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古代当匠神(校对)第2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6/426

  ……
  与诸葛亮达成了协议,接下来刘毅跟诸葛亮达成了共识之后,刘毅开始督建祭坛,祭坛倒无需多高,但庄重、威严的感觉却必须有,此外就是祭祀器皿,铜鼎这些比较费事,铸造起来不易,刘毅亲自带人铸造。
  整个汉中,随着刘毅的到来而忙碌起来,同时来自蜀中和荆州的官员、士人聚集的也越来越多,刘毅趁机开了几家驿馆来赚钱。
  重阳之日眼看着越来越近,祭坛也逐渐成型,并不高耸的祭坛,占地却不小,四周也进行了戒严,在刘备带着关羽、张飞、赵云等将领抵达汉中之时,祭坛也彻底竣工……
第三百八十五章
汉中王
  铜鼎的制造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从远古时期制作的陶鼎开始,到后来黄帝采集首阳山之铜开启的铜鼎时代,再到后来鼎成为国之重器,鼎在华夏数千年的历史中,其所代表的意义并不只是其本身的功用,在刘毅看来,到这个时候制造铜鼎的理念便是放到现代社会,也不算落伍。
  眼下制造铜鼎的方式,是浇注的方法,先做好耐高温的模型,而后将铜融化成为铜汁,再浇灌做好的模具里面。
  这可不是你把铜融化成液体倒进去那么简单,铜的熔点在一千度左右,但要彻底成为液体,显然要比这个温度高很多,一般人就是靠近,那热力都无法承受,更别说拿着容器往里面倒了。
  根据刘毅查看古籍所得来的资料来看,制造这种大型铜鼎最难得不是塑形,而是如何将铜汁浇灌到模型之中,而且中间还不能有气泡,先人们为了克服这些困难,将智慧发挥到极致,会制作出一整套专门用来浇灌的机关,而这些机关的制作,可比单纯给铜鼎塑形要复杂得多,哪怕有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整个铜鼎的铸造失败。
  刘毅这段时间最多的就是在设计这个机关,距离模型不能太远,否则铜汁在流淌的过程中就得凝固,机关用料本身得有足够的隔热性,能够保持铜汁的温度不会太快散去。
  机关本身得有一定的密闭性,否则铜汁渗漏出来,很可能直接让机关损毁,而且铜汁流动的过程中,肯定会有一部分损耗,所以在熔炼之前,就得考虑到这个。
  若非能够借助建筑本身五行之力的方式加强炉温,刘毅也不敢保证自己就能一次性把这三丈高的铜鼎给做好,而时间上,也没有给他第二次铸鼎的机会。
  当刘备抵达汉中的时候,正是刘毅做好了一切准备,开始准备浇注铜汁,为铜鼎塑形之时。
  “主公,亭侯有吩咐,任何人前来,都不得入内!”关平见刘备过来,连忙上前,对着刘备躬身道。
  “哦?”刘备意外的看着关平道:“我听文长说,伯渊已经在这其中待了七日,还未造好?”
  他本想看看祭坛,谁知他到汉中的时候,正巧是刘毅准备就绪,开始做最后一道工序的时候,整个祭坛方圆一里被刘毅盖了一座七丈高的屋棚封锁起来。
  “尚未出来。”关平摇了摇头:“按照亭侯所言,这屋棚要绝对密封,只有几处小窗,每日饭食都是从这些地方送进去的。”
  “那人不得闷死?”张飞诧异的瞪眼道。
  “这……”关平也不知道该怎么解释:“应该无碍,今日早食里面还送出来食盘,按照亭侯封锁此处之前所言,应该这两日便是功成之时了。”
  祭坛早就做好了,如今刘毅做的就是那口祭天用的大鼎,昔日大禹铸的九鼎有多大已经不可考,但眼下刘毅要铸造的铜鼎,恐怕堪称当世之最了。
  整个屋棚看起来就如同个倒扣在地上的鸡蛋一般,刘备和关羽、张飞等人哪怕不是第一次来看,也是啧啧称奇。
  兄弟三人等了半天也不见里面有动静,便准备回南郑去,毕竟这几天刘备要为即将到来的封王祭祀做准备,东吴的使者也来了,今天过来,也只是忙里偷闲,过来看看,毕竟重阳之日眼看着便要到了,刘备也很好奇刘毅给他准备了怎样的惊喜在这里。
  只可惜了,暂时是无缘得见了。
  时间就这般一点一滴的过去,眼看着,重阳之日便要到了,但那将整个祭坛包裹的巨大屋棚却始终没有拆除,折让刘备心中也不禁生出了几分担心,刘毅没事儿吧?
  “主公不必担心,伯渊做事,向来有分寸,此番为贺主公封王之事,伯渊说要铸一口当世第一鼎来贺主公封王之喜!”诸葛亮微笑着宽慰道,事实上,他也有些担心。
  “其实也不必如此费心。”刘备摇头道,如今大局已定,缺的也只是个仪式而已,事实上,自秦一统天下以后,这种祭祀虽然依旧重要,但仪式感已经渐渐超越了实际意义,诸侯虽然重视,但事实上,重视程度造诣无法和先秦之前相比了。
  大局已定的情况下,按照刘备的意思,其实意思意思就行了,没必要太过铺张,他听闻这次祭坛铸造所耗费的钱财之后,多少是有些心疼的。
  诸葛亮笑而不语。
  九月初八,就在重阳之日的前一天,祭坛那边忠于传来了消息,那巨大的屋棚已经开始拆除了,封王大典可以如期举行。
  整个南郑顿时开始忙碌起来,魏延调集兵马去四周负责维护秩序,这次为了证实刘备称王的合法性,允许百姓在外围围观的,更别说有不少各地士人前来观礼,从这点上来说,刘毅想要把这祭祀办的风光一些,也并没有错,这个时候已经不只是祭祀这么简单,同样也有彰显国力的含义在里面。
  不过这个时候,刘备显然已经不能亲自去看了。
  九月初九,重阳之日,刘备带领荆蜀百官前往祭坛而去,同行的还有江东使者阚泽以及随行的江东使者团。
  到了祭坛边,哪怕刘备已有准备,依旧被眼前的祭坛震惊了一把。
  祭坛高约三丈,但看起来却并不突兀,分成三层,祭坛之上,九条赤龙栩栩如生,以九龙朝天之势,龙头朝向祭坛中央的方向。
  祭坛的最上方,是一方约有十丈的原型平台,内部却是一口方形铜鼎,高有三丈,宽也有一丈,原本并不算突兀的祭坛,在这里却是奇峰突起,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力,那祭坛上的铜鼎,让人生出一股与天齐的视觉上的错位,离得越近,那种感觉就越浓。
  尤其是今日天气并不好,天空中阴沉沉的,整个天都仿佛低了很多一般,巨鼎在其下,视觉上,好像拖住了天一般。
  “壮哉!”看着眼前的巨鼎,刘备忍不住惊叹道。
  刘毅一脸疲惫的走下来,对着刘备躬身一礼道:“主公,幸不辱命!”
  看着刘毅一脸疲惫的神色,刘备连忙上前相扶道:“伯渊不必如此,时间正好。”
  这个时候也不方便说太多话,简单的嘱咐几句之后,刘备让刘毅先退下,准备这件事过后,再行好好赏赐刘毅。
  “轰隆隆~”天际,有闪电划过,这并不是什么好的征兆,不过既然将日期选在这一天,到了这个时候,也不可能再做更改了,毕竟这种事情,时辰都是掐好的。
  刘毅转身之际,不动声色的对跟诸葛亮对视一眼,心照不宣。
  默默地退回班列,祭祀也在此时正式开始,自有专门负责这个的官员开始一步步的执行祭祀。
  祭拜祖宗,宰杀三牲为极品,然后祭拜天地,最后走到祭坛的第二层,想铜鼎读祭文,大意上也就是证明自己称王的合理性。
  刘毅看着那祭坛,也有些不可思议,在铜鼎完成的那一刻,似乎与这祭坛融为了一体,并没有出现新的属性,折让刘毅有些不解,在他的工匠生涯中,这种现象还是第一次,而且经验也没有,有些浪费了自己这般多的新学了。
  “轰隆隆~”
  就在刘备宣读完祭文的那一刻,一道雷霆突然降下,狠狠地落在那铜鼎智商,那一瞬间闪过的强烈华光以及那仿佛在耳畔炸裂的雷声,让所有人都在那一刻陷入了短暂的失明和失聪状态,那雷电更是精准的落在那铜鼎之上。
  周围响起了一阵喧哗,远一些的百姓开始议论纷纷,官员们也有些忧心忡忡,莫不是这上天认为大汉气数已尽,反对刘备称王?
  诸葛亮也担忧的看向刘毅,他算到这一天会有雷雨,但却没想到会有这一幕,若是处理不好的话,刘备的威望恐怕会大失。
  刘毅没有说话,只是认真的看着祭坛上的铜鼎,为了这一幕,可花费了她不少心思。
  “快看!”离得近一些的文武官员突然指着那青铜鼎惊讶的叫出声来。
  不少人的视线下意识的在四周逡巡,搜索着可能的变化,很快有人发现,那祭坛上方的青铜鼎出现了裂痕,而且在不断扩张,远的或许看不清,但近处一些的却看得十分真切,只是那青色的表皮下,隐隐有赤色显现出来。
  紧跟着,那表层的青铜皮渐渐脱落,落入所有人目光中的,那青铜鼎并未如想象中一般被雷击毁,反而在那表层铜皮逐渐剥落之后,出现一座赤色铜鼎,一条赤龙雕刻在鼎身智商显得栩栩如生。
  而在铜鼎最醒目的地方,出现五个大字:汉室兴于此。
  原本的质疑声,在这五个大字出现之后,渐渐弱了下来,刘毅跟诸葛亮对视一眼,当先朝着刘备拜倒:“天佑大汉!”
  “天佑大汉!”
  其他人也逐渐反应过来,一个个兴奋地拜倒在地,不管在场的这些士人有多少人信,但至少,在这一刻,大多数百姓是相信刘备将成为中兴之主的,对刘备的态度,也比往日更加虔诚,至此,刘备汉中王的名号算是彻底立住了……
第三百八十六章
影响
  “伯渊,这是如何做到的?”眼见大事已定,诸葛亮放松了一些,低声询问道。
  “字是早就刻好的,金属在这种天气,很容易便能引到雷电,只是没想到时机如此凑巧。”刘毅看了看左右,低声答道:“外面那层皮是陶制的,不碰的话看不出来,稍后你尽快着人收拾一番,莫要让人看出端倪来。”
  诸葛亮不动声色的点点头,这种事他自然知道,如此一来,之前的那一幕虽然震撼,但此刻反倒没有那般震撼了。
  诸葛亮安下心来,但此刻刘毅的内心却是被惊到了,他的经验,在刚才那一瞬间,一下子上涨了一截,足足五百万,比当初建造岳阳城火得的经验都要多。
  而铜鼎也出现了属性,跟祭坛分开了。
  祭坛:万民同心+41,先人庇佑+44,火德兴盛+47,祭天祈福+48
  赤龙鼎:落地生根+44,赤龙庇佑+47,风调雨顺+49,国运昌盛+45,泽被苍生+42,众望所归+48,文成武德+41,逆乾坤+49
  很多属性,刘毅都是第一次见,比如说那火德兴盛,应该不是指火玩儿的大吧?国运昌盛、泽被苍生、文成武德这些属性虽然不知道是什么效果,但字面意思是看得出来的,但那逆乾坤是什么意思?
  而且刘毅发现这赤龙鼎的属性,是不可替换的,也就是说,就算他愿意花钱去改,也无法改变赤龙鼎的属性,除非把这口鼎给毁了!
  只能慢慢观察了,希望是个好的属性吧。
  雷鸣过后,紧跟着就是大雨下来,豆子般的雨点儿落下来,砸在人身上,生疼,不过封王典礼随着刘备念完祭文,也接近了尾声,并不完美,但却很圆满,刘备得到了他想要的。
  接下来就是昭告天下了,曹操只能忍下这口气,当然,不愿意忍的话最好,孙刘联盟眼下还是挺牢固的,尤其是赵云在逍遥津帮过孙权一把之后,两家的关系有缓和的征兆。
  称王之后事情还没完,至少礼节上,刘备要归还左将军印绶,接下来就是大封群臣的事情了,刘禅被立为太子。
  世子这个叫法,眼下还只是曹操这边这么叫,毕竟曹操不姓刘,得考虑人们是否能够一下子久接受,在称呼上进行一些变动,也算个取巧的办法。
  重阳之日,雷击铜鼎,汉室当兴的传言开始在有心人的推波助澜下飞快的传遍了荆蜀之地,并向关中、中原之地扩散,刘备的声势一时无两。
  ……
  “啧~”邺城,魏王府,曹操看着手中的情报,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这两年刘备的气运似乎越来越盛了,与之相应的却是自己频频倒霉,汉室的影响力这些年在中原之地在不断削弱,天下百姓只知曹操而不知天子,刘备这么一闹腾,又平添了许多波澜呐。
  一旁的位置上,程昱抱着暖炉,思索着自己的心事,眼下的局面看来,似乎又回到了原点,曹操、孙权、刘备都称王了,相互间的身份也再次达到了平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6/42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