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坛第一外挂(校对)第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1110


第015章
高难度投篮
  高难度投篮(青铜级):可获得NBA边缘级得分后卫高难度投篮能力,在进行挡拆、后仰、漂移投篮、后撤步投篮、拉杆等高难度投篮时可获得相应命中率加成。
  在获得这枚徽章的一瞬间,各种技巧、意识就灌入了林易的大脑里,至于命中率加成,林易并不知道到底有多少,按照系统的尿性,肯定又要让自己去实验了。
  呸,你这还敢叫篮坛第一外挂,要知道林易也是混起点小说网的,什么足球修改器那些小说里人家都是直接修改能力的好吧,你这还要我自己去试?而且身体天赋什么的还要我自己去开发?你这也好意思叫篮坛第一外挂?
  果然现实和小说就是有区别的。
  小说都是骗人的啊。
  “林,你和斯蒂芬一起上报纸了啊!”在和野猫队一起收获了七连胜之后,林易也没忘记刻苦训练,先把各种训练值刷满再说。野猫队的篮球馆里,作为林易的头号陪练,安东尼比斯利兴奋的拿着报纸走了进来。
  正在加练的斯蒂芬库里也跑了过来,娃娃脸一脸的好奇。
  “在这名奇特的中国中锋加入之后,他和斯蒂芬成为了带动戴维森野猫队在NCAA不断前进的关键人物,他们的双核驱动让戴维森学院这所名不见经传的大学变成了一辆跑车,现在人们都称他们为:波涛兄弟……”
  波涛兄弟?看完报纸的林易差点没把隔夜饭给喷出来。
  作者署名:贾维尔-斯坦福。
  “酷!太酷了!”斯蒂芬库里虽然不是第一次上报纸,但是每次上报纸他都很开心。
  “这张照片可真帅,但是我记得这个球好像后来没投进吧?”安东尼比斯利转头看了一眼林易,问道。
  林易尴尬地咳嗽了一下,“动作帅就行,结果嘛,不重要不重要,我的偶像科比布莱恩特曾经说过,姿势胜过一切!”
  安东尼比斯利想了想:“我怎么不记得科比说过这样的话。”
  嘿嘿,林易可不想去解释,毕竟安东尼比斯利又不混新浪、贴吧、腾讯和虎扑,在那上面可有太多的科比说过,勒布朗说过了……
  不过波涛兄弟,贾维尔可真是要雷死人啊,要是未来的克莱和库里知道了,保证一定打不死他……
  “他们的联手进攻就像波涛一般汹涌,斯蒂芬精准的三分制导和本赛季开发出来的传球能力,林出色的挡拆外切投篮和内切顺下,还有别的NCAA内线不具备的高位运球单打能力,他们绝对是疯狂三月上值得下注的队伍之一。”
  林易觉得有必要请贾维尔斯坦福吃个饭,要知道正是因为这位记者的不断报道,林易才会被ESPN选秀网列为值得关注的对象。
  打的再好也需要宣传啊,迈克尔比斯利是怎么被炒作成状元热门的?今年的塔比特不也是个例子吗,媒体对他都快吹上天了……
  野猫队的下一个对手是斯坦福大学,一般在学术上越出名的队伍,在NCAA的舞台上越弱,斯坦福大学也不例外,是南部联盟又一支著名的弱旅。
  最近的连胜让麦克洛普看到了卫冕南部联盟冠军的希望,这位老帅的心情可好太多了,头发也开始恢复了年轻人才有的黑色。
  “咦,林,好像又长高了?”詹宁斯助教突然说道。
  虽然知道林易的骨龄测试是221公分,但是他的身高在那次暴涨之后有一小段时间没长过了。
  看来又需要给他再做次体测了。
  戴维森学院的篮球馆,林易和斯蒂芬库里正做着赛前热身。
  “他就是林易吗?”一位黄皮肤扛着摄影器材的年轻人一边拿着相机一边拿出手机对比了一下图片。
  “齐军,我现在很怀疑你的智商,整个篮球场上还有第二个长得像中国人的大个子吗?”年轻人的身旁是一位戴着帽子的年轻女性。
  “晓蕾姐,我们这样过去采访没问题吗?”齐军好奇地问。
  吴晓蕾发誓,她一定要向总编要求换个搭档,这些男生平时还吹自己如何如何懂球,到了美国之后,连问个路都不敢,而且现在居然连续问这种白痴问题。
  当然可以了,吴晓蕾真想给齐军一耳光,你胸前的采访证是白瞎的嘛,要知道这个采访证可是吴晓蕾找到NCAA南部赛区协会专门要的。
  “咦,有美女?”安东尼比斯利用手肘顶了一下林易。
  林易正准备给库里传球呢,被安东尼比斯利的话音吸引,转过头来看了一眼。
  “你好,请问你是林易吗?我们是《体坛周报》的记者,可以暂用你一点热身时间,采访你一下吗?”不得不说,吴晓蕾的声音挺好听的。
  中国媒体?
  乖乖,互联网可真是厉害,虽然还不像未来那么发达,但是自己在NCAA打球的事没想到这么快就传回了国内?
  其实林易有些事情并不清楚,那就是因为NBA看重中国市场的原因,中国的篮球记者往往在美国都能得到不错的待遇,所以在美国本来就有大批的中国篮球记者,加上互联网络的发达,林易想不被发现才难。
  “是,我是林易,可以。”熟悉的中文啊,果然还是说中文顺口。
  吴晓蕾点了点头,示意林易来到场边,就在这时,齐军的手机忽然掉到了地上,滚了几圈后滚到了林易的面前。
  吴晓蕾心中有句MMP不知当讲不当讲,这个白痴,为什么总编偏偏要从那么多摄影记者里选择他呢?
  可是下一秒,吴晓蕾就愣住了。
  其实林易只是很简单的帮齐军捡起了手机而已,林易也没想到吴晓蕾会有这么大的反应。
  “你,你的柔韧性可真好,我很少见到大个子能够那么轻松的弯腰。”吴晓蕾惊讶的对林易说道。
  “是吗?”林易笑了笑。
  吴晓蕾的身高有178公分,但是比起七尺的林易而言显然要矮了一大头,林易见她递录音笔很累,就帮她接过了录音笔。
  齐军在接过手机之后也是急忙开始拍摄,林易本人比照片里要帅了一些,不过看样子他有些瘦啊,比刚进NBA时的易建联都要瘦一些。
  齐军又看了看球场上那些美国的白人、黑人球员,他这样的体型打NCAA真的没问题吗?
  在问了一些简单基本情况后,吴晓蕾问道:“能不能给我们形容一下你自己的特点呢?”
  特点啊,林易抓了抓自己的脑袋,“我比较喜欢运球突破,这算吗?”
  运球突破?
  吴晓蕾感觉林易在逗自己。
第016章
我们对他一无所知
  “果然无知不可怕,傲慢才是。”吴晓蕾精致的脸蛋上那可爱的小嘴微张,她的浑身都在颤抖,连握笔的手都快握不稳了。
  十几分钟前,吴晓蕾觉得林易在逗自己。
  他居然说他最擅长的是运球突破。
  一位七尺大个,说自己最擅长运球突破。这样的说法就好像是一位190公分的球员说他想在NBA打中锋一样骇人听闻。
  难道是因为教练不让说?CUBA一些大学的教练为了不让对方知道自己球员的特点,会把一些很有特点的球员雪藏起来,美帝也玩这套?
  其实,大多数的中国记者都只知道有那么一位在NCAA一级联盟的中国留学生,但是大多数记者真的连林易是不是首发,每场打多少时间这些基本情况都不清楚。
  吴晓蕾和齐军已经算是这些记者中的先锋官了,至少他们今天来到了现场。
  其实在来之前他们对于NCAA一级联盟的水准并不清楚,而且南部联盟并不算很出名的联盟,能够到手的资料主要都是关于斯蒂芬库里的,所以对于林易,他们认为这位中国大个应该是姚明或者易建联那样的吧?
  直到……
  “哇噢!哦呵呵,又是来自斯蒂芬和林的连线,斯蒂芬一串眼花缭乱的花式运球之后分球给了高位的林,看看他都做了些什么?他居然用一个胯下连续运球让斯坦福的中锋霍姆斯失去重心摔倒,然后一记漂亮的三分入网!不得不说,他的投篮姿势真的相当标准!”戴维森学院篮球馆的现场解说员激动地说道。
  “斯蒂芬的视野比上赛季好了很多。”作为斯蒂芬库里的父亲,戴尔库里经常会来到戴维森学院做解说嘉宾,毕竟给儿子捧个场嘛,而且别以为老美的父母就不会为自己孩子骄傲,天下的父母都一样,嘴上说着别家的孩子好,实际上还不是最心疼自己的?
  在看到这个球的时候,吴晓蕾和齐军已经石化了。
  然后紧接着在下个回合,林易从高位突破,那可怕的速度在瞬间就撕破了本就不严密的斯坦福大学防线,林易背后传球将球传至底角,斯蒂芬库里精确的三分制导。
  戴维森学院篮球馆都在高喊着在波涛中前进吧,野猫!野猫!
  “我们的资料真的有问题,林易可不是主编告诉我们的那样,他不仅仅是能够在NCAA一级联盟里立足那么简单,他和斯蒂芬库里压根就是这支去年在NCAA闯进过八强的戴维森学院的明星球员!”吴晓蕾说道。
  齐军一边点头一边拍照,在回看照片的时候他发现林易的投篮动作真的是很标准。
  “晓蕾姐,大个子会运球也不稀奇吧?阿联也经常从高位运球突破杀到篮下的啊?”齐军开口说道。
  吴晓蕾白了他一眼,“这完全就不是一回事!阿联是利用自己的速度优势,更多的时候就是右手生突,但是你看林易,这简直就是后卫般的运球,我刚刚问了一下美国同行,美国同行们说林易的运球水平是NBA级的。”
  齐军并不明白,吴晓蕾只好换了一种说法:“你最喜欢的球星是勒布朗詹姆斯对吧,如果勒布朗詹姆斯只有一米八三,他能保持现在的统治力吗?”
  齐军摇了摇头:“当然不可能。”
  “那就对了!林易现在的身高是七尺,据美国同行的情报,他的骨龄测试是221公分,几乎快赶上大姚了,但是他却能柔和的做出那些本属于后卫和小前锋们的运球动作,而且你看他的移动脚步和弯腰压重心的能力,这根本就不该是一位中锋可以做出来的。”吴晓蕾想起了林易为齐军捡手机的那一幕,突然吴晓蕾感觉自己的脸有些红,因为她居然傲慢的认为林易说自己擅长运球突破是在逗她。
  “但是晓蕾姐,我总感觉很违和,中锋不该都……”齐军抓了抓自己的脑袋。
  是啊,中锋不都该主宰篮下的吗?光靠飘在外线打,真的能征服NBA的球探们吗?
  球场上,似乎是想要印证吴晓蕾的心中的猜想,林易这次进攻罕见地在低位要球,一些前来观战的NBA球探们都是眼前一亮。
  林易稳稳地接球,同时压低重心保持对身后对手的压迫,他并不着急,在深呼吸了一下后朝着身后的对手斯坦福中锋霍姆斯靠了一下,霍姆斯吃力,急忙向前顶住林易,这时林易忽然向后转身。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111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