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校对)第5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09/702

  拳击在擂台上是体育运动,下了擂台才算格斗术,擂台拳击和街头拳击是完全不同的。
  寇运兴可不只会耍大关刀,他打架还是很厉害的。面对明显比他高两个量级的芬兰拳手,寇运兴直接抢中门近身搂抱,使用摔跤技巧破坏芬兰拳手的平衡,再趁机攻打对方的小腹和软肋,一分钟不到就结束了挑战。
  芬兰拳手当场就懵逼了,因为按照拳击规则,别说是使用摔跤技巧,就连搂抱都要被裁判拉开,这样的比赛他根本没打过啊。芬兰拳手第二天派人转告,说寇运兴不按规则比赛,要求重新来过,结果确定了场地和时间,这家伙却自己悄悄回国了。
  这就是拳击运动的劣势所在,后世综合格斗刚刚兴起时,单纯练拳击的全都输得很惨。一遇到近身纠缠和地面技,拳击选手就只剩下被吊打的份儿,拳王阿里还被踢得腿肿住院呢——虽然那更像是闹剧,而非一场严肃比赛。
  经过二十多天的海上奔波,周赫煊和运动员们抵达上海,迎接他们的是数以万计的国人。
第763章【我的民族】
  30年代是有特快专递存在的,特别是国内的那些航空公司,一年到头也没几个乘客,反倒是用飞机送信的业务更吃香。
  到了30年代中期,随着航空公司的竞争日趋激烈,快信的费用大大降低。好多报社稿件和政府公函,都会选择使用特快专递的方式寄送,这些函件往往被扔在客机中顺带送出。
  此等情况也适用于国际快递,比如这次中国记者的奥运稿件,就通过飞机发送到国内刊载,时间大概是……五天。
  当刘长春拿到男子短跑铜牌的消息传出,已经足够让中国人欢呼庆祝。而当游泳队斩获六块金牌的新闻报道出来,整个中国的报纸都疯狂了,各地的人们敲锣打鼓,燃放着鞭炮像过年一样庆祝。
  历史上,中国足球队提前启程,一路打着比赛卖门票筹集经费。他们在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埃及、南非等地不断打比赛,几乎打穿了整个亚洲和非洲,除了两次平局外,其他都是胜利。
  消息传到欧洲,当中国足球队开始跟欧洲队伍比赛时,当地的华侨居然烧香拜佛,日夜向菩萨和妈祖祈求中国队胜利。
  后世的人们很难理解那种心情,这是一个亟需民族自信心的时代。
  周赫煊他们这次回国,在中途港口停留过几次。每次靠岸都有无数华侨自发前来欢迎慰问,他们敲锣打鼓、舞龙舞狮,常常遭到港口管理人员的驱逐,但依旧乐此不疲。
  每个奥运队员都被团团围着握手,全身上下被华侨摸个通透,似乎摸一下奥运健儿就能沾上仙气。
  鸡蛋、香烟、布匹、小吃、咸菜、白酒、水果……华侨们大都不怎么富裕,但却带来五花八门的礼物,二话不说就朝奥运健儿们怀里塞。
  让周赫煊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60多岁的新加坡华侨老太太,在码头摆上祭品和香烛,对着运动员、也对着苍天大海磕头拜了四拜,昏花老眼含着浊泪,用听不太懂的闽南话说:“妈祖保佑,妈祖保佑,中国人现在扬眉吐气了。”
  在那一瞬间,周赫煊喉咙哽咽,难以名状的情绪萦绕在心怀。
  等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这些前来迎接祝贺的华侨,不知有多少把他们的儿子送上战场。
  由于东边和南边的港口被日军占领,国府只能开辟滇缅公路运输国际援助。当时急需大量司机和汽车修理工,无数华侨子弟放弃体面的生活,脱下西装冒着炮火运输物资。他们白天不敢开车,只能晚上关掉车灯,抹黑行驶在陡峭的盘山公路上,一些人不慎开车摔下悬崖牺牲。
  当时滇缅公路上总共有3000多辆汽车,其中1100多辆都是华侨捐献的,而这3000多辆车的司机大部分都是南洋华侨子弟。有1000多华侨子弟死于战火、车祸和疾病,永久长眠在云南国土上,牺牲比例接近50%。
  轮船在新加坡港口停靠时,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给每位运动员赠送了一袋大米、一打菠萝罐头,礼轻情意重。
  不是陈嘉庚抠门儿,他本就属于节俭之人,他家里使用的也是寻常之物,完全没有资本家的奢华。在世界经济危机期间,陈嘉庚的公司积欠银行债务400多万,已经资不抵债了,他却前后筹集90多万元在厦门等地办学。
  据统计,按照80年代人民币和黄金比价来估算,陈嘉庚一生捐出的办学款就高达上亿美元,那可是80年代初的上亿美元。
  南洋华侨支援滇缅公路运输,也是陈嘉庚发起的,他振臂一呼,就有无数华侨把自己的儿子送上抗日前线。
  从欧洲、非洲、南洋到上海,一路上的华侨,带给周赫煊难以言喻的精神洗礼。他从那一张张激动、兴奋、狂喜和哭泣的脸上,感受着这个民族澎湃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奥运会上拿到的那些奖牌,并不仅仅是奖牌,而是对未来沉甸甸的希望。
  上海码头。
  同船的乘客自动站在甲板上,给健儿们让出通道。还没等踏上舷梯,码头上就爆发出震天的欢呼,接着传来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舞狮队伴着锣鼓的节奏飞腾起来。
  奥运健儿们排好队依次下船,被踢断腿的叶北华拄着拐杖下去,由队友们扶着站得挺直。
  国家元首林森亲自前来接风庆祝,跟在他身边的是上海市长吴铁城,以及上海的一众官员和社会名流。
  林森这位元首做得可潇洒,整天最忙的就是收藏赏玩古董,家里放着一堆古玩街淘来的赝品。他虽然不怎么管事,但毕竟是中华民国名义上的最高领袖,亲自来接船的行为让王正廷受宠若惊。
  王正廷昂首挺胸地走到林森跟前,嘶声大喊道:“报告林主席,卑职王正廷,率领奥运健儿凯旋回国。此次奥运会,我国健儿共获得六枚金牌,日本国只有五枚,大英帝国只有四枚,我们的邻国印度只有一枚!金牌榜排在我们前面的,是德国、美国、匈牙利、意大利、芬兰和法国,中国与瑞典、荷兰并列第七!我国健儿在游泳项目上,八次打破世界纪录(银牌的也破纪录了)!我国健儿刘长春,虽只获得短跑季军,却再次打破亚洲纪录!我国健儿靳贵第,被英国拳手恶意犯规受伤,带伤参赛依旧获得第四名!我国的足球代表队,成功打入世界四强,将东道主德国斩于马下!请林主席训话!”
  “好!”
  “中国必胜!”
  “中国亚洲第一!”
  听到王正廷的一番汇报,整个码头都欢呼起来。就连那些搬运货物的码头苦力,此时都乐呵呵的站在远处聆听,而平时苛刻的中国监工并未阻止。
  “好,好,干得好啊!”
  林森接连说出几个好字,笑容满面,老怀大慰,他捋着白胡子说:“我要亲自跟健儿们握手。”
  王正廷连忙让开说:“林主席请!”
  林森首先来到周赫煊面前,握手笑道:“我要先跟明诚握手,你为奥运会出力甚大,我要代表党国感谢你。”
  “林主席谬赞了,鄙人只是摇旗呐喊,真正努力拼搏的还是健儿们。”周赫煊握手之后主动让开。
  也不知是真情流露,还是装出来的,反正林森表面功夫做得很足,他居然取下眼镜擦拭眼泪,然后跟几十位运动员逐个握手。每次握手,他都要问对方的年龄籍贯以及参赛项目,并且说出一番鼓励赞赏的话,把运动员们激动得热泪盈眶。
第764章【夹道欢迎】
  数十位奥运健儿手拿鲜花,斜挂绶带,头戴花冠,站在三辆卡车的车斗中穿城而过。
  每当卡车驶向一条街道,那条街道都会提前响起鞭炮声。道路两旁挤满了前来欢迎的市民,临街的二楼窗户纷纷打开,一个个准备好礼物准备向车上投掷。
  一些小贩穿插在人群当中,吆喝着大声叫卖:
  “卖香烟,卖香烟,正宗的骆驼香烟,奥运健儿抽了有精神!”
  “甜脆可口的大鸭梨,买一斤送奥运健儿,保证回回拿金牌!”
  “明信片,明信片,写给奥运健儿送祝福!”
  “……”
  小贩们的生意很好,一些没有准备礼物的市民,纷纷掏钱购买些小玩意儿。
  “来了,来了!”
  街口二楼的窗户处,一个浓妆艳抹的贵妇大声嚷嚷,回头对佣人喊道:“阿翠,快把我的大洋拿来!”
  在国府进行货币改革后,大洋已经明令禁止使用,但民间依旧在广泛流通。
  只见十多个警察骑着自行车开道,后面跟着五辆小轿车,坐的都是高官和名流。比如林森和周赫煊、吴铁城坐第一辆,杜月笙和他的把兄弟坐最后一辆。
  再后边就是载着奥运健儿的卡车了,他们出现的瞬间,整条街都轰动起来。
  二楼窗户的妖艳贵妇,双手抓着大洋往下面抛。她瞅准一个身材健壮、容貌英俊的运动员,猛地抛出一个花环,尖声大喊道:“达令,爱老虎油!”
  道旁的市民也拼命往车上扔东西,好些人追着卡车疯跑,只求能跟健儿们握手,甚至只奢望能摸一下健儿的腿。
  周璇跟中西女校的同学们站在一起,看到车队过来,立即挥舞着鲜花叫喊:“中国健儿,奥运逞威,打败英国,战胜日本!中华万岁,必将复兴……”
  站她们对面的是圣玛利亚女校,领队的女生连忙说:“快跟我一起喊,别被中西女校抢了风头!”
  张爱玲跟着同学们挥舞手臂,条件反射般喊出:“中国健儿,亚洲第一,屠英灭日,扬我国威!振兴华夏,与国光辉……”
  中西女校的学生领队,立即把铁皮扩音筒塞给周璇:“璇子,你是金嗓子,快唱那首奥运赞歌!”
  当初十九路军在淞沪之战中英勇抗敌,立即有人写诗写歌赞扬,《十九路军歌》广为传唱。宋哲元的部队在长城抗战中打出大捷,也有人写诗写歌,《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更是脍炙人口。
  这次奥运健儿扬威欧罗巴的新闻传出,立即涌现出无数诗歌作品,其中以《奥林匹克健儿歌》最为流行。
  周璇举着铁皮扩音筒,清清嗓子立即欢唱起来:“你们是东方破晓的霞光,你们是打破黑暗的朝阳,奥林匹克健儿们,奋起五千年积蓄的民族力量……看吧,睡狮已经醒来了,迈着雄健步履,向世界发出震天怒响……巨龙正在腾空,祂的光辉闪耀云端,祂的子孙昂首向前……奋飞吧,怒吼吧,中华民族从不曾屈服。先辈啊,同胞啊,我们永不曾放弃,东方古国的骄傲与信仰,始终在炎黄子孙血液里流淌……”
  圣玛丽亚女校的学生们顿时抓瞎,她们可没有金嗓子,只有一个靠文学出点小名的张爱玲。
  圣玛利亚女校的领队连忙说:“我们一起唱,把对面的声音都压下去!”
  张爱玲感觉有些头疼,因为她根本没学过这首歌,只能张开嘴巴混在合唱里划水。
  而对面的中西女校也开始了合唱,圣玛利亚女校是她们的死对头,这关系有点像后世的清华与北大。渐渐的,无数市民也跟着唱起来,在街道上汇聚成一股豪迈洪流。
  车斗里的各种小礼物,已经淹没奥运健儿的脚踝,市民们还在疯狂地往上抛。几十位运动员听着整齐响亮的歌声,看着脚下的礼物,一个个眼眶里饱含泪水,那种情绪甚至比站在奥运领奖台上更加难以抑制。
  “民心可用,民气可振啊!”林森坐在轿车里感叹道。
  周赫煊幽幽地泼冷水说:“只盼国府能清醒一些,别失了民心,丧了民气。”
  “呵呵。”林森笑得有些尴尬。
  街边人群当中混着一个外国女郎,她是《纽约客》杂志的通信记者项美丽,英文名艾米丽·哈恩,即将嫁给新月派诗人邵洵美做姨太太。
  一个半月之后,美国《纽约客》刊登了项美丽的文章: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09/70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