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古代当匠神(校对)第1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4/426

  “文聘已被主公说降,他本就是荆州将领,昔日赤壁之战前,曹操虽然对他颇有笼络之意,但对荆州军却多有防范,如今归降,却也不难,只是那乐进……”诸葛亮说到乐进,默默地摇了摇头:“誓死不降!”
  “这般忠诚?”刘毅诧异道,下场也没问,毕竟乐进是曹操麾下大将,若不能降,肯定也不会放回去他日再跟自己为敌,就算不杀,也是终身监禁了,刘毅自问做不到被俘后还能做到这种视死如归,但却并不妨碍他佩服这样的人。
  “确是忠义之士。”诸葛亮点头笑道:“倒是伯渊荐来的两位将领,颇有才干,黄忠老成持重,颇似古之廉颇,那魏延……”
  刘毅看向诸葛亮道:“其能不在刘封公子之下!”
  刘封本事潜力都不弱,在刘毅看来,这天下三分之局一成,未来恐怕这个平衡的局面不会太短,就算没有夷陵之败,刘备能不能活到天下一统的那一天都不一定,老一辈的武将如今也折腾不了几年了,现在必须考虑十年后,等关羽、张飞这些人老去之后,新一代的将领由谁来接替关羽、张飞这些人。
  刘封、魏延、关平在刘毅看来算是未来的佼佼者,至于邓艾还有那现在还不知道在哪的姜维得再往下推一辈,此外这些将军们的二代也必须尽早培养,刘毅记得,在历史上,这些二代们除了关羽的儿子关兴之外,其他都比较平庸,恐怕也跟没有足够的时间接受相应的教育和历练有关,毕竟从遗传上来说,应该是一代更比一代强才对,单纯以生物学角度来讲,这些人到后来的声势及地位,有足够的条件去优中择优的去挑选配种的对象。
  先天上没有问题,那二代缺乏人才,恐怕就得从后天方面来找原因了,甚至包括诸葛亮在内,都没有培养好自己的后代。
  “此人的确颇为干练,但行事却颇为极端。”诸葛亮皱了皱眉道。
  “这便是你与主公的区别所在了。”刘毅笑道:“海不择细流,顾能成其大,山不择细壤,方能就其高,我们如今是已经是一个大势力,自然会有不同脾性之人加入,能够将这些人才能为我所用,而容其弊端,方能成大事,若人人都如你一般性格,却没有你的本事,人再多又有何用?若将这些人才都排斥出去,这三分之势已成,短时间内,天下难归一统,说句不中听的话,关羽、张飞这些将军纵然有万夫不当之勇,但待他们老去,何人来支撑?”
  诸葛亮闻言笑道:“伯渊似乎将我当成了心胸狭隘之人。”
  “若是如此,岂敢与你结交?”刘毅摇头笑道:“只是我觉得,如今当重视年轻一辈的培养了。”
  “伯渊有何高见?”诸葛亮笑问道。
  “其实墨城时我便建了书院,只可惜,无人教授,我也只是传了些基础数术之理,后来州平兄代我接管,效果如何,倒是不得而知,如今我在新城之中建设了一座新的书院,效果更强,可将一些有功之臣的子弟送入书院就学,再挑一些战死将士的后代进入书院,一来可鼓舞将士用命,二来也可多培养些将才,一些伤残将领或是老迈将领可入其中教授兵法、行军之学,这些事,我此前与你提过,如今书院已经建立,只等新城建好便可送入其中。”刘毅笑问道。
  这件事,是他在思索推广纸质书籍时想到的,既然如今不适合推广,倒不如借着书院的由头先做起来,等日后时局稳定了,完全掌控了话语权,再将这些东西全面推广出去。
  诸葛亮闻言点点头道:“如今我军正是立业之时,军中许多将领确实对家中子弟疏于管教,如此做法,却也合适,我已与主公商议过此事,确实可行,只是那新城之中的书院……”
  看向刘毅,目光中带着几分问询,刘毅做的东西,不会是表面那般简单,对此诸葛亮也有些期待。
  刘毅默默地点点头,他明白诸葛亮的意思,问问风水如何吗,简单来说,是否有学习方面的增益能力。
  “如此甚好。”诸葛亮点点头,他现在还没有后代,也可以让其他人来试试成效。
  如今考虑这个事情其实有些太早,毕竟关羽、张飞这些老一辈将领还是春秋鼎盛之时,年轻一辈中的关平、刘封、魏延这些人也都开始崭露头角,如今的刘备,正是麾下人才最为鼎盛的时候,但诸葛亮觉得刘毅这个长远打算也没错,连他自都不确定这三分天下的格局,最后是否能够如他隆中对之中所言一般,成功兴复汉室。
  “宴会已经结束。”诸葛亮看着远处开始往外走的士人,对着刘毅道:“伯渊随我来。”
  “何事?”刘毅愕然道。
  “主公相招!”
第二百零三章
伐蜀之议
  喧嚣的人群已经走得差不多了,当刘毅和诸葛亮在此回到厅堂之中的时候,只有将军府的仆役、婢女在收拾那些残羹剩饭,见到两人过来,纷纷行礼。
  刘备并没有留在这里等他们,诸葛亮带着刘毅径直穿堂而过,来到后堂时,庞统、关羽、马良、陈到、糜竺、简雍、孙乾已经在后堂之中各自落座,这些人,算是刘备如今的核心骨干,刘毅能够进来,显然也是被刘备倚为心腹。
  见礼过后,刘毅对着诸葛亮示意了一下,诸葛亮点点头,看向众人道:“自赤壁之战后,我军占得荆州五郡之地已有年余,赖伯渊之助,这一年来,荆州境内农桑畜牧大兴,钱粮广盛,到如今,我军已练有精兵七万之众,此番召集诸位前来,却是与诸位商议我军下一步该如何行事。”
  从这些事情上来说,刘毅对刘备的帮助不可谓不大,南郡拿下,虽然江东多有不忿,至今还在为这件事情扯皮,但按照当初的约定,这荆襄之地,两家谁打下就是谁的,刘备如今还将江夏割让出去,在道义上,是站得住脚的。
  而渔乡兴盛带来的财富暂且不说,带动荆州各处豪族争相效仿,还有曲辕犁、新式播种机的推广,这一年来,荆州在经济上的发展让刘备的底气充实了不少,天工坊那边就算没有刘毅雇佣的人手,锻造出来的兵器也比一般兵器要强出不少,最重要的是效率快,省钱。
  毕竟按照刘毅那种雇佣的方法,给一些精锐锻造兵器还行,扩张到全军的话就有些不值当了。
  如今的刘备,可说是兵精粮足,虽然没打算立刻出兵,但此时无论刘备还是这些麾下文武都觉得可以开始为下一步计划做准备了。
  筹措粮草,囤积兵马,然后就是进军西川了。
  这个核心会议刘毅没怎么发言,毕竟诸葛亮和庞统这两个高智商人才在这里,专业也对口,根本用不到他发言,刘备倒是期待刘毅能够有所表现,对此,刘毅也只能表示呵呵了。
  他的水平,也就能欺负欺负韩玄这类的,真的大事上的决策,如果不知道历史的话,他也就能说说三分天下,具体如何实施,刘毅可想不出来。
  如今刘备兵精粮足,按照诸葛亮等人的分析,若只是攻打西川的话,是够了,但却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
  第一就是用什么名义来打?虽然说只是个幌子,但没有这个幌子,道义上站不住脚跟,不但给了其他诸侯攻讦的借口,而且蜀中百姓也不会接受,师出有名这是困扰刘备的大问题。
  另外一个,就是时机了,曹操如今忙于内部问题,而且还有关中马超、韩遂这些刺头没有处理,暂时可以放下不管,但江东的态度却不能不重视。
  毕竟在不久前,孙权曾想要借道攻打西川,却被刘备义正言辞的回绝了,如今天下姓刘的诸侯就剩下这两支了,而且人家刘璋也没招惹你,你凭什么打,当时刘备更是直接带着关羽拦在长江两岸,堵着孙权的水路,孙权无奈,只能放弃了借道攻打的打算,再加上后来周瑜也挂了,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好吗,你不让我打,现在却翻过来自己跑去打同宗,真的出兵以后,孙权会怎么想?
  攻打益州的借口好找,但孙权的态度却不得不考虑,这也是刘备如今最头疼的问题。
  “据我所知,这蜀中内部有两大派系。”庞统跪坐在诸葛亮对面,眯缝着眼睛笑道:“蜀中本土势力为一派,但自当年刘焉入益州以后,数次镇压,后来天下大乱,大量关中、荆州百姓入川,有了东州士之说法,刘焉为压制那蜀中士族,大量启用东州士,再往后,刘焉过世,刘璋继位之后,双方明争暗斗并未因此而减少,反而有愈演愈烈之相。”
  刘璋本身,显然并没有平衡这两大派系之争的能力,庞统的意思,自然是拉拢一方,让其为内应,想办法接应刘备的兵马入川。
  诸葛亮的意思,也差不多,需要等待一个时机,如今最好依旧是秣兵厉马,积攒底蕴,他们现在就算兵精粮足,也经不起折腾,蜀中必须一战而下,无论曹操还是孙权,都不可能给他们第二次机会。
  所以,这个出兵时机一定要慎重,而且荆州也必须留下一员大将镇守,以防曹操或是孙权趁虚而入。
  “伯渊有何看法?”见两大军师都已经说明了自己的想法,刘备不由将目光看向刘毅。
  这关我什么事儿?刘毅有些懵逼得看着刘备。
  “我与孔明想法大致相同,西川要取,但荆州不容有失,相比于曹操,我更担心的是江东,如今三家之势,我军最弱,如今尚算是江东附庸,若主公夺取西川,便是兼牧二州,强弱之势立变,孙权未必便甘心,虽说要连孙抗曹,然对江东亦不可不防!”刘毅对着刘备道。
  这是崔州平的话,但也正是切中刘备和孙权之间的关键矛盾,三足鼎立之势一成,昔日的联盟就变得脆弱了,弱小时尚能同心协力,然若一方壮大,另外两方便有化敌为友的可能。
  历史上,也确实是如此,关羽失荆州之后,孙刘交恶,直到刘备死后,诸葛亮执政,两方的关系方才慢慢恢复,但却失去了天下一统的机会,不只是蜀汉失去,也是曹魏或是东吴失去了这个机会。
  “在下所会不多,此番回到长沙之后,会择险要之处建立关卡暗哨,若主公出兵,会严密监视江东动向,不让其有可乘之机,然而最关键的,却是南郡之地!”刘毅沉声道。
  荆南四郡加起来都比不上一个南郡,荆南四郡丢失,还能承受,但若把南郡也丢了,那对刘备集团的打击就太大了。
  当然,刘毅如今大力开发长沙,并在这边新建城池,也有将荆南发展起来的意思,但就算是他不断搞建设,大力发展农桑养殖,荆南想要发展到南郡这样的水平,保守估计,至少也得十年以上。
  攻打西川,显然不可能给刘备十年的时间,所以这个事情,得慢慢做,仗还是要打,而一打仗,肯定会延缓发展。
  众人闻言,也点点头,刘备如今最重要的地盘儿,就是这南郡之地,这里确实不容有失。
  “新城何时能够建好?”庞统好奇的问道。
  “我会尽量赶在春耕之前,将新城建好。”刘毅道,如今城墙以及一些重要建筑都已经建设完毕,剩下的事情,就是大量的民房以及一些公用设施了,这些东西技术含量不高,只要人够,刘毅估计能够在春耕之前建成。
  刘备对于这件事,其实不是太上心,毕竟一座城池,在刘备看来,并不能给他现如今的势力获得太大的提升,若非刘毅经手的建筑有着种种奇异的效果,刘备也不会拿长沙两年的赋税来给刘毅建城,但如今听说城池即将建成,倒是有些期待。
  “既然如此,此事便依诸位之言,孔明。”刘备看向诸葛亮道。
  诸葛亮微微颔首,刘备笑道:“联络川蜀之事,便由孔明来负责吧。”
  其实如果按照谁出主意谁干活的原则来说,这件事应该落在庞统身上,但刘备跟庞统已经相处了两月,对于庞统也有了一定了解,能力是没的说,但与人相处、交流绝非庞统强项。
  “喏!”诸葛亮微笑着接下了这个任命。
  众人又说了些琐碎之事以后,天色已经不早,刘备便留众人在将军府住上一晚。
  次日一早,刘毅先去督办了建庙之事,将事情分派下去,自有官员监督,刘毅则跑去诸葛亮府上,一是蹭饭,二来也看看邓艾学业如何了。
  说起来,自夏口分开之后,到如今,也有两年未见了,昔日的半大小子,如今倒是多了几分成熟之气,见到刘毅虽然欢喜,却也没有如以前那般蹦跶。
  “学生见过先生。”
  看着中规中矩的邓艾,刘毅总觉得是在看一个诸葛亮的缩小版,有些好笑的看向诸葛亮道:“小小年纪便被你训得如此老气横秋,我有些后悔将他交于你了。”
  “此子颇有早慧,倒是要多谢伯渊。”诸葛亮对此倒是不以为意,君子如玉,本就该稳重一些,做事毛毛躁躁的,日后如何担当大任?
  “明日我便要回渔乡,可有什么事情要我交代,或是是否有家书我帮你带回去。”刘毅伸手想要摸摸邓艾的头,却发现邓艾长高了不少,再摸头有些不好,拍了拍他的肩膀道。
  “有的,先生稍待。”邓艾点点头,他早就准备了,当下飞快的跑回去,很快背着一个大包袱来到刘毅身前,躬身道:“先生,这是这些天艾写的家书,还有一些母亲喜欢的物什,请先生代为转交。”
  没有什么贵重东西,都是一些日常杂物,刘毅看的心中有些发酸,点头道:“放心,我会亲手交给她。”
  “学生还有些疑问,虽然恩师已经教导过,但学生想要听一听先生的看法。”邓艾又道。
  “哦?考我?”刘毅好笑道。
  “学生不敢。”
  “走吧,里面叙话。”
  “喏!”
第二百零四章
家有女婴不省心
  虽然在公安有刘备赐下的府宅,不过刘毅待在公安的这几天,几乎都是在诸葛亮家渡过的,他想跟诸葛亮认真的探讨一下那奇门遁甲之术,数术的运用往深层次或者用现代的话来说,是往玄学方面来研究,事实上这东西基本上是理论,实操多数是没有,靠着人凭空猜想,但不得不说,很多东西,在后世都得到了验证,至于那些后世没能验证的,也不能就一棍子打成迷信,科学之外,便是玄学,简单来说,就是科学暂时无法解释的东西,都可以归类到玄学的范围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4/42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