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校对)第4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1/702

  “我们的主和派先生们,他们祈求的和平是怎样的呢?他们想要送给强盗一些粮食,然后说,咱们不打仗,别伤了邻居的和气。但送出去的那点粮食,只够强盗饱腹一两顿,只能让强盗吃得更有力气。该来的强盗,依旧会来!”
  “我也期待和平,但可能吗?”
  “和平的关键,不在中国,中国没有权利选择。和平的关键,也不在日本,日本已经无从选择。从日本开始扩军备战那一天起,他们就走上了对外扩张的不归路。日本已经没法再回头,他们的身后是万丈悬崖,让日本停止侵略,等于让日本人自杀。”
  “主和派的先生们,汪兆铭先生,还有胡适之先生,以及两位先生的支持者们。天亮了,诸位快醒醒吧,别再闭着眼睛说梦话了。美梦再美好,那也是在做梦。别等强盗杀进了家里,你们还躺在睡榻上,被人杀死于梦中。”
  “中日两国之战争,大约明年就会到来。因为日本政府之财力,想要维持现有的扩军备战速度,只能支撑到明年。明年日本若不侵略中国,后年的日本就要经济崩溃。”
  “我只希望,国人放下战和之争,脑子清醒些,思考一下如何抵抗。”
  鲁迅认认真真地把文章看完,忍住咳嗽,自言自语道:“明年,就要打仗了?”
  萧红坐在鲁迅旁边,跟着也读完了文章,难以置信道:“或许是周先生猜错了吧。”
  “如果文章里的数据都是真的,那就应该错不了。”鲁迅无力地靠坐在沙发上。
  事实上,真正关注日本而又有分析能力的,肯定能够推算出大致的战争日期。比如老蒋,早在两年前,就已经预言了战争的准确时间,因为他能够获得许多相关情报。
  再次一级的,无法接触到日本军费数据,但却可以根据日本报纸、日本政策,以及日本民间舆论风向,预感到日本会在未来几年内对外扩张。
  周赫煊的这篇文章,只是戳破了国人的美好幻想而已,揭下了那一块名为侥幸的遮羞布。
  这篇文章没有骂谁,而是用冷冰冰的数字,劈头盖脸的扔到主和派身上,让汪兆铭、胡适和他们的追随者好好看看。
  对于大多数无法得知日本具体情况的国人来说,这篇文章却像一声惊雷,在死寂的晴空中炸响。包括宋哲元和他的将领们,看到周赫煊的文章都震惊不已,想要接受却又难以置信。
  明年,日本真会打来吗?
  全国各大报刊杂志,疯狂地分析讨论周赫煊的文章,而爱国学生也利用暑假再次掀起抗日宣传运动。
  周赫煊这次回国写了两篇文章,前一篇搅动华北局势,后一篇直接轰动全国。
  就连常驻中国的西方外交官,都把周赫煊的文章寄回国,让本国的军事和外交人员仔细研究。
第725章【忽悠到底】
  南京,憩庐。
  常凯申最近心情很好,因为“两广事变”就要彻底解决了。
  所谓“两广事变”,就是广东的陈济棠,以及广西的李宗仁、白崇禧,打着“北上抗日”的招牌,挥兵杀向中央军的地盘,几乎在南边掀起了新一轮大规模内战。
  胡适前段时间跟周赫煊见面时,大骂主战派怀有异心,抗日只不过是挑起内战的噱头。
  事实上,这事儿还真不能全怪两广的军阀们,因为是常凯申率先玩阴招动手。
  我们知道,30年代的国党有三大领袖,一是常凯申,二是汪兆铭,三是胡汉民。这三人在党内威信极大,互相忌惮,不敢彻底撕破脸。
  上一次常凯申和胡汉民撕破脸的结果,是广州成立新的中央政府,而常凯申直接宣布下野。
  终于,胡汉民在5月份病死了,两广军阀们失去政治依凭。
  常凯申由此看到统一南方的希望,他派孙科前往广州吊唁,并借中央大义和统一抗战的名义,要求改组广东和广西地方政府。说白了,就是让陈济棠、李宗仁、白崇禧乖乖投降,把地方军政大权让出来。
  老蒋代表着中央政府,他的这个命令是合理的,但两广的军阀们却不想束手就缚。
  于是,陈济棠、李宗仁、白崇禧奋而起兵,但又不敢直接说攻打中央,只能高举“抗日”旗帜。
  两广的“抗日”很扯淡,居然获得日本人援助。为了支持两广抗日,日本派出大量飞行员进驻白云机场,指导陈济棠的抗日空军,听说还支援了陈济棠一笔抗日经费。
  这就太搞笑了!
  陈济棠的空军不想被日本飞行员指导抗日,直接爆发兵变,几十架广东战机主动飞去投靠中央政府,把老蒋笑得合不拢嘴。
  老蒋在调兵平叛的同时,再次玩起了老本行,利用金钱和官位策反敌将,把张发奎和余汉谋等广东将领收买过来。
  陈济棠瞬间成为光杆司令,气得直想吐血,然后埋怨自己的老哥风水技术不专业。
  陈济棠的哥哥陈维周,是有名的风水术士,他专门去考察了老蒋的祖坟,从而得出结论:蒋家的祖坟,远远不如芙蓉嶂陈家祖坟的龙势。当年洪秀全安葬母亲的时候,就把祖坟选在芙蓉嶂,说这里是出天子的地方。洪秀全只消耗了芙蓉嶂少量的龙气,剩下的龙气可以帮助陈家成就九五之尊,奉化那边的蒋家祖坟只是小儿科。
  嗯,虽然很荒诞,但这就是陈济棠起兵反蒋的最大底气。
  所以说,业务不精,很害人啊。
  现在自己的兵力被老蒋收买大半,陈济棠已经不想再打了,正在派人到南京商谈投诚事宜。只要广东的陈济棠投降,广西的李宗仁、白崇禧也只能撤兵,老蒋可以兵不血刃的拿下广东。
  “委座,周先生来了!”侍从副官报告道。
  常凯申整理衣服,端坐在沙发上说:“请他进来。”
  房门开启。
  常凯申瞥见周赫煊跨入半步,突然起身相迎,笑道:“哎呀,明公,有失远迎,兄弟我得罪了!”
  “岂敢岂敢,委员长呼我表字即可。”周赫煊微笑说。
  常凯申说话的态度因人而异,表面功夫做得很足。就说年初数万学生云集南京请愿抗日,常凯申面对激愤的教授和学生们,说话时一口一个“兄弟”、“兄弟我”,那谦卑和诚恳的语气很是感动了不少学生。
  只要不摆明立场反对常凯申,名气越大的人,常凯申就越表现得尊敬。
  这是个一言不合就拜把子的人!
  此刻,常凯申拉着周赫煊的手说:“明诚为国纾难,帮忙解决了白银危机,又斩获诺贝尔奖,大涨我国人士气,当得起一声‘明公’尊称。”
  周赫煊笑道:“委员长谬赞。”
  两人坐下寒暄几句,聊了些关于诺贝尔奖和奥运会的事情,常凯申突然问:“听说,明诚跟德国总理希特勒先生有交情?”
  “谈得比较来。”周赫煊点头道。
  常凯申又说:“我与希特勒先生神交已久,一直想要当面会晤。在明诚看来,希特勒是个怎样的人?”
  “偏执的艺术家。”周赫煊说。
  “怎么讲?”常凯申问道。
  周赫煊解释说:“希特勒是个很有艺术天赋的人,他年轻时的理想是成为画家,结果被维也纳艺术学院拒绝录取了,这才转而投身政治舞台。”
  常凯申有些意外,问道:“希特勒先生的画技如何?”
  “他擅长并信奉古典主义,”周赫煊笑道,“但欧洲流行的是现代派,以及各种先锋主义,这是他被艺术学院拒之门外的根本原因。事实上,希特勒的画作,虽然谈不上顶级艺术品,但考进维也纳艺术学院绰绰有余。当年希特勒落榜的时候,他就说:维也纳艺术学院没有录取他,世界肯定蒙受了重大损失。”
  常凯申乐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幸好那所艺术学院没有录取希特勒先生,否则德国人就失去了一位伟大的总理。”
  “或许吧。”周赫煊憋着笑。
  “听说,希特勒先生还送了明诚一把手枪,想要留你担任元首顾问?”常凯申又问。
  周赫煊承认道:“有这回事,但被我拒绝了,只收了他亲自设计的手枪。”
  常凯申赞道:“明诚真是栋梁之才,希特勒先生也是慧眼识英雄。明诚你几番拒绝征辟,我知道你不喜欢做官,不如来担任我的私人顾问吧。”
  “算了。”周赫煊摇头。
  “为什么?”常凯申问。
  周赫煊不咸不淡地怼回去:“就怕委座你顾而不问。我的主张是全民结成抗日统一战线,你会采纳吗?”
  “呃,”常凯申尴尬地笑道,“治国是大事,须分清主次。”
  周赫煊说:“国难当头,攘外是主,安内为次。我的观点和委员长刚好相反,又如何做你的顾问?”
  事实上,常凯申邀请周赫煊担任顾问,只不过是看重他的名气而已。人家希特勒都发出顾问邀请了,常凯申不能不表态啊,否则岂不要被嘲笑识人不明?
  还有,最近周赫煊连写两篇文章,表现得太过活跃,常凯申也打着招安的主意。
  常凯申又说:“最近看了明诚的文章,写得很好,特别是战和之论。你文章里的那些数据,是如何得来的?比我的情报还详细。”
  周赫煊对此很头疼啊,只能用老办法来解释:“我是‘共济会’的亚洲区执事。”
  “共济会?”常凯申满头雾水。
  周赫煊忽悠道:“共济会是一个世界性的秘密组织,诞生于1701年,理念是宣扬博爱、慈善和美德精神,终极追求是探寻人类生存的意义。我们的成员有学者、商人和政客,包括日本的一些学者和政客,所以我对日本的某些信息比较清楚。委员长记得几年前的《田中奏折》吗?那就是我通过共济会得到的。”
  对于《田中奏折》,常凯申当年也派人调查过,但没有得到任何的信息。
  常凯申惊讶道:“日本政府也有你们的人?”
  “不错,”周赫煊继续忽悠,“就因为我公开了《田中奏折》,导致日本共济会遭受打击。我们的日本共济会成员,大部分都是文职,这几年日本发动了两次政变,共济会成员被清洗三分之二。所以,对于中日的外交,我们共济会无法帮忙。委员长如果派人到日本仔细打探,你就会知道,共济会已经被日本军部列为非法组织。”
  常凯申又问:“共济会在中国还有其他成员吗?”
  “有,但是不多,包括我在内只有三个,”周赫煊胡诌道,“共济会不是谁都能加入的,中国有资格加入的人并不多。委员长请放心,共济会不是党派,只是一个民间组织而已。比如罗斯福,他以前就是共济会成员,所以我能轻松跟他交流。但自从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后,他就被共济会开除了,因为他的某些政策违反了共济会的利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1/70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