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明(精校)第3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1/756

  张仲坚艰难的咽了口吐沫,看向李闲,有些惨白无力的解释道:“其实那个时候不说,也是怕你受不了。”
  “也就是说……你们都知道?”
  李闲问。
  张仲坚犹豫了一下还是点了点头,有些尴尬的笑了笑:“安之,其实你应该知道,为什么我们不说的。”
  “我知道”
  李闲点了点头:“无论是谁,知道自己竟然是因为那样一个缘故而被抛弃,只怕心里都不会好过。因为这件事,或许还会变得偏激,不再相信亲情感情,到最后难免入了魔变得六亲不认。”
  “不是”
  达溪长儒道:“哪里有那么多考虑,只是怕你受不了。”
  李闲问:“自小到大,你们可曾发现我有什么事是受不了的?别说因为那么一件龌龊肮脏的事,我说句难听但实在的话,便是师父和阿爷死了,我也不会难过的死去活来。若是你们死于他杀,我会想尽办法为你们报仇。若是你们正常死去,我又为什么要悲伤欲绝?你们知道,我向来是个冷静的人。”
  李闲道:“现在我已经知道了这件事,你们可曾发现我有什么失去理智的举动?是悲愤自哀的嚎啕大哭,还是愤怒骂爹骂娘骂老天?又或是激动的手足无措蹦蹦跳跳,还是呆楞痴傻的坐在一边不言不语?”
  “没有……”
  张仲坚和达溪长儒同时说了两个字,然后摇头苦笑。
  “所以……”
  李闲顿了一下说道:“我不信你们说的,是因为怕我受不了才会不告诉我。你们不可能这样不了解我,如果真的是因为这个缘故,我反而会觉得有些伤心。”
  “唉……”
  达溪长儒叹了口气道:“其实也很简单,最初不肯告诉你,确实是因为怕你受不了,后来担心的事又变了,怕你知道自己的身份后一怒去杀了那人,即便不去杀了那人,我想你也会想尽办法去报复。归根结底,还是担心你会出什么意外。我和你阿爷都不想你在成长中走上弯路,报仇这种事,其实说起来很无聊无趣。”
  “我们一直在想。”
  张仲坚说道:“你若是能一直这么平稳发展下去,早晚会有成就大事的那天。到了那个时候,你再想做什么我们都不会拦着你。可现在还不行,你的实力还是不够,哪怕有一点凶险,我们也不允许你去做。”
  李闲摇了摇头道:“还是不够。”
  他看着张仲坚说道:“从小到大,凶险的事好像我没有什么没经历过的。对于一个六岁就被你逼着杀人的孩子来说,凶险这个词完全算不得什么。四岁握弓,五岁握刀,六岁杀人,十岁的时候已经杀人不眨眼。哪次杀人的时候不是凶险?”
  他又看向达溪长儒说道:“十一岁跟你出塞北,你让我每天抽刀,劈柴,可有哪一天我没有完成你布置的任务?即便已经累的不成人形,即便胳膊疼的几乎断掉,我可曾少出过一刀?这只能说明一件事,我有很好的自制能力,这一点你们想反驳也反驳不了。所以你们刚才说的理由,还是不够啊。”
  “有时候知道一件事……知道的太清楚,反而会痛苦。”
  达溪长儒叹道。
  李闲点了点头道:“这一点不可否认,比如现在,知道自己亲生老子是谁,我却没有一点开心快活。若是换做了别人,只怕不是哭就是笑,不是痴傻就是疯癫,有几人能如我这样冷静,所以请你们相信我……你们骗不了我。”
  ……
  ……
  李闲在躺椅上坐下来,缓缓的舒了一口气,心中的郁结稍稍减轻,或许是说了很久之前就想说的话,所以还是有些许的畅然痛快。他不看达溪长儒和张仲坚的脸色,往后一仰躺在椅子上看着蔚蓝蔚蓝的天空。
  纯洁剔透,一丝云都没有。
  他的视线就定格在天空某处,可是那里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达溪长儒和张仲坚陷入沉默中,两个人似乎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以往在李闲面前他们都是每每必表现自己是长辈的人,尤其是在教训李闲的时候尤其得瑟。可是今天位置似乎互换了一下,躺在椅子上仰望苍穹的李闲倒像是家长,而达溪长儒和张仲坚则好像犯了错误的孩子。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达溪长儒脸色忽然再次一变。如果说之前他的脸色是白的有些难看,那么现在他的脸色甚至已经透出了一种青色。那是恐惧,是不安,这个带着两千骑兵和突厥四十万狼骑血战几天几夜都不曾有过恐惧不安的大将军,这一刻却真的吓坏了。
  “不是你想的那样!”
  他忽然大声对李闲喊了一句。
  “我们出现在你身边,保护你,帮助你,绝不是出于那人的授意,他还没有那个资格,能让我和张仲坚还有那么多人一直守着你!陇右李家就算称得上名门,可当初我身为大总管,地位还在他之上,怎么可能奉了他的命令行事?张仲坚是绿林大豪,你比我了解他,他自然也不是随便一个人便能命令的了的。”
  他大声解释道。
  听到他这样说,张仲坚顿时脸色也变得更加难看起来。
  李闲看着天空没有起身,但语气真诚的回答道:“我从来没有这样想过,我想过无数种可能,但惟独不会想这一种。”
  达溪长儒和张仲坚不约而同的松了口气,手心里已经都是汗水。
  “你们都是我的亲人!”
  李闲就好像自言自语的说道:“我是个贪财怕死的人,怕死怕到连我自己觉得可耻。可即便我再怕死,这世上还是有几个值得我拼命维护的人,毫无疑问,师父,阿爷,你们两个都在这几个人中。即便为了你们我不小心死了,我也没有一点不甘怨恨。”
  张仲坚看了达溪长儒一眼,走到李闲身边的躺椅上坐下来,躺下,也仰头看天。达溪长儒随后也在躺椅上躺下来,三个人就这样再次陷入沉默。
  过了很久之后,张仲坚有些怅然的说道:“你应该知道,我带着铁浮屠的人最初带走你,是因为什么。”
  “因为那个老尼姑?”
  “没错。”
  张仲坚点了点头:“她是我的救命恩人。”
  达溪长儒叹了口气道:“也是我的。”
  李闲一怔,情不自禁的说道:“她还真是个奇女子,说实话,我现在开始怀疑她是不是菩萨转世,下凡来普度众生的。”
  这话没有一丝讥讽的意思,也绝不是气话。
  “她临死前捡到你的时候,恰好我就在长安城中。有一天我打算进皇宫去偷酒喝,顺便将杨坚抓住打一顿。遇到文刖,他以为我要刺杀皇帝,所以打了起来,我不是对手。幸好遇到翟让也想去教训皇帝,我们两个人联手才没被擒住。但我受了伤,文刖还是出了刀,还是刺中了我要害。我就在那老尼姑的尼姑庵里养伤,她救了我一命。”
  达溪长儒道:“当初我出弘化与突厥人激战,但功劳却全都被一些奸佞夺了去,我手下士兵十去八九,却连抚恤都没有拿到,我一怒骂了贪官,骂了皇帝,小人告到皇帝那里,宫廷禁卫去抓我,是老尼姑给我送的信,所以我才会远走塞北避难。”
  “所以她说什么,你们信什么?”
  李闲问。
  达溪长儒和张仲坚同时点了点头,重复了一遍:“她说什么,我们都信什么。因为,她确实不是个一般人。你或许不知道,杨坚小时候样貌丑陋,为人不喜,偏是那老尼说他是帝王之命,将其带走教其兵法韬略和权谋之术,杨坚后来能开创大隋盛世,与她有脱不开的关系。”
  “我知道。”
  李闲道:“我有时候自己都觉得庆幸,我知道的还真是不少。不过我一直以为这不过是个故事罢了,从来没有当真过。”
  “但是杨坚答应了老尼的事却没有做到,并且将老尼囚禁在长安城的尼姑庵里。”
  “你们的意思是想说,杨坚忘恩负义?”
  李闲道。
  达溪长儒没回答,而是继续说道:“我和张仲坚都欠了那老尼姑人情,她和杨坚之间的事我们不插手,但她临终的嘱托,我们必须要做。大丈夫,不能失信于人。”
  “直接点吧。”
  李闲说道。
  张仲坚叹了口气道:“简单来说,那老尼说,决不可让你与你的亲生父亲反目成仇,否则你的命运也将会走到尽头。他说父子齐心,才能毁了杨氏江山,那样她也算死而瞑目。”
  “她还说我是真命天子呢。”
  李闲有些懊恼道。
  “没错,你是真命天子是她说的。但……谁告诉你,真命天子就是建立新王朝的人?”
  “扯淡吗?”
  李闲猛地站起来怒声道:“他妈的扯淡吗?!”
  他忽然发现,原来自己一直在心中感激的那老尼,原来如此可恶可恨,自己,自己不过是个被利用的工具罢了!这个发现,让他顿时火冒三丈!
  这次,李闲是真的愤怒了。
  第446章
真命天子
  “你是真命天子这话是她说的,可是她却从不曾说过,真命天子就必须是建立新王朝的那个人。也可以通过别的途径成为天子,比如……”
  达溪长儒尽量让自己的语气保持平静,因为他知道李闲已经到了爆发的边缘。
  “没有比如!”
  李闲怒声咆哮道:“扯淡吗!?这世间还有比这个更扯淡的事吗?到了现在我才知道,那个什么扯淡的预言,只不过是个骗死人不偿命的谎言罢了!”
  就在达溪长儒说出那句话之后,李闲瞬间就明白了那老尼的居心到底是什么。他曾经以为,她或许真的是个有些法力的人,否则怎么会看出自己的不凡之处?他还以为自己才来到这个时代,就遇到了一个能看穿他躯壳中灵魂与众不同的法师。现在他终于明白,什么狗扯的法师,不过是个绝顶聪明的大骗子罢了。
  不光自己被利用了,达溪长儒,张仲坚,甚至远在河东太原的李渊都被利用了,至于还有多少人陷进了那老尼临死前布置下的惊天大局中,李闲不知道,也推测不到,而那个老尼到底和杨坚有什么样的深仇大恨,竟然处心积虑的布置下这样天大一个骗局,李闲更不知道。
  达溪长儒和张仲坚也不知道,到底当初大隋开国皇帝高祖杨坚答应了那老尼什么事,他为什么又食言没有去帮助那老尼完成心愿。他们两个不知道,李闲就更不会知道。而到了现在,整个大隋或许都没有人知道那老尼和杨坚之间到底有过怎么样的一个约定,以至于因为杨坚的背弃,那老尼竟然耗尽心力布置了这样一个局试图将大隋颠覆。
  不管是不是她布局成功了,但毫无疑问的是大隋真的就要被颠覆了。
  李闲不知道,很多很多人包括达溪长儒和张仲坚都不知道,那老尼虽然没有离开过长安城,但却曾经进入过唐公李渊的府邸。自然也就更没有人知道,那一天老尼到底说过什么样的话,以至于让李渊做出了那样一个疯狂的决定。
  在那老尼进入李家大宅的同年,一个风雪漫天的日子有个还在襁褓中的婴儿被人丢弃在尼姑庵门前,也不知道是故意为之,还是随手丢弃。没有人看到当时是谁将那孩子丢了,甚至没有人看到丢弃了孩子的那人从何处来往何处去。因为那一天风雪实在太大了些,整个长安城中大街小巷都难以看到人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1/7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