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古代当匠神(校对)第3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0/426

  得亏女儿没喜欢上天子,否则的话,他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同姓不婚,单是这一点,刘毅再牛也没办法扭转,除非天子能够不顾纲常伦理,否则谁也没办法。
  “你说生个姑娘却嫁给了外人,以后再回来就算是客了,这是个什么道理?”刘毅摸索着下巴,叹息道。
  “亮不太清楚。”诸葛亮摇了摇头,他没女儿。
第五百九十一章
琐事
  “最近朝中想要恢复旧制,闹得很凶。”谈完了儿女之事,诸葛亮把刘毅留下来用午饭,诸葛家的饭食一向清淡,就算刘毅来了,也只是弄了几颗鸡蛋,席间,诸葛亮看着刘毅道:“伯渊如何看?”
  “我如何看不重要,重要的是,陛下如何看。”刘毅喝了口酒,闻言挑眉道:“如今陛下已然亲政,他有自己的想法,你我作为辅臣,可劝,但不能替陛下做绝断。”
  一朝天子一朝臣,刘备一死,刘禅担心这些老臣揽权,但他们这些人也担心刘禅为了立威而推翻刘备时定下的制度,书院、兴工,如今已经证明了可以强国,而大汉朝廷如今对于世家的依赖在不断降低,完全脱离不可能,但若让刘毅决定,此前应允有功将士子弟的读书机会绝不能改,大汉军队如今在战场上能奋勇杀敌,死战不退,全凭这一条,如果一改,大汉军队的战斗力恐怕立刻便会大幅度降低。
  这件事情上,如果没有天子的认可,想要继续下去很难。
  这是一个观念问题,如果刘禅没有这方面的观念,就算这一次稳住了,将来不断有人劝诱,还是有可能出现动心,若是以前,刘毅或许会去劝刘禅,但如今,刘毅也想开了,自己虽然有造福后世之心,但自己最多保一代、两代,再影响一代,若是还不能在意识形态上打破人的观念,终究是难以为继的。
  工业发展它是有瓶颈的,大汉如今能一步步凌驾于魏国之上,那是如今的力学运用还远远没有达到极限,加上自己能够附加属性的能力,但自己终究会死,能留下来的,也只有完善的力学体系,但到了那个时候,工业发展应该已经达到了瓶颈,很难在短时间内突破,进步的脚步自然也会慢下来。
  所以现在要做的,不是去跟那些世家对抗,而是想想如何将这些理念、思想上的东西一点点扭转过来,否则终不长久。
  诸葛亮点点头,看了刘毅一眼笑道:“此番西行,伯渊倒是开朗了许多。”
  刘毅笑了笑,没有接话,迈入宗室境界后,所学的知识不可能增加,更多的是心态上的转变,原有的知识,看待的角度不同,理解自然也会出现不同,如今的他看问题,犹如高屋建瓴,目光会变得长远,当然,这是建立在有一定知识储备和见识的情况下,寻常匠人就算到了这个境界,看到的也只是工匠本身的问题,出了工匠这个圈子,该不懂还是不懂,两眼一抹黑的情况下,站的再高,看到的还是一片黑暗。
  “说这些有什么用?我昨日入宫已经跟太后商议了一下士载和大将军之女的婚事,之后大将军回朝商议,若是能成,正好将这两对的婚事一起办了。”刘毅笑道。
  “哪有这般容易,需得挑个好时日。”诸葛亮摇头笑道:“你可知道这婚姻为何要挑个良辰吉日?”
  刘毅看了诸葛亮一眼道:“因为婚后就没什么好日子了。”
  诸葛亮:“……”
  看着诸葛亮凝视的目光,刘毅想了想道:“化煞吧,毕竟两人结合,命理五行相冲,可通过此法化解。”
  他对阴阳五行有过深入的了解,风水之学也下苦钻研过,大多数都是忽悠人的,但其中也有一套很有意思的观念在里面,若用现代学说来讲的话,人跟人之间都有各自的磁场,很少会有人磁场完全吻合,挑选良辰吉日,就是通过外界的磁场来中和两人的磁场矛盾。
  而在阴阳五行学或是谶纬之学中,这种五行之间的冲突称之为煞。
  这东西对常人来说很虚,但对刘毅来说,他的很多建筑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而且也能衍生出相应的属性,这让刘毅很怀疑其实很多东西并不是虚的,只是缺少一种东西去激发,就如同自己的系统。
  “你呀~”诸葛亮摇了摇头,明明所学颇丰,偏偏很多时候不正经说话,这也是两人关系不错,换个饱学之士,估计直接走了……不对,是直接撵人了。
  “那士载的事情先不说,你我两家的亲事,你先算一算,能的话,将你兄长也请来。”刘毅笑道,其实他对这个不是太上心,但这事不可能真的随便挑个日子就行,毕竟是刘毅和诸葛亮两家的事情,太过草率,也不符合两家的身份。
  “也罢,此事我也需与兄长商议。”诸葛亮点点头,毕竟若是真的诸葛乔因此失去诸葛亮爵位的继承权,诸葛瑾那里,诸葛亮也需给个交代。
  两人饮宴之后,刘毅告辞离去,女儿这件事有了着落,接下来,他要开始主持长安和洛阳的督建工作,眼下两地轨道已通,物资运送也更加方便,长安这边已经快要竣工,而洛阳方向慢一点儿,但今年年底也可以竣工。
  收尾阶段,刘毅这边必须亲自投入其中,七级雇佣一天得一千钱,八级的费用是一万,这钱刘毅可舍不得,只能自己亲自去建了。
  所不同的是,这次刘毅离开,除了邓艾之外,连诸葛乔也一并带上了,显然是想要培养这个准女婿,同时也近距离看一看这准女婿是否真的言行如一,毕竟就是装的再好,也总有路出马脚的一天。
  邓艾这次回来,是为了准备成亲,但这种事儿,其实用不着他自己操心,他娘,吕玲绮还有太后主持,去跟关羽说媒什么的,邓艾等结果就行了,与其在这里闹心,倒不如去干点事儿,也省的胡思乱想。
  对于刘毅回朝后,就开始四处跑,刘禅也挺无奈的,他还想跟刘毅研究研究如今朝局,结果相比于这些,刘毅显然对两都的建设更感兴趣。
  不过没多久,关羽、张飞、庞统回朝,朝局也日渐稳固,刘禅倒是不愁没说话的人。
  “邓艾?”这日,刘禅正在跟关羽、张飞散步,关羽突然提起了女儿的婚事,虽然太后做媒,但关羽觉得,还是该跟刘禅说说,看看自己这个侄儿有何看法。
  “算起来,阿姊也有早该完婚了,昔日那吴主孙权向二叔提亲被二叔婉拒,朕听闻,那孙权之子也是人杰。”刘禅看着关羽笑道:“为何拒绝?”
  “那吴国狼子野心,臣女岂能下嫁?”关羽摇了摇头,一捋胡子,冷哼道。
  现在说下嫁倒也没毛病,关羽是当朝大将军,孙权自废帝号,向大汉称臣,虽然不是真的归顺,但就级别上来讲,孙权在关羽之下。
  “倒也是,那士载之事,二叔觉得如何?”刘禅看着关羽笑问道。
  “士载家学渊源,又是伯渊与孔明的弟子,确为人杰,倒也可以。”关羽闻言笑道:“臣此番来,是想看陛下之意。”
  毕竟邓艾背后的关系错综复杂,刘毅、诸葛亮,关羽毕竟是站刘备这边,立场上肯定是站在刘禅这边的,若是刘禅不愿意的话,关羽肯定不会同意,太后说也没用。
  “朕?”刘禅闻言愣了愣,随即明白了,想了想道:“其实这事儿二叔不必太放在心上,丞相与司空不会害朕,至于婚事,就如同司空所言,看他们自己的意思,他们愿意便好,朕也希望阿姊能寻得好归宿。”
  “刘明那丫头和诸葛乔之事,二叔也听说了吧?”刘禅笑道。
  “嗯。”关羽点点头。
  一旁的张飞嘿笑道:“听说是刘家那丫头跟诸葛乔私定的,伯渊没办法,只能去找孔明。”
  “伯松为此放弃了嗣子之位。”刘禅叹道:“要朕说,也太小心了些。”
  “诸葛乔只是继子,如今孔明既然有后,自然不该留他嗣子之位。”关羽淡然道。
  他对这个看的很重,当年刘禅出生之后,关羽不也没给刘封好脸色。
  “朕这些时日一直在想,还有安国、兴国、定国几位兄长也到了年纪,如今伐吴有功,不如趁此机会也将婚事一并办了?”刘禅笑问道。
  关羽点点头,关平已经有后,他现在更关心的就是二儿子还有女儿的婚事,如今女儿这边没问题了,若是关兴也能成婚,他这一辈子,也算无憾了。
  “两位叔父可有中意之人?”刘禅询问道。
  关羽和张飞摇了摇头,他们哪有心思关注人家女儿?
  “既然如此……”刘禅想了想道:“我便拖母后帮忙甄选吧。”
  “那便拜托太后了。”关羽点点头,长嫂为母,由太后来帮他们操持儿女之事,倒也恰当,眼下天下太平,正好趁此机会将这些事儿都了了,再弄出些后代来,让他们也体会一下这儿孙满堂的感觉,那此生也就无憾了。
  “正好司空如今在长安负责完工之事,朕便书信司空,为几位兄姊都备好府宅。”刘禅笑道。
  “多谢陛下。”关羽和张飞点点头,既然刘禅没有疑虑,那这女儿,便嫁了吧。
  “两位叔父何必如此客气。”刘禅摇了摇头道:“正好,今日无事,两位叔父很久没有陪朕去游猎了,同去如何?”
  “喏!”
第五百九十二章
长安将成
  重新回到长安的刘毅也不会每天都在工地上,如今主要是对皇宫的修缮和装饰问题,偶尔也会花个几万钱偷懒,在大方向确定之后,让工匠照着他的意思去做,自己则回城寨或是陪陪家人,有时候也会去上朝,一般他上朝的时候,都是有事,或者是给出一些建议,刘禅发现刘毅提出建议来,很尊重自己的意思,同意自然最好,不同意刘毅也不会再说,这样的相处关系刘禅很喜欢。
  诸葛亮的话,多少回有些时候有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意思,所以刘禅也就比较亲近刘毅一些,当然,刘毅若是不谈钱的话,那就更好了。
  邓艾和关羽女儿之间的婚事敲定下来,刘毅亲自挑选的良辰吉日,在长安建成后的第三天,府邸也准备好了,距离司空府和大将军府都不远,邓艾如今也算是大汉朝的中层,再进一步就能位列朝堂的那种,加上背靠刘毅和诸葛亮这两尊重臣,如今又娶了关羽的女儿,未来可期。
  太后似乎是说媒说上瘾了,听说这段时间在给关兴和张苞物色伴侣,不时会召见臣公中未出嫁的女子。
  刘毅记得前几天入宫的时候,看到个十二岁的女娃娃跟自己行礼,听说是要看看是否合适关兴。
  这万恶的旧社会……
  照这么来说,其实诚儿也能成家了!
  坐在轨道车上的刘毅甩了甩脑袋,自家儿子现在正在闯荡,已经有了些成绩,也不好现在拉回来结婚,再说刘家现在的传统都是先看对眼了再说媒,不着急。
  “司空,这是长安接下来的账务,请司空核对。”诸葛乔将做好的账目交给刘毅,长安工程已经进入尾声,材料已经就位,这些材料多是购买价格以及沿途运送的费用,如今大汉的水泥、砖是官营的,只有冶炼是天工坊垄断式的负责,但各个场子要运营,也得要钱,天下一统以后,刘毅还准备将水泥、砖这些进行私营化,工业足够强盛之后,下一步就是搞经济了,这些技术的下放,对于促进大汉国内的民生有很大的好处。
  现在更让刘毅担心的是,货币量已经开始不足了,作为常年运转货币的人,刘毅比任何人都清楚大汉境内的货币量上限在哪里。
  虽然云南铜矿还在不断的铸造货币,但市面上流通的货币却在缩水,有人在暗中吸纳货币,这可不是什么好事,也不可能无休止的往外铸币,到时候那藏在暗中的人突然把手中的货币拿出来,很容易造成市场的崩溃。
  得想个办法让这些人把吞进去的东西吐出来。
  刘毅一边翻看着账册,一边道:“长安即将建成,你写封信送回去,两都的府宅,有一部分是给官员居住的,但只能算朝廷借给他们的,若想永久拥有,就得花钱买,至于价格,需得按照当前市价来买,建议陛下设一统管房舍屋宅出售的衙署,专责此事,同时朝廷会定期查账。”
  “此外民居方面,之前长安和洛阳的居民可以分配,但以后想要进来,房屋朝廷并不发放,需按照当前放假进行购买,城寨的人口,现在可以开始往长安迁徙了。”
  “这般快?”诸葛乔诧异道,对于出钱买房倒没什么意外,这也是眼下朝廷收入最重要的一笔。
  “嗯,眼下只剩下皇宫还未完工,月底之前便可全部竣工,城寨如今也有五六万人口,够了。”刘毅想了想道:“对了,还有奏书中询问一下陛下,看看是否可以以功勋兑换房屋,若是可行,可整理出一批宅院,专供军中将士家眷聚众,长安书院也在那一带。”
  当然,长安再大,也不可能将整个大汉军队的家属都接纳,而且如今军中将士也未必愿意将家眷接进来,但刘毅相信,随着两都重新繁华,这条政令,将会让大汉军队展现出更高的战斗力以及对外的侵略性。
  大汉一统天下,以如今刘禅的表现来看,只是时间问题,这位天子并不像后世评价的那般不堪,最重要的是,颇懂得忍道,是个做大事的人,天下在他手中一统很有希望,所以刘毅眼下的目光也不再在大汉,一统之后,有两条路可以考虑,其一是西域纳入大汉版图,如果条件允许,以西域为跳板向西发展。
  至于另外一条,就是航海业了,但眼下还没有成型的航海术,这是一条有潜力,但却需要经验积累的路,刘毅眼下也只能提出个观念来,就算能够造出海船,也不等于能称霸海洋,人类对大骇的探知,目前来说还处于一个莽荒时代,这东西,刘毅帮不了忙,只能鼓励人们去航海,开辟航道,但什么时候能够真的发展起来,刘毅就不知道了,若天下一统的时候他还有精力的话,会去研究这个。
  但眼下来说,刘毅考虑的是大汉将士的狼性和侵略性,既然技术已经达到这个地步,对外扩张是肯定的,至少要让人知道大汉之外的地方还很大,别老纠结在内斗上,也算一种缓冲内部矛盾的途径。
  “喏!”诸葛乔点了点头,坐回自己的座位上开始为刘毅书写奏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0/42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