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古代当匠神(校对)第3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0/426

  “至于兵器……”刘毅想了想道:“此前从魏军那里缴获的兵器都带过来,这些兵器对于鲜卑人来说,已算是颇为精良了。”
  魏朝的兵器相比于大汉,自然是无法相提并论的,甚至因为刘毅之前开通两国贸易的缘故,就算是东吴的兵器,魏朝也差一些,但若放到这边来,那绝对代表着更顶尖的工艺,既然想要马儿跑,得先给他草。
  至于击败乃至消弭南匈奴之后,就算拓跋部不来惹,刘毅也会跟他算算之前的帐,他的人,可不是那么好杀的。
  糜竺闻言一怔,却是想起来之前刘毅回朝后,曾特意嘱咐将收缴的魏军兵器收集起来别销毁,看来是早已想到了用处。
  “这次你带五百人去,一来用这些兵器再交易一些战俘或是奴隶,二来也让这些人跟着那鲜卑人学一学骑术,多待一段时间,接下来,跟他们的贸易会很多,秋收之前,你带着人驻扎在那里,负责具体交易,等开战之后再回来。”刘毅看着糜威笑道。
  “喏!”糜威躬身一礼道。
  大汉缺乏骑兵将领,如今虽然有了马源,但训练骑兵的成本可不低,相比于专门训练,刘毅倒是更愿意让将士们去跟鲜卑人或是匈奴人居住一段时间来学习骑术,肯定不可能如从小在马背上长大,靠着这个吃饭的游牧民族精湛,但如果配合马镫和高桥马鞍的话,这个差距会缩小甚至反超。
  “最近令明斩获颇多,十三天里,已有七个小部落愿意接受我等建设农庄,只是匈奴那边似乎也开始打压这些小部落。”敲定了跟鲜卑人交易的事情以后,糜竺开始跟刘毅说一些最近河套地区的斩获。
  在匈奴人的游击骚扰下,庞德也开始组建骑兵挑选一些小部落下手,夺回来的物资便不说了,眼下大汉缺的也不是这个,但这些小部落的投靠,对于刘毅这边来说,是个不错的信号。
  “好事啊。”刘毅笑道:“如此一来,会有更多的人愿意接受我们的农庄计划吧?”
  农庄计划一直在进行,哪怕没人住或者只有几个人,也在一直建,这些新加入的小部落可以直接进入农庄,不过今年的秋收,这些后来的农庄是赶不上了,加上秋收后,战争会紧跟着爆发,今年这些农庄主要还是投资,能够出效果的,恐怕也只有河西这一带最早建立的那些农庄。
  “是如此没错,但这些投靠过来的匈奴人不好管束。”糜竺叹道。
  想要改变一个人都不容易,更何况改变一个民族,虽然居住环境好了,但没能给他们看到稳定的收益之前,人心是很难安定下来的,再加上不时还要面临匈奴人跑来找麻烦,人心不稳这是农庄计划开始以来面对的最大问题,糜竺觉得应该暂时放缓盲目的扩张,先把眼下这些农庄经营好再说。
  当然,如果秋后一战,能够将匈奴人击败,这个局面会得到缓解,那时候才是继续扩张的好机会,眼下这个规模,已经有些难以维持了,不是对外,而是内部的问题,糜竺担心再扩张下去,恐怕内部会先乱。
  刘毅点点头,这个问题他也察觉到了,随着加入的部落越来越多,马岱的三千兵马已经难以震慑日渐多的匈奴百姓,眼下确实不适合再对外扩张农庄,甚至接下来收服的部落也不能再往河套平原上放,胡人和汉人之间的比例必须提升,否则最后不是汉化了匈奴人,反而容易将调过来的这些汉人给胡化了,这是刘毅绝对不想看到的事情。
  “好。”刘毅看着糜竺道:“我准备在月氏城和祖厉建立两座军营,从各个农庄挑选两到三名匈奴青壮集结起来,按照我汉家兵法进行训练,组成一支纪律严明的骑兵,但这训练人选……伯瞻怕是不够。”
  马岱擅长领兵,但练兵和带兵打仗是两回事,擅长带兵的将领,不一定就擅长打仗,马岱属于前者,大汉朝廷中,最擅长练兵的,自然是陈到,但如今陈到尚在荆州阻止防御东吴的侵入,不可能给自己调过来,那剩下的,就只有于禁了。
  “伯渊想将文则招来?”糜竺笑问道。
  “除了文则将军之外,夜想不出他人。”刘毅笑道。
  “但文则将军并不擅长骑战。”糜竺皱眉道,于禁是步兵将领,跟随曹操时,带的也是步兵,对于骑兵战法并不熟悉,让他来训练匈奴人,怕是未必能够胜任吧?
  “我要的是军纪,至于骑兵训练的话,匈奴人是天生的骑兵,无需过多训练,只需要将军纪给训练起来,其他问题就不大了。”刘毅摇头道,若只是单纯训练骑兵的话,匈奴人根本不需要训练便能上阵杀敌,但刘毅要的是一支军纪严明的骑兵。
第五百六十一章
曹爽出兵
  一夜秋雨过后,整个中原都开始降温,空气中的凉意并不是太重,反而让人有种清爽之感。
  汝南,阳安,借着徐晃在荥阳大张旗鼓的调集兵马,这边也偷偷聚集了足足七万大军,除此之外,还有六万大军在来的路上。
  此番曹睿为了能够按照司马懿的计策,一战攻下南阳,可是下了不少血本,不但调集了七万冀州军,随着孙权开始展开对荆州的攻势,驻守在寿春一带的兵马也被调回来,这里可是有不少从孙权那里获得的装备。
  司马懿帐中,看着各方传来的消息,司马懿却叹息一声。
  “父亲何故叹息?”两名青年进来,正是司马懿两子,长子司马懿,次子司马昭,眼见司马懿叹气,有些疑惑的询问道。
  “此番计策,怕是失败了。”司马懿叹息道。
  司马昭仔细算了算,的确如此,交州士家刚刚打过去,就被孟获给撵回来了,再没了声息,南边的山岳也不成气候,西边的羌族不但没有建功,反而成就了赵云的名声,至于南匈奴那边,倒是还没开战,但刘毅跑到那里又是建造长城,又是推广农庄,红红火火的搞起了建设,这一路是最看不透的,不过有刘毅在那里,匈奴人想要给伪汉造成什么麻烦基本是不可能了。
  “父亲,此前也未有指望过他们能有何用,最多牵制伪汉兵力便是。”司马师笑道。
  “我说的不是这个。”司马懿摇了摇头,将几份战报交给司马师道:“这是最新的战报,你们看看。”
  最新的战报,有洛阳那边,徐晃奇兵突袭旋门关,双方在玄门关下戮战三日,最终以关平率军出现在荥阳附近,徐晃担心荥阳有失,不得已撤兵,但关平带来的不过是一支偏师,在荥阳外绕了一圈之后,便迅速退回虎牢关。
  若非关平出现在荥阳,令徐晃不得不退兵,恐怕这旋门关便能攻破,徐晃的大军可以直接绕开虎牢关,直接杀入河洛腹地,这算是好消息。
  另外孙权三路大军攻打荆州,也占据了几座城池,司马师和司马昭有些不解的看向司马懿:“父亲,这不是好消息么?”
  至少在目前的战场上,魏军还有东吴都是获得了一定优势的。
  “好消息?”司马懿抬头,看向两个儿子,皱眉问道。
  “呃……”司马师和司马昭有些不解,仔细看着竹简,的确是好消息啊,司马师皱眉道:“莫非还有玄机?”
  司马懿摇了摇头道:“这战报之上所记载的,的确都是好消息,但在这战报背后的东西,你二人却未能看出。”
  “请父亲教诲。”司马师和司马昭连忙躬身道。
  “伪汉的援军始终未曾出现!”司马懿叹了口气,点了点地图道:“洛阳不过五万守军,还要分守各处,徐晃带兵七万驻扎荥阳,还有河东、河内可能出现的敌人,伪汉却视而不见,没有任何支援动作。”
  要知道攻守可是不一样的,听起来,河洛之地有五万大军,徐晃却只有七万,双方相差不多,再加上伪汉那边有兵甲之利,守城更容易。
  但打仗不是这么算的,伪汉是有地利还有兵甲之利不错,但作为守方,他们守的不是一座城,而是整个河洛之地,如今曹魏要发兵攻打这一带,能出兵的地方很多,除了函谷关一线之外,其他关卡都可以作为魏军的进攻方向,司马懿研究过伪汉的防御工事,做的可说是滴水不漏,但也正是因此,每处都要分兵的情况下,处处设防,也就代表着处处都需要分兵驻守,看似滴水不漏,但实际上若是兵力不足的情况下,很容易被对手针对一点强行突破导致整个战线崩溃。
  伪汉人才济济,不可能看不出这一点,但自徐晃出现在荥阳至今,已有数月,伪汉却迟迟没有动静,这本就不对。
  “再说荆襄战事!”司马懿又指向荆襄一带:“孙权三路出兵,此番调集兵马何止十万,而荆襄守军根据这些年的探查,该在五万到八万之间,更何况江东水军之利,冠绝三国,即便如此,也未曾见伪汉有援兵来救!”
  “父亲是说,那伪汉已看破我军计策?”司马昭闻言目光一凛道。
  “诸葛孔明,庞士元皆乃当世智者!”司马懿点点头道:“会被看破,也不奇怪。”
  对于这一点,司马懿倒很放的开,也没什么特殊的情绪,有时候没必要去跟别人比,他这一辈子,过得多半是压抑的,早已磨练出一颗坚韧不拔之心,任何事都难以让他有太多波澜。
  如今也不过是感叹一下刘备的好运,有这么多人才相助。
  “但如今我朝二十万大军集结于此,就此退兵?”司马昭不解道。
  “便是我想退,曹将军也不可能退,二十万大军费尽心思才集结于此,怎能轻易退走?”司马懿摇了摇头,如今先期准备已然就绪,二十万大军云集于此,正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时候,怎能轻易退却?
  别说曹爽不愿意,已经开打的孙权恐怕也会发难,若是此时大军撤走,等于是把孙权给卖了,这次孙权出兵可是背上了背弃盟约的骂名,若是这个时候曹魏退走,恐怕孙权立刻就会向伪汉服软,跟这边翻脸。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次出兵都是必须出的。
  “也未必没有优势。”司马师思索道:“就算伪汉看出我军意图,却也未必能够算定我军自何处发兵。”
  司马懿点了点头,这跟自己想法差不多,诸葛亮、庞统再厉害那也不是神仙,而且这边是大魏的地盘,在计划之初,就已经封锁了去往汉地的各处要道,同时在大魏境内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排查,而且为了保证行动隐秘,这次调兵也是由数十条路线发兵,几乎经过了从邺城到汝南的所有城池,才将兵马汇聚于此,除非有内奸的情况下,否则想要知道这边准确的出兵方向,就算是庞统、诸葛亮也做不到。
  “三位将军,元帅请三位前去商议军情。”一名校尉来到帐外,躬身道。
  “将军且去,我等稍后便至。”司马懿点了点头,对那校尉道。
  “喏!”校尉插手一礼,躬身告退,他还有其他将领需要通知。
  “记住,之前我等所说之事,莫要在众人面前提及,眼下局势,对我大魏士气有利,说出来,反而动摇军心,我等心中有数便可!”待那校尉离开之后,司马懿才看向两个儿子,沉声道。
  “父亲放心。”司马师和司马昭点点头,表示明白,这个时候无论是荥阳方向还是江东方面都是好消息连连,若是把他们猜到的东西说出来,仗还是要打,也改变不了什么,反而还会打击士气,这个时候可不是显示你聪明的时候,聪明人该知道什么时候说真话,而什么时候需要隐瞒真相。
  父子三人简单收拾一下,去往帅帐。
  曹爽已经集齐众将,见司马懿父子过来,微笑着起身相迎道:“将军,探马已经探得了情报,工匠也做好了这一带的地图,汉军在南阳一带的布防沙盘已经做好,请看。”
  大帐中央,一座巨大的沙盘摆放在中央,曹真带着司马懿过来笑道:“当年南阳之战后,刘伯渊在卷城一带筑起了长达二十里的长城,以御我军,我曾亲自去看过,城墙高达三丈有余,每隔百步便有一座敌楼,上设箭塔,四周都有烽火台,我军若至,汉军必然提前知道消息。”
  司马懿点点头,原本的大路被刘毅一道长城,生生的将南阳郡分割开,这些年来,叶县、父城一带的南阳人口已经尽数被迁入城西,这原本的大道变成了一道天谴,不过二十多里的长城,攻打起来其实不难,按照司马懿的计划,这二十多里的长城虽然坚固,但同样对方要防守这一点,也需要大量兵马,而且大军也能在此施展开,堂堂正正的攻过去,这就是拼兵力消耗了,这点上,大魏有优势。
  “但要入南阳,并不止此一地。”曹爽继续笑道:“我等可走瀙水直过白都山,可直接攻取舞阴,也可走朗陵攻石城,再下比阳,如此一来,则南阳之地任我军驰骋,必可一战而夺回南阳。”
  司马懿看着曹爽指出的这两条路线,显然曹爽这次是下了功夫,甚至可能亲自前去探查地形,做了不少准备,但当年刘毅留下来的南阳防御,可不止是那二十里的长城,这些地方也都有防御建筑,而且地势要比长城更险,若是守军力量强韧的话,很可能被堵在那里。
  但曹爽的计划也不能说错,若是汉军在这两条路相对松懈的话,未必不能一战而下,但终归是有些冒险了。
  想了想,司马懿指了指长城的方向,看向曹爽道:“将军之计甚妙,不过将军是否可以分出一支人马在长城一带出现,以吸引汉军注意,将汉军主力引致此处,则我军便可趁虚而入,更易攻入。”
  曹爽的计划,是建立在伪汉没有任何防备的情况下,但这个概率不高,为保险起见,司马懿还是决定分一支人马去攻长城,这样不管汉军如何应付,他们都可以根据汉军兵力的调整做出变化,随时化虚为实,也可以化实为虚。
  曹爽闻言想了想道:“仲达所言也颇有道理,既然如此,王双!”
  “末将在!”一名魁梧的将领大步而出,对着曹爽一礼道。
  “命你率领一万步骑去往长城搦战,若贼势强盛,则不可硬碰,若守备薄弱,则趁虚攻入。”曹爽对着王双道。
  “末将领命!”
  一万?
  司马懿看了看曹爽,最终还是忍住没再劝。
第五百六十二章
南阳战起
  南阳,宛城。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0/42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