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明(精校)第2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1/756

  “李渊是个胆小怕事的,怎么能和父亲您相比!”
  罗士信辩驳道。
  罗艺摇了摇头叹道:“他确实是个胆小怕事的,不然当年怎么会因为先帝的猜忌,就亲手掐死了自己的孩子?这件事别人不知道,我却知道的一清二楚。只是,表面上看他确实胆小怕事,连自己孩子都能掐死,可你再想想,他算不算得上心狠手辣?这样一个人……只怕现在已经在密谋造反了!比起他,我罗艺对得起陛下!”
  河西太原城
  李渊来回在书房中踱步,脸色沉重。他不时停下来看一眼铺在桌案上的舆图,然后仔细的在心里算计一番,眉头越皱越紧。
  陈寅寿看了李渊一眼,整理了一下措辞后小心翼翼的试探到:“东主……如今这天下之乱已经到了不得不早作打算的时候了,李密倾二十万大军围困东都,若是咱们晚了,只怕长安也……”
  长孙顺德和陈寅寿暗地里有些不合,不过此时倒是意见相同。
  “东主,确实不能再耽搁了,如此良机,如何能不利用?”
  李渊抬起头看了自己最信任的两个心腹一眼,随即缓缓的摇了摇头道:“你们只看到其一,却看不到另一面……我若是此时做了那件大事,还不背上无尽的骂名?国难,国难,越是这个时候,越要小心啊。”
  长孙顺德二人还要劝,李渊摆了摆手道:“这件事无需再说,我意已决,发兵雁门关。”
  他不让手下谋士说话,而是转头看向长孙无忌道:“辅机,有件事比雁门关那事还要急,你替我走一趟南边,我要你帮我找一个人!”
  ……
  ……
  大业十一年四月,杨广被困雁门关。
  大业十一年五月初,李闲带着五千精骑,出巨野泽,渡过黄河后一路北上。
  有人曾问过他,官军北上去救皇帝,你也北上,你去做什么?
  李闲说:“我去杀人”
  他笑了笑:“先杀一个人,再杀好多好多人。”
  第322章
不够大
不够硬
不够黑
  五月风光正秀美,天气也好,最是适合外出游玩。三月四月乍暖还寒,六月七月已经热得不想出门,此时间野花遍地开放,路边垂柳掩映,正是四季景色最宜人的时候。今年大隋的年景比去年要好一些,虽然官道两侧看起来还是一片荒草地,可有雄心壮志的义军首领们已经改变了策略,从最初的掠夺改为养民。
  比如河北高鸡泊的窦建德,东平郡巨野泽的李闲,东郡瓦岗寨翟让,这些地方百姓们过的日子都还算不错,最起码百姓们有田种,也有家住,不会轻易的再去过流浪的生活。而且义军控制的地方,所收的赋税比官府定的还要低一些,所以还能引来不少流民定居。杀人夺物的恶性循环在这些地方已经终结,以田引民以民屯田的良性循环则已经开始。
  其实百姓们的要求极低,能吃饱饭,穿暖衣,有间房子住,不妻离子散,这些事看起来根本算不得什么要求,仅仅是活下去的基本条件而已,可即便如此,自大业六年王薄率先造反之后,到现在五年来,大隋北方的百姓很多人都已经没有了活下去的基本条件。
  到处都在造反,到处都在杀人。
  最初的时候,义军没有根据地,走到哪里抢到那里,就好像蝗虫过境一样,什么都剩不下。百姓们被抢走了钱财粮食甚至妻女,他们没了活路要么拿起锄头和所谓的义军拼命,要么就加入义军,成为其中的一员,然后就可以在下一个村镇祸害其他百姓,去抢别人的粮食和妻子儿女。
  不过这终究不是长久的办法,比如知世郎王薄,抢钱抢粮,他的队伍所过之处如龙卷风来袭,挖地三尺,粮食一粒也剩不下,女人一个也跑不了,可他的队伍却是越带越少,除了屡次被张须陀和燕云寨击败的因素外,最根本的还在于他不懂养民。济北郡被他已经抢的干干净净,就算用耙子来回搂也再也搂不出一点东西,队伍没了收成,只能一天一天的走下坡路。
  所以,本来意气风发的知世郎如今日子却过的又苦又紧,虽然还占着济北郡,可手下连两万人马都已经凑不齐。所以当听说燕云寨精骑五千进入济北郡的时候,王薄的第一反应是勃然大怒,第二反应是赶紧逃走。如今的济北军,早已经没了和人家燕云寨的人马一较长短的实力。
  王薄跑的快,只带了几个小妾和儿子,带着千余亲信一头钻进密林中不出来,跟下面的人说是去狩猎游玩了,其实谁不知道是被人家燕云寨的骑兵吓得做了缩头乌龟。这便是人生的差距,两年前王薄纵横黄河两岸,莫说没有把当时名不见经传的燕云寨李闲放在眼里,手握十万雄兵的他便是连张须陀也不放在眼里。可事实证明,他不放在眼里的人先后打了他的脸,生疼生疼的。
  吃一堑长一智,王薄现在秉承的理念便是十个字。
  惹得起便打,惹不起就跑。
  十字真言,金科玉律。
  幸好,燕云寨出来的五千精骑似乎没打算跟济北军过不去,也不知道是人家已经不再把济北军放在眼里,还是急着要去做什么事,总之从济北郡平安无事的通过,也没去撩拨济北军士兵们本来就已经稀薄的斗志。
  燕云寨精骑一走,王薄立刻带着亲信人马从密林中钻出来回到老巢里。他手下一谋士嗅到了拍马屁的好机会,说了一句燕云寨欺人太甚,趁着我大当家不在家的时候跑来这里耀武扬威,实则都是胆小如鼠的败类,我大当家狩猎归来,那燕云寨的所谓精骑还不是灰溜溜的逃了?
  王薄抬手赏他一个大嘴巴,赞了一个字。
  滚!
  五月初四这天,燕云寨精骑进入济北郡,五月初八,大军已经度过了黄河,再之后,便神奇的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黄河两岸关注着这支队伍的绿林豪杰,谁都不知道,一夜之间燕云寨的骑兵去了哪儿。
  只是从五月初八这天开始,不知道为什么黄河上多了许多运粮的大船,也不出航,就停在渡口附近休整。有人好奇去打听,原来是从黎阳往辽东送粮食的官船,从辽东返回之后因为前面水路被蒲山公围攻东都的义军封了,他们回不了黎阳仓,领队的官员已经去请朝廷水师护航,所以这些粮船只能在这里停着。
  因为都是空船,再加上船队中还有几十艘朝廷水师的黄龙快船在,一般的义军也不敢乱打主意,最主要的是,如今黄河两岸的大部分绿林人马都去围攻东都洛阳了。
  ……
  ……
  大业皇帝杨广被困在雁门关,可以说对于造反的人们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趁着朝廷各路人马往北面赶这个关头发展势力扩充地盘,这似乎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可是,让人有些意想不到的是,除了蒲山公李密纠集了二十万大军意图攻破东都之外,竟然再也看不到有义军出来作乱。
  最让人惊讶的是,各路赶往雁门关的官军这一路走的战战兢兢,做好了随时和义军厮杀的准备,可竟然没有一支义军出来捣乱,让人有些错觉这天下是不是顷刻间变得太平了。
  一个县令带着他纠集起来的几百民勇赶赴雁门关,打算尽忠报国,就算这条命拼死在沙场也要对得起身上的官服,也要对得起身为一个隋人的良心。他手下的民勇都是百姓出身,听说皇帝被突厥蛮子围了,心中气恼愤慨于是跟着县令去救皇帝陛下,他们甚至想到了或许连雁门关都到不了就会被沿途的叛军给截住,这几百人,还不够那些叛军塞牙缝的。
  他们扛着大旗途经一座大山下,被数千叛军围住的时候,那叛军首领问起来他们要去做什么,已经近六十岁的县令昂首挺胸说了六个字。
  杀蛮夷,救皇驾。
  叛军首领竟然立刻下令放开道路,并且凑出来几百套皮甲兵器和一些粮草送给那县令。叛军首领将这些东西交给那县令的时候抱拳道:“替我多杀几个突厥崽子,我反了大隋,看不起那糊涂皇帝,这两年也杀了不少贪官,所以不好去雁门关,但老子还是个汉人,不能做出对不起祖宗的事。那皇帝再糊涂再不是东西,也是咱们中原的人,还轮不到那些忘恩负义的突厥人来教训。”
  他看着那县令真诚道:“一路走好,若是你不幸战死在边关,老子给你立一个牌位,香烛纸钱,一样都少不了。”
  这话不吉利,也不顺耳,可那县令还是被感动了,作为一个清官一个忠君之人,他第一次和一个反贼抱拳说了句多谢。
  叛军首领站在山腰一直目送着那几百人的队伍离开,忽然心中生出一股悲凉。他想起,皇帝登基之初的时候,突厥人被打的哭爹喊娘,别说南下,提起大隋府兵都会吓得浑身颤抖。这才几年,皇帝竟然都被人家困住,如何不令人唏嘘?
  在各路赶往雁门关的官军中,有一支队伍看起来有些不同。
  这支不到五千人的队伍从江都出发往北赶路,而他们出发的时候皇帝被困雁门关的消息还没有传出来。在渡过沂水的时候,他们才听说这件事。说他们与众不同的原因在于,本来还在加紧赶路的队伍,当听说皇帝被困之后反而将速度降低了下来,甚至看起来有些故意拖延,途经每一个县,郡,都会停下来,然后军中的那位大人物便会拜访当地的官员。
  这大人物自然不是别人,便是龙庭卫都尉文刖。
  这次北上,他本来只带了两千人不足的禁军和龙庭卫,过沂水之后队伍暴增至五千人,原因无他,只是文刖斩了一个在沂水进剿反贼的别将,夺了兵权。杀人的时候,他宣称是奉了圣谕,处斩剿匪不力的军官,一口气将那别将和其心腹校尉旅率斩了三十几个。
  只是谁都清楚,皇帝被困雁门关出不来,他哪里来的圣谕?
  可没人敢质问他,因为他杀人足够狠,足够快,足够多。
  ……
  ……
  因为一夜暴雨,道路泥泞难行,本来就缓慢北上的队伍不得不停下来原地休整,虽然已经进了济北郡境内,距离黄河渡口也只有三天的路程了,可文刖似乎并不打算冒雨前进,也不知道他是爱惜士兵,还是爱惜自己身上的衣服。
  一袭锦衣,身形修长的文刖站在一棵大树下,负手而立。
  青鸢撑了一把油纸伞站在他身侧,因为和文刖相比她确实瘦小了些,所以撑伞的时候她将手臂高高举起,也不知道已经多久,只是她的手臂已经微微在颤抖。在文刖的另一侧,凰鸾背了一个狭长的木盒站在那里,身上的衣服已经被大树上落下的雨水打湿,妙曼美好的身材展露无遗。
  “大人,咱们再这么走,只怕朝廷里就要有什么流言了。”
  一个身穿从五品别将服饰的年轻男人站在文刖身后,看起来神态恭敬听起来语气也恭敬,可是在他垂头的时候,眼睛还是不由自主的在那两个娇柔美丽的少女身子上狠狠的看了两眼,然后艰难的吞下一口吐沫。
  这两个女子,确实太美了些。
  尤其是两个人一般的身高一般的发式一般的衣着,相貌虽然不同,可看起来真如一对姐妹,这样的一对妙人儿若是能同时压在身下,想想便让人欲火焚身。
  年轻的别将叫郑智成,是文刖杀了那进剿匪徒不力的别将后提拔起来的。此人曾是那别将的亲兵校尉,不过文刖下令杀人的时候他第一个抽刀捅进了那别将的肚子里。跟文刖说话的时候,他不敢不低着头,因为这个本来应该是世间最被人看不起的阉人实在太强势了些,一柄刀连斩三十几人,刀刀杀人。
  “这伞不太好。”
  文刖微微摇头叹了口气,说了一句和郑芝龙的进言没有丝毫联系的话。
  青鸢抬头看了一眼文刖俊美到近乎妖异的脸,点了点头极认真的说道:“确实不好。”
  “不好在哪里?”
  文刖认真的问。
  “不够大,不够硬,不够黑,也不能杀人。”
  青鸢认真的回答。
  “你错了。”
  文刖淡淡的笑了笑道:“前三句没错,最后一句错了。”
  他将青鸢手中的纸伞接过来,合拢起来仔细看了看,突然一回身将那纸伞捅进了郑智成的心口,然后一推,纸伞便在郑智成心口里撑开,就好像从他的身体里开出来一朵巨大的纸花。染了血,所以看起来很漂亮。
  在郑智成恐惧的不可思议的视线中,文刖极认真的对青鸢说道:“你看,这纸伞也是能杀人的。”
  第323章
踩伞
  纸伞能不能杀人,要看执伞的人是谁。杀一个为了安定军心而临时提拔起来的小小别将,对于文刖来说真的算不上什么。虽然,他的官职也不过是个五品都尉,可关键在于,那个别将郑智成是他提拔的,不是朝廷任命,兵部也没有报备批文,杀了也便杀了,没人会因为这样一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来得罪文刖。
  心口上开一朵硕大纸花的郑智成躺在泥泞地上,已经死的不能再死。只是他的眼睛还瞪的很圆很大,似乎是在不甘心,不相信,不愿意。可生命都已经定格在这个雨天,他就算再不甘心不相信不愿意也没有办法改变什么。
  文刖看了那了纸伞一眼,低声说了一句可惜。
  然后他对青鸢说道:“你看,纸伞也是能杀人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1/7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