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天子(校对)第3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2/1156

  胡晟缩着脖子,咧着嘴,赔笑着说道:“大司马,贳县的粮食,养贳县本地人,绰绰有余,可是,有很多的流民也跑来了贳城,这些流民没有吃的,入冬之前,情况还好点,入冬之后,每天都会饿死几个……”
  这天寒地冻的,对于流民而言,生存的条件自然是越发的艰难。刘秀沉吟片刻,说道:“即日起,县府对城内之流民,每日至少施粥一次。”
  胡晟愣了一下,连忙说道:“大司马,县府的屯粮并不多……”
  “倘若县府的粮食不足,就从这些军粮里抽调。既然贳城现已归属汉室,贳县境内,就不能再有饿死人的情况发生!”刘秀不容置疑,斩钉截铁地说道。
  胡晟急忙躬身应道:“下官谨记大司马教诲,县府即日起,每日定为城内流民施粥一次!”
  耿纯走上前来,对刘秀小声说道:“主公的做法,固然可以救济流民,但终究是治标不治本啊!”
  河北的流民那么多,能供养千人、万人,但能养得起十几万甚至几十万、上百万吗?
  刘秀苦笑,他何尝不知道施粥这类的做法是治标不治本,只要还有战事,只要还存在战乱,最终倒霉的人,都是百姓。
  他眯缝着眼睛,意味深长地说道:“河北祸乱的根源,并不在郎,而皆在义军!”
  赤眉、铜马、大彤、高湖、青犊等等,大大小小数以百计的起义军在河北各地,四处乱窜,搅得民不聊生。
  当初各支起义军的宗旨都是志在反莽,可现在王莽已死,新莽朝廷已灭,但这些起义军都没有解散,还在各自为政,四处洗劫。
  这种情况下,河北又岂能太平?河北的百姓,又岂能安生?
  听闻刘秀的这番话,耿纯心生敬佩,主公之言,是直接说到根子上了。
  河北的困境,并非是王郎造成的,说白了,王郎就是个在乱世之中,浑水摸鱼的投机者。真正的祸根,是散布在河北各地的起义军。
  起义军揭竿而起的初期,是百姓们为了生存,铤而走险,反莽反朝廷,发展到现在,他们的诉求虽然都已得到了满足,但要他们自己解散,那已是不可能的事了。
  人都有私心,都有欲望,队伍好不容易壮大起来,又怎么可能会自己解散,人们又怎会白白放弃自己手中的权利。
  为了让自身继续生存下去,也为了继续扩大自己手中的权利,各地起义军还在不停的招兵买马,河北的情况并没有因新莽朝廷的覆灭而有所好转,反而更加混乱,无法无天。
  目前,河北这里,包括冀州、幽州,大的势力可分为三股。
  一股是刘秀所代表的更始朝廷,一股是以王郎为首的邯郸赵汉朝廷,还有一股就是起义军。
  只不过起义军的情况比较特殊,它不是一个整体,内部大大小小的起义军有上百支之多,各自为政,有的相互配合,有的也存在争端,为了各自的势力范围,甚至不惜大打出手,斗得你死我活。
  耿纯向刘秀拱手说道:“主公是一语中的!”
  刘秀苦笑,说道:“即便明知道祸乱的根源在哪,我们现在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现在让刘秀去平定各地的义军,那是不分轻重了,首先刘秀还没有那么强盛的实力,其次,目前对他最直接的威胁就是王郎,他不可能放弃攻打王郎,转而去平定各地的起义军。
  见刘秀清楚的知道祸根在哪,也能理得清轻重缓解,耿纯不再多言,向刘秀躬了躬身子,退到一旁。
  刘秀在贳城期间,全面恢复汉制。
  县府的官员,要求必须穿戴汉制的官袍,民间的各种苛捐杂税,全部废除,因违反莽制而被抓入狱者,全部释放,对于流离失所的流民,县府每日定时施粥等等。
  这些举措,让刘秀越发的赢得民心。消息很快也传到贳县周边,就连其它县城的百姓都希望汉军能尽快攻打过来,赶跑王郎军,接管自己所在的县城。
  这日早上,刘秀接到铫期呈交的探报,以严奉为首的三万王郎军,现已由临平南下,直奔贳县而来,看架势,是准备强攻己方所在的贳城。
  另外,邓禹也派人传来消息,提醒刘秀在贳城做好防守准备,只要能顶得住严奉部一天的攻势,己方的援军便可从严奉部的背后杀到。
  到时,己方两面夹击严奉部,不愁严奉部不灭。
  接到消息的刘秀,没敢多耽搁,立刻着手布置贳城的城防。
  贳城城内的流民数量不少,这时候倒是派上了用场,刘秀派人征召流民参加城防,既补充了自己这边的人手,也可以让流民们一日三餐,温饱有了最起码的保证,可谓是一举两得。
  在巩固贳城城防期间,城内的许多百姓也自发的参与到城防工作中,帮忙运送滚木、礌石,赶制箭矢等等。在军民的通力合作下,贳城的城防可谓是日渐坚固。
  其实贳城的北面就是洨水,城邑自身是有天险做协防的,只不过现在已是深冬,洨水业已被冻成冰河,根本阻挡不了严奉部的大军。
  三日后,以严奉部越过洨水,抵达贳城。
  因为后面有邓禹、吴汉、耿弇三路汉军追击,严奉片刻都不敢停歇,全军上下只稍做休整,他便下令大军攻城,务必要在天黑之前,撕开贳城的城防,攻入城内。
  在严奉的号令下,三万之众的王郎军,对贳城的北城展开了猛攻。严奉军跑得仓促,军中并没有携带大型攻城武器,完全是靠着人多势众,硬着头皮城头上冲锋。
  贳城方面,刘秀亲自上阵,于城墙上指挥己方将士作战。
  随着王郎军的主力推进上来,双方的攻防战开始全面爆发。
第四百三十三章
城头血战
  现在刘秀手下的将士,有他从中山郡带来的郡军,去掉伤亡,不足两千人;有耿纯为首的耿家人,去掉伤亡,两千出头;另有贳城投降的县兵加上衙役,不到千人;贳城自愿投军的壮丁,一千余人,林林总总加到一起,共有六千人左右。
  看到城外的王郎军不断的逼近,距离贳城的城墙已不足五十步远,刘秀将手中的佩剑向前一挥,大声喊喝道:“放箭!”
  随着他一声令下,城头上的守军纷纷端起弩机,对准城外的王郎军,搬动悬刀。
  啪啪啪!弩机弹动之声连成一片,城头上,弩箭如雨点一般砸进王郎军的方阵里。
  叮叮当当!弩箭撞击盾牌,脆响声此起彼伏。噗、噗、噗!箭矢穿透甲胄的闷响声也是接连不断。向前推进的王郎军兵卒,不时有人中箭倒地。
  守军能有这么多的弩机和箭矢,可以说是严奉功不可没。
  严奉在贳城,不仅囤积了大量的粮草,而且还囤积了不少的物资,其中的盔甲、武器都是数以千计,现在这些东西,皆被刘秀拿来对付严奉自己了。
  王郎军顶着箭雨,不断的向前推进,等人们距离城墙不足十步远,齐齐高举起云梯,开始向前冲锋。
  人们跑到城墙下面,合力把一架架的云梯搭在城墙上,紧接着,兵卒们使出吃奶的力气,疯狂向上攀爬。
  城头上的守军,或是放箭,或是投掷滚木、礌石,从云梯上被砸落下去的兵卒,仿佛下饺子似的,接连不断。
  参与协助城防的壮丁虽然不会打仗,但他们也没闲着,不停的运送滚木、礌石到城头上。
  另外还有人点燃了柴火,将大铁锅架在上面,向铁锅内添水,等水烧开了之后,人们合力抬起大铁锅,走到箭垛前,将一锅锅的开水倒到城外。
  被开水直接淋到身上的王郎军兵卒,直被烫得嗷嗷惨叫,只顷刻之间,城墙地下的王郎军就如同炸了营似的。
  不过三万大军的攻城,终究是声势浩大,非同小可。
  主要是王郎军的攻势呈绵性,守军打退了一拨敌军,都来不及休息,第二拨敌军又攻了上来。好不容易把这拨敌军打退,后面还有第三拨、第四拨在等着。
  双方的交战由上午一直持续到中午。这时候,城头上、城头下,尸体都已叠叠罗罗,无论是守城的刘秀军,还是进攻的严奉军,战斗到现在,伤亡都已不小。
  战斗到这个程度,双方比拼的已不仅仅是战力和斗志,同时也是在比拼意志力,看谁更能咬牙坚持下去。
  久攻不下,严奉心急如焚,作为全军主将的他,都已站到距离贳城只一百步左右的地方,他双手握着佩剑,拄在地上,眉头紧锁地望着前方的战况。
  眼瞅着己方的攻势又开始渐渐疲软,严奉深吸口气,侧头喝道:“张英、张进何在?”
  “末将在!”随着话音,两名将官出列,向严奉插手施礼。
  严奉面沉似水地说道:“你二人各率领三千兵马,替换下刘勋、田昭!”
  “末将遵命!”张英、张进双双答应一声,大步流星地转身走开,而后各点了三千将士,开始向贳城发起冲锋。
  业已战至筋疲力尽且伤亡惨重的刘勋部和田昭部被替换下来,取而代之的是张英部和张进部。
  张英和张进的攻城,要比刘勋和田昭凶猛得多。
  这两人,都是身先士卒,玩了命的往前冲。主将尚且如此,下面的兵卒们哪里还会贪生怕死,人们甩开膀子,紧跟着张英和张进,卯足了劲的往城头上攻。
  王郎军的攻势突然变猛,守军逐渐抵挡不住。很快,一名王郎军兵卒顺着云梯攀爬到城头上。
  他刚从箭垛上跳下来,周围一同射过来三支弩箭,把他射杀在地。不过紧接着,第二名王郎军兵卒又翻过箭垛,跳到城墙上。
  手持弩机的守军,边重新安装弩箭,边连连后退,手持长矛的守军冲杀上来,将那名敌兵刺杀在地。
  他们都没来得及把长矛对敌兵的身体里抽出来,第三名敌兵又跳了上来。
  这人手持长剑,一剑刺在一名守军的身上。
  后者惨叫着倒地的同时,这名王郎军兵卒也被两杆长矛刺翻在地。可是第四名、第五名……越来越多的王郎军兵卒顺着云梯爬上城头,与守军展开了近身肉搏。
  双方混战在一起,打得不可开交。这边的城防被撕开了口子,导致附近的守军精力分散,渐渐的,更多的王郎军兵卒攻到城头上。
  张英也顺着云梯爬了上来,他手持长剑,连续砍杀数名守军,然后向周围看了看,断喝道:“给我找到刘秀,今日我定要取刘秀小儿的首级!”
  他和张进之所以作战如此凶狠,很简单,两人是要给自家的兄弟报仇雪恨。张英是家中的老大,张进是家中的老三,而被耿纯砍杀的张吉,则是家中的老二。
  自家的兄弟惨死在贳城,身首异处,张英和张进自然都狠毒了刘秀。
  就在张英带着麾下的兵卒,准备向城门楼那边进攻的时候,王霸抡着大铁锤冲杀过来。
  到了王郎军近前,王霸断喝一声,大铁锤横扫出去。
  首当其冲的兵卒还想用剑格挡,耳轮中就听嘭的一声闷响,这名兵卒,连人带剑一并横飞出去,连带着,还撞到旁边一群同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2/11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