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古代当匠神(校对)第29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9/426

  “又要走了?”吕玲绮看向刘毅,目中带着几分黯淡。
  “嗯,大概吧。”刘毅默默地点点头道,这个时候汉中派来使者,多半是招他回去的。
  “下官邓芝,参见墨侯!”一名四十多岁左右的文士进来,对着刘毅躬身便拜。
  “伯苗不必多礼。”刘毅起身,将邓芝扶起来,两人年岁差不多大,邓芝位在刘毅之下,不过这些年也立了不少功勋,是刘毅不在朝中这段时间,新晋的人才,能力颇为不错。
  “可是陛下要招我回去?”客套一番,双方分宾主坐下,刘毅笑着询问道。
  “正是。”邓芝点了点头:“墨侯与镇西将军这些年久在南疆,陛下颇为想念。”
  “要打仗了?”刘毅叹了口气,看着邓芝苦笑道,刘备是个重感情的人,但同样也是公私分明的人,绝不会因为想念便将在外的重臣召回来。
  “不错。”邓芝沉默片刻后,点点头道:“邺城传来消息,魏主曹丕病危。”
  按照曹魏的年号,如今已是黄初七年,曹丕登基至今,实际时间也有六年多了,这些年来,大汉和曹魏都在快速发展,都有兴盛之相,刘备这边也一直找不到出兵的契机,曹丕病故,魏国内部必然会出现动荡,这的确是个时机。
  而且大汉积蓄了这么多年,尤其是这两年,人力、物力都开始大幅度膨胀,内部已经相当富足,也的确是时候进一步扩张了。
  只可惜,若能再等几年,说不定会更好,可惜战机就是如此,稍纵即逝,不可能什么事都等到你一切都准备完毕之后。
  “好,这边事情也差不多结束了,这几日就动身。”刘毅点点头道,这次北伐,可能是希望最大的一次,也是刘备人才最为鼎盛的一次,大将都在,刘备也还健在,再等下一次,也未必会有现在这般豪华的阵容。
  邓芝点点头,起身告辞去陈到那里传诏,这次可不只是要刘毅和陈到两人回朝,陈到这五年来训练的无当飞军也要一同出发,事情不少。
  “夫君才刚刚休息,这又要出兵?”邓芝走后,吕玲绮从后堂出来,有些失落的看着刘毅。
  “此番北伐很关键。”刘毅点点头,也有些无奈,他并不只是少府,刘备这边出兵北伐,肯定少不了自己,甚至可能是独领一军出兵的。
  虽然还未参加具体战斗策划,但刘毅估计,应该是以关中之地的争夺为主,想要一口吞下曹魏不太现实,但若只是集中关中一地为目标的话,以大汉如今的条件,借助这个战机,完全有可能,若能得观众之地,刘备这边的短板就算彻底补全了,所以,这一战很关键。
  “妾身知道,只是明儿与诚儿的学业……”吕玲绮叹息了一声,她很清楚这些东西,只是孩子的生活环境,好不容易稳定下来,如今要再变动,实在有些不忍孩子们受奔波之苦。
  “先留在此处,等打下关中之后,我们就在长安定居。”刘毅沉默片刻后道,孩子确实不适合经常换地方,不过云南也不是久居之所,到了长安的话,应该就不会动了。
  “嗯。”吕玲绮默默地点了点头:“夫君何时动身?”
  “最快也要七日吧。”刘毅想了想道,这次还有军队随行,要用轨道车来拉,得备好轨道车,提前协调道路,别发生撞车事件,这些协调方面也需要时间,如今轨道车设计了五辆连在一起的,由十几个人同时发力,速度大概能在一个时辰五十里左右,交替蹬车的话,一天大概能走三百里左右,从此处去往汉中,这样的速度大概十天左右就能抵达汉中,速度在这个时代来说已经算是很快了。
  “妾身为夫君准备行囊。”吕玲绮点了点头,没再多说。
  看着吕玲绮离开的背影,刘毅叹了口气,坐在座位上默默地想着心思,希望这一仗不会花太多时间吧。
  事情的进度比刘毅想象的要快,无当飞军的辎重还有此行要带的书院人才集结起来并不困难,难的是道路的协调还有辎重的准备。
  光是无当飞军,便有五千人,再加上随行的人才,大概有五百人左右,一列车大概能够装在五十人,光人就需要一百一十列轨道车,沿途的食物倒是不必担心,各处车站都有补给,节省了不少人力。
  章武六年四月二十三,大军开始在不少前来相送的南中百姓不舍的目光中,开始缓缓起行,一百多辆轨道车逐渐加速,很快便消失在人群的视线之中。
  当年来南中时,这一路上多半地方都是原始森林状态,瘴气密布,然而六年之后,再度踏上归途,沿途所见,却多是一处又一处的村寨,至少在这些道路上,很难在看到那种寂静无声,死气一片的瘴林,六年的时间里,整个南中六郡改变了很多,不说有多繁华,但至少,如今的南中之地,不再被人视之为不毛之地,就这点来说,刘毅心中还是颇为自豪的。
  “伯渊,此番北伐,胜算大否?”陈到陪在刘毅身边,看着沿途的景色,部队前进的指挥他交给了军中那些将领,也算是提前磨合。
  “不小。”刘毅扶着车厢的扶手,看着那不断自视线中向后退去的景色笑道:“曹丕若死,曹魏内部定生动荡,我军如今却正是兵强马壮,鼎盛之时,若消息属实的话,一旦出兵,曹魏很难防御,别忘了,君侯在南阳为北伐之事已经等了七年了。”
  陈到点点头,整个刘备麾下武将,这些年都是在为北伐做准备,如今一旦出兵,正是锐气正盛之时,他也想不出有什么会失败的理由。
  “只是可惜了。”陈到叹息道:“当年若曹操去世时,我军能有今日之势,如今恐怕就该是出兵关东而非北伐关中了。”
  刘毅笑着摇了摇头,刘备从无到有,能有今日之势已经不易,再想太多就有些贪得无厌了,若这么说的话,当年他若是就有今天的本事,又何必投刘备?这如今的天下,恐怕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当然,这话刘毅会烂在心里,想想就行,事已至此,哪有那许多如果?
第四百八十二章
君臣重聚
  汉中,南郑城外,宽阔的平野上,刘备手扶着轨道车,身边诸葛亮和庞统陪同,前面有亲随为三人蹬车,看着远处绿油油的田地,心情却是格外的好。
  “伯渊书信道,他在南中又做出十人牵引的长车,此车若是疾行,可日行三百里?”刘备靠着车辕,已经满是皱纹的脸上,带着难以言喻的开怀。
  “亮看过伯渊送来的图纸,就算是寻常匠人做出来,日行两百余里也不难,何况是伯渊亲自所造?”诸葛亮微笑着扇着扇子,扇子是几年前刘毅送给他的,如今已经有些旧,不少地方都有破损,只是诸葛亮一直舍不得换,他想等刘毅回来之后再换。
  “我大汉能兴,伯渊功不可没啊!”刘备拍着诸葛亮的手,叹息道:“如今这荆州、蜀中,往来运送粮草,比之往日不知少了多少人力,朕真想再多活些时日,好好看看,这天下在两位丞相还有伯渊的辅佐下,会成为何等盛世!”
  “陛下正值春秋鼎盛,自然是能看得到的。”诸葛亮笑道。
  “孔明欺我!哈哈~”刘备摇头笑道,虽是如此说,但看得出来,刘备很开心。
  “有此物在,此番与那曹魏作战便能不惧久战!定能得胜,雄踞关中!”庞统拍了拍车辕笑道:“若能再关中也铺设这些木轨,依我看,平定天下也用不了几年!”
  “士元怎也学孔明!”刘备摇了摇头,如今天下三足鼎立之势已经持续了十几年了,平定天下,靠的可不只是打仗,还有人心的问题,刘备属于越老越精的那种人,再加上这些年诸事顺利,心胸也开阔,眼界也非昔日可比,刘毅这些年在不断成长,但刘备、诸葛亮、庞统又何尝不是?
  轨道车在新政四周绕了一圈方才回到了城中,毕竟年纪有些大了,下车后,刘备感觉有些疲惫,准备回宫去歇息。
  “兄长,这什么时候出兵啊!?”迎面,便见已是满头华发的张飞大步流星的走过来,一开口,声音震得人耳膜直响!
  “你这蛮货,怎的还是如此莽撞!”刘备瞪着张飞骂道:“曹魏方面还未有确切消息传来,三军也未曾齐备,还有后勤粮草,要不你去做!?”
  年轻的时候是兄友弟恭,这老了,却是多了几分真性情在里面,现在刘备看张飞不爽就会直接骂,张飞也不怒,甚至很会很乐。
  摸着脑袋,张飞摇头道:“这个不归我管,兄长该去找伯渊,这小子怎的还不回来?”
  “云南至此,有三千里之遥,伯苗才去多久,怎可能这么快便赶回!”刘备摇了摇头道。
  “嘿,这车我悄悄试过,若让我来驾车,最多半月便至!”张飞傲然道,跟儿子一样,张飞对这种新的交通工具也颇为喜爱,没事就爱骑着车在城外溜达。
  “三千里路,不用换人不用休息?”刘备有些好笑道。
  “若依伯渊新设计的车来看,若不遇到大雨或是山体崩塌,也差不多该来了。”庞统掐着指头算道。
  日行三百里的话,三千里路十日也就到了,不过具体时间,庞统也不可能算出来,以他对刘毅的了解,这刚刚停下来休息,又来相招,说不定正生着闷气呢。
  “还是慢些好,不急于一时!”刘备伸手,看了一眼站在原地的张飞,不满道:“还不来扶我!”
  “兄长不是我说你,这些年都没怎么锻炼过,以前你哪有这般不济!”张飞有些不情愿的上前,扶着刘备一边往城中走,一边道。
  “你这性子,也该改改了,若哪天朕撒手而去,看谁会惯着你?”刘备一边走,一边絮叨道。
  “嘿,我跟兄长一起走!”张飞咧嘴笑道。
  “屁话!”刘备有些不满。
  “什么屁话?当年你我兄弟三人桃园结义,可是说好了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张飞不满道。
  “这话说说而已,你怎会当真?”刘备无语的摇了摇头。
  “嘿,反正我当真了,兄长去何处,翼德就跟到何处,伯渊说什么有地府轮回,若真去了那里,张飞还替兄长征战沙场,为兄长在地下打一片江山,等日后伯渊那小子下来了,让他给我当副将!”
  “嘿,这话你可莫让伯渊听到了,小心他找你!”刘备摇头道。
  “兄长放心,他打不过我!”张飞傲然道。
  “那是十年前,如今的你,还打的动?”刘备不屑道。
  “怎的打不动?当年廉颇七旬尤能上阵杀敌,那廉颇,还有那黄忠老儿,听说在战场上扭了腰,想象便好笑,他今年,也快八十了吧?”张飞哦你,am打破。
  诸葛亮和庞统对视一眼,心中却是微微一叹,陛下老了,将军也老了,这一仗,可能真的就是他们人生中最后一仗了吧?
  “孔明,我再去看看我们的计划,此番北伐,不可有失!”庞统看向诸葛亮道。
  “嗯。”诸葛亮点了点头,这一仗,他们不能输!
  “报~”便在此时,从城内飞奔出一将,乃是刘备的禁宫将军赵统,飞奔到刘备身边,躬身道:“陛下,方才有成都飞鸽传书而来,墨侯还有陈将军的部队,已于两日前过了成都,按照行程来算,今日当能抵达新都。”
  新都就是南郑,刘备在此称帝之后,南郑对外也称新都。
  “今日便能到?”刘备闻言微微一怔,看向赵统道:“立刻命人快马沿途探查,报知伯渊如今到了何处!”
  “喏!”赵统答应一声,转身前去安排。
  “算起来,这些年除了来汉中安排轨道铺设之外,就再未见过伯渊,这些年,加起来也不过三次吧。”刘备看着身边的诸葛亮笑问道。
  “是三次,而且伯渊三次停留的时间加起来,都不足一日!”张飞哼哼道。
  “人家是为办正事而来,哪能像你这般悠闲?”刘备笑道。
  “我也在办正事,这些年练出来多少兵马?”张飞不满道。
  当刘毅的车队抵达南郑的时候,已经是傍晚了,下车的时候,便见刘备带着一群人在那里等着,刘毅和陈到见状,连忙下车,对着刘备拜道:“陛下怎在此?”
  “伯渊,你我这些年都没好好见过。”刘备拉着刘毅跟陈到的手,摇头叹道:“朕老了,有时候就在想,这天下也不重要,前些年宪和和公佑走了,朕心痛难眠,就想若是大家都能在朕身边,就算没有天下又如何?如今想想,这些年伯渊你们为朕忙碌奔波,朕却在这皇宫之中安享太平,心实有愧啊!”
  “陛下此言差矣,各司其职尔,毅若不做这些,待在皇宫也无法帮陛下分忧,而陛下身系社稷之重自然不能轻动。”刘毅摇头笑道。
  “话虽如此,但朕心中有愧。”刘备摇了摇头,又点点头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9/42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