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明(精校)第5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34/756

  他们身后的两架云梯上,叛军士兵一个接着一个的攀爬上来加入到守护云梯的阵列中,就这样靠着人命硬填竟是抢过来五六米的一段城墙。屈突通大喜,不停的催促着弓箭手发箭为城墙上的士兵减轻压力,看到成功的希望便是坐在马背上一直不言不语的李世民眼神都为之一亮。
  “独孤怀恩!”
  李世民第一次亲自下达命令:“孤给你三十名亲卫,你上城去给孤将那段城墙守住。只要坚持一炷香的时间,就能上去一个团的人!”
  独孤怀恩脸色变了一下,知道上城便有九分已经注定死了。可是一想到秦王殿下之前说的抢一个未来的话,他咬了咬牙点头道:“殿下放心,便是臣死在上面也不会后退一步。”
  “去吧!”
  李世民指了指城墙上说道:“若是攻破玄武门孤许你一个郡公!”
  “谢殿下!”
  独孤怀恩应了一声,带着李世民的三十名亲卫朝着城墙方向跑了过去。他一边跑一边将妨碍自己视线的铁盔拽了丢在一边,又将笨拙的裙甲卸了,竟是只穿了一件单衣冲到城下,将横刀往嘴里一塞,独孤怀恩在心里默念了一句老子要抢一个自己的未来,然后奋力的往城墙上攀爬上去。
  ……
  ……
  长安城真的太大了些,以至于玄武门这边的厮杀已经超过半个时辰的时候,城中一百零八坊的百姓绝大部分还不知道宫城这边正发生着一件足以震动天下的大事,但是很多人却从今日官府不寻常的举动中嗅到了什么,百姓们竟是极聪明的选择呆在家里不出门。大街上一队一队的城防军往北城方向赶去,战靴踏在青石板路上发出来的声音震的人心里都感觉很难受。
  开战半个时辰之后,南三门守城将军裴成春抽调三千精锐士兵赶往北城,西三门守城将军李道宗抽调四千余精锐亲自带着往玄武门方向冲。唯独东三门守城将军刘弘基却一直按兵不动。
  太子殿下调兵驰援的军令就在他桌子上摆着,而坐在椅子上看着那太子手谕的刘弘基则将双眉拧成了一个疙瘩。秦王终究还是反了,他其实很久之前就已经知道。李世民在率军返回长安城之前就已经派人找过他,让他在大军到达长安之日一同举兵造反。但是直到现在他依然没有拿定主意,但他却一直派人盯着玄武门那边的动静。
  “大将军……”
  他身边副将楚乔微微皱着眉低声提醒道:“裴成春和李道宗都已经带兵往玄武门方向赶了,咱们是不是……”
  “新文礼呢?”
  刘弘基问道。
  “新文礼带兵和纳言裴寂率领的禁军一同将房玄龄的一万人马困在了城外。”
  刘弘基怔了一下,随即摇头苦笑道:“守护长安的城防军四个大将军,新文礼,裴成春,我,都是原来秦王军中出来的。唯独李道宗不是……如果……如果我们三个全都随秦王殿下一同举兵,说不得今日这事真的就能成了。”
  他抬起头看了楚乔一眼道:“你可知我为什么没有响应秦王?”
  楚乔愣了一下随即摇了摇头道:“我不知道大将军为什么没有这样做,但我知道大将军您做了一个最正确的选择。秦王在军中确实极有威望,但这威望还不足以让所有军人都跟着他一块犯险。要知道这可是叛国忤逆的重罪要株连九族的,谁也不会轻易草率的冒这等大风险。”
  “我知道你是陛下派过来监视我的。”
  刘弘基忽然说了一句,让楚乔大惊失色。
  “大将军……我……”
  他张了张嘴却不知道该解释什么,刘弘基摆了摆手苦涩的笑了笑道:“我没有怪你的意思,陛下这样做我心中也没有什么怨气。毕竟我和秦王殿下走的极近,想来自派你过来的时候陛下就已经料到秦王必反。”
  “大将军!”
  楚乔鼓起勇气说道:“我知道您重恩义,但是您不能再犹豫了。末将敬重您的为人,从末将到您身边没有在陛下面前说过您一点不是之处。今日更不想看着您犯错,若是您下不定决心,末将愿意代替大将军领兵驰援玄武门。”
  刘弘基坐在椅子上,看着太子的调兵手谕沉默了好一会儿,终于还是缓缓点了点头道:“你去吧……若是……若是秦王兵败,我会自缚到陛下面前请罪。虽然我没有出兵协助秦王叛乱,但知情不报已经是百死莫赎。日后若是你接手我手下的将士们,不要太难为了他们。”
  楚乔心里一酸不知道说些什么,只是叹了口气随即抓起太子的手谕快步走了出去。
  “人生匆匆不到百年……”
  刘弘基看着门外的天空喃喃自语道:“殿下您终究不是自愿放弃的人,无论胜败,或许您这样的人生才会精彩,不虚此生吧。”
  ……
  ……
  御书房
  因为今日为了迎接齐王灵柩而没有早朝,李渊批阅的奏折都是前几日积攒下来的。这是所有奏折中最要紧的几份,太子李建成不敢擅专又恭敬的给他送了回来。这几日放在李渊的案头他看都没有看过,也不知道今日怎么了,太极宫外面的喊杀声清晰的传进御书房里,他却有心情将这些奏折都看完而且做了批示。
  看完了之后他伸了个懒腰舒展了一下身子,忽然抬起头看着不远处躬身站着的内侍总管吴英海说了四个字。
  “朕在等你。”
  看着身边火炉有些怔怔出神的吴英海显然吓了一跳,他抬起头看向李渊的时候脸色已经变得惨白无比。他缩在袖口里的双手握成了拳头,因为用力两条臂膀都在不停的颤抖着。他不知道此时自己的脸色有多难看,但他知道或许自己你不算光彩的人生今日就要走到尽头了。
  “奴婢错了。”
  吴英海缓缓的跪了下来,说了四个字便以额头抵着地面拜伏了下去。
  “朕只是有些想不明白。”
  李渊起身走到他身边,垂着头看了他一眼后伸出手在火炉上烤着火:“你是个阉人,你家里只有一个老母而没有子嗣,你已经是内侍太监,到了这个位子上你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又是什么让你竟然动了这样胆大包天的心思?”
  “奴婢错了!”
  吴英海颤抖着身子重复了一遍。
  “说!”
  李渊的语气陡然拔高。
  “秦王许给奴婢一个乡侯的爵位。”
  “哈哈!”
  李渊怒极反笑,指着吴英海大笑不止,笑得身子都颤抖起来:“你一个没有阳根的阉人,他居然许给你一个乡侯……朕大唐的爵位就如此不值钱?!吴英海,这样的谎言你他妈的竟然也会信!”
  “奴婢弟弟前年病死的……膝下留有一子,才七岁……奴婢本是想着将那侄儿过继到自己身边的,奴婢是个残废,但吴家的根却还在……秦王说给奴婢一个世袭乡侯的爵位。”
  “怪不得!”
  李渊停住笑声,指着吴英海的额头问道:“那你为什么不下手?是在酒里下毒,还是会在茶里下毒?以你的身份动这些手脚似乎并不是什么难事,告诉朕……你为什么不下手?”
  第611章
无主无君杀无赦
  楚乔带着早就集结好的五千精锐直奔玄武门而去,郎将,别将,校尉,不当值的将领全都被楚乔带上,所以大院子里显得空荡荡的有些萧条。刘弘基自己将甲胄卸了,换了一身簇新的衣服走到院子里,将手里已经出了鞘的横刀噗的一声戳进冻土里,看着那棵落光了叶子的柿子树,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所有的亲兵都被他打发出去跟着楚乔往玄武门救驾,这个院子里只剩下他自己一个人显得格外落寞。
  “你是光秃秃的树,我是光秃秃的人。”
  刘弘基看着那树自嘲的笑了笑自语道:“当初太原起兵我便跟着殿下,鞍前马后,一同杀敌。殿下身份尊贵却喜欢冲锋在前,几乎每次都是我持槊紧紧跟在他身边,这些年中也不知道替殿下挡了多少羽箭刀兵,算起来,我身上的伤倒是大部分是那个时候留下的。便是因为身上的伤实在太多了些,每到阴雨天寒浑身上下便没有一处不疼的。陛下怜我,让我镇守长安并且封为郡公,这也算是极大的荣耀了。”
  他顿了一下神色黯然的说道:“今日殿下身边却没了我挡箭挡刀挡长槊,也不知道换做了谁……想来便是尉迟了,他是个天下一等一的虎将,有他在身边便是万军中殿下也不会受了一丝伤害。我与尉迟,皆是殿下身子前面的盾牌,可却挡不住陛下之怒……”
  “殿下……这一步路您真的走错了。你想争一争臣尚且以为逾礼逾制,何况是如今已经不是争而是叛?”
  他仰起头看着天空,笑了笑道:“光秃秃来,光秃秃走,人生本来便是如天空这虚浮飘云一样,既然天空不想留住云朵,云朵便是想留又怎么可能留得住?只是一场清风便能吹去所有功名利禄,罢了……”
  他缓缓将戳进冻土里的横刀抽出来架在自己脖子上,便在手腕将用力之时,一个年纪不大的宦官手里托着一份金黄色的卷轴急匆匆的跑了进来,看见刘弘基正在往脖子上架刀顿时吓了一跳。他一边跑一边尖声喊道:“刘将军住手,有陛下旨意到!”
  刘弘基一怔,随即对那小宦官道:“想来也是陛下赐我一死,你莫要近前来溅了你一身血。”
  “既然总是要死,刘将军何不听了圣旨再死?”
  那小宦官不敢靠前,语气有些急切的说道:“难道将军急在这一时?”
  刘弘基一怔,笑了笑问道:“你这人说话倒也有趣。既然如此我便听你一劝,跪听了圣旨之后再死就是了。”
  “圣上谕”
  小宦官清了清嗓子肃然道:“合谋逆弑之重罪你可知什么下场?便是只知情不报这一条百死你也不能抵了罪过,太子调兵你又迟迟不到显然心存叛念,朕愤慨满怀!食君之禄而不能忠君之事,你还有何面目苟且偷生?”
  小宦官念到这里的时候微微停顿了一下,脸色顿时变得难看起来。他本以为自己急切间救下一位朝廷重臣,说不得为日后结下一段善缘。之前他所说之话无非是想拦住刘弘基自杀。谁想到这圣旨里竟然真的是这意思,他心里顿时惶恐又觉着惋惜。他看了一眼刘弘基,却见对方的脸上没有一丝意外的表情,只是平淡的听着。当念到心存叛念朕愤慨满怀这句话的时候他脸上表情才变了变,随即化作一声苦笑。
  小宦官心里道了声晦气,自己第一次出来传旨竟然便是赐死朝廷重臣当真晦气。
  “但朕每念及你身上九十七处伤势,似沟壑密布,道道及骨,皆是为朕冲锋陷阵所刻下的战功痕迹,若杀你朕心实难安。刘弘基,你立刻滚进宫里来见朕,朕倒是想听听你有什么解释!若是你解释的狗屁不通,朕再杀你不迟!”
  念完这句话之后小宦官立刻眉开眼笑起来,上前几步搀扶着刘弘基起来笑着说道:“刘将军,奴婢就说你急着寻死做什么?陛下是念旧的,您的功劳陛下每一件不都没有忘记么?快快快,刘将军收拾一下随奴婢进攻去面圣。”
  刘弘基接过圣旨,心里的震动还没有平复下来。
  陛下怎么会饶过我?陛下怎么可能饶过我?
  心里猛然想起刚才副将楚乔说,他不曾对陛下说过自己一点不是之处。想来陛下定然是觉着自己虽然与秦王有所联系但终究还是不敢谋逆,又或是楚乔在陛下面前替自己说了不少好话,再加上起兵之初立下的那些功劳这才换了一个机会来。陛下要听自己一个解释,可这种事自己又能怎么解释?
  秦王有谋逆之心自己是知道的,诚如陛下所说仅仅是一条知情不报的罪过就百死莫赎。
  只是既然陛下让他进宫,他自然也就不能再死。
  “没有什么可收拾的,我这就随你进宫。”
  刘弘基跟在那小宦官身后,忽然想起一件事问道:“请问陛下一共发下来几道旨意?除了我之外还有谁领旨?”
  “左卫将军裴成春,右灵君卫将军新文礼,加上您,还有往城外去的给一份圣旨,至于给谁奴婢就不知道了。”
  那小宦官见刘弘基对自己客气,心里一暖将知道的东西一股脑都说了出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34/7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