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校对)第59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98/702

  别看冯玉祥各种拍常凯申马屁,但却时常在日记中抱怨,说蒋先生事事都要管,等于事事都不管。
  冯玉祥是深受其害啊,他当第三战区司令的时候,打起仗来才发现有支炮兵部队不见了。让手下前去打听,得到的消息气得冯玉祥欲仙欲死,那支炮兵居然是奉老蒋命令调走的。
  常凯申作为战时中国的最高军事长官,居然把手插进了一线部队,这让前线指挥官还怎么玩?
  ……
  英法等国之前是希望中日和谈的,在对德宣战以后,立即转为支持中国政府进行抗战。
  这种国际局势的转变,也迫使日本改变了侵华方针,并正式调整战争策略:第一,放弃速战速决,准备长期侵华;第二,严厉斥责前线军官的冲动行为,要求军事行动必须服务于军部策略;第三,为减少消耗而限制战争规模和强度,因为日本财政已经非常窘迫;第四,开始把军事打击重心,朝后方的抗日游击队转移。
  长沙、桂南和宜昌,成为日军突破的重点,其余战线的烈度都减缓下来。
  湖南,长沙。
  第一次长沙会战虽然已经打响,但长沙却显得相对安宁,因为真正的战场在湘北、赣北和鄂南。
  在薛岳将军的指挥下,中国吸取以往的失败经验,终于变得聪明了。中国守军放弃了层层布防的阵地战,转而以部分军队坚守正面阵地,主力迂回逐次打击,集中优势兵力在预定区域围歼敌人。
  张乐平正在长沙画漫画,这位真正的“三毛之父”,被周赫煊和婉容抢了《三毛流浪记》以后,依然是中国漫画界响当当的人物。他在七七事变后就参与了救亡漫画宣传队,如今转战各大前线进行漫画宣传工作。
  漫画的内容,无非是宣传爱国思想,呼吁青年从军报国,告诉民众要坚持到底,同时也为前线将士提供一些娱乐漫画。
  “乐平,有你的电报,是周赫煊先生发来的!”一个漫画宣传队员跑来说。
  张乐平有些纳闷儿:“我不认识周先生啊。”
  那队员笑道:“周先生和冯玉祥将军,准备在重庆创办一本爱国漫画杂志,周先生特意发电向你邀稿。”
  “这是好事啊。”张乐平高兴地说。
  那队员把电报交给张乐平:“周先生还说,想请你给《三毛流浪记》画续集,名字叫《三毛从军记》。”
  对于皇后出生的婉容来说,让她画《三毛流浪记》已经很勉强了,许多时候要请专人编情节,她才能画出表现民间疾苦的流浪故事。现在让婉容画《三毛从军记》,那纯粹赶鸭子上架,还是让原作画家来操刀更合适。
  张乐平已经辗转沪、港、苏、皖、桂、赣、闽、粤诸地,经常到前线跟士兵交流,他是很了解军队和士兵的,让他画《三毛从军记》肯定得心应手。
  张乐平很喜欢《三毛流浪记》,现在被周赫煊要求画续集,顿时乐道:“让流浪儿三毛从军报国吗?这个主意很棒,不愧是周先生。”
第905章【波兰覆亡和长沙胜利】
  德国闪击波兰的战果,让所有人都瞠目结舌。
  波兰被普遍认为是欧洲军事力量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在复国之初就打了一场“苏波战争”,迫使列宁把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割让给波兰,并向波兰支付3000万卢布的经济补偿。
  在遭遇德国入侵的时候,波兰的总兵力为100万人,似乎不比德国的160万军队差到哪里去。
  按照英法两国的预想,波兰至少能支撑两三个月吧,就是100万头猪也要杀很久啊。结果,波兰的兵力都还没来得及展开,就彻底被德军给打懵了,他们率先领教了什么叫“闪电战”。
  仅仅一周时间,波军主力就基本被分割包围,剩下的只看德军如何收拾残局。
  苏联也参与了对波兰的瓜分,但他们宣称是收复主权领土。这就要回到我们前面提到的“苏波战争”,波兰认为那是自己的故土,苏联也认为那是俄罗斯帝国的遗产。
  上一次苏联打输了,领土被波兰拿去,这次则轻松拿了回来。
  至于究竟是谁的领土,早就说不清了。今天是你的,明天是我的,几百年来皆是如此,那片土地就没有消停过。
  波兰看似无辜又可怜,但这个国家也不是省油的灯。
  一战结束时,波兰的三个宗主国——德国、奥地利和俄罗斯全部战败,波兰由此成功复国。列宁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承认波兰独立,也承诺归还波兰领土。但波兰政府却野心勃勃,主动挑起和苏联的战争,妄图建立一个控制乌克兰全境和波罗的海沿岸的大波兰帝国。
  波兰跟德国的领土纷争就不说了,因为说也说不清。就在半年前,德国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时候,波兰不但没有帮忙抵抗,反而趁火打劫侵占了捷克的切欣地区,丝毫不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
  这种落井下石的做法很招人恨,所以在德国入侵波兰的时候,依附于德国的捷克斯洛伐克仆从军非常英勇——叫你丫背后捅刀子!
  而在战场的另一边,苏联军队进攻波兰的时候,当地老百姓也各种带路帮忙,仿佛是迎来了期盼已久的解放。从族群角度来说,这里的很多波兰人根本就不认为自己是波兰人,他们属于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
  即便没有苏联入侵,当地人也是频频叛乱,而波兰政府从始至终都采取残酷镇压手段。
  就这样,苏联拿回了沙俄时代的故土,德国则占领波兰的其他地方,苏德两国配合默契地把波兰给瓜分了。
  英法两国显然没吸取波兰在闪电战中的教训,他们还梦想着苏德在瓜分波兰以后开战。然而屁事都没发生,德国和苏联看上去关系融洽,根本就不按英法写好的剧本往下演。
  希特勒在干什么?
  希特勒在占领波兰半个月之后,就发布了进攻法国、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的密令。但显然时机还不成熟,这些密令属于元首阁下在胜利之后头脑发热的决定,等冷静下来以后,希特勒决定先攻占丹麦和挪威,以保证德国有海上战略基地和瑞典铁矿供应。
  就是在这种国际局势之下,第一次长沙会战结束。
  在长达半个月的迂回战中,双方互有胜负,但都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薛岳的作战策略其实制定得很好,但由于装备的劣势,以及某些部队的糟糕执行力,总是让日军在关键时候突破包围圈。
  不但如此,冲出层层包围的日军,反过来向长沙周边集结。
  常凯申显然毫无守住长沙的信心,他向薛岳发出指示:“如敌取长沙之动态,已经暴露,则我军与其在长沙会战前方作强硬之抵抗,则不如先放弃长沙,于敌初入长沙立足未定之时,即起而予以致命的打击。反攻计划如能布置精密,运用得当,必可取得最大之胜利。”
  这些显然说的都是鬼话,老蒋的真实想法,无非是弃守长沙保存实力,害怕第九战区的部队给一仗打没了。
  薛岳则制定出“天炉战法”,诱使日军到长沙郊区进行反包围,再伺机与来犯敌军进行决战。
  两人几乎天天通电话,说都不能说服谁,老蒋到后来干脆就不接电话了。无奈之下,薛岳只好打电话给宋美龄,让宋美龄转达了自己坚决死守长沙的决心。
  老蒋顿时慌了,连忙打电话给薛岳,让他找个合适时机放弃长沙。结果这次轮到薛岳不接电话,老蒋急得心急火燎,只能派白崇禧到长沙传达命令,但薛岳依旧抗命不尊。
  听说老蒋在重庆都气得拍桌子了,他放言道:“如不遵令立撤汨罗守军,则今后长江以南地区有失,责有攸归!”
  薛岳实在拗不过,只能下令撤退,让出汨罗江防线,日军趁机长驱直入。
  老蒋以为薛岳已经服软遵令,谁知薛岳重新抗命,坚决死守长沙。老蒋只得再派白崇禧去规劝,这次还带上个陈诚,但白、陈二人口水都说干了也劝不动。
  老蒋终于不再反对了,带着赌徒的心理,让薛岳放手一搏,说不定能够打赢呢。
  捞刀河与浏阳河之间的地带,是天然的口袋阵。薛岳把这个口袋形容为天炉,他要把日军扔在炉子里面炼丹,这就是“天炉战法”的名称由来。
  冈村宁次率领大部队钻进口袋里,顿时感觉步步为艰。不仅中国守军英勇奋战,当地民众也爆发出强烈的爱国热情,交通要道被全部破坏且不说,连那些少有的平整土地都被百姓挖了个遍。大雨一下,遍地泥泞,日军的坦克、卡车、大炮、摩托车……纷纷趴窝。
  还打个屁啊,双方都没展开什么激烈交战,冈村宁次就果断下令全军撤退。
  如此情况让薛岳不敢置信,以为日军有什么阴谋,下令各部尾随追击,但不要擅自展开激战。直到日军撤退三日后,薛岳才肯定这是真的,立即让各部队全力打追击战。
  但是为时已晚,日军主力已经撤出口袋阵,中国守军只追杀到少量残余。
  第一次长沙会战就此结束,中国宣称自身伤亡4万余人,日军伤亡3万余人;日本则宣称自身伤亡3600人,国军伤亡4.8万余人。
  不管真实的伤亡数据如何,显然中国胜利了,全军振奋,万民欢腾。
  幸好薛岳一直坚持抗命不遵,否则长沙就直接没了。
  也不能说常凯申太没脑子,事实上整个国军高层都在吵,就连白崇禧都主张弃守长沙。实在是历次会战让高层将领毫无信心,已经被日寇吓破了胆,谁也料不到居然能守住长沙,而且一守就是好几年。
第906章【中国队长】
  第一次长沙会战结束后,华中地区的战局突然静止下来,取而代之的是小规模战斗和频繁空袭。
  日军从各战线和国内调运来的飞机,重新部署在武汉,并加强了机场的防空。接下来,成都、巫山、宜宾和自贡遭到连番轰炸,日本战机似乎怕了重庆,再也不敢来招惹山城。
  但没等重庆人民高兴多久,至10月底,又有数十架日机从东北调到武汉。这些飞机本来布置在东北边境,是用来防备苏联的,现在却把目标对准了重庆广阳坝机场。
  11月2日,中日双方在重庆上空展开激烈战斗。
  在经历了一个多小时的激战后,日本取得惨胜,中国空军损失严重。这次战斗被称为“一一二空战”,此战之后,整个四川地区可升空的中国战斗机只剩下18架。冯庸从美国带回来的飞行员,死得只剩下26人;原空军第四大队的飞行员,也只有12人了。
  没办法,日本飞机越打越多。国力不如人,徒呼奈何!
  重庆再次陷入轰炸噩梦,或许是出于报复,日机在未来一个月内,对重庆进行了九次轰炸。在这些轰炸当中,残存的中国空军奋力阻击,累计击落日机9架,但自身也只剩下3架战斗机。
  直到12月中旬,周赫煊购买的苏联飞机终于运来。首批交货46架,但送到重庆的只有30架,剩下的被分配到其他战区。
  日本虽然飞机生产速度不快,但却源源不断,更从发了战争财的德国那里买来一批波兰飞机。双方在1940年元旦那天,再次爆发空战,互有伤亡,中国飞机被消耗得越来越少。
  战争打的是国力,周赫煊财力再足,也经不起如此折腾啊。
  对于常凯申来说,几乎已经放弃了进口战斗机,因为买再多也会被打光。随后的几批苏联援华飞机,全是买的轰炸机,专门用于抽冷子轰炸日军工事,以配合陆军的战斗。
  在飞虎队正式组建以前,重庆几乎就是一座不设防的城市,任凭日本飞机来去自由。每次但凡添了新的战斗机,必然招来日机集火,不出一两个月就要打得所剩无几。
  当然,这些空战抵抗不是没有意义的,日本飞机在重庆消耗得越多,就越给其他战区的友军减轻了压力。日本财政更是难以支撑,平民生活愈发困难,就看最后谁先承受不起。
  ……
  咱们把时间拨回11月初,周赫煊的小说《黑土》虽然早就完稿,但依旧还在连载当中。他和冯玉祥合办的《兴华画报》,终于出了创刊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98/70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