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面穿越之帝王之路(校对)第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424

  周颠等五散人闻言面色一肃,躬身道:“教主放心,月圆之夜以前,我们必定赶回。”
  “另外,尽量贿赂一些元庭要员,救出六大派之后,我们就该着手颠覆元庭了,朝中有人,许多事情会容易很多。”李轩微笑道。
  众人闻言,脸上闪过一抹激动,明教创立之初,本就是为覆灭元庭为终极目标,如今听到李轩如此说,忍不住一阵心潮澎湃,齐声应和。
  “教主,如今元庭虽然残暴,但气数未尽,恐怕如今举事,未必能够成功,反而会成为元庭的重点打击目标。”众人之中,还是杨逍头脑最为冷静,并未被李轩的豪言壮语所打动,冷静的分析道。
  如今元庭的打击范围,基本上还集中在对武林的打压上,民间虽然也有义军,但大都是明教弟子组织的义军,对元庭还构不成威胁。
  “那就让他烽烟遍地,叛乱四起,何愁气数不尽!”
  一句话,众人却能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血雨腥风,饶是这些胆大包天的武林高手,也禁不住齐齐打了个寒噤。
第三十章
人心丧乱
  在现今所有可出售商品中,粮食可说是最不起眼,同时却也是与民生最为要紧,民以食为天,蒙古人虽然残暴不仁,但也知粮价的重要性,是以虽然各地叛乱四起,已经隐隐有了乱世的征兆,但元都作为蒙古国都,粮价一直以来,都相对平稳。
  也因为粮食的重要性不比其他,所以李轩并未一开始就着手粮价,这样极易遭到元庭的注意,不过如今,有了前三次的铺垫,如今粮食买卖做起来,倒是水到渠成。
  元都城的粮价,在杨逍的疯狂购买下,不断地暴涨,不过城中的商户显然是被之前的三次涨跌给弄怕了,眼见有人不断收购粮食,也不敢继续囤积,一来他们的资金经过三次涨跌,已经所剩不多,二来也怕与前三次一样血本无归,再精明的商人面对那样的大起大落也承受不起,所以城中大多数粮商只是不断把粮价抬高,却并没有囤积的意思,少数想要囤积的,眼见各家都是疯狂往出卖,也不由得忐忑起来。
  有过前三次的经历,一些精明的商人也慢慢看出一些门道,这是有人以庞大的资金在幕后操纵,将某样东西的价格迅速抬高,然后当大家疯狂囤积的时候,突然把手中的货物抛出,赚取巨额利润。
  只是虽然看出了门道,但这种操纵方法对于这个时代来说太过超前,无法准确摸到对方的脉门,这些精明的商人也不敢随意投资。
  渐渐地,城中的粮价开始疯长起来,几乎是每个时辰都在涨,短短两天的时间,粮价已经翻了几十倍,不少粮商因此赚的盆满钵满,喜笑颜开,只是看着依旧飞涨的粮价,心中不由得有些懊悔,早知如此,就该多囤积一些才对,只是如今粮食已经卖完,有些不死心的开始以手中赚到的钱开始收购粮食,不过这次他们学精了,没有囤积,收购后再转手卖出去,虽然不能大赚,却胜在稳妥。
  而且,随着粮价的不断攀升,城中的那些蒙古贵族开始坐不住了,前段时间的黄金涨跌,让他们亏得血本无归,如今看到粮食市场如此火爆,顿时坐不住了,开始高价出售家中的粮食。
  而这次似乎不同于以往,对方丝毫没有抛售的意思,眼见粮价已经疯长至五十倍,依旧在不停的购粮,很快,那些蒙古贵族家中的粮食被卖光了,许多贵族不但赚回了前段时间金价波动的损失,更是大赚了一笔。
  面对如此赚钱的买卖,这些蒙古贵族彻底疯狂了,家中没有了余粮,好办,作为蒙古国都,元都仓库中的粮食可不少呢,虽然私自动用粮仓是大罪,但经不住巨大利益的诱惑,而且就算搬空了粮仓,今年秋收也快到了,到时候全国各地运来的粮食又可以将粮仓给填满。
  巨大的利益,可以让人疯狂,这些蒙古贵族,显然在巨额的利益面前,彻底红眼了,一开始还是小心翼翼,但到了后来,彻底放开了,甚至一车车粮食堂而皇之的被运出元都,在这些蒙古贵族的帮衬下,守城兵卒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只是这些逐渐被巨额利益蒙蔽了双眼的统治者并没有发现,随着粮价的不断飞涨,城中的乞丐似乎一天比一天多,短短五天的时间,整个元都城大街小巷之上,几乎被乞丐给填满,甚至不少饿疯的人开始对运粮车展开疯狂的袭击。
  有人打劫运粮车!
  这可是大事,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作为这个天下的统治阶层,谁敢断我财路?没说的,一个字——杀!
  于是元都大街小巷中,巡逻的蒙古士兵明显增多了,专门负责看护运粮车,一旦有人捣乱,胆敢对运粮车发动攻击,立刻就会遭到这些蒙古士兵毫不犹豫的打击。
  作为当今天下,义军首脑的明教一众高层,看着这个场面,颇有些哭笑不得的感觉,官兵跑来保护反贼头子,怎么看怎么觉得别扭。
  七月十四,月圆之夜的前一天,还是那座庄园,杨逍恭敬地站在李轩身后,躬身道:“教主,按照您的吩咐,之前储备下来的钱财已经全部花出去,换来的粮食,已经足够我明教各地义军三年的用度,而且,如今城中的粮价已经飞涨到平时的百倍!”
  百倍,这可是几乎等同于黄金的价格了,李轩心中有些惊叹,摇了摇头:“可惜了,钱有些不够,否则的话,定要将这元都的粮仓给搬空。”
  事实上,如果平价交易的话,李轩此前所筹集的金银,已经足以换取三个元都粮仓的粮食,不过随着粮价的不断飞涨,百倍粮价,如今所能做到的也只有这一步了。
  “要不要,我们再来一次?”杨逍看着李轩,试探的问道。
  “不必,仇恨的种子已经种下,现在的元都就像一个随时可能爆炸的火药桶,所欠缺的,只是一个引燃这个火药桶的契机,月圆之夜将至,我们也没时间继续了,我们的人都进城了吗?”李轩摇了摇头,如今的局面,已经足够了。
  “各部人马已经准备就绪,只待教主一声令下,随时可以对万安寺发起进攻。”杨逍点点头道。
  “好,准备一下,我们出去。”李轩站起身来,伸了伸拦腰,笑道。
  “呃……教主要出去?教主不担心赵敏她……”杨逍看着李轩,惊讶道。
  “放心,我们这位绍敏郡主,现在恐怕已经没心情管我们了。”李轩笑道:“现在,我们就出去看看,找机会点燃这个火药桶。”
  “是。”杨逍闻言,脸上闪过一丝古怪,点点头,招呼上小昭、武青樱,一行四人迈步往外走去。
  ……
  汝阳王府,汝阳王的书房中,此刻的赵敏的确就如李轩所说,已经焦头烂额了。
  “父王,你怎么如此糊涂啊!”赵敏一脸怨气的看着自己的父亲,满心抑郁之气的道:“民以食为天,粮仓更是一国之根本,擅动粮仓,那可是杀头大罪,您到底长了几个脑袋,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做下此事!?”
  “够了,敏敏,怎么跟父亲说话呢,况且,粮仓之事又不是父亲一人在动,七王爷他们还有满朝官员都参与了此事,陛下难不成还要杀掉满朝文武吗?”一旁的王保保不悦的看向赵敏道。
  “满朝文武!?”赵敏一双美眸瞪得老圆,一指门外道:“你现在走出去看看,偌大元都现在都成了什么样子!?此事摆明了是有心人暗中操纵,上次金价交易,我就劝过你们莫贪便宜,你们就是不听,我汝阳王府难道很缺钱吗?现在好了吧,钱是有了,但粮呢!?”
  “够了,敏敏,此事已经发生,如今当尽快想办法解决,我已命令周围各城向大都调集粮草,相信用不了一个月就可以到了,现在急也没用!”汝阳王蹙眉道。
  “你们……唉!”赵敏看着自己的父亲,最终化作一声叹息,恨恨的跺了跺脚,摔门而去。
  “这丫头,越来越没有规矩了。”汝阳王闷哼一声,头痛的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
  跟汝阳王的乐观不同,赵敏此刻心中隐隐升起一股强烈的不安感,这两天她查阅了最近一个月大批的市场资料,虽然对于商道并不精通,但从仙鹤草开始,到后来的黄铜价格变动,再到席卷元庭贵族圈子的金价变动,最后到现在的粮价飞涨,看似毫无关联,但她却能隐隐感觉到幕后有张大手在默默地操纵着这一切,如果只是走到这一步就结束,赵敏倒也不怕,周围几座城池的粮草调集过来,用不了几天,到时候有粮草在手,想要平定波动并不难,但对方会就这样罢手吗?这幕后操纵的人到底是谁?
  没来由的,脑海中闪过李轩的身影,心中闪过一个强烈的念头,这件事跟他脱不了干系。
  女人的直觉有时候没有任何道理可言,却往往准的可怕,虽然这段时间,李轩以及他一众手下的一举一动都在自己的监视之下,但赵敏还是有种强烈的直觉,这件事,就是他干的!
  “来人,让玄冥二老两位师傅还有苦大师过来,我要出门!”赵敏突然站定,想了想,朝门外走去,无论如何,她都要弄个清楚明白,只是当她到达李轩居住的庄园时,却早已人去楼空,留下一座空荡荡的庄子,让赵敏恨得直咬牙,同时心中不安的感觉也越加强烈,尤其是在大街上,看到那一双双或麻木的毫无生气,亦或者隐隐中带着仇恨的目光时,这种感觉提升到极点,人心丧乱,这一刻的大都,几乎满城都是对蒙古人仇恨的目光,让她走在街上,没有丝毫的安全感。
第三十一章
流言四起
  元都城。
  这座昔日的蒙古都城,大元王朝的王庭,此刻却再根本看不出一丝王庭应有的气象,从那座囚笼般的庄园中走出,一路走来,满眼尽是一股难言的凄凉,大街小巷中,入眼的满街都是面黄肌瘦,难民一般的人呆在路边,无神的目光麻木的没有焦距,仿佛对生活已经绝望,默默地呆在这里等死。
  而且,跟普通乞丐不同的是,这些人虽然面黄肌瘦,但却并不像普通乞丐那样衣衫褴褛,甚至在人群中,衣着光鲜的人并不少见,却跟其他人一样,在他们身上感受不到丝毫的生气。
  也难怪,之前虽然无粮,但每天看着城中络绎不绝的运粮队伍,心中多少还有些期盼,毕竟元都现在的样子,有些眼力的人都看得出来,蒙古人就算再不愿意,但若不拿粮食出来,这座都城恐怕也会变成一座死城,心中多少有些盼头,尤其是那一车车粮食经过,满载粮食的车上散发出粮食的气息时,尽管那不是自己的,又有大批蒙古兵护航,但心中至少还没有绝望。
  但从今早开始,往日里那络绎不绝的运粮队伍突然诡异的消失了,就像一夜之间,凭空消失的一般,而随后,街上的蒙古军队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更多了,让有些见识的人隐隐间嗅到一丝不同寻常的气息,而更多的人,却陷入了一种绝望,那支神秘运粮队伍的突然消失,仿佛抽走了这座城市的最后一丝活力。
  偌大元都,此刻却丝毫没有月前初入元都时那种繁花似锦的感觉,整座城池,反而让人感觉到一股难言的死寂,虽然身在人潮之中,周围也全是百姓,却丝毫感受不到一丝生气,仿佛行走在一座废弃已久的死城之中一般。
  就算是作为始作俑者,亲眼见证了这一系列变化的原因,但此刻,行走在这蒙古王朝的大街上,无论杨逍还是小昭亦或是武青樱,此刻都不由得为周围的气氛所感染,心中升起一股难言的凄凉以及一丝淡淡的愧疚,只有李轩一人,面色自始至终都没有变过,但也没有说话。
  并非他冷血,但李轩更知道自己未来的道路未必会是一路坦途,帝王之路,注定充满艰辛,更何况自己的江山将更广,并不局限在一片大陆乃至一个位面,这种惨状,自己必须适应,一将功成万骨枯,一帝功成血山河,作为一名帝王,他必须舍弃一些东西,一些常人所应有的情感,所以,他无法如杨逍、小昭、武青樱一般将心中那份愧疚和怜悯表现出来,反而要让自己默默地去适应这些。
  “万安寺那边的情况如何了?”李轩目光淡淡的扫过麻木的人群,扭头看向杨逍道。
  “启禀教主,蝠王日前已经传来消息,已经跟范兄弟取得联系,书信已经送至六大派各派掌门人手中,宋远桥大侠、灭绝师太已经答应我们的计划,华山掌门何太冲还在犹豫,但少林、昆仑、崆峒两派却拒绝了。”杨逍沉声道。
  “有这两派高手加入已经足够了,至于空闻方丈他们,已经老了,思想太过僵化,没有斗志,把私怨看得太重,注定难成气候,不必理他们。”李轩点点头,明教跟六大派积怨颇深,李轩也没想过这些六大派高手能来多少,宋远桥他们能够答应在意料之中,毕竟有张无忌在,而且自己对武当派也算有恩,双方之间,私怨也不太重,答应也算理所当然的,真正让李轩意外的,反而是灭绝师太的同意。
  峨眉跟明教的仇怨,灭绝的顽固个性,原著中给李轩的印象太深了,能够在自己的调解下,暂缓跟杨逍之间的个人私怨,已经很难得了,李轩实在没想到,自己一纸书信,没请来德高望重的空闻,反而将这个原著中固执刻板的老尼姑给请出来了,多少让李轩有些始料未及,不过结果倒是不错。
  至于灭绝师太到时候会不会反悔或者暗算,李轩倒是没有太大的担心,老尼姑虽然很多时候固执而且不讲理,不过对于阴谋诡计却是从来不屑一顾的,原著中若非有了死志,恐怕也不会让周芷若去施展什么美人计。
  “诸位可知,如今这城中,别说我们这些人,就连那些百年字号的老店,想要从他们店里拿出金银容易,但想要拿出粮食来,怕是连半颗都弄不出来了。”人群中,一群衣着光鲜的“难民”此刻聚拢在一起,这些人家境应该算是不错的,至少在他们眼中,还看不到普通百姓那种麻木和死气。
  “呦,原来是朱兄,有些日子没见,我还以为朱兄已经离开这元都,另谋生路去了。”
  “我也想呐,可惜,城门口的蒙古人许进不许出,早知如此,昨天就该离开了。”被称作朱兄的男子叹息一声,摇头苦笑道。
  “这些可恨的蒙古鞑子,这是把我们往死里逼啊!”另一名一身肥肉的中年人一脸恶毒的说道。
  “谁说不是呢?可是刀把子攥在人家手里,我们能有什么办法?朱兄,你的那些消息早就过时了,现在别说那些店铺,恐怕就是这座大都,都没多少粮食了。”
  “原来是陈老板,呵呵,这你可就说错了。”朱姓男子苦笑着摇了摇头道。
  “哦?朱兄难不成知道什么?”陈老板闻言目光微亮,看向朱姓男子说道。
  “倒是知道一些。”朱姓男子点点头,小心的看了看四周,确定没人注意这边后,才煞有其事的对着众人道:“诸位应该看得出来,此次粮食流失……不,从最开始的仙鹤草价格变动开始,就是有心人在幕后操作的。”
  “这倒是看得出来,只是想不出,究竟是什么人有这么大的手笔?”陈老板点点头,眼中闪过一抹惊叹,作为一名商人,能在这元都立足,别的不说,这份对市场的洞察力还是有的。
  “呵呵。”朱姓男子冷笑一声道:“别人想要做这些,自然千难万难,但若是蒙古人牵头,却太容易不过了。”
  “蒙古人!?”陈老板惊讶的瞪大了眼睛,不信道:“不可能吧?这里可是蒙古王都,这么做对他们有什么好处!?”
  不止陈老板不信,其他人也是一副难以置信的样子看着朱姓男子,毕竟这事听起来太过匪夷所思,其他地方还好说,作为蒙古王朝的都城,蒙古人吃饱了没事干,生生把自己的王庭整成这副德行,哪里还有一点一个王朝王都的景象?
  “嘿,一开始我也不信。”朱姓男子冷笑道:“但大家想想,若非如此,朝廷为什么要派出那么多军队保护运粮队伍?”
  “这……”陈老板有些犹豫的看着朱姓男子,苦笑摇头,这一点,不止是他,恐怕整座元都都没几个人知道。
  “前天我有几个南方的朋友回来,他们带来消息,南边战火愈演愈烈,朝廷派出的平叛大军不但没能将叛军剿灭,反而让叛军趁机烧毁了大军的粮草,那可是几十万大军的粮草啊,如今可不止南方有叛乱,除了我们北方好点儿之外,其他各地都是烽烟四起,用兵的地方太多,我也是听到这个消息,再加上这段时间元都不寻常的举动,我看……”朱姓男子没有把话说完,人的想象力是无穷的,有时候话不需要说完。
  “这些可恨的蒙古鞑子,这是要把这满城的汉人都往绝路上逼吗!?”一名体格魁梧的汉子忍不住狠狠地拍了拍身边的地面,怒吼道。
  “嘘……常兄,慎言呐!”朱姓男子一把捂住男子的嘴,目光警惕的看着一队元兵从不远处走过,直到他们消失在街道尽头,才微微松了口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4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