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古代当匠神(校对)第42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0/426

  “陆逊是在拖延时间。”刘诚看着远处的水寨道:“我想用不了多久,这里便是一座空营了。”
  “我们就看着?”关兴不解的看向刘诚道。
  “自渡江之后,陆逊就只守不攻。”刘诚闻言苦笑道:“他这样的人,选择只守不攻,想要攻过去可不容易。”
  道理吗,就像刘毅选择只守不攻,连司马懿这样的人都没有办法一样,陆逊完全放弃进攻的机会,只求自保的情况下,刘诚在兵器并不能如同对魏军那样做到碾压的情况下,也拿陆逊没辙。
  “那我们就这么看着?”关兴皱眉道,他们这次的任务是逼东吴投降,现在孙权要走了,这算什么情况。
  刘诚摇了摇头道:“急也没用,就算强攻,我军损失惨重,撤去江岸防御,看能否引得陆逊掉以轻心,陆逊若来攻,必然要拆除那些木桩,届时我军水师可顺势而下攻进去。”
  “那他若不来攻呢?”关兴觉得这方法不怎么靠谱,人家都摆明了要走了。
  “那就只能再等几个月,开春之后再攻入建邺!”刘诚想了想道:“孙权能走,但它不可能把整个东吴的人都拉走,我们要的是江东之地,是江东的人口,他们要走的话,其实对我大汉来说,也是件好事,只是陆逊父子若是走了就有些可惜了。”
  关兴点点头,陆逊确实是个不错的统帅。
  “先撤军,看看陆逊反应再说!”
  “喏!”
  ……
  数日之后,江东水军大营,陆抗带着一封书信来到陆逊身边,将书信递给陆逊道:“父亲,是那刘诚送来的书信。”
  陆逊闻言接过书信,默默地看过去,良久,方才苦笑着摇了摇头道:“刘伯渊是怪才,其子却是奇才!”
  “父亲,可是要招降?”陆抗疑惑的看向陆逊。
  “嗯,不过有些不太一样,放走吴王,引荐你我父子入朝,幼节,你如何看?”陆逊微笑着看向自己年仅十五岁的儿子。
  “孩儿以为,这是最好的结果。”陆抗沉默片刻后道:“孩儿不想远遁海外,终生不回故里。”
  “是啊,这是最好的结果……”陆逊默默地点点头,看向对岸道。
第六百六十二章
壮士暮年
  “东吴降了,东吴降了!”延熙五年,冬,这样一则消息开始在大汉各处城池传播,岳阳,黄府,远远地便听到黄荣兴奋地大喊着冲进来。
  “咳咳~”躺在病榻上的黄忠剧烈的咳嗽了几声,一张脸开始泛红。
  “多大点儿事儿,激动个什么劲儿!”刘毅伸手扶住黄忠,帮他顺气,一边没好气的道瞪着冲进来的黄荣道:“你年纪也不小了,怎的还是咋咋呼呼的。”
  黄荣连忙低头,他在西域驻守多年,平魏之后,刘毅到了岳阳这一带准备主持长江大桥的建设,见黄忠精神大不如前,所以特命人向朝廷请命,让黄荣回来,一来照顾黄忠,二来成家立业。
  “太傅莫要怪他。”黄忠拍着刘毅的手笑道:“不想老朽有生之年,竟然还能看到我大汉兴复,此生无憾。”
  “无憾什么呀?一百岁都还没到呢,以后路还长着呢,大汉还有发展空间!”刘毅摇头笑道:“这天下重归一统啊,只是开始,等再过十几二十年再说无憾,多看看我大汉将会何等兴盛,不好么?”
  “对,太傅所言极是。”黄荣连连点头道。
  “孙权投降了?”黄忠摆了摆手,看向儿子道。
  “没有,孙权带着东吴不少世家还有人口远渡海外,听说是去了夷州,投降的是陆逊,在孙权离开后,就向子信兄长投降了,如今已经去往长安。”黄荣摇了摇头道。
  “这样也好,省了不少事儿。”刘毅闻言摸索着下巴道,夷州就是后世的太晚,算是一处宝地,不过大汉如今正在发展内部的阶段,还不适合再对外扩张,中原、江东的基建尚未完成,远航水军也不太成熟,没有被逼到孙权那样的绝境,没必要再航海技术还不成熟的时候去夷州,先让孙权好好发展一下,等大汉有了能够纵横大海的水军之后,再动夷州的念头不迟。
  “但子信此番奉命灭吴,只有陆逊的话,这功劳可不多。”黄忠叹息道。
  “一将功成万骨枯,能不打仗,和平解决,有什么不好的?”刘毅摇了摇头:“非要弄到生灵涂炭?”
  “还是太傅仁义啊。”黄忠笑呵呵的道。
  “老将军言过了,我只是不想我那不成器的儿子年纪轻轻有太大功劳,这对他来说,未必是什么好事。”刘毅虽然如此说,但脸上的表情却是颇有几分自豪。
  “嘿~我这儿子若有子信一半能耐,便是让我折寿二十年,我也愿意。”黄忠瞪了黄荣一眼,一脸遗憾道。
  “爹,我也不差。”黄荣一脸无语道:“再说,折寿二十年的话,您也未必有啊!”
  “滚,怎么说话呢?”刘毅瞪了黄荣一眼道。
  “太傅见谅,这孩子从小便被老朽我宠坏了,非是不孝,只是我父子之间平日里说话就这般无忌。”黄忠连忙拉住刘毅,摇了摇头道。
  “小时候那叫童趣,现在再这么说,就是无知,我大汉以孝治天下,百行以孝为先,就这句话,若是传出去,仕途能给你直接毁了!等这边事了,好好去书院再读三年的书!”刘毅皱眉看着黄荣道,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但这话,别说以如今的大环境就如刘毅所说那般,就是私下里说,也觉得有些刺耳,这是儿子跟老子说话的方式?
  扭头看向黄忠时,却见黄忠已经睡着了。
  唉~
  刘毅叹了口气,跟黄荣合力帮黄忠躺下之后,又盖上了被子,才从房间里退出来。
  “医匠怎么说?”离开房间后,刘毅方才拉着黄荣询问道。
  “太傅,医匠说我爹这是天人五衰,按理来说,他一身暗伤,活不到这个岁数的,如今,也已经走到尽头了。”之前还一脸没心没肺的黄荣,此刻声音里带着几许哭腔。
  “你平日就这般跟你爹说话的?”刘毅叹了口气,随即瞪眼道。
  “一般就是这么说。”黄荣点了点头。
  “改,老将军最后的日子里,让他舒心些。”刘毅有些庆幸自己来了,否则黄忠的最后一面他都见不上。
  “喏。”黄荣擦了把泪,点头道。
  “这里不是军中,我说的也不是命令!”刘毅叹了口气,拍拍黄荣的肩膀道:“别哭丧着脸,看着闹心,我这几天便留在这儿。”
  “是!”黄荣担心道:“莫要耽误了太傅大事。”
  “大桥非一日可成,有马均在那边看着,我放心。”刘毅摇了摇头,离开黄府之后,默默地回到自己再岳阳的居所,虽然已经很多年没回来了,但这里的家,定期都会由岳阳衙署派人过来清理,倒也能住,只是偌大的院落,空荡荡的,一个人住在这里有些瘆得慌。
  天下一统,对刘毅来说,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抛开朝中所有的事情开始安心的发展基建,建立书院,搞民生,促进农业和手工业以及商业的发展。
  长江大桥设在江夏和长沙之间,不过这工作有很高的技术含量,不是你招人过来就能做,也幸好,灭魏之战得了马均这样一个人才给自己出了不少主意,若是单凭自己的话,可设计不出这样一座横跨长江的大桥。
  不过首先得把蒸汽船做好,刘毅如今来到岳阳,倒也不只是为了看看黄忠,第一艘蒸汽船,就准备在这岳阳铸造,设计图纸他都已经跟马均设计好了,如今已经正式开工。
  接下来的时日里,刘毅除了每天跑一次港口之外,大多数时候,倒是都在黄忠府里待着,一直到快到年关的时候。
  “怎敢劳烦太傅搀扶?”黄忠的院子里,黄忠在刘毅的搀扶下,在院落中的亭子里坐下,看着满园枯萎凋零的植物,黄忠叹了口气。
  “我是位高,又没残缺,怎么不能扶?”刘毅坐在黄忠对面,喝着茶,笑道:“你要想去哪里看看啊,跟我说,我给你想办法,想去哪就去哪!”
  “不了,该去的,都去了,这天下,我这一生跑了大半,如今也累了。”黄忠摇了摇头,看着这院落笑道:“太傅可记得当年你建此城的时候,这岳阳可没多少人,再看现在,偌大岳阳,都成了南来北往的枢纽之地,我这院落,司空可知那些人出价多少?”
  “按照如今的市价来说,少说也得五千万吧?”刘毅笑道。
  “哪够?”黄忠此刻笑的像个财迷:“这可是太傅亲自所建,虽然不大,但老将打听过,其他人家里可没有升降梯,地下粮仓这些东西,那可是太傅亲自设计的,如今这房屋宅院,只要挂上太傅之名,少了亿钱可不行!”
  “你卖了?”刘毅看向黄忠道。
  “那不能,我黄家虽然无甚钱财,但这院子,可是太傅给我的第一座,虽然太傅在成都、襄阳、江陵、汉中、长安、洛阳都给我备了府宅,而且都比这里大,但此处啊,是老将过得最开心的时候,哪里都能卖,但这里不能,这里以后,是我黄家的祖宅!”黄忠嘿笑着摇了摇头,随即看着刘毅道:“也多些太傅这些年,无论到哪,都没忘了我这个老部将,说实话,当初我也不过一降将,是太傅不嫌我老朽,将我荐于先帝,这份恩德,老将来世也还得记得。”
  “别老说这些不吉之言,日子还长呢?”刘毅摇了摇头道:“先活到他一百岁再说!”
  “老将也想,不过如今天下一统,太傅之前没让老将上战场,是对的,不过天下太平了,这世上也用不到我这老骨头了,我那劣子有幸得太傅指点,如今也有个人样了,老朽……此生也无憾了。”黄忠笑道。
  “有时候,我就在想啊,当初若我没有出仕,现在会不会轻松一些,至少不用看着一个个老友离世。”刘毅叹了口气,也没再说什么虚的。
  “那不行,这天下可无我黄忠,但若无太傅,会少了许多精彩,大汉也未必有今日之盛。”黄忠摇头笑道。
  “扯淡,这世上,没了谁,日子一样照过,什么都是虚的。”刘毅看着夕阳落下的地方道:“走吧,到最高的地方看看,当初我记得我和夫人在这里,最喜欢看的,便是这洞庭湖的夕阳,很美的,一晃眼,三十年过去了,我见过塞外孤烟,见过黄河之汹涌,见过大海之磅礴,但走了一圈下来,发现还是最喜欢这洞庭晚景。”
  “老将敢不从命!”黄忠颤颤巍巍的站起来,对着刘毅插手一礼,虽然身形佝偻,但腰杆却始终笔直。
  刘毅招来车架,带着黄忠踏上岳阳城的城墙,看着夕阳下,波光勋勋的洞庭湖,远处的船厂中,一艘钢铁船只轮廓已经形成,码头上,来来往往的行人传所不惜,洞庭湖上一艘艘舟楫泛于湖面,令人心神宁静。
  黄忠站在刘毅身边,府览着这一幕夕阳美景,咧嘴笑道:“在岳阳这么多年,老将今日才知,这洞庭之美!”
  “以后有的看。”刘毅说完,却不见回答,扭头看时,黄忠已经默默地趴在女墙上,闭上了眼睛,再也没有睁开过……
第六百六十三章
故乡
  黄忠的后事办的很隆重,毕竟是两朝老将,刘禅亲自命人前来代替天子祭拜,荆州一带的将领、官员多半也来了,黄忠这些年除了征战,就是在书院里讲授兵法,训练士卒,这荆襄一带的中低层将官,多半在其门下听过课,下葬当天,热闹是真的热闹。
  只是人都走了,再热闹又有何用?
  刘毅在帮忙料理完黄忠的后事之后,就开始如同机器一般工作,每日不是在船厂就是坐船前往江东或是广陵一带督促建造,一批批的钱从朝廷运来,被刘毅投入建设,同时也因为大量钱财的投入,使得这一带的商业开始富足起来。
  “太傅,休息一下吧,再这般下去,身体会吃不消的。”年关过后,马均到了船厂,一来是为看这几艘挖泥船的进度,另一方面也是长江大桥的先期准备工作已经结束,上千名工匠等在两岸,准备进行下一步动工。
  “趁着还有些精力,尽快吧,我可是答应过我那夫人,有生之年,要带她看更广阔的世界呢!”刘毅摇了摇头:“再说,这每天的事情都是定好的,今日事当今日做,每天都留个尾巴给明日,日积月累之下,那得耽误多少事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0/42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