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面穿越之帝王之路(校对)第2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1/424

  徐子陵皱了皱眉,看向寇仲道:“这图从哪来的?”
  寇仲耸了耸肩:“天津桥下,十两银子一张,现在洛阳城中,大概会点武功的人,手中都会有这么一份,我想不止是洛阳,恐怕杨公宝库的图纸,此刻正在全天下以飞快的速度散播。”
  徐子陵闻言,不禁倒抽了一口凉气,哪怕他对天下事并不怎么上心,也可以想象,一若真是这样,那长安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太平了,得杨公宝库者得天下,两人一路走来,受到多方追杀,都是因为这份宝库,如今这宝库图纸一旦传开,可以想象,长安将会是怎样一份混乱的场面,与其说李阀不想出兵,倒不如说李阀根本腾不出兵力,光是那蜂拥而至的武林之人,就足以让李阀喝上一壶了。
  “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徐子陵回头,看向寇仲道,李密显然也想到了其中的关键,所以最近两天越发疯狂,甚至不惜兵力,恐怕也是推测出跟寇仲同样的结果,所以才想在李轩挥兵北上之前,先一步攻占洛阳,这样就有了与李轩迂回的空间,就算无法击退大炎军队,但也要尽量去拖延。
  “最好的办法就是跟李密和谈,不过这事我们做不了主,别看王世充看上去对我很信任,但这军权抓的可不是一般的紧,现在能做的,要么先解决李密,要么一口气夺了王世充的兵权!”寇仲叹了口气,不管是哪一样,都不是容易的事情,眼下天下大局随着李轩的强势崛起以及慈航静斋莫名其妙的倒戈,南北对峙的局面已经没有了悬念,他所能做的,也只有拖延一些时间,希望能够换取一丝契机,只是就连寇仲也不知道,这丝契机究竟会不会出现。
  “李密!”徐子陵看着有些残破的洛阳城墙,嘴角泛起一抹苦笑,王世充与李密结怨甚深,先不说双方是否会同意联手对敌,就算真的同意了,脆弱的联盟又有多少信任可言?
  “既然不能谈和的话,那只有尽快将李密击垮,彻底将瓦岗寨吞并,才有机会!”寇仲眼中闪过一抹自信的光芒:“留给我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徐子陵点点头,他理解寇仲的急迫感,三个月,只是寇仲推测出的一个理想时间,而事实上,谁也不知道李轩会选择什么时间出兵,或许是三个月,也许明天大炎的军队就会开到洛阳城下。
  可是,要想在兵力不占优的情况下,短时间内击败李密,谈何容易?只是这个时候,徐子陵也不好去泼寇仲的冷水。
  ……
  长安,大唐皇宫。
  李渊皱眉坐在龙椅宝座之上,在他下方,李建成、李元吉、刘文静等一干大唐重臣齐聚于此。
  “陛下,如今已有大批武林人士齐聚长安,杨公宝库的秘密不禁而走,如今出兵洛阳,绝非最佳时机,所谓攘外必先安内,臣以为,当先起出杨公宝库,再出兵洛阳不迟!”一名大臣站在大殿中央,侃侃而谈道。
  “不然!”刘文静出列,皱眉道:“江湖之患终究是小芥,臣以为,如今我朝大敌乃大炎,如今洛阳王世充正与李密死战,双方俱是损失惨重,正是我军出兵的大好时机,只要攻破洛阳,我朝便可占据主动,杨公宝库虽然难得,但若失了先机,却会让我朝在接下来南北对峙的局面中处于被动!”
  “小芥!?”李元吉冷笑道:“阴后祝玉妍、邪王石之轩、魔帅赵德言还有大批塞外高手和中原高手齐聚我朝,刘大人不会以为这些人聚在一起,只是喝茶那么简单吧?”
  “父皇,儿臣也以为,眼下最重要的是长安稳定,大炎新得蜀地,定要消化一翻,我们完全可以等洛阳之战决出胜负之际,再举兵南下,渔翁得利,如今贸然插手洛阳之战,很可能会令原本势成水火的瓦岗寨与王世充暂时抛弃成见,共同抵御我军,错失战机是小,更重要的是,若这各方高手趁我长安空虚,心生歹意的话,将会动摇我大唐国本!”李建成上前一步,沉声道。
  洛阳虽然关系重大,但李轩刚刚掌控巴蜀,要想将巴蜀彻底消化,肯定需要一段不短的时间,为使巴蜀在这段时间不会再生变故,加上稳定四方,必定要抽出大量的精力去经营,如此一来,根本无法腾出手来出兵洛阳,留给李阀的时间,在许多人看来还是相当充足的。
  “陛下!”眼见李渊似有意动的神色,刘文静眼中闪过焦急的光芒,急声道:“大炎皇帝,每次出手,都出人意料,岂可以常理度之,蜀中虽然新下,但只要有天刀宋缺在,就不会乱,李轩随时可能出兵洛阳,争天下,岂同于江湖争斗!”
  “刘大人又何必长他人志气?”李元吉不满的看向刘文静,蹙眉道:“本王也研究过此人过往,不过凭借其那一身惊世骇俗的武功才能有今日成就,一勇之夫,何惧之有,刘大人太过抬举他了!”
  “元吉,休得放肆!”李建成眉头一皱,瞪向李元吉道:“刘大人一心为公,纵使政见不合,也不该如此顶撞!”
  “我说的是事实!”李元吉眉头一挑,瞪向李建成。
  “够了!”李渊皱眉挥手,打断两人的对话,自李世民罹难的消息传来后,这两兄弟原本还算不错的关系似乎也走到尽头,矛盾日渐尖锐起来,这无疑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启禀陛下,宋阀来使已经到了长安!”便在此时,一名侍卫匆匆进入大殿,对着李渊拜道。
  “哦?宋阀?是何人出使?”李渊微微皱眉,这个节骨眼上宋阀出现在长安,可是一件耐人寻味的事情。
  “回陛下,乃阀主宋缺亲至!”侍卫躬身道。
  “什么!”李渊手指哆嗦了几下,差点站起来,天刀之威,名满华夏,虽未被列入三大宗师之流,但在中土武人心中,却是比大宗师宁道奇更加恐怖的人物,一身实力,绝不在当世任何一位大宗师之下,与此同时,天刀始终秉持汉人正统的理念在南方也是深入人心的,四大门阀,除了宋阀之外的其他三大门阀,骨子里或多或少都有胡人血统,宋缺选在这种时候来到长安,作为大唐皇帝,同时也是李阀阀主,李渊第一个想到的却不是其他,而是尽快加强自己身边的护卫,如果天刀不顾脸面来当刺客的话,天底下能挡住天刀的人可真不多。
  “陛下,出兵洛阳的事情……”殿下,一名大臣开口道。
  李渊大手一挥:“朕意已决,攘外必先安内,眼下长安时局动荡,大军不可轻动,严密监察洛阳战事,三军备战,待杨公宝库之事落幕之后,便立刻出兵,不得有误!”
  李渊乾纲独断,他既然已经开口,众臣自然不再反对,只是殿下,刘文静却是有些遗憾的摇了摇头,从宋缺抵达长安的消息传来的那一刻开始,他便知道此次想要让李渊出兵洛阳是不太可能了,只是以宋缺敏感的身份,选择这个时候前来长安,让刘文静嗅到一丝阴谋的味道。
  “高丽使节团如今到了哪里?”李渊看向众人道。
  “回陛下,已于昨日下午抵达长安,如今被安排在驿站落脚!”礼部大臣躬身道。
  “好生款待,不得有丝毫怠慢!”李渊沉声道。
  与此同时,长安,一处偏僻的所在。
  “师尊,您找我?”侯希白与杨虚彦恭敬的站在石之轩身后,面对这位师尊,两人同时感到一股莫名的压力压抑在心头,大气都不敢出一口。
  石之轩回头,额头的金印被一撮刘海遮盖,眼神中,带着几分憔悴,看着两人,眼中闪过一抹慈爱的神色,微笑道:“没想到,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你二人如今已各自成才,让为师心怀大慰!”
  “全赖师尊栽培!”虽然石之轩语气温和,但两人却大气都不敢出,他们很清楚,眼前只是石之轩善的一面。
  “今次,为师遇到一些难题,需要你二人来相助。”石之轩微微苦笑道。
  “请师尊吩咐!”两人连忙点头,同时心中却是不由自主的升起一股疑惑,是什么事,让这位心高气傲的师尊都犯难?
  “我要你二人助我夺得圣帝舍利!”石之轩眼中闪过恼怒的神色,这段时间以来,他用尽各种办法想要祛除眉心金印,却始终无法如愿,那金印仿佛长在他眉心处一般,令他颇为无奈,如今能够想到的,也只有靠邪帝舍利,希望能以邪帝舍利中数代邪帝的精元帮助自己冲破桎梏,达到精神圆满,同时也将金印祛除。
  ……
  “绾儿,若此次杨公宝库中,为师有何不测的话,阴癸派就交由你来执掌,你乃百年来,我圣门最出色的弟子,为师相信,终有一日,你能够达到天魔秘第十八重,振兴圣门!”祝玉妍看着绾绾,眼中露出慈爱的神色。
  “师尊,您不是已经突破到第十八重了吗?”听着祝玉妍话语中那抹决绝,绾绾忍不住问道。
  “不同的!”摇摇头,想到这第十八重所付出的代价以及天然居中那一夜荒唐,祝玉妍心中就不由腾起一股羞怒,目光复杂的看向绾绾道:“此次为师却是为了却一桩恩怨而来,记住,千万不要沾惹杨公宝库,尽快离开长安,执掌掌门之后,留在南方,李轩不会为难我阴癸派!圣门是否能够复兴,或许要落在此人手中,只是绾绾切记,莫要和此人走的太近。”
  “是!”绾绾点点头,虽然有些担忧,但看着祝玉妍此刻决绝的神色,也知道劝阻恐怕无用,只是心中却已经有了决定,无论是否会惹师傅不开心,此次杨公宝库之行,她都必须前往,助师尊一臂之力。
  祝玉妍抬头,清冷的月色下,额头的金印散发着淡淡的光泽,只是这种成都的痛楚,她暂时还忍受的了,目光看向巴蜀的方向,不知为何,一些旖旎的画面再次自脑海中腾起,令她心中止不住一阵哀怨,就当作,是一场梦吧,如今,梦却是该醒了!
  同一片月色下,刚刚打发走两个徒弟的石之轩似有所觉,抬头,目光看向洛阳的另一个方向,微微犹豫了一下,最终却是叹了口气,转身,回到自己的房间中,长安这盘棋,虽然他不是布局者,但却要得到最大的利益,绝不甘心就此被束缚了自由。
第九十三章
枭雄末路(一)
  “杜如梅?”成都,昔日独尊堡中,李轩饶有兴致的看着眼前一脸颓废的男子,微笑道。
  “草民杜如梅,参见炎皇!”颓废男子微微下拜道。
  “天策府首席谋士,可算不上草民!”李轩摇了摇头,看着杜如梅道。
  “可惜……”杜如梅苦笑着摇摇头道:“如今身在大炎,昔日大唐的身份却是做不得数了。”
  “这么说来,杜先生愿意入我朝了?”李轩有些惊讶的看向杜如梅,作为这个时代的顶尖谋士之一,李轩已经想过很多种收服这位谋士的方法,只是眼下的情况似乎有些不对。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杜某既然身在大炎,自然便是大炎之滨!”杜如梅洒然的点点头道。
  “说的不错,是朕看走眼了!”李轩突然笑了,他已经理解了杜如梅的意思。
  一直以来,李轩心中想出的收服杜如梅的方法,都是基于杜如梅忠诚于李世民的前提下,但如今看来,却是李轩想错了,杜如梅无疑是可以堪称这个时代顶尖人才,其能力自不必说,但志向却不是一般的大。
  虽然没有明言,但李轩已经从杜如梅的态度和语气中得出自己想要的结论,与其说杜如梅忠于李世民,倒不如说杜如梅忠于这天下,他的目标,或者说志向并非助一家一姓平定天下,而是要让天下尽快回归一统,听起来,差别似乎不大,但实际上,却天差地远,通俗来讲,谁最有希望一统天下,他便忠于谁!
  以往,杜如梅无疑是更看好李世民的,但如今李世民死了,虽然李阀因此而变得空前强大,却失去了李世民在世时那股锐意进取的王者心态,李建成或许能力上并不比李世民差多少,但有些东西,是跟能力无关的,有些人是天生的皇者,而大多数人,却是只能为臣,哪怕能力再高,也无帝王那股开国气魄。
  李建成,虽然有能力,但显然并不具备成为天下之主的资格。
  相比于失去李世民的李阀,杜如梅显然更看好李轩一些,有着足以比拟李唐的地盘和人口,却又没有李阀内部日渐眼中的倾轧现象。
  “既然如此,就暂命你为益州令,辅佐杨逍,治理益州民生。”看着杜如梅淡淡的吩咐了一声,虽然杜如梅之才,足以成为荀彧那般的王佐之才,不过大炎自有法令,无论文武,都有律可循,这一套人士升迁的法令,乃是经过两宋时代不断修正,几可说是封建时代的吏治巅峰,正可借眼下这个时代,科举制出现的契机,将这个体质随着科举制度的不断完善,悄无声息的融入其中。
  “臣,领命!”杜如梅躬身感恩,随即抬头,看向李轩道:“陛下如此着急回朝,可是已经准备好出兵洛阳的打算?”
  点点头,并未因为杜如梅看出自己的打算而惊讶,示意对方继续说。
  “眼下洛阳正处于李密与王世充的决战之时,从战局上看,绝非最佳出兵时机,但从大局来看,洛阳乃接下来南北对峙的战略重心,陛下和李唐之间,谁能抢先一步,占据洛阳,谁将获得接下来的主动权!”杜如梅看向李轩,沉声道:“陛下显然也看出这点,臣有一策,望陛下圣裁!”
  “说来听听。”李轩饶有兴致的看向杜如梅,也想看看这位当世顶尖谋士有何金玉良言?
  “瓦岗李密,虽然号称战无不胜,但事实上,自李密与翟让反目开始,瓦岗已经开始走下坡路,内部分裂之势已现,尤其是在李密杀死翟让之后,虽然瓦岗寨内部的矛盾暂时被李密压下,但随着李密久攻洛阳不下,这份矛盾也会逐渐剧烈起来,陛下此次出兵洛阳,虽意在洛阳,但臣以为,当先攻瓦岗,瓦岗一下,洛阳将彻底沦为一座孤城,又久经战乱,军心思定,民心思定,陛下只需以攻心之策,围而不攻,洛阳将不战自溃!”杜如梅侃侃而谈道:“瓦岗寨必须速战速决,否则一旦李密与王世充联手,这场战争将会成为一场持久战,等长安李唐反应过来出兵之际,我军就算攻陷洛阳,也将势必损失惨重,在接下来争夺天下的局势中,会对我军产生不利!”
  “不错!”李轩瞳孔中,一缕金光闪过,微笑着点点头道:“杜卿之言,深得朕心,巴蜀安定之后,便前往洛阳参政吧!”
  这样一个顶尖人才,虽然治理地方也是一把好手,但多少有些大材小用的嫌疑,巴蜀,太小,不足以让他施展才华。
  “臣遵旨!”杜如梅不卑不亢的躬身领命道。
  “杨逍!”杜如梅退下,李轩看向杨逍道。
  “臣在!”杨逍上前一步,躬身道。
  “巴蜀暂安,但不可掉以轻心,李阀若在洛阳攻势不顺,巴蜀将是对方重点攻略之地,你的担子可不轻!”李轩看向杨逍笑道。
  “陛下放心,臣在一日,必保巴蜀不失!”杨逍躬身道。
  又安排了一些事物,范卓、狼王等原川帮和巴盟的各大头领,都有了相应的封赏官爵,原本两帮麾下人马也被编入川军,由杨逍统一调度,杜如梅责专门负责巴蜀内政,诸事安排妥当之后,李轩正式宣布,休整一日之后,将启程赶回襄阳,虽然早在巴蜀之行以前,已经开始准备,但最后的总攻还需要李轩来主持大局。
  ……
  长安,随着杨公宝库的消息传遍江湖,越来越多的人汇聚到长安,一时间,长安龙蛇混杂,哪怕李渊调动了长安一带所有的驻军前来维护治安,依旧有些捉襟见肘,城中斗殴仇杀之事接连不断,为长安治安造成极大困扰,此刻,李渊无比庆幸当初的决定,若没有这些军队镇压,眼下的长安还不知要乱成什么样子。
  不过眼下,让李渊头疼的却是另外一件事情,天刀宋缺,在抵达长安的第二天,便向高丽使者,奕剑大师公然提出挑战。
  如果换个时间,换个地点,李渊倒是巴不得这两人来一场生死决战,最好能够两败俱伤,统统死掉,但眼下,在这个节骨眼上,两人在长安这个已经龙蛇混杂的地方生死对决,却绝不是李渊愿意看到的结果,本就因为杨公宝库的事情而渐渐变得有些混乱的长安,因为宋缺与傅采林两位当世顶尖高手的对决,定然会吸引更多的江湖高手前来。
  可以想象,那些原本对杨公宝库没什么兴趣的隐世高手,不管他们是否有意,但长安本就动荡的局势必会因为这些人的出现,走向更加不可预测的未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1/4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