,想起十年之前济北军最是强大的时候,莫说是百姓闻风丧胆,便是大军所过之处,大隋朝廷里那些高官显爵的贵人们哪一个不是胆颤心惊?哪一个不是乖乖送出钱粮来买命?
  以千余郡兵大破孙宣雅高开道十数万大军的杨善会,攻破豆子航生擒格谦,破高鸡泊立斩高士达的杨义臣。这样的名将对他知世郎王薄也是束手无策,若他不是想着建立不世威名率军两次南下齐郡,连败于张须陀之手,而是踏踏实实经营河北的话,只怕现在坐在龙椅上那个人便是他王薄,而不是论江湖辈分比他还低的窦建德。
  “大将军”
  亲兵队正王小虎推开书房的门,小心翼翼的轻声叫了一声。
  靠在椅子上眯着眼睛唱歌的王薄缓缓睁开眼,却没有看王小虎:“我都已经说过无数次了,不要再叫我大将军。我已经不再领兵,我是大夏的安国公。安逸的国公,很好……”
  “安国公好兴致啊。”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陌生的声音在书房门口响起。
  王薄猛的转过头看过去,却发现说话的人自己并不认识。他虽然身为国公,但身上没有实缺的官职,所以根本无需上朝,皇帝想起他来便传召进宫,想不起来他便在自己的大宅子里喝酒饮茶度日。而事实上,自从窦建德因为疑心将他从魏州调回洺州之后,他已经很久没有进宫过了。
  所以,他只能看得出来门口说话的人是个宦官。并不知道,这个年纪不大的小宦官是如今宫里面最得宠的内侍总管吴编。
  这个吴编,便是在顺朋客栈里去请那美貌道姑的宦官。非但在皇后面前吃香,便是皇帝窦建德也极喜欢他的机灵。只不过此人家贫自幼入宫,一朝得宠难免有些跋扈造作。不过跋扈归跋扈,他对朝廷里面的官员哪怕是不得宠的官员也保持着必要的尊敬。
  这个年纪不大的宦官,对于朝廷里权利的更迭却早就已经有了自己的心得。那就是只要是个官,能不得罪就不得罪,谁知道将来谁会发迹?谁会一步登天?
  吴编躬身施礼,笑呵呵的说道:“奴婢给安国公请安。”
  “这位是?”
  王薄起身,诧异的问道。
  “回安国公,奴婢是御书房内侍总管吴编,奉了陛下的旨意请安国公到御书房议事,若是安国公没什么要紧事,还请跟奴婢回宫里复命。”
  “陛下找我?”
  王薄愣了一下,忍不住问道:“你可知道是什么事?”
  “好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99/7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