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校对)第60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00/702

  “根本打不死啊。”
  “快跑吧!”
  “……”
  郑啸飞跟在战友身后,两人一起杀进日本兵中。他抢过一挺机枪当铁棍抡,一扫就是一大片,杀得日本兵屁滚尿流。
  相原博士跑得最快,他跑出去之后甚至把门关上,慌张地对外边的士兵说:“快往里面扔炸弹,全都炸死!”
  二十多颗手榴弹从门上的小窗口丢入,里面顿时惨叫声四起。
  第二期连载结束……
  “真吊人胃口!”
  冯玉祥看得心痒难耐,扔掉画报大喊:“备车,去周公馆!”
第908章【云岫楼谈话】
  “万岁,空军万岁,中国万岁!”
  冯玉祥坐车经过市区的时候,突然听到街头传来震天欢呼。他让司机停车,对副官说:“快下去打听,是不是又有捷报了!”
  副官很快拿着一张报纸回来,欣喜道:“《中央日报》刚发的号外,三天前在成都击落的日军领队长机,其中一具尸体被证实是日本大佐奥田喜久司!”
  “真的,快把报纸给我看看。”冯玉祥闻言大喜。
  奥田喜久司被日本媒体誉为“轰炸之王”,是日本战略轰炸的主要提倡者,更是如今日本海军轰炸部队的骨干之一。这家伙去年底调任日本海军第十三航空队司令,策划了对重庆、成都、宜宾、巫山、自贡等城市的数十次轰炸,可谓满手血腥。
  三天前,奥田喜久司亲自率队轰炸成都。中国空军第29中队副队长邓从凯带伤起飞,一举将奥田喜久司的座机击落,邓队长自己也壮烈殉国。这场空战,中国空军大胜,中方被击落飞机2架,日方被击落飞机4架。
  “打得好,打出了中国空军的气势!”冯玉祥看完报纸猛拍大腿,恨不得当场画漫画作诗抒发情怀。
  奥田喜久司这家伙真是活该,此人乃“天皇侍从武官”出身,又身为海军系统里的红人,长期远离一线战场,天天鼓吹战略大轰炸。他当第十三航空战队司令,明摆着是从后方到前线镀金的,过个一两年就能调回本部升官。
  这次轰炸非常奇怪,奥田喜久司居然亲自带队出战,而且率领的还是第一联合战队——这个战队跟奥田喜久司属于平行关系,常理来说他根本无权指挥。
  出现这种古怪情况,还得从库里申科轰炸武汉机场说起。那次不但炸毁了160多架日机,还把日军第一航空联队的司令官冢原二四三(少将)和鹿屋航空队司令官大林(大佐)炸成重伤,更把木更津航空队副司令官石川(大佐)直接炸死。
  整个武汉,日本航空队司令官级别的高级军官,居然只剩下奥田喜久司一人。
  由于重庆广阳坝机场不利于防空,所以库里申科的轰炸队驻扎在成都机场。双方经过多次消耗,中国战斗机所剩无几,奥田喜久司感觉没了危险,于是叫嚣着要为航空队的同僚报仇,亲自率队轰炸成都机场,结果有去无回,让人拍手称快。
  现在爽了,不管是陆军航空队,还是海军航空队,武汉的日本空军已经找不到司令官——还有两个躺在医院里。
  日本军部正在任命新的司令官到武汉,而且一口气就任命了六个(包括副司令)。在这些家伙到任以前,整个四川的大城市都能暂时消停会儿。
  冯玉祥端着报纸看了又看,转眼就到周公馆的后大门。他被门房热情地请进去,负责接待的却是张乐怡:“冯将军请坐,明诚去云岫楼觐见蒋总裁了,估计还要些时候才能回来。”
  “可是有要紧事见总裁?”冯玉祥问。
  张乐怡说:“关于推广养鸡的事情。”
  “养鸡?”冯玉祥一头雾水。
  张乐怡笑着解释道:“是这样的,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的农学院,跟西南联大一起研究出科学养鸡方法。这种方法成本低、见效快,而且出肉率和出蛋率都很高,值得在全国推广。”
  “那是好事啊,我要去看看!”冯玉祥顿时就来了兴趣。自从他手里没有军权以后,就一直专注于搞演讲、做宣传、查贪官和督促生产。
  特别是农业生产,冯玉祥画了好多漫画,什么《播种图》、《锄草图》、《插秧图》……他甚至觉得农业生产比工业生产都更重要,好多老百姓都在忍饥挨饿,粮食不足是个致命的问题。
  冯玉祥当即辞别了张乐怡,坐船渡江前往南岸的常凯申官邸。
  云岫楼。
  自从德国闪击波兰之后,周赫煊就成了这里的常客。他每个星期的周末去中央大学和重庆大学讲历史课,周一则到云岫楼给老蒋分析国际局势,每次至少要聊一个小时。
  马珏等人来重庆拜访,被周赫煊请到自己家里住了好几天,今天借着到云岫楼分析国际局势的机会,顺便把他们带来面见老蒋。
  宋美龄亲自给众人冲咖啡,常凯申没有理会马珏等人,而是问道:“明诚觉得英法什么时候能够对德出兵?”
  周赫煊笑道:“兵一直在出,双方宣战了嘛,但真正交火恐怕还早。我们上次说了,英法两国是想祸水东引,让德国跟苏联打仗,他们好在旁边坐山观虎斗。”
  “德国和苏联恐怕不容易打起来吧?”常凯申说。
  周赫煊分析道:“苏德两国必有一战,这是肯定的。但德国接下来的目标,恐怕会是挪威和丹麦。”
  “为什么?”常凯申问。
  周赫煊指着世界地图:“总裁请看这里。瑞典一直跟德国关系亲密,德国缺铁矿,瑞典铁矿储量丰富。若是德国吞掉丹麦和挪威,则瑞典到德国的铁矿运输路线就打通了,无论是水路还是陆路都非常便利且安全。而且灭掉丹麦和挪威以后,德国相当于完全控制北欧,即没有了来自北欧的后顾之忧,又能建立一个更加安全的海军基地。”
  常凯申看着地图思索一番,点头道:“那苏联呢,苏联的下一步计划是什么?”
  周赫煊指着地图说:“芬兰。”
  常凯申不解道:“为什么是芬兰?”
  周赫煊详细解释道:“首先来看芬兰的历史,这个国家以前是瑞典的一部分。俄罗斯为了夺取出海口,跟瑞典王国打了好几次大仗。这个出口海就是圣彼得堡,现在叫列宁格勒,属于苏联的第二大城市。而为了跟瑞典有所缓冲,俄罗斯就强行把瑞典的东部土地分裂出来,芬兰这个国家由此诞生。总裁现在看明白了吧?”
  常凯申点头说:“芬兰跟瑞典关系亲密,瑞典又跟德国关系亲密。一旦德国拿下丹麦和挪威,苏联的西部国土就被德国半包围了。”
  周赫煊笑道:“确实如此,不但被德国半包围,苏联的海军也会被堵着出不来。特别是列宁格勒,它对苏联极为重要,是苏联的第二大城市。若不能控制芬兰,则苏德两国一旦交战,列宁格勒很容易就能被德国拿下。斯大林早就看到了这点,所以年年都在跟芬兰谈判,以解决苏芬两国的领土争议。但芬兰油盐不进,靠外交手段根本无法解决,那苏联就只剩下武力入侵一途。”
  常凯申感叹说:“看来芬兰也要灭国了,跟波兰是一样的下场。”
  “或许吧。”周赫煊忍不住笑了笑。
  芬兰只是个军事小国,当战争爆发时,陆军只有12.7万人,另有30万预备役人员,10万后备役民兵,以及10万妇女服务队。这几乎已经是全民参战的结果(总人口400多万),连妇女都被组织起来,而且战术思维还停留在一战时期。装备方面更是落后,把侦察机加起来飞机才过百架,子弹只够用两个月,炮弹仅够用三个星期。
  而苏联在战争初期就出动了54万人,结果打起来有些吃力,后期只能再次增兵。
  所有人都觉得芬兰很快就要灭亡,甚至是直接被苏联吞并。
  但这一仗居然打了好几个月,苏联最终惨胜,对外宣称阵亡近5万,受伤近16万。加起来就是苏军伤亡超过20万,这还是缩水后的数据,据索克罗夫后来回忆,苏军的阵亡人数接近20万,伤亡合计在70万以上。
  赫鲁晓夫更是在回忆录里说:“我们损失了上百万人。”
  虽然芬兰打输了,但输得很光彩,这已经是他们能做到的极限。
  事实上,苏联还真没打算吞并芬兰,战前谈判时只想要关键性领土,这些地方是用来防卫列宁格勒的。而且,苏联愿意赔偿两倍的土地,差不多相当于土地交换。
  但芬兰不干啊,那些地盘一旦被苏联拿走,就等于失去了国防屏障,以后苏军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于是就打呗,打得两败俱伤,最终芬兰还是被迫割让了土地。
  正是这一场惨胜,让希特勒坚定了入侵苏联的决心——元首阁下发现苏联是一头纸老虎。
  沈履、马珏和一群学校师生,此时都聚精会神的听着周赫煊分析国际局势。他们无疑是很佩服的,作为一个学者,居然能在中国的领导人面前指点江山,找遍全国也就周赫煊了。
第909章【老冯谋官】
  常凯申又跟周赫煊聊了一番英法对中国的外交转变,才问沈履:“沈秘书是来找我要西南联大办学经费的?”
  沈履连忙拿出一份养鸡报告,说道:“蒋先生,我们是来推广养鸡方案的。”
  “哦,给我看看。”常凯申有些感兴趣了。
  这份报告是农学院的教授写的,沈履特别细心,专门用红笔把重要内容都勾画出来,以方便常凯申进行阅读。
  常凯申很快就读完大概,惊讶地问:“用这种方法养鸡,真的可以迅速产蛋出栏,而且还把成本降低了七成以上?”
  “确实如此,”沈履说,“这种科学养鸡的办法,是周先生最先提出的,然后由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农学院的师生进行实验摸索,西南联大的师生全力配合试验。我们养殖的第一批300只母鸡,半个月前已经有106只开始下蛋,仅用了三个半月时间。而用传统的养鸡方法,至少要4到6个月才能下蛋。最难得的是,科学养鸡不用耗费太多粮食,我们用粪便培育蚯蚓,蚯蚓让鸡吃得饱、长得快,甚至下的蛋都更大个儿。”
  周赫煊接话说:“总裁,我们已经商量好了,不申请任何专利,愿意把这套养鸡方法无偿捐献出来,由中央政府推广到全国。”
  常凯申欣慰道:“诸位做了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啊。放心吧,我立刻责令农林司,全力推广你们的这套科学养鸡方法。”
  自全面抗战爆发以来,国民政府就对农业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
  中央政府内迁到重庆的第二个月,很多机构和官员还在半路上,农业部门就率先做出调整。
  首先,改实业部为经济部,并在经济部设置农林司,主管农林牧渔垦蚕、农村经济和农村合作事项。并将中央直属的所有农业机关进行整合,设置中央农业试验所(中农所)进行统管,从而形成了农业方面的一元化领导。
  国府官员们似乎还觉得不满意,正在讨论把农林司升级为农林部。这个提案已经通过了,但首任农林部长的人选还没定下来——春节过后,老蒋将会钦点陈济棠作为农林部长。
  整个抗战期间,政府农业机构都在不断扩大体量。
  最初农业机构分散于各部门,接着设置农林司和中农所进行统管,然后再单独设置农林部。以后还会在农林部增设粮食增产委员会、垦务总局、中央农业试验所、中央畜牧试验所等机构,对战时农业发展产生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民以食为天,老百姓和士兵总要先吃饱饭,才有力气搞生产、打鬼子啊。
  这道理谁都懂,常凯申和国府官员自然也懂。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00/70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