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古代当匠神(校对)第15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9/426

  没有过多地寒暄,刘毅停在这里,主要是为了物资,他命人前往昔日建起来的那些工厂,大量调集水泥、木材、铁锭调往前线。
  到现在,刘毅脑子里也没有缕清自己到了前线能派上什么用场,还是把这些东西调到前线去,毕竟是自己的本行,指不定就能派上用场呢。
  葭萌关守将颇有几分霍峻的气度,一丝不苟的执行着军务,哪怕是刘毅到来,也是要查验官文,至于调集这些物资,也是刘毅拿出了刘备给的调令之后,才放手的。
  对于这种一丝不苟的态度,刘毅是非常赞同的,眼下的局势不同一般,葭萌关只能说相对安全,刘备跟刘璋的仗打到现在,战线可不仅仅只是在雒城一线,巴郡、广汉这些地方还有不少刘璋的人马在活跃,指不定什么时候就摸到后方来了,若被对方诈开城门,三五百人能干什么?到时候,刘备的后路就真的被切断了。
  刘毅其实更欣赏这种能够将自己工作一丝不苟完成的人,不媚上不欺下,这样的将领,才是一个势力的基石。
  询问了对方的名字之后,刘毅方才在次日一早出发,虽然道路不如之前好走,但总算是一路坦途,负责护送刘毅的人马足有两千,一路上倒是没有遇到什么不开眼的贼人前来劫道。
  再次见到刘备时,能够感觉到刘备的疲惫,见到刘毅,刘备也只是勉强露出微笑的神色。
  “主公,士元如何?”刘毅见礼之后,便急忙询问道,庞统要是真死了,对刘备来说,可真是一大损失。
  “已经醒了。”刘备带着刘毅来到庞统的军帐之中,还没进门,弥漫在四周的药草气息扑鼻而来。
  庞统的样子有些惨,按照刘备的说法,当时庞统见雒城久攻不下,有些心急,亲临前线想要助刘备破城。
  只是他一个军师,出谋划策在行,但真的亲临前线却非他本职工作,对于战场上的许多危机和生存技巧根本不懂,正碰上对方一波箭雨下来,其他人都做出了规避动作,只有庞统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儿。
  当时庞统被扎成了刺猬,所有人都以为他死定了,谁知道那些箭簇扎的都不深,而且几个要害部位有刘毅送他的那些护甲护着,最重要的是,脑袋没被箭矢射中,看着凄惨,实际上是失血过多。
  刘毅见到庞统时,庞统的脸色还是苍白无比,但按照医匠的说法,静心调养半年,差不多就没事儿了,只是这半年里,还是尽量不要劳心的好,否则会落下病根儿。
  “伯渊,多谢了。”看到刘毅过来,庞统目光亮了亮,随即苦笑道。
  若非刘毅给他的那些保命家伙,恐怕现在看到的,就是一具尸体了。
  “活着就好,好好歇息,稍后我给你建一座竹楼,让你安心静养,战场的事儿,不必担心。”
  “伯渊有破敌之策?”庞统闻言大喜,看着刘毅道。
  “没有。”
  庞统:“……”
第二百七十章
刘备的焦虑
  庞统最大的问题是气血亏虚,需要静养,所以在确定庞统没事儿之后,刘毅便跟着刘备退出了庞统的营帐。
  “伯渊真的无计策?”刘备看着刘毅,他有些期待刘毅的表现,汉中的事情,刘备是定期能够接到汇报的,刘毅在汉中做的不错,如今这僵持的局面是最好的结果,至于击败曹操,基本是不可能的,史诗级战役之所以叫史诗级,就是因为其无法复制。
  如今能够与曹操僵持,对刘备来说,已经很不错了,这次将刘毅调入蜀中,也是因为刘毅这段时间不但把曹军给挡住了,而且汉中的民生还没有因为战争而出现不稳,去年收上来的税赋可是不少,按照张鲁的说法,比往年更高一些。
  摇了摇头,刘毅苦笑着看向刘备道:“战争打到现在,刘璋已经彻底陷入守势,这样的局面对主公无疑是有利的,但同样也失去了先期的优势,士元有些操之过急了。”
  这也是庞统跟诸葛亮不同的一点,要换成诸葛亮的话,就算再着急,也绝对不会亲自踏上战场的,而庞统却会。
  “若以毅之薄见,当此之时,主公要做的,不是急于攻城略地,而是收拢民心,稳固如今已得之地,另外……”刘毅看向刘备道:“毅出行前,曾听信使言主公往荆州也派了信使,可是召集荆州兵马前来?”
  关于荆州的事情,庞统也不止一次跟刘备分析过,眼下局势,曹操已经动手,孙权态度不明,若有机可乘,孙权或许也会趁机来攻荆州,这个时候抵御曹操是一方面,稳住与孙权之间的联盟,并守好益州也是必须的,而能做到这一点的,只有诸葛亮,所以诸葛亮这个时候绝不能入蜀。
  如今刘毅再提及此事,刘备也点点头道:“士元重伤,难以助我攻取益州,吾本欲请孔明前来,自荆襄攻入蜀中,与我军南北夹击,然士元极力劝阻,并推荐伯渊入蜀,是以此番我已下令,让孔明选一大将入蜀,孔明则继续镇守荆州。”
  感情是庞统的主意!
  刘毅闻言点了点头道:“毅也是这个意思,却不知孔明选了何人入川?”
  “信使此时怕是还未到荆州。”刘备摇头笑道,刘毅从汉中过来,基本上是一路坦途,但此去荆州路途遥远,中间还要经过大片刘璋所管辖的区域,所以刘毅已经抵达了前线,但去往荆州的信使,此时都未必能够见到诸葛亮呢。
  其实荆州方面能派的人,也就那么几个,关羽、张飞、赵云、陈到几人,统兵作战的话,恐怕还是关羽、张飞二选一,至于选谁,刘备将这个问题抛给诸葛亮,诸葛亮觉得谁更适合镇守荆州,那便将谁留下。
  “对了,还有一事想要询问伯渊。”刘备看向刘毅,认真道。
  “主公请说。”刘毅笑道,不明白刘备为什么突然之间变得这么正式。
  “伯渊是否会相术?”刘备看着刘毅,期待道。
  啥玩意儿?
  刘毅茫然的看向刘备,自己有这本事?为啥我不知道?为什么感觉自从投了刘备以后,莫名其妙的就多了许多连自己都不知道的技能?
  “主公,说到底,毅不过是个匠人,您若说数术,我如今还算懂,但若说相术……这从何谈起?”愣了片刻之后,刘毅看着刘备苦笑道。
  刘备有些尴尬地笑道:“只是出征前,我见伯渊说过士元有血光之灾,还专门为他做了衣袍、护具。”
  我看过三国演义这种事要不要说出来?
  刘毅感觉有些心累,是啊,出征前他十分担忧庞统的安危,结果入蜀之后,庞统就差点儿死在战场上,而且如果没有刘毅给庞统的那些护具、挂饰,庞统此刻说不定已经死了,这事儿的确让人感觉玄乎。
  刘毅想了想道:“其实墨家也有属于墨家的一套观人之法,却并非相术那般玄妙。”
  到现在,刘毅也不确定相术是否是真的,那东西感觉有些玄乎,但如果从历史往前看,很多谶语都是一语成谶,有可能当时只是有个江湖骗子那么随口一说,也有可能是某种政治需要做出来的谣言,但谁知道是不是真的有人有这种本事?所以他也不想开口乱抨击,只说自己能懂的就行了。
  “哦?”刘备来了兴致,微笑道:“愿闻其详。”
  刘毅想了想,斟酌地说道:“其实在墨家看来,一个人的命数并非取决于天,而取决于此人的性格,拿士元来说,其为人颇有些桀骜不驯,虽有满腹才华,但也容易生出急于求成之心,作为一个谋士,这般性格是很容易出事的,若此行随主公的是孔明,毅绝不会担心,只是以士元的性格,若守荆州,未必有孔明好,善泳者溺,善骑者堕,便是这般道理。”
  其实刘毅这般说法,是建立在事先知道庞统可能会出事的前提下,如果是个不懂三国的小白过来,未必会认为庞统一定会出事,不过刘毅平日里生性谨慎,再加上此番伐蜀,庞统算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参加大规模战争,刘毅有此担心也说得通。
  刘备听着有些失望,照着刘毅这么一说,刘备突然发现,庞统确实该出事儿,他原本还想让刘毅给自己看看相,如今经刘毅这么一说,顿时有些索然无味的感觉,照这么算来,其实他刘备也能去看相了。
  刘备笑道:“却不知,以伯渊来看,吾运数如何?”
  这……
  这个问题,还真不好说,因为眼下刘备势头正猛,但忧患却也在这里,刘毅沉吟片刻后方才道:“主公百战不屈,其实已具备潜龙之姿,然却也有隐患潜伏其中。”
  “哦?”刘备闻言目光一亮,看着刘毅,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主公可知虚不受补?”刘毅也不知道自己接下来的话,刘备是否能够听进去,不过刘备要问,自己若真的只捡好的说,有些不负责任,也有敷衍的意思,所以他决定将一些后世看三国的遗憾委婉的说出来。
  刘备点点头:“此乃医匠常用之言,大病初愈的人,不能大补,否则与食毒无异。”
  “其实做人也是如此,毅也曾游历天下,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刘毅笑道:“世家豪族子弟,若得一场富贵,哪怕是落魄士族,也能合理运用,经营家族,逐渐借着这笔富贵将家族兴盛起来,然若是一乞丐或是贫民百姓,若得了一场大富贵,多半挥霍无度。”
  刘备闻言点点头,这种现象,其实很常见,这年代虽乱,但机会也是遍地,只是他不明白好端端的,刘毅为什么说这个?
  “以当今天下来说,曹操雄踞北方已多年,根基已然稳固,孙权继父兄之业,江东士人拥护,根基同样不浅,唯独主公,自得荆州开始到如今不过五载光阴,眼下又将再添益州,兼牧两州之地,若将毅方才所言士族与普通百姓来比作当今诸侯,主公以为,主公是士还是民?”刘毅看着刘备,微笑道。
  虽然这个比喻有些伤人,但就是这么个道理,不说什么阶级固化之类的社会因素,但说知识的积累、阅历方面,人与人的差距就是在这些东西上拉开的。
  刘备闻言,沉默不语,他是听明白了,刘毅这是在说他太急了。
  良久,刘备方才苦笑摇头道:“伯渊觉得,备能看到天下一统么?”
  刘毅闻言一惊,躬身道:“主公恕罪,毅失言了。”
  刘备如今已经五十三岁了,在这个年代来说,已经算是长寿了,不怪刘备后来失荆州之后失了理智,荆州一失,只剩下一个益州的刘备,有生之年恐怕是看不到统一天下的一天了。
  刘备摇了摇头道:“伯渊说的不错,若早十年,有如今之势,备不会急,然如今……”
  人力有时候真的难与天抗,这种感觉,是只有三十多岁的刘毅所无法体会和理解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英雄晚年变得急躁,给人感觉与之前不一样的原因,刘毅看到的,之势刘备失败的问题,却没想过刘备当时的心态。
  刘毅此刻沉默了。
  “所以,备等不起啊!”刘备苦笑着摇头道:“我知伯渊、孔明想法相近,夯实根基,而后再与匡扶汉室,然,备或许真的看不到那一天了。”
  刘毅闻言躬身道:“会有那一天的,主公不像短命之人!”
  “怎的伯渊又会看相了?”刘备打趣道。
  “呃……略懂……吧~”刘毅脸色有些尴尬,我在捧你啊老板?
  “或许真如你所言,是吾太急了,若非如此,士元或许也不会如此急躁。”刘备饶有兴致的看着刘毅,这种表情在刘毅脸上可不多见。
  刘毅没有接话,而是道:“听闻那李严也是一时俊杰,而且在刘璋麾下多时,我等终究初来蜀地,不知蜀地实情,何不请李严来探究一番?”
  李严献了绵竹关,如今已投入刘备麾下,只是刘备对此人,似乎并不是太喜欢,刘毅不知道原因,不过李严的能力还是值得肯定的,历史上可是跟诸葛亮一样同为托孤之臣。
  刘备闻言,点了点头道:“也好。”
第二百七十一章
把城墙搬上战场
  李严等人自然是想要立功的,但对于雒城的城防,李严显然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他们比刘备更清楚雒城的防御,作为广汉郡治所在,同时也是蜀郡的门户,雒城的防御比之南郑更强,说了一大堆建议,但无非也是绝粮断水的套路,但雒城本身存粮就不少,而据刘备所说,张任早在刘备反攻之时,就已经在城中开始挖出蓄水池,想要靠绝粮断水这一招来攻破雒城,至少也要耗上一年时间。
  当然,李严还有一个损招,那就是把周围的百姓给撵进雒城之中,加剧雒城的消耗,这样可以缩短雒城存粮能够支撑的时间了,还可以趁机派一些细作混进去搞破坏。
  先不说可行性如何,单是这计策本身,就让人有些反感,周围的地盘儿,基本都被刘备占领了,也就是说,这里的百姓已经算是刘备的子民了,真这么做了,刘备仁义的形象往哪搁?这个计策,自然也被刘备拒绝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9/42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