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道为止(校对)第2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7/728

  其实他的“十三太保横炼金钟罩铁布衫龙虎金刚硬气功”,也是欧得利结合了许多内壮神勇秘法而创造出来的,配合药物练习之后,苏劫的体格才会如此强壮。
  而且这个武术名家随意一动,都有猿跃,虎啸,龙腾,蛇走,鹰飞,熊抖,马奔之神韵在其中,很显然他修炼的是内家拳中的形意拳术,以动物为形,取其真意,炼入身心之中,集百兽之长,一动之间,神乎其神。
  苏劫虽然不接触现在传统武术界的人,但对于武术本身的传承倒是非常清楚,这形意拳和心意把渊源非常之大。
  心意把只有一个招式,上举下劈,全凭心意来用功夫,“锄镢头”此招练好,就可以根据这个根基,演化出来无数的招式。
  心意把这个招式传到了外面,先是演变出来了心意六合拳,随后又演变出来了形意拳,各人以“锄镢头”为根基,观看天地万物,动物形意,创造出来各种各样的拳法,自成一派。
  只是一眼,苏劫就看出来了这么多的东西,但他也不说出来,只是询问:“您练的是什么拳法?”
  “以形意为根基,兼修多门,泰拳,柔术,拳击,散打也都练习过。”这年轻的武术名家道:“倒是我看不出你的功夫是哪门哪派的。还是没有练过传统武术?直接就是特工搏杀?但也不对,特工的搏杀术是以锋锐的手段来一击致命,从来不浪费力气,你刚才一缩一提的功夫,倒是正宗传统武术。”
  “这是心意把的功夫。”苏劫点头。
  “薛虎牢曾经是职业散打选手,比柳龙还要高一届,但在蒸蒸日上的时候,被人暗算,只能够退役下场,转学传统武术的形意拳,经过十年苦练,终成大师。”刘石介绍这个三十多岁的武术名家。
  “大师说不上,有些心得而已。”薛虎牢摆摆手:“我现在只有一个兴趣,就想知道,你的实力究竟是什么境界?我们形意拳有明,暗,化三重劲之说。另外,我听说柳龙有个教练,帮助他战胜了泰拳王班伽隆,是不是就是你?你貌似开了一个点道武术的俱乐部?”
  苏劫的点道武术,是不对外公开营业的俱乐部,只在很小的圈子范围内传播,但正因为如此,有足够的神秘性,反而引得很多人想要加入。
  这也是苏劫为什么竭力要拉拢老拳师皮有道的原因。
  皮有道大器晚成,居然在五十多岁的时候,突破到达了“活死人”的境界,说实在话,这个年纪突破境界,对于体能增长也不是很大,想要和一些顶尖职业高手交锋,肯定没有戏,但用来对付普通的高手,那就是好玩一样,在自己俱乐部中有这样一个人坐镇,倒也可以增加许多底蕴。
  “点道武术是我开的,我现在也和柳龙合作。”苏劫点头。
  “能不能向你请教一二。”薛虎牢一拱手。
  “行。”苏劫来者不拒。
  两人站在了房屋中间,薛虎牢突然横臂,拳从心口钻出,到了苏劫的喉咙口,但他这招是虚的,在一钻一点的瞬间,整个人又一拦,居然后退了,这进退之间,是在寻找苏劫的破绽。
  这招乃是他平生绝技,叫做“寒鸡寻食”。
  在大冬天,冰天雪地之中,万物萧瑟,食物短缺,很多动物都不得不出来冒着危险觅食,鸡也踏着雪地到处找寻食物,但它也很有可能成为别人的食物,于是小心翼翼,一步四顾,有风吹草风,立刻回头就跑,一旦寻找到了食物,马上夺取,生怕被人所抢夺。
  这种姿态,是生存压力迫使人的潜能到达了极限。
  苏劫一看,心中忍不住赞叹,这才是传统武术的风骨,观察万物以为自用。
第309章
三人之行
本命虎牢又启发
  传统武术和现代格斗相比,优劣很明显,劣势就是有些动作并不符合运动学的原理,有大量的糟粕在其中,修炼者很难去伪存真。
  而且练习传统武术的人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公园派,平时都是玩票,还吹得震天响,导致于实战起来极其吃亏。
  但是现代格斗的劣势就是缺乏神意韵味的磨练,拳腿组合虽然凶猛,招式简单易学,但没有心意的把持和加强,情绪难以容入其中,始终无法登峰造极。
  眼前的这个年轻拳师薛虎牢,把两者结合得很好,一招“寒鸡寻食”施展出来,神意韵味十足,轻盈踏雪,已经把武术之真谛展现得淋漓尽致。
  苏劫并没有被这一招所迷惑,他早就看穿了这招变化,当薛虎牢前进的时候,他拳法一动,把几个进攻点彻底封死,当薛虎牢进攻未果后退之时,他的进攻如影随形的渗透过去。
  苏劫也没有用什么招数,就是随意一推送,推掌直拍,如惊涛拍岸,只是速度太快,卷起来了一阵不小的气浪。
  这倒是有些类似通背拳的劲力了。
  通背拳练得好的人,带着衣服袖子,突然一推,骤然爆发,气流鼓荡之下,袖子发出来砰的一声,气浪极大。
  薛虎牢大吃一惊,他没有料到苏劫随意一拍,居然如此凶猛,在他的眼中,只有一只手掌铺天盖地而来,卷起来的气浪好像连自己都要被吹走。
  当然,这只是他精神中的错觉而已,哪怕是苏劫再厉害几倍,也不可能凭借一掌的掌风就把人吹动。
  他终究是人,而不是神,血肉之躯而已。他只是力量比世界顶尖职业运动员要大一些,速度也快一些,身体强度高一些,大脑计算速度快一些,心理素质要好一些而已。
  这些综合起来,就构成了他超人一般的实力。
  其实,他的功夫在外人看起来,就是如同魔术一般。
  “虎牢!”在苏劫靠近的刹那,薛虎牢整个人突然摆出来了个防御姿势,好像万丈雄关,挡在面前,任凭千军万马,都不能够动其分毫。
  苏劫瞬间似乎看到了古老的历史之中,那座虎牢关,巍然耸立,不知道埋葬了多少英雄豪杰在其中。
  这一招防御姿态,薛虎牢真正打出来了传统武术的精妙之处,这招是从太极“扳拦捶”中演化出来的,放手反击,扳拦一体,只要对方进攻受阻,接下来就是一捶捣出,直捣黄龙。
  只是薛虎牢把这些手法完全升华,变成了自己独创的招式。
  这招就叫做虎牢。
  和历史上的虎牢关意境融为一体,打出来了千年沧桑之变化。
  加上薛虎牢本身的名字,也有虎牢二字。
  可以说,此招乃是他的本命之招。
  招式和自己的命运结合在一起,这倒是十分新颖。
  “有意思,这薛虎牢的实力很强,可也就是和宋卦,沈刀这些人差不多,还不如达鲁,也不如柳龙,但他的武功很有意思,这本命招数倒给了我一些全新启发,看来还是要多多交流,果然是三人行必有我师。哪怕是修为不如我的,但在有些地方,对于我的启发也极其巨大。就如皮有道,从他的身上,我想到了思维贯通古今,和每个年代都亲密无间的修行之法。而在薛虎牢的身上,我却是看到了本命之招,把自己冥冥之中的命运和气数,都融入一招之间,然后把这招意境升华。”
  苏劫心中很是快意。
  他又获得了一些新东西。
  其实他在最初的时候,也精修一招,那就是“锄镢头”,他反反复复练习这招,完全融入了自己的灵魂之中,但却还差了一些,不是自己的本命之招。
  苏劫现在有两个绝活,徒手搏杀就是“锄镢头”,暗器就是响指飞针,相对于杀伤力来说,响指飞针要远远超过“锄镢头”,只要一动,对手连还手的机会都没有就会双眼全瞎,连风恒益这种高手都难逃一刺。
  更何况,他现在比起刺杀风恒益的时候高出来许多。
  看到了薛虎牢的本命之招以后,苏劫受到启发,他觉得可以把自己的响指飞针更加强化,也成为自己的本命之招。
  此招和自己的命运,气数,未来等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结合在一起,玄之又玄,那威力更加巨大,更加神出鬼没,也许对付那神秘的大首领会有一些底牌。
  靠徒手搏击,威力终究是太小了。
  而且响指飞针本身也包含了锄镢头的心法在其中,全身一体发劲,轰然如雷,霹雳一惊,闪电而去,敌人就一命呜呼。
  在这交手之间,苏劫想到了很多,可手上没有停留,一掌拍到被对方的“虎牢”拦住,苏劫却也不停留,一拍一按一个挤压,力量在手掌上吞吐变化,快速无比,好像个漩涡似的,顿时就把薛虎牢所有的劲力化为无形。
  然后,他手臂一震,一股劲喷吐而出,就如泉水突然从地面上冒出来。
  顿时就把薛虎牢双脚都冲离了地面,拔掉了他的根基,整个人一点力量都发挥不出来。
  根一拔掉,也就意味着输掉了。
  苏劫并没有乘机进攻,这本来就是比武切磋,不是擂台格斗,也不是生死搏杀,点到为止就可以。
  如果在擂台上,被人击倒之后,爬起来再打的时候多得是,可在搏杀之中,倒了之后可能就是命丧黄泉之时。
  “这是真实的本领。”
  这下,在场的一些武术名家看清楚了,苏劫一掌拍出,挤按压迫,然后上挑冲出,是传统武术的手法,这手法之精妙,远远超过了在场诸位。
  “在日本的时候,苏劫和杨术推了一次手,两人秋色平分。”刘石道。
  杨术是太极第一人,真正的大宗师,修为已经到达了“活死人”境界,比起在场的武术名家修为都要高出一大截。
  在场这么多的武术名家,没有一个是“活死人”之境界。
  “佩服佩服。”薛虎牢输掉之后,目光一闪,真正知道了苏劫的厉害,刚才苏劫凭借的不是体能,而是功夫劲力运用的变化让他心服口服。
  靠蛮力他是服气的。
  “各位,我还有点事情,先回去了。”苏劫从薛虎牢的身上获得了本命招式的启发之后,就要想回去再度参悟一番。
  现在时间紧迫,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对上那个大首领,武功能够进步一分就是一分,多一分保命的希望。
  如果能够把本命之招练成,杀伤力倍增,希望那大首领能够有些顾忌。
  虽然苏劫知道,哪怕是自己练成了本命之招,保命的希望也不是很大。
  仅仅是保命而已,至于想要战胜,那想都不敢想。
  修为越是高,苏劫越是能够感受其中的恐怖之处。
  拒绝了刘石的挽留,苏劫回去了。
  他回到了Q大,然后到达图书馆中,想要好好的思考一番,自己的本命究竟是什么?
  一连好几天,他都在进行最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
  比如薛虎牢,他的名字其中就有虎牢二字,在现实之中,也有一座虎牢关,曾经在历史中大放光彩,周朝之时,周天子捕猎了猛虎,关在此地,因此得名,后来战国诸侯在此抗拒秦朝。项羽刘邦也曾在此大战,三国时候吕布镇守,大战诸侯。
  后来李世民在此大破窦建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7/7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