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古代当匠神(校对)第3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1/426

  內侍会意,小跑着出去,不一会儿,曹睿与四名大臣在內侍的带领下进来到曹丕塌前。
  “儿臣参见父皇!”
  “臣参见陛下!”
  “免礼吧!”曹丕摆了摆手,目光看向曹睿,却见曹睿双目低垂,虽然恭敬,但浑身上下,却透着一股拒人千里之外的冷漠。
  曹睿年纪虽然不大,但却历经坎坷,幼年时,因为博闻强识,过目不忘,甚为曹操所喜,甚至定为曹魏第三代的接班人,当时年幼的曹睿,算是受到了无尽恩宠与赞美。
  后来曹丕登基,甄氏被封为皇后,与曹丕也是恩爱有加,曹睿的童年无疑是幸福的,只是好景不长,年老色衰的甄氏逐渐被冷落,加上早年跟曹植不清不楚的,让曹丕心中颇有芥蒂,之前倾国倾城时,还会宠爱,但当年老色衰之后,那些陈年旧事就渐渐成了一根扎在曹丕心底里的刺,最后因为几句怨言被刺死。
  曹睿原本童年幸福美满的生活也一下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爱屋及乌,恨其实也差不多的,杀了甄氏之后,曹丕怎么看这个儿子都有些像四弟,对曹睿也越发不喜,后来直接扔到平原去,眼不见为净。
  甚至有一段时间,曹丕是有意废掉曹睿嫡长子的身份,改立宠妃徐姬所生之子曹礼为嗣,只是被满朝大臣阻止,曹睿并未犯错,不能废!曹丕见满朝文武反对,也只能息了这个心思。
  如今,十八岁的曹睿已经成为翩翩少年,但身上却没有少年该有的锐气和朝气,这些年小心谨慎的过活,磨掉了原本这个年纪该有的张扬之气,依稀间,曹丕突然从曹睿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
  想到这些年的事情,心中也不免出现几分悔恨之意。
  “朕将不久于人世……”压下了心头那翻腾的心思,曹丕叹息一声,并没有直接跟儿子说话,而是看向四名大臣道。
  “陛下何出此言!?”陈群四人连忙跪倒在地,对着曹丕叩首道。
  “虚伪!”曹丕瞥了他们一眼,淡淡的骂了一声,没有任何情绪在里面,现在的他已经不想再应付这些无用的客套了:“朕说,尔等听之便可!”
  “喏!”四人连忙下拜。
  曹丕深吸了一口气:“先帝创业艰难,朕登基之时,原本以为,这所谓三足鼎立之势,会很快被我大魏平定,一统天下,立万世之基业,然朕执掌天下六宰,两伐东吴却都无功而返,那刘备如今国力蒸蒸日上,朕一石离世,刘备必然举国来攻,尔等当好好辅佐太子,不可令大魏此时生乱。”
  陈群四人连忙躬拜道:“陛下放心,我等定辅佐太子,平定天下!”
  “平定天下?”曹丕有些失神的摇了摇头:“九品官人法令我大魏国力日渐富强,但先帝临终时便曾有言,工亦能兴国,刘备借此而令汉复兴,诸位皆为高士,当明此理,那新汉在不断借工而壮大,诸公不可再以旧法而视之如贱业!”
  陈群等人闻言,心中复杂难鸣。
  这大概也就是乱世的优势,若是在盛世,工想要发展壮大,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那拦在他们面前的阻力会大到让人绝望。
  但现在,时逢乱世,世人虽然依旧掌控大量资源,但却被分裂成为各国,大力支持曹魏,也就代表着新汉这边的士人力量会削弱,而新汉以工强国,他们便是不愿意承认,却也只能接受工确可强国的事实,就算心中不愿,为了不被汉朝反压,只能不断通过提升匠人的地位来强大自身,只是如此一来,却又必须割让自己的利益,没人会愿意这么做,曹操在世时,他能力排众议,大力提倡兴工,兴农,但如今曹操不在了,曹丕的政治是一场妥协和交换政治,虽令国富民强,却牺牲了曹丕的话语权。
  至少,曹丕无法如曹操那般独断专行,只要群臣反对,曹丕也不敢真的违背众意,但曹操却敢,哪怕是如今,曹丕将死,也只是拿商量的语气,讲事实摆道理,让他们明白重视工匠发展的重要性。
  “臣等明白!”陈群等人只能对着曹丕躬身道。
  “元仲!”曹丕点点头,不再多言,他相信无论陈群还是司马懿,都是当世智者,会明白这其中的道理,而是将目光看向曹睿。
  “儿臣在!”曹睿默默地上前一步,无论表情还是语气都没有太多波动,平静的犹如一潭死水般,这样的感觉,反而更让人害怕。
  “此四人,乃我大魏忠臣!朕去后,你执掌国事,当多多依仗此四人,不可有疑!”曹丕看着儿子,指了指四人道,这也算是托孤了,两个曹家将领,两个朝中重臣,为了避免曹睿被架空,曹丕也是颇费了些苦心。
  “儿臣明白!”曹睿点了点头,又向四人躬身施礼:“孤年少无知,日后若是有何错漏,海王四位不吝直言!”
  “太子言重,我等比尽心竭力!”四人不敢受礼,连忙侧身让开,同时躬身道。
  “好了。”曹丕有些虚弱的挥了挥手道:“元仲留下,诸公且先行退下吧!”
  “喏,臣等告退!”四人连忙躬身告辞,保持着躬身行礼的姿势,默默后退,一直退到殿外方才起身,各自一礼后散去。
  宫殿之中重新回归寂静,內侍也纷纷退走,只剩下父子二人相对无言。
  曹睿不说话,只是静静地等着,他已经习惯了孤独,若没必要,他能三天不说一个字。
  看着曹睿如此模样,曹丕叹了口气:“恨朕吗?”
  “恨!”曹睿平淡的道。
  曹丕被曹睿的坦诚给噎了一下,原本自己将死,以为儿子至少也会做做样子,此刻才发现,自己想多了。
  “为父不久于人世,你如此说,不顾虑为父感受?”曹丕问道。
  “父皇当初杀母后时,可曾想过母后与儿臣的感受?”曹睿反问道。
  “君君臣臣,父子纲常,我儿如此……”
  “所以,儿臣讨厌儒家!”曹睿说到最后,眼中带着一抹森冷,那股冷意,哪怕曹睿执掌天下六宰磨练出来的心性,也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你如此说,不怕朕废了你!?”曹丕苦笑着摇了摇头。
  “天下是你的,你愿意传给谁,自是由父皇做主,不过若我不能继位,曹魏必亡!”曹睿冷淡道,言语间,有种生死看淡,不服就干的气魄。
  “此前我不担心,但如今,我有些担心了。”曹丕摇了摇头,众子之中,无论才学还是魄力,都无人能与曹睿相比。
  “朕知愧对你母子甚多,也不想多言,只希望我儿能善待那些兄弟!”曹丕苦笑道。
  “父皇放心,当年父皇是如何待那些叔父,儿臣便会如何待兄弟!”曹睿淡漠道。
  “你……”曹丕只觉胸口一堵,怒视曹睿:“他们都是你兄弟!”
  “皇家无亲情,这是您教的!”曹睿默默地站起身来,对着曹丕躬身一礼:“若无其他事情,儿臣告退!”
  说完,便毫不留恋的往宫外走去,曹丕有些失神的看着曹睿离开的背影,突然心中生出了无尽的悔恨,他想到了曹植,想到了曹彰还有其他很多兄弟,最终,化作一抹苦笑,默默地躺回了床上,良久,方才对着头顶的帘帐努力提高了声音:“来人,朕要拟诏!”
第四百八十五章
决议出兵
  魏黄初七年五月十六,曹丕召集陈群等四名大臣及太子曹睿议事之后,便立刻下诏分封众子为王,发往各地,次日,五月十七,曹丕去世,同日,曹睿继位,但并未改号,而是立刻发曹真往长安,曹休往洛阳,同时夏侯霸、夏侯儒派往豫州。
  “这曹睿行事,倒是颇为果断!”刘毅看着手中前线最新送来的情报,皱眉道,这次曹魏权利交替无疑是成功的,年仅十八岁的曹睿,却展现出异于同龄人的稳重和成熟的政治手腕,曹魏并未因此出现大的动乱。
  “何意?打还是不打?”张飞看向刘毅,皱眉道。
  “打肯定是要打的,如今荆蜀之地,三十万大军集结,已是箭在弦上之势,况且就算曹睿再有手腕,但动荡依旧存在,哪怕上层稳定,百姓也会觉得天不帮曹魏,舆论方向要做好!”刘毅笑道:“不过这一仗,会比想象中要困难的多。”
  “那何时出兵?”张飞闻言倒是放心了不少,坐下来询问道。
  “你去问陛下。”刘毅放下竹简笑道:“不过陛下也该要传召我等入宫了。”
  因为情报传递的延迟温蒂,哪怕大汉的情报系统已经做得很好,但延迟也是肯定的,曹丕十七日去世,但今日已经是五月二十三日。
  眼下必须打快,打个速度战,在曹睿的布署还没来得及完全布置下来之前,打个速度战,抢占先机。
  “家主,墨侯,有皇宫使者来见!”张飞的管家进来,对着两人躬身道。
  刘毅点点头,看向张飞,张飞答应一声,让人先回去复命,他们随后便到!
  “伯渊,还真被你说中了!”张飞站起身来,一边招呼下人帮自己披甲,一边笑道。
  “你披甲干什么?”刘毅愕然的看向张飞。
  “准备出征啊!”张飞理所当然的道。
  “再快今日也不可能出征,脱下来,穿着官服便好!”刘毅摇了摇头,起身披上自己的官服,看向张飞道:“走吧,今日最多便是先锋派出。”
  “哦,好!”张飞连忙换了官服,跟着刘毅带了亲兵出府,一路往皇宫而去。
  南郑的皇宫并不算奢华,面积也不大,是由昔日的刺史府改建而成,张飞作为大员,府邸离皇宫不愿,一行人很快便抵达皇宫,亲卫自然是不能带进去的,两人并肩来到大殿上时,诸葛亮、庞统、李严、黄权、吴懿、张任等一干重臣已经到了,正三五成群的凑在一起低声议论,见到刘毅和张飞并肩而来,纷纷向两人行礼。
  刘毅一一还礼之后,径直来到诸葛亮、庞统身边。
  “何时出兵之前可曾定下?”
  “当时时机尚未成熟,并未定下时日。”诸葛亮摇了摇头,谁也不知道曹丕什么时候死,哪能提前定下出兵时机。
  “也是那曹丕此前隐瞒太好,我等未曾察觉其重病,若是早知道,此刻恐怕早已出兵。”庞统笑道。
  “这种事,如何可能早知?说点实际的,今日陛下召集群臣,该是为了此事而来。”刘毅摇了摇头道。
  “各路兵马已经齐聚,入驻各营,只需今日定下策略,当下便可出兵。”庞统笑道。
  “阳平关、斜谷、陈仓还有子午道奇兵……”刘毅看了看四周,见无人往这边凑,低声问道:“是否太过分散了?”
  “兵有正奇,这四路也是有虚有实,伯渊也是善战之人,怎会不知?”诸葛亮笑道。
  “我擅守,何时善战?”刘毅摇了摇头,这个名儿他可不背,除非对手很菜,否则要他出兵时不可能的。
  “陛下到~”內侍尖细的嗓音喊了一嗓子,众人连忙正襟危坐,对着刘备躬身参拜。
  刘备在內侍的搀扶下,缓缓坐下,对着众人笑道:“今日急招诸公,是为北伐之事,从邺城传来的消息,曹丕已于本月十七日病故于邺城,曹魏动荡,朕为今日,已然备了十年之久!今日,便是光复中原之时!”
  “陛下,各路粮草已然齐备,因墨侯所制轨道之故,从蜀中各地运往关卡所需人力、物力大大降低,可供我三军人马一年用度,不过若是杀入关中,没了轨道车之助,只凭民夫搬运,还是需要消耗大量人力!”负责后勤之事的是糜竺,出列对着刘备躬身道。
  “能如此已是不易,至于关中之粮也是无奈。”刘备闻言满意的点了点头,若是以往,二十多万大军的粮草,光是从各地运往汉中,就要花费不少时间不说,而且耗费的人力和物力是现在的十倍,若没有这轨道车,刘备就算有这二十多万大军,也不可能一下子都聚集起来。
  “陛下,不知此番出兵,何人为将,何人为帅?”李严出列,对着刘备躬身道。
  “此番出征,共分四路。”诸葛亮见刘备目光看来,微微一笑,走出一步道:“一路斜谷,领三万兵马由大将陈到为主将,吴班、张翼辅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1/42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