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校对)第6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70/702

  因为不听话。
  西南联大始终坚持独立办学,大部分教授们都拒绝加入国党,而且还在刊物上发表抨击国党政策的文章。常凯申也曾多次抛出橄榄枝,但西南联大根本不领情,甚至屡次拒绝把学校迁往四川。
  所以,常凯申必然打压西南联大,他故意让教授们饿肚子,希望能通过此种手段令其屈服。
  陈立夫当然知道常凯申的想法,他打着哈哈说:“重庆和昆明毕竟不一样,物价要高得多,中央大学教授的工资更高可以理解。”
  “我们当然理解,但也请教育部理解我们,”周炳琳开始算经济账了,他说,“战前,昆明四口之家的最低生活费为50元法币,平均每人每月生活费是12.5元,只有这样才能维持生活。到现在,按照昆明的实际物价情况,一个四口之家至少要6000元才能维持生存,平均每人每月需1500元生活费。五年间,物价翻了百倍,而教授的薪水却没有丝毫变动。我校教授的最高工资为470元,而助教的工资仅有120元,拖家带口的让他们怎么生活?”
  陈立夫笑着说:“西南联大的教职工好像有津贴吧?”
  “可那些津贴是从美国庚款中挪用的,”吴有训肺都快气炸了,“真老老实实领工资过日子,西南联大的老师早就饿死完了!”
  陈立夫说:“所以说嘛,国家财政困难,各校应该自己想办法。挪用庚款就是个好主意,反正那都是美国退回来的钱。”
  周炳琳郁闷道:“但是庚款断了啊,日本去年底占领上海,各大国际银行纷纷关门,美国的庚款就汇不过来了。从去年12月份到现在,学校的庚款储备已全数耗尽,下半年老师们只能靠死工资过日子了!”
  “这倒是个问题。”陈立夫点头说。
  事实上,陈立夫也想给西南联大的老师涨工资。这并非出于好心,而是不想背骂名,因为他在教育部长的位子上。
  若真把那些知名教授饿死几个,老蒋肯定会被骂,但他陈立夫也别想脱干系。
  吴有训拍桌子道:“何止是个问题,这问题大了!”
  陈立夫敷衍道:“此事我也做不了主,得禀告行政院,还得和财政部接洽。”
  陈雪屏抱拳吹捧道:“自陈部长主掌教育部以来,中国教育事业蒸蒸日上,于公于私都值得我等敬佩。想必西南联大的窘境,陈部长也是不愿看到的,希望陈部长能够尽快切实的解决问题。”
  “一定,一定。”陈立夫继续打太极拳。
  周赫煊突然说:“陈老弟,不如我们明天就去觐见蒋总裁?”
  “不必了,我单独去即可。”陈立夫知道这事儿没法再拖,不然周赫煊肯定要掺和进来,拖得越晚就闹得越僵。
  晚餐结束,陈立夫又留众人聊了一会儿,才亲自把他们送出大门。
  陈雪屏比较看得清状况,他说:“今晚多亏周先生了,否则那陈立夫还要继续敷衍。”
  “不要太报希望。”周赫煊无奈道。
  数日后,陈立夫去找了常凯申,常凯申又找来孔祥熙商量。
  随即,教育部下达了“总字第45388号训令”,决定在非常时期对国立大学主管人员发给“特别办公费”每月法币300元以上。
  这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每月发给西南联大的系主任以上领导300元法币,发放范围还不到30人。
  吴有训气得快吐血了,破口大骂道:“这老蒋没安好心,想用一点点施舍,来挑拨学校领导和普通教职工的关系!”
  “我们不能接受。”陈雪屏道。
  周炳琳说:“当然不能接受。300元只够半个月饭钱,一旦我们接受,必然导致学校内部分裂!”
  周赫煊说道:“我再想想办法吧。”
  “没用的,西南联大一天不被政府招安,老蒋就一天不涨工资,他想把我们活活饿死!”陈雪屏郁闷道。
  周赫煊拿出一张支票说:“我前些日子,给了梅校长1000万法币,用来给老师们修宿舍。没想到才过去半个月,这物价又上涨了。这里有2000万法币,你们带回去给梅校长吧。让他赶快把钱换成建筑物资,再拖下去还得涨。”
  “多谢!”周炳琳小心翼翼把支票收好。
  周炳琳、吴有训和陈雪屏三人郁闷而归,由于逗留重庆的时间太久,他们回昆明的路费都不够了,还打算徒步走回去。周赫煊又连忙资助了一笔盘缠,帮着联系前往昆明运物资的汽车,不然等他们走回去都开学好些时候了。
  从八月下旬到九月初,周赫煊先后去见了老蒋三次。好说歹说,苦苦劝谏,老蒋被搞得不耐烦了,终于答应按级别给老师们上调20元到50元不等的工资。
  这个工资调整,不仅仅是西南联大,也包括所有国立大学的老师。
  周赫煊也算是给大学老师们帮忙了,可这种忙没有屁用。20元到50元的工资涨幅,也就四口之家一天的饭钱,涨与不涨都差别不大。
  新学期开学后,西南联大兼任领导的25名教授联名致函教育部,婉言谢绝了那每月300元的“特别办公费”。
  这次的要求涨薪事件,让西南联大的老师对国府彻底失望,就连以前拥护中央的教授也开始转变思想了。
  任何时候,一个人的政治态度都必然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学者教授们自然也不会例外。此后,闻一多、张奚若、吴晗等人越来越激进,在各种公开场合批评政府,闻一多更是投身于政治运动中,成为全国有名的民主斗士。
  “民盟”的昆明支部,就是在西南联大的校园中成立的。
  由于教授们纷纷要求加入,民盟专门为此打破了不收个人盟员的惯例,吴晗、闻一多、李公朴、费孝通等人都相继入盟。昆明支部的教授们开始彻底倒向共党,用当时的话来讲就是成了共党的“尾巴”。
  这就为后来闻一多和李公朴被暗杀埋下了伏笔,起因便是政府不给涨工资。
第1017章【赌神周维烈】
  九月,开学。
  梅祖彦帮着周维烈把日常用品搬到学校,他站在宿舍前的空地上说:“小弟,选一间吧。”
  “就这间吧。”周维烈随手一指。
  两人扛着大包小包进去,里面已经住了许多同学,甚至还有校外跑来旁听的混子。
  聊天、看书、打牌、睡觉……全都在床上进行,因为宿舍里根本没有桌椅,也没有太多空地方用来站着。
  40人的大通铺上,有一伙正在打“沙蟹”,也即我们所说的“梭哈”。只六个人在玩,但旁边观看者却更多,不时的大呼小叫瞎起哄。
  “哈哈,明面一对老K,我下注八百万(八个仰卧起坐),就问谁还敢跟!”
  一个玩牌的学生扔出去八张筹码,回头看了眼周维烈和梅祖彦,笑道:“哟,看样子又来了两个新生,你们是哪个系的?”
  梅祖彦不喜欢赌博,皱着眉头不做声。
  周维烈答道:“算学系。”
  “我叫彭旭,中文系大二的,一起来玩几把呗,”那学生笑道,“不赌钱,赌做仰卧起坐,20个筹码输完了就结算。输得太多也可以选择不做,帮赢家洗衣服就行。”
  周维烈也不直接拒绝,只说:“我先铺床。”
  梅祖彦非常不高兴,数落道:“国家危难,你们不思为国出力,却在这里打牌,还有没有一点做人的良知?”
  打牌的那些学生并未生气,其中一个笑道:“这位同学,我们是在提前锻炼身体啊,说不定哪天就去参军报国了。”
  “懒得跟你们废话。”梅祖彦脸色难看道。
  周维烈随便选了个空床位,在梅祖彦的帮助下很快把床铺好。
  梅祖彦叮嘱道:“小弟,我还有事就先走了,你别跟这些人一起赌博。”
  “嗯,我送你。”周维烈道。
  周维烈把梅祖彦送出宿舍,回来就拿出书本准备自习,结果那些玩牌的吵闹声太大,让他很是感觉烦躁。
  若换成梅祖彦,肯定上前严厉斥责,甚至有可能威胁要告老师。
  但周维烈没有这样做,他默默地过去围观,开始熟悉这种扑克牌的玩法。越看越觉得无聊,因为这幅扑克牌已经很破旧了,许多地方都有细微损伤痕迹,几局看完他已经记住了十多张牌的背面特征。
  “怎么,想玩玩?”那个叫彭旭的同学问。
  周维烈跃跃欲试:“好啊。”
  打沙蟹在民国时期是很流行的,宋子文、张学良、胡适、傅斯年等人都是个中高手,尤以张学良和张宗昌的一局牌最为惊心动魄。
  当时张学良手握一对Q和一个9,而张宗昌的明牌是一对9。张学良赢面很大,却没想到张宗昌胜券在握、气焰嚣张,少帅无名火起,同时又心生一计。
  张学良突然站起来拍桌子梭哈,说道:“今天就玩这最后一把,要赌就赌个心惊肉跳。这一把我要是赢了,你的部队就全归我老张家指挥,今后不得再阳奉阴违!”
  张宗昌其实拿了三个9,但他又不敢确定张学良是否有三个Q,此时已经赌得兴起,便咬牙道:“老张家要我的部队,可以,只要你能嬴!但如果我这把赢了,你老张家也得替我按花名册补足半年军饷。”
  底牌亮出,少帅气得吐血,只得依赌约给张宗昌发军饷。
  张作霖对此表示很遗憾:“小六子还是嫩啊,不过用心良苦。假如这一把牌释了张效坤(张宗昌)的兵权,也让我省了多少烦心事。”
  当时中国北方的局势,很可能就是一把牌的事情。
  周维烈坐下连弃了好几把,到第六局他才开始跟,而且把包装纸做成的筹码全部推出,说道:“再欠5个,我压20,谁敢跟?”
  单次下注最高就是20了,其他几人纷纷弃牌,只有一个对A的学生说:“我还就不信邪了,开牌吧!”
  “三个6,不好意思。”周维烈笑嘻嘻道。
  那学生无语道:“你就不怕我是三个A?”
  “可惜你不是。”周维烈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70/70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