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校对)第6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6/702

  “我叫奥斯卡·摩尔,我捐50美元。”
  “我叫奈特·金·科尔,我也捐50美元。”
  “我叫维斯里·普林斯,我也捐50美元。”
  几人都登记完毕了,奈特·科尔突然说:“请转告周先生,我很喜欢他的摇滚歌,真是太棒了,希望他能够出一张唱片。”
  工作人员笑道:“我会转告的,谢谢你们。”
  这三个黑人青年,正是刚刚组建的“金·科尔三重奏”乐队,他们现在还名声不显,但再过几年就会声名鹊起。即便后来奈特·科尔死了,在死后的35年里,他的唱片仍保持着平均每周5000多张的销量。
  奈特·金·科尔就是个爵士歌手,40年代唱的大部分是摇摆歌,可见这种类型的歌曲有多么风靡。
  “对了,这是我们乐队新出的唱片,请帮忙转交给周先生。”奈特·科尔拿出一张黑胶唱片。
  当周赫煊拿到这张唱片时,表情有些古怪,因为这是一个美国传奇乐队的首张唱片,而且还附带了三位初始成员的签名。若是50年后再拿出来,想必会让爵士乐迷们彻底疯掉。
  那位黑人歌手,该不会受此影响,以后改唱摇滚乐了吧?
  于珮琛清点着捐款账目,喜滋滋说道:“煊哥,这次的演出太成功了,一个星期就收到2833美元的抗战捐款。更重要的是,现在好多美国报纸都在报道我们的演出,还提到了中国抗战,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同情中国。”
  “是啊,得道者多助,”周赫煊说,“跟我一起回国过春节吧。”
  于珮琛摇头道:“我要留在美国,我很喜欢现在的工作。”
  周赫煊不由苦笑:“你这话跟费雯丽说的一模一样。”
  于珮琛有些不好意思:“要不,等我明年元旦再回国看你?这段时间真的很忙,完全走不开。”
  “没事,你找到正事做也很好,”周赫煊嘱咐说,“回国一趟不容易,很危险的,以后还是我来美国看你们吧。”
  “那也行,”于珮琛微笑说,“以现在美国的情况来看,他们很快就要参战了。只要美国加入,中国必定胜利,我估计到1942年抗战就要结束,到时候我们一家人就能团聚了。”
  “会的。”周赫煊不想打击于珮琛的积极性。
  历史上,当美国参战的消息传到中国,中国的有识之士们也是一片欢腾,甚至还有预言三个月就能赶跑小日本儿的。
  于珮琛说:“你过完元旦再走吧,女儿们刚学会叫爸爸,跟你特别亲,你走了她们会很失望。”
  “嗯,过完元旦再走。”周赫煊点头道,他还要去收购可口可乐的股份。
第965章【三舅哥】
  曼哈顿第五大道的一栋三层现代风格建筑,就是周赫煊的三舅哥张远南的家。
  张远南现在掌控着套套生意,还娶了一个劳伦斯家族的私生女做老婆,由此跻身为波士顿财团的外围成员。正是这样,周赫煊的套子才能持续畅销,否则早被美国的其他套套厂商给黑掉了。
  在获得大财团支持的同时,代价当然也少不了。周赫煊两年前在美国就几份签了股权交换合同,他所持有的杰士邦股份只剩下28%,张家持有股份23%,而洛威尔、劳伦斯、亚当斯、洛奇和肯尼迪家族共持有49%的股份。
  不仅如此,杰士邦公司还聘请了已经退休的美国政府高官,担任副总经理和高级商务顾问。未来的美国总统肯尼迪,此时刚刚因病从斯坦福商学院退学,他也被安排进了杰士邦的分公司实习。
  杰士邦那49%的股份不是白给了,周赫煊因此得到波士顿财团旗下一些公司的股份——波士顿第一国民银行0.6%的股权,互惠人寿保险公司6.5%的股权,特克斯特隆公司1.8%的股权,雷西昂公司1.1%的股权。
  交叉持股,联合垄断,这是30年代之后美国财团的惯用伎俩。
  若非世界经济危机让波士顿财团损失惨重,而套套生意又在大萧条期间逆势火爆,人家根本不会带中国人一起玩。
  刚开始张远南对这种交易是抗拒的,但扛不住来自于美国政商界的双重压力,终于还是选择了妥协,如今已完全融入进去。但他也只是波士顿财团的外围势力而已,娶的也只是劳伦斯家族的私生女,至少也得儿孙辈才能真正跻身上流社会。
  “妹夫,家里人还好吧?”张远南给周赫煊倒酒问。
  周赫煊说:“都还好,你爸爸的身子骨很硬朗。”
  张远南一手端着红酒杯,一手夹着雪茄,西装革履颇有派头。他翘着二郎腿说:“嗨,早就让我爸带着全家移民美国,他偏不听,偏要留在中国。中国有什么好的?天天被日本轰炸,连生命安全都没法保障。现在美国的移民政策越来越宽松了,虽然对中国人还没放开口子,但我肯定是有办法的。”
  这人变了!
  两年前见面的时候,张远南还很有些爱国热忱,张口闭口要捐多少钱抗战,现在却透出一股子对祖国的不屑。
  周赫煊瞟了一眼外头的保镖,又看了看正在做水果沙拉的洋妞(张远南妻子),笑道:“你这日子过得很不错啊。”
  “一般吧,”张远南抱怨道:“毕竟是华人,就算再有钱,在美国受歧视也是免不了的。前几天出席酒会,我就被亚当斯家族的一个兔崽子嘲笑了,居然骂我是中国猴子,老子当场就给了他一耳光。草,一个旁系后裔也敢看不起我,真当老子是好惹的!”
  周赫煊说:“毕竟这是别人的国家。”
  张远南不忿道:“我现在也是美国籍!我就看不惯他们的嘴脸,一群白皮猪,还真以为自己是什么高贵种族。我跟你说啊,这些美国富豪也没什么了不起,也就投胎投得好,不外乎还是官商勾结那一套。很多家族的掌舵人,那脑子还不如我,咱中国人的智慧他们哪比得上?”
  周赫煊不想再扯这些无聊话题,问道:“收购可口可乐的股份你怎么看?”
  “那可不好弄,可口可乐现在的股价太高了。”张远南连连摇头。
  “不是说可口可乐现在面临困境吗?”周赫煊有些疑惑,难道是脑子里的资料不对?那些资料都是看闲书看来的,出现问题也很正常。
  张远南说:“可口可乐现在确实面临困境,他们的摊子铺太大,资金周转困难。但可口可乐的品牌太强势了,股价高得吓人,现在入手等于当冤大头。”
  周赫煊道:“具体什么情况,你说说看。”
  张远南说:“可口可乐跟我们的套子生意一样,是大萧条期间少有的赚钱行业。他们……”
  经过张远南的详细解释,周赫煊终于明白了前因后果。
  可口可乐这家公司自创立以来,已经破产了两次,前后换了好几个老板,但生意却越做越红火。
  可口可乐1919年上市的时候,股价为40美元,一年后就跌到19美元。但20年代的美国股市太疯狂,可口可乐股价一度飙升至200美元,到经济危机爆发的时候也还有147美元。
  经济危机让美国股市大崩盘,就拿高盛来说,1929年股价为222美元,三年后直接变成50美分。但可口可乐偏偏坚挺十足,虽然也曾跌破100美元,但罗斯福新政以后就又开始飚了,1935年时可口可乐股价甚至再度突破200美元大关。
  幸好,1938年、1939年美国再次爆发经济危机(史称“罗斯福萧条”),罗斯福甚至用延长圣诞假期来促进消费,可口可乐的股价也跌到了150美元以下。
  周赫煊问道:“可口可乐的股票这么受欢饮,他们怎么又面临困境了?”
  张远南说:“第一,百事可乐的竞争。百事可乐大打降价牌,最狠的时候,其售价是可口可乐的一半,分量是可口可乐的两倍。虽然可口可乐把百事可乐污蔑为‘黑人才喝的饮料’,但还是被抢占了大量市场,逼得可口可乐不断降价销售,利润成倍降低。第二,可口可乐官司缠身。从1935年到现在,可口可乐年年打官司,还因为内含可卡因等毒品成分而被调查,隔三岔五就有社会团体呼吁政府禁售可口可乐,每年可口可乐的公关费用就多得吓人。第三,广告费用太高。可口可乐现在把自己炒作成了国民饮料,但其代价是,每年的广告投入占到纯利润的40%以上。第四,摊子铺太大。可口可乐这十年来一直想打开欧洲市场,但除了德国以外,它在其他国家的销路很不好,连投入工厂建设的钱都没赚回来,欧洲的广告费更是亏得一塌糊涂。”
  周赫煊点头道:“继续说。”
  张远南总结道:“也就是说,现在可口可乐在美国的销售形势大好,表面业绩惊人,这就导致了它的股价虚高。但实际上,它的利润其实并没有看起来那么美好,而且因为海外扩张不利,资金链一直非常紧张。前段时间,可口可乐的总裁还亲自拜访了罗威尔家族,当时我就站在他们旁边喝酒,可口可乐想要拉罗威尔家族投资。”
  周赫煊问:“罗威尔家族同意了吗?”
  “当然不同意,可口可乐的股价太高了,拉投资也是狮子大开口,谁给钱谁傻。”张远南笑道。
  周赫煊笑道:“我很看好可口可乐,所以我想做一回傻子。”
  “我劝你还是再考虑考虑,”张远南说着美国经济形势,“两年前,罗斯福感觉美国经济转好,乐观得过分,居然颁布了一系列的紧缩政策。这是罗斯福执政以来最愚蠢的昏招,几年的新政成果差点就毁于一旦,当时的经济形势直接倒退回1935年。这两年算是勉强缓过劲来,但情况还是非常糟糕,七成以上的公司都运营困难。别看可口可乐的销量连创新高,但他们的利润却在逐年下降。特别是去年又提高了最低工人工资,好多老板郁闷得想跳楼,可口可乐受到的影响非常非常大。你瞧着吧,最多两年,可口可乐的业绩泡沫就要被戳破,股价分分钟跌破100美元。”
  张远南的推测很正确,很符合事实。但他不知道,美国马上就要参战了,而可口可乐将随着美国大兵席卷全世界。
  周赫煊说:“帮我联系可口可乐的掌舵人,我想跟他谈谈。”
  “唉,随你吧,我该说的话都说了,你真要跳坑我也没办法。”张远南无奈摇头。
第966章【初步接触】
  “假若对某件事,你能找到比你做得更好的人,那就找他代工,这是最高明的点子。”
  这句话再简练一点,就是“把具体事务交给专业的人处理”。
  说得真是太好了,可口可乐公司的现任掌门伍德鲁夫,在18岁的时候就能说出如此名言。可惜,他说这话的背景,是花钱请人代做作业,并因此被学校开除……
  退学之后,伍德鲁夫整天游手好闲,让他爹老伍德鲁夫感到非常失望。
  老伍德鲁夫勒令儿子必须找份工作,用赚到的工资来偿还他浪费掉的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他安排儿子进公司当挖沙工人,但儿子不到一周就闹事,只能让儿子转行当机工学徒,结果一年之后儿子就被开除。接着,他又让儿子进灭火器材公司当助理,毫无意外的再次被开除。
  又是被各种开除之后,父子俩直接闹掰。
  伍德鲁夫放弃了家族公司的采购职务,跑去别人家的公司当推销员,居然做得有声有色。这种情况让老伍德鲁夫感觉儿子终于成才了,于是把儿子叫回来,并安排进公司董事会。
  从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出,被学校开除不可怕,被公司开除不可怕,游手好闲也不可怕,好高骛远也不可怕。真正的人才是肯定能够成功的,前提是你要有个富豪老爹,在外面混得扑街了,还可以回来继承家族产业。
  周赫煊在纽约州的乡下庄园里,见到了这位继承家族财产的天才。两人见面时,伍德鲁夫正在骑马,骑的还是一匹未完全驯服的烈马,这位可口可乐掌舵人差点被掀翻在地。
  “你好,伍德鲁夫先生。”周赫煊微笑问候。
  大冬天的,伍德鲁夫浑身冒汗,翻身下马道:“中国人,我听说过你,但我只对赚钱感兴趣。你是要向我募集战争捐款吗?等可口可乐在中国的年销量突破500万瓶,到时我会非常乐意的。”
  周赫煊笑道:“呵呵,我只是听说可口可乐在寻求投资,想来给你送钱而已。既然伍德鲁夫先生不需要,那我就告辞了。”
  伍德鲁夫说:“可口可乐的业绩很好,根本不需要投资。”
  “真是这样吗?”周赫煊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6/70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