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汉(校对)第2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5/355

第一百零九章
难题
  在关羽劝降味县残军的同时,徐荣也率军开始向建宁郡进发。
  几乎全部的军队都在前线,两万大军已经是建宁郡所能够承担的极限,随着当初跟随雍饬前去攻打朱提的兵马彻底覆灭,建宁郡各城很难再组织起有效的攻击,哪怕徐荣只带了五千兵马,依旧以横扫之势席卷了建宁郡,各城几乎都是望风而降,不过也有少数反抗,被徐荣轻易镇压,总之在为期近一月的清理中,建宁三大族被徐荣夷为平地。
  一月之后,叶昭率领大军抵达滇池,此时已是兴平二年的十二月,不但天气变得寒冷,不少地方还有降雪,南中道路本就难行,几场雪下来,莫说还不熟悉这边路况地形的蜀军,就算是本地蛮兵,也难以在这种情况下做出什么。
  也因此,叶昭在抵达滇池之后,除了将降军打散分入蜀军之中,趁着这段相对安宁的时间,分开由专门的练兵将领进行训练之外,就是对建宁的吏治以及民生进行梳理。
  无论是练兵还是梳理民生,蜀中都已经有了一套比较成熟的方案,平日里有专门负责训练兵士的将领,这些人多是自老兵之中挑选而出,对叶昭的训练手段熟悉,偶尔特战营也会进行客串,如今蜀中经过数年修养之后,军队训练和领兵已经基本分开,将领们只需要训练亲卫,正规士兵是由叶昭派人统一训练的,无需将领们训练。
  如此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军队的忠诚度。
  随军的官吏被叶昭源源不断的派往建宁各县,此战建宁三大族被徐荣灭族,空出来不少耕地可以作为官田租借给百姓,不过建宁这边因为地势多山的缘故,百姓收入更多的是依靠一些特产而非田地,在细节上需要做出一定变化适应当地,生搬硬套并不可取。
  “这丹犀,整个建宁郡便只能找到这些,再多,便要去彝族或是八纳洞那边。”滇池城外开辟出来的一座牧场中,一名祝融族将领指着十几头犀牛,对叶昭道。
  这次攻破建宁之后,叶昭便命人招来祝融一族的一些驯兽师,收集建宁郡内的丹犀。
  “这些丹犀驯化起来却不难,不过主公若想让他们出蜀作战却是有些困难。”祝融族的驯兽师道。
  蜀道难行,这些丹犀分量不轻,很多必须过栈道的地方,可承载不了大量丹犀渡过,所以这些东西,也只能在这蜀中耍耍威风。
  “东西有了,问题总是可以解决的。”叶昭点了点头,也没有多说,如今还没有出蜀的打算,现在还不考虑这些问题,扭头看向驯兽师道:“可有方法进行繁衍?”
  “这个不难,丹犀每年都会有几个月非常活跃,而且这山中有一种草药,可以催动丹犀繁衍。”驯兽师笑道。
  “不知这种草药是否难寻?”叶昭目光一亮,这可是好东西,如果能大批量种植的话,对于养殖业来说,可是神物。
  “不难找,丹犀出没之地有不少,族中老人说,用丹犀的粪便便能将此草养活。”驯兽师微笑道。
  “好东西啊!”叶昭闻言目光一亮,扭头看向典韦道:“看看,怎么样。”
  “味道不错!”典韦下意识的回答道。
  “……”叶昭看着典韦,周身散发着一股低气压,令典韦不禁打了一个寒颤,惊疑不定的看向叶昭,不知道自己说错了什么?
  “我是让你当坐骑!”叶昭咬牙道。
  呃……
  典韦闻言,看了看这丹犀,若是做坐骑的话,好像也不错,这东西虽然跑的慢,但胜在稳当,当马骑的话,说不准可以踩在那宽敞的背上作战,比战马可强多了。
  “我拟建一部重甲,以此兽为坐骑,马上将士全身披带铁甲,以阔刀、长矛为兵器,你为主将,如何?”叶昭看着典韦,他一直觉得,典韦这么一员猛将,只做自己护卫有些可惜了,这丹犀的出现,让叶昭发现,典韦或许也可以独领一军。
  “主公,我可领不了兵。”典韦摇头道。
  “非是领兵,此军数量不多,以三到五百为限,每战负责披坚执锐,破敌阵型!”叶昭摇了摇头道。
  这个时代,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重甲铁骑,昔日西凉重甲,也不过是骑士穿的甲胄厚实一些,算不上真正的重甲铁骑,如果能有这么一支重甲铁骑,不用太多,三五百人,在战场上那就是古代版的坦克,尤其是在平原对步兵作战的情况下,哪怕对方排开专克骑兵的拒马阵,都能一路碾压过去。
  之前叶昭便有过这样的念头,可惜条件不够,一是没有好的马源,重骑兵要求的可不是爆发力,而是持久力和承重,无论是乌桓马、还是鲜卑马,走的都是轻骑路线,想要找到合适的战马不容易,大宛马倒是合适,不过也得是大宛良驹才行,普通的大宛马依旧达不到叶昭的要求,但就算是以蜀中的财富,叶昭也很难找到三五百匹大宛良驹来组建一支重骑。
  而且蜀中征战,骑兵作用有限,无需大量准备,叶昭便将此事暂时搁置,也是在见到有人乘坐丹犀出征时,叶昭才突发奇想,若是以丹犀为坐骑的话,重骑兵的威力会提升许多,成本却反而会降低不少。
  “挑一头当坐骑,其余的稍后会派人送往蜀中进行繁衍驯化,我会让神工营为你打造专门的鞍鞯和马镫。”叶昭指了指眼前的十七头丹犀,让他有些吐槽的是,母犀只有三头,剩下的都是公的,这要繁殖的话,三头母犀任务量比较重。
  “喏!”典韦之前听了叶昭的话,便跃跃欲试,进了丹犀群中,拍拍这个,摸摸那个,最后挑选了一头最为壮硕的丹犀道:“主公,就这头了!”
  叶昭点点头,扭头看向祝融族的驯兽师。
  “没问题,只需一月,便可叫典将军能够骑乘。”驯兽师点了点头道。
  “自己去学。”拍了拍典韦的肩膀,径直离开,他最近比较忙,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回到太守府里,黄权正忙抱着一卷书册往外走,见到叶昭喜道:“主公来的正好,主公要的数据已然统计完全。”
  “进去说。”叶昭指了指正厅,带着黄权径直回去,坐在主位之上才示意黄权汇报。
  “建宁不同蜀中,九成为山陵,不适耕作,但山间却有不少中原没有的异种可以在山间种植,此外便是一些矿脉,可以在我蜀中出售,其中有玉器、银矿价值不菲,只可惜,多握在蛮族手中,如那银冶洞主处,便盛产银矿,因为四郡官府的压榨,被蛮人以为贱物,并未多加开采,此外还有许多珍木,可带到蜀中换取丰富的报酬。”
  “此外,建宁郡汉家百姓加起来,不过十七万,据查,南中四郡汉人总和,也不过四十万,越嶲、牂牁二郡人口总和不过十万!”黄权道:“此二郡,以蛮越之人为主,但就算加上蛮越之人,南中四郡加上南疆三十六洞蛮族,人口恐怕也不超过七十万。”
  “此数,有不少乃末将推测,或许有所出入,但当不会太大。”
  南蛮居于山林之间,人口很难统计。
  叶昭点了点头,有些感叹,难怪历史上诸葛亮不愿意在这边多下功夫,听起来四郡之地不小,但算人口的话,加起来都未必比得上中原一个郡的人口,而且地势复杂,一旦占据,治理也费时费事,以当时蜀国的条件,就算拿下,也是鸡肋一般,诸葛亮的策略,真不能算错。
  属国当时国力、人口本就不及魏国,若如叶昭现在一般关起门来种田,只会被魏国越拉越大,至于更远的交州,别说诸葛亮,叶昭在平定天下之前,都没准备对那边动手。
  “这一成的地方,大概就是建宁汉家百姓主要聚集地。”叶昭思索道:“不过听公衡这般一说,这南中之地,物产丰盈,若能经营的好,对我蜀中也颇为有益。”
  “但这南蛮之人,恐怕难以尽收!”黄权点头道,他很清楚叶昭此行的目的是什么,但就算是他也不看好。
  “以利驱之!”叶昭摇了摇头,他不赞同,南中这些城池经营好了,可以逐步将南中蛮族收纳进来,不过前提是此番征战,能将这些蛮族打怕,然后才是示之以恩惠,诱之以利,逐步将南疆各族归化。
  四郡之地,虽然地寡,但必须收入手中。
  这是前提,四郡之地的汉民,多与蛮族有来往,甚至不少地方都是蛮汉杂居,有这些人牵线,叶昭的许多惠民政策才能以最快的速度让南蛮之人接受,有好处了,然后才会被利益趋势,逐步被迁徙出来,就如之前的八纳洞和祝融族一般,祝融族如今几乎可说是举族归化,可不只是因为他们的族长成了汉人的女人这么简单,若没有实际的好处,凭什么让那些祖祖辈辈都生活在山林里的祝融族举族迁徙,关平和祝融夫人只是一个诱因。
第一百一十章
技术突破
  一个冬天的时间,已经足够叶昭对建宁做出相对的了解,建宁郡的覆盖范围很大,但九成的山地只有一成土地可以为人类提供相对和平的环境,糟糕的是,哪怕是在这一成的土地上,也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适合种植,哪怕是有粪肥、新式耕犁等农具,只凭这些有限的土地,也很难养活这建宁郡的汉蛮人口。
  不过建宁郡自先秦时期便已经立国,传至今日已有几百年,这里依旧有人繁衍自有其道理。
  首先是气候比之北方更适合人类居住,其次虽然无法耕作,但这茫茫群山之间,物产丰富,飞禽走兽,奇珍异宝,罕见的植物都能在此找到,哪怕是未开发状态下,都能养活这些人,要说潜力,还是具备的。
  无论是建宁还是之前已经被叶昭扩张过一次的朱提郡,都是类似的状态,在潜力挖掘出来以前,并不适合迁居大量的人口进来。
  如果要改善这一点,打下四郡之后,未来至少二十年内,叶昭要为开发这南疆之地买单,粮食供给是不能停的,不过相应的,他可以从云南获得大量的玉石、银、铁等各种矿物。
  对于玉石这种奢侈品,只要经过玉匠加工,无论是中原还是西域诸国乃至更远的贵霜、康居,都是极大地市场。
  兴平二年过去,紧跟着成都传来消息,刘协在此更该年号,改元建安,这是他在位的第五个年号,而且成功逃离李傕、郭汜的掌控,逃亡洛阳,在洛阳重建朝廷,成都来信询问,是否继续支援朝廷。
  对此,叶昭只能呵呵,当初之所以答应,要买通的不是刘协,而是李傕、郭汜,丝绸之路在二人手中把持着,他需要丝绸之路来便捷自己通商之便,如今刘协迁往洛阳,对叶昭来说,并没有实际价值,叶昭怎会继续浪费粮食帮朝廷养人?
  命人回信以道路不畅为由,断绝与朝廷往来,同时派人联络李傕和郭汜,在他平定南蛮之前,继续保持友好贸易关系,不过这合作方式却可以改一改,毕竟没有了朝廷的大义,而李傕郭汜如今也需要盟友,所以也用不着每年浪费一百八十万石粮草了,可以派说客游说,以六十万到八十万石的代价,继续保持丝绸之路的畅通。
  同时蜀中在兴平二年的各地政绩也如雪片般被飞艇送来,农业依旧丰收,畜牧业兴起不但提供了大量的耕牛,更为蜀中添了不少肉食,蜀中的基层建设,最多再过两年就可以饱和,到时候就是为出蜀做准备了,南蛮这边,两年时间,应该足够叶昭平定。
  南中之地气候较暖,冬季并不长,一月份,北方还是隆冬,这边天气已经开始回暖,群山之中,已经开始泛起绿意。
  “主公,大喜!”神工营大匠蒲元一脸兴奋的从府外冲进来,对着叶昭躬身道。
  “何喜之有?”叶昭诧异的看向蒲元,疑惑道。
  “主公且跟我来,飞舟技术已有突破。”蒲元笑道。
  “哦?”叶昭闻言站起身来,跟着蒲元一起来到城外,却见一架比叶昭的座驾更加宽敞的飞舟已经立于城外的空地之上,周围有不少好事百姓在远处驻足观望。
  汉军能飞,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
  “大了一些,有何不同?”叶昭疑惑的看着蒲元,如果只是增大体积的话,也并无什么奇特之处。
  “主公且上飞舟一观。”蒲元笑着带着叶昭上了飞舟。
  确实跟以前有所不同,飞舟的绳索以铁链牵连,内部用复杂的机括制造了一台鼓风机,用来操纵飞舟的方向和速度,加热装备看起来也更先进了一些,根据蒲元介绍,在加热口处加了一层类似于滤网的东西,可以有效的减少粉尘的摄入,如果是灯油或者火油为燃料的话,续航时间和距离会更长。
  缺点是无论机括还是加热装备,都需要定期更换,浪费的材料不少,改进是有,但也不至于让他兴奋成这样吧。
  “主公且看!”面对叶昭的解释,蒲元从飞舟的船舱里取出一张纸。
  “蒲大师不会要告诉我,这飞舟的气囊当中有纸吧?”叶昭诡异的看向蒲元,这可不是万年灯,虽然纸的确能做成一个密封的空间,但加热口的热量一旦排出,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夹层中的纸给点燃。
  “这可非是凡纸!”蒲元笑眯眯的解释道。
  “哦?”叶昭闻言,低头看向手中的纸,扯了扯,竟然没有撤开,不是那种书写用的纸,但更加坚韧,用力拉扯是扯不开的,需要对撕,也要废很大的力气。
  叶昭自从改良了造纸术之后,便交给神工营去做,没有再管,没想到这短短数年之间,他们在纸张之上竟然做出这种突破,不过即便如此,这东西也怕火啊。
  似乎察觉到叶昭心中所想,蒲元点燃一支火把交给叶昭,叶昭接过火把,将那张纸烘烤,竟然半天烘烤不着。
  “臣等与山中蛮民交流,知道有一种数中油脂辅以各种配料所制成的液体渡在物体上,可以防火,臣等加以研制,将之涂抹在这纸上,便得到此物,不但防火,而且防水,可以省去皮革,直接以此纸为内囊,外附布帛,不但轻便,而且比之从前更加坚韧。”蒲元有些兴奋地对叶昭道。
  “竟有此物!”叶昭目光一亮,若是如此,那南蛮的藤甲为何不渡上此物?
  “只是此物不溶于油脂,臣等原本想以油浸泡纸张,再渡此奇物,可使纸张更加坚韧,谁知此物竟直接滑落,难以附着。”蒲元有些遗憾道。
  “仅是如此,也足够了!”叶昭看着手中的纸张,摇头赞叹道:“这造物之奇,当真令人惊叹,此物是否可以量产?”
  “暂时不能,那奇树极少,所产液体也只够制成这一架飞舟,臣等正在试着将其枝叶培育,若能将此植株培育完成,则可量产,主公且看这层细网,亦是以丝线渡了此物。”蒲元兴奋地指着加热口处那一层滤网笑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5/3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