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在火星上(校对)第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187

  唐跃竖起大拇指,稍稍顿了顿,也转身朝屏幕上的麦冬挥了挥手,露出灿烂的笑容。
  女孩漂浮在空间站里,隔着一毫米厚的屏幕玻璃与四百公里的轨道高度,朝唐跃轻轻地挥了挥手,目送那个男人笨拙地打开气闸室的舱门。
第二日(3)如何炸掉一颗地球
  昆仑站的主体是个白色硬壳,像一个大碗那样倒扣在火星表面上,外壳的主要材质是玻璃纤维增强的PEEK塑料,也就是所谓的聚醚醚酮,这是一种芳香族结晶型热塑性高分子材料,在航天工程中应用广泛,高强度高耐磨,在零下二百五十摄氏度至三百摄氏度的温度区间内都能正常使用。
  唐跃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沙地上,绕着昆仑站仔细地检查,主站的气密性不能出现任何问题,火星的大气压只有700帕,还不到地球的百分之一,而昆仑站内维持着101千帕的标准大气压,如果主站的外壳上出现裂纹漏气,那么整个昆仑站会在两个小时内变成一座死寂的坟墓。
  今天的天气很好,太阳高悬在头顶上。
  唐跃抚摸着昆仑站光滑的外壁,这道白色外墙有将近三米高,四周用拉直的钢缆牢牢地固定在了地上。
  “老猫啊,我有个问题要问你。”
  “嗯?”老猫的声音从耳机里传出来,“啥事?”
  “在什么情况下地球才会炸掉?”唐跃问。
  “任何情况下地球都不会炸掉。”老猫回答。
  “那地球为什么消失不见了?”
  “我怎么知道它为什么会消失?无论它是怎么消失的,它都不会是被炸掉的。”老猫耸肩,“如果地球真是被炸掉的,你知道想要炸掉地球需要多大的能量么?”
  “多大?”
  唐跃伸手扒拉扒拉钢索,昆仑站有六根固定钢索,一头挂在外壁上,另一头用长钉深深地钉进地下。
  “我们可以做一个非常简略的计算,地球的平均半径是六千三百七十公里,赤道周长四万公里,那么根据球体体积的计算公式V=4/3πR∧3,地球的体积大概是1.08×10∧12立方公里。”老猫说。
  “地球上的重力加速度是9.8m/s∧2,根据你高中学过的mg=GMm/R∧2,以及圆周运动公式,可以推算出地球的密度大概是每立方米5.5×10∧3千克,也就是说比水的密度大五倍多一点。”老猫接着说,“所以地球的质量大概是5.97×10∧24千克。”
  “也就是5970000000000000000000吨。”
  唐跃压根就没听清楚老猫说了多少个零,满脑子都是零。
  “我们可以把‘炸毁地球’简单定义为‘把地球上的所有物质全部加速至第一宇宙速度,脱离地球引力的束缚’,也就是达到每秒钟7.9公里的速度,根据动能守恒公式,可以计算出,做到这一点至少需要能量2.24×10∧32焦耳。”
  “也就是224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焦耳。”
  唐跃:……
  “当年炸平了广岛的那颗原子弹释放的能量大概是5.5×10∧13焦耳,也就是说,如果你想炸掉地球,需要4×10∧18枚小男孩原子弹。”老猫最后给出结果,“这相当于全世界六十五亿人,每个人都拎着六亿枚核弹,然后所有人都把核弹深深地埋进地下,同时引爆,才能炸掉地球。”
  “再给人类一万年,人类也造不出来这么多核弹。”
  唐跃:……
  “退一亿步说,如果真有谁能彻底炸掉地球,那么数以亿万计的岩石碎片会遍布在整个轨道上,形成一条小行星带,或者在重力的作用下重新聚合成一颗行星。”老猫说,“但就目前的观测结果来看,以上迹象都没有发生,地球只是单纯地消失了,没有任何遗留和碎片……这显然不是被炸掉了。”
  “那这是怎么回事?”
  老猫顿了顿,犹豫了几秒钟。
  “地球更像是被直接抹消了,就像是用橡皮擦掉了一样干净,据我所知,下手这么干脆利落还能擦除一切犯罪证据的,只能是一颗微型黑洞落进了地球。”老猫说。
  “什么?黑洞?”
  “一颗微型黑洞,比如说一个质子……质子太小了,一个葡萄球菌那么大的黑洞。”老猫解释,“如此微小的黑洞,如果你不去搭理它,那么它会迅速蒸发消失,但如果你把它丢在地球上,那么它就会吸入地球的物质,同时沉入地心,在吸入地球的质量之后,这颗黑洞的质量会逐渐增大,同时会变得比较稳定。”
  “这种处理尸体的方式比较干净,不会把痕迹搞得到处都是。”
  “问题是地球上哪来的黑洞啊?”唐跃皱眉,“欧洲那帮人搞高能物理搞出了岔子?”
  “我可没说地球消失一定是黑洞搞的鬼,你先别这么着急地给人家扣帽子,LHC也没法制造黑洞。”老猫摇摇头,“地球这么大的质量,竟然能不声不响地凭空消失,这显然是违背质量守恒定律的,按照目前我们掌握的物理,唯一有可能的原因就是黑洞……因为黑洞视界之内不遵循我们已知的所有物理规律。”
  “但黑洞猜想其实也是明显不对的,如果地球真的被黑洞给吸进去了,那么在短时间内会有庞大的质量转换成能量辐射出来,在我们眼中,地球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变得和太阳一样亮。”老猫想了想,又推翻了黑洞的猜想。
  “那应该是什么原因?”
  “我也不知道,可能是因为某种超出我们认知的自然现象,比如说一种我们之前闻所未闻的大过滤器,过滤人类文明时顺带把地球一起给过滤了。”老猫说,“也有可能是某个超出我们认知的智慧文明干的。”
  外星人?
  唐跃一愣。
  外星人把地球给抹掉了?
  你要是放在平时,唐跃肯定认为老猫这是在说胡话了,作为一个红旗底下长大的唯物主义无神论者,他怎么能相信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但唐跃现在不得不接受这个说法,地球都没了,最不可想象的事情已经发生了,还有什么是不可能的?说不定真是什么远超人类想象的神级文明干的呢?
  某个神一样的东西,高高地正襟危坐在银河系之上,不小心放了个屁。
  昨天晚上吃坏肚子了。
  神默默的想,然后悄悄地朝四周望了望。
  嗯……银河系一切正常,还好还好,没人发现我放屁了,没造成任何破坏,继续正襟危坐装高冷。
  地球就这样没了。
  人在家中坐,屁从天上来。
  “外星混账们——”唐跃仰天怒吼,“我操你大爷——!”
第二日(4)放飞自我的鹰号飞船
  唐跃气喘吁吁地坐下来,背靠着气闸室的舱门,仰望百米之外的鹰号登陆器,白色整流罩上的鹰头涂装威风凛凛。
  鹰号登陆器着实是个大家伙,有差不多四层楼那么高,由四条粗壮的液压长腿支了起来,下降级火箭底部一共有四个内埋式收敛扩散喷管,着陆时这四个喷管会喷出每秒数千米的高温高压气体,并提供高达一百二十吨的庞大推力,除了四个主喷管,还有四只小的游动发动机,负责维持登陆器的姿态稳定。
  如何让鹰号飞船安全着陆也是个难题,此前人类的航天计划从未让这么大的玩意再入大气层——除了航天飞机,但航天飞机不需要垂直降落,一般飞船的返回舱都是两三米高的小东西,最多装几个人,重量很轻,结构牢固,用降落伞就能有效减速。
  但鹰号飞船不能这么干,因为它的体积和重量都太大了,而火星的大气层过于稀薄,十公里高度上的火星大气密度仅有每立方米0.0065千克,相比之下地球在这个高度的大气密度是每立方米0.413千克,差了六十三倍。
  在这种情况下,降落伞没法提供有效减速,它根本就拉不动这么一个庞然大物,鹰号飞船再入大气层时速度超过十几倍音速,它会呼啸着从天上划过,然后在火星地表上摔成一包渣。
  这个难题一直都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各路方案都因为各种原因被否决。
  最后传奇的加州理工学院JPL站了出来,大手一挥,我来!
  喷气推进实验室中的一帮技术宅们顶着鸡窝,踏着拖鞋,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吃了半年泡面,这群地球上最顶尖的秃头们消耗了半吨草稿纸,终于拿出了解决方案,他们决定使用降落伞配合火箭反推法减速,并为登陆器设计了重重保险。
  这群人把登陆器设计成一个升力体,与传统的钝锥形飞船完全不同,它不再采用弹道式再入大气层,而是在大气层中进行滑翔,通过长距离的滑翔逐渐减速。
  登陆器在一百二十公里左右的高度进入火星大气层,这个时候它的速度高达每小时21000公里,一分半后打开腹部的充气式减速器,所谓充气式减速器,就是一个庞大的气垫子,鹰号飞船就是坐在这块大气垫子上下来的,不知道长什么样的想象一下阿拉伯飞毯。
  充气减速器是第一次减速,它能把速度降低至每小时2000公里左右,这个时候开始第二次减速,抛弃减速气垫,同时一张直径三十米的庞大环帆伞被打开。
  降落伞把鹰号飞船的速度降至每小时三百公里,这个时候高度已经下降至数百米,反推火箭启动,登陆器以垂直姿态缓缓降落。
  最后液压放下着陆架。
  站稳了。
  任务完成!
  这就是唐跃眼前那艘鹰号飞船的最终设计,它看上去像是一架屹立在地面上的航天飞机,但它没有航天飞机那么大的机翼,就像是个线条圆润的馒头。
  唐跃看到的白色部分是鹰号飞船的背部,另一面的腹部实际上是黑色的,覆盖着隔热瓦,鹰号飞船进入大气层时是以腹部朝下,趴着飞下来,相当放飞自我。
  唐跃看了一眼手腕上的显示屏,“气温零下二十九度,真特么热。”
  “你把明光铠脱了再说这话试试。”老猫的声音在耳机里响起来。
  “如果我是火星人,我肯定觉得这温度很热。”唐跃甚至还用手扇风,尽管隔着面罩他什么也感觉不到,“一个烈日炎炎的夏季正午,好想吃冰棍啊……火星砂岩与高氯酸盐冻结的冰激凌,灌满了二氧化碳,啊,啃一口满满的都是童年的味道。”
  老猫:……你在胡扯些什么?
  “我在回忆我在火星上长大的童年。”唐跃说着还轻轻地哼起歌来,哼的是罗大佑《童年》的调子,“陨石坑边的石头上,蟑螂在声声叫着夏天,沙漠边的山谷里,只有飞船停在上面……”
  “火星上为什么会有蟑螂?”老猫愣愣。
  “变异蟑螂。”唐跃回答,“火星异种看过没有?里面就有变异的蟑螂。”
  老猫:……
  “太阳能电池板都放好了?”
  “放好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18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