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校对)第4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702

  杜笑山咽了咽口水,问道:“二爷是想……”
  “杀了他!”褚玉凤目露凶光。
第069章【希望小学】
  整个八月,战火连绵。
  北伐军节节胜利,势如破竹,从湖南一直杀到湖北。
  因为北方战场有奉军帮忙,吴佩孚终于能够抽调主力南下。结果还是挡不住,到八月下旬,北伐军顺利攻克岳州,击溃吴佩孚主力部队,兵锋直指武汉三镇。
  所谓“唇亡齿寒”,张作霖看到吴佩孚完蛋,他也终于慌了(高兴死了)。在将冯玉祥击退后,张作霖连忙调兵“支援”吴佩孚,褚玉璞、张宗昌等部都去了南边。而张学良等嫡系部队,则留在北方稳定刚打下来的地盘。
  九月初,奉军骑兵第十四军军长穆春,在占领区横行霸道、胡作非为,甚至还抢劫了一座庙里的金佛,惹得民怨四起。
  张学良奉命前往整肃,穆春手下有个师长叫王永清,听到风声提前埋伏狙击手,只等张学良下车训话时开枪。
  当火车到站时,侍卫队长姜化南察觉气氛不对,主动代替张学良下车训话。结果刚走下车梯,姜化南就被一枪命中太阳穴,随即双方展开枪战,张学良所乘专列被打成了筛子。
  这些老式军阀桀骜不驯,逼急了连张学良都敢杀,可见奉系内部有多不稳固。如此军队别说打日本人,就是对付北伐军都够呛,战事顺利时尚可,一旦呈现颓势,往往就是兵败如山倒的下场。
  战场上的事跟周赫煊没啥关系,他的精力主要放在教育基金会上,九月份希望小学就要正式开课了。
  孟小冬回到北平继续学艺,《射雕英雄传》也已经连载完毕,大结局那天《新天津晚报》被疯狂抢购,街头巷尾尽是讨论郭靖、黄蓉的。
  《射雕》单行本销量早就超过三万册,版税每月一结,周赫煊共收入8000多元(税后)。励力书局又开始积极筹划编校精装本,甚至还专门请来画师制作插图,这次是准备往全国发售。
  希望小学开校前夕,周赫煊还收到《大国崛起》的样书。他翻开一看,顿时哭笑不得。
  《大国崛起》正文还不到40万字,可那几位先生作的序,加起来足足有7万余字。陈寅恪、王国维他们还好些,每人序言只写了几千字,最恐怖的是梁启超,竟发来一篇长达4万字的序稿。
  周赫煊看完序言瞬间无语,梁启超写的哪是序啊,分明就是一篇史学研究论文。他详细分析了《大国崛起》的作史方法,还提到西方近年来的史学发展方向,称赞周赫煊为当代中国最权威的世界史专家。
  梁启超已经不是第一次干这种事了。
  六年前,蒋百里写了本《欧洲文艺复兴史》,也邀请梁启超做序。这本书正文才5万字,结果梁启超的序就写了5万字。估计他自己都觉得太长,只好另写一篇短序,把长序改名为《清代学术概论》单独出版。
  喜欢打麻将的人,真真是惹不起。
  ……
  9月9日,直隶地区30所希望小学开校。
  这些学校中,规模最大的有教员3人,规模最小的仅有教员1人。
  不是周赫煊不想搞得大些,而是穷乡僻壤很少有教员愿意去,并且前来就读的学龄儿童也不多。
  在广大农村地区,几岁的孩子已经属于劳动力,割草、放牛、喂猪什么都可以做。就算希望小学免学费,还提供营养午餐,家长也不同意送孩子来读书。
  特别是女童,更被父母视为赔钱货,送去上学会遭邻里乡亲笑话。
  还有,希望小学才刚刚开办,学校里仅有一年级,老师太多也没课教啊。
  天津东城郊。
  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结束,张学良亲自揭牌,牌匾上刻着“希望小学天津第一学校”十个大字。其中“希望小学”四字为张学良手书,另外六个字则是普通的印刷体。
  校舍是建在荒地上的几间简陋房屋,墙面为土质结构,窗户开得很大,连玻璃都没有,冬天寒风会咕噜噜地往里灌。
  校长叫韩庆东,50多岁的老夫子。他穿着一件长衫,站在土台子上声嘶力竭地喊道:“有请中华希望教育基金会会长张学良先生训话!”
  张学良前几天才遭到刺杀,连身边的侍卫队长都死了。他此刻笑容满面的登台,看着台下十多个孩童,以及同样数量的记者说:“教育是国家的根本,学生是民族的希望。中华希望教育基金会,立足于中国基础教育,宗旨是让全中国的孩子都能读书……你们的教室很简陋,但你们所学的知识却很宝贵,我希望人人都能奋发向上,努力学习,为国家、为民族、为自己而刻苦读书……”
  “啪啪啪啪!”
  一阵热烈的掌声响起,记者们也站在各个角度开始拍照。
  训话结束就正式开课了,十多个学生兴奋地跑进教室,张学良亲手给他们发崭新的课本。
  好吧,这些都属于作秀。
  毕竟张学良还要借此养望邀名,你不能指望他白干。以后但凡“希望小学”的牌匾,上面的校名都是张学良手书,他靠这个就足以让很多人记住了。
  文绣走上讲台,在黑板上写出自己的名字,说道:“我叫文绣,以后就由我来教大家国文,你们可以喊我文老师。现在每个人依次自我介绍,我们先来选班长。”她指着第一排第一个学生说,“这位同学先来。”
  被点名的学生大概七八岁,茫然不知所措,傻乎乎地看着文绣。
  文绣只得耐下心慢慢教,她说:“这位同学应该站起来,说自己姓什么,叫什么,多大年龄了。请起立!”
  那学生终于怯怯的起身道:“我叫陈德旺,今年9岁。老师,我可以坐下了吗?”
  “很好,下一位同学。”文绣点头说。
  第二个学生聪明伶俐,语速奇快道:“我叫张小五,今年七岁,家住在城东XX胡同。我会写自己的名字,数数能数到100,报纸上的字我也认识几个。老师,我说完了。”
  文绣对这个学生非常满意,她问:“张小五同学,你以前读过书吗?”
  “老师,我没有读过书,但我卖过报纸,”张小五指着门外观看授课的周赫煊说,“那位先生我见过,我还卖了几本《射雕英雄传》给他。”
  周赫煊哑然失笑,终于也认出这个张小五,正是以前在街上遇到的报童。
  等所有学生自我介绍完毕,文绣拍手说:“我提议张小五同学担任班长,同意的请举手。”
  呼啦啦举起一大片,这项任命算是通过了。
  文绣已然进入状态,微笑道:“很好,现在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一课,跟着老师朗读……”
  “我是中国人。”
  “我是中国人。”
  “我生在一个伟大的国家。”
  “我生在一个伟大的国家。”
  “我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我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听着学堂里的朗朗读书声,周赫煊笑了,笑容很灿烂。他终于为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真正贡献出一份力量。
第070章【惨案】
  上午授课完毕,学生们没有放学回家,而是来到隔壁的食堂排队就餐。
  厨娘是从附近请来的农妇,每月薪水1元,专门负责给师生们做饭。营养午餐没有牛奶,只是普通的家常菜和白面馒头。即便如此,学生们也吃得津津有味,抱着沾油的餐具舔了又舔,干净溜光都不用再洗碗筷了。
  就在记者们拍照时,周赫煊突然问:“咦,六帅呢?”
  冯庸说:“六子已经走了,他还要去北边掌军。”
  周赫煊笑道:“你倒是清闲。”
  “没办法啊,空军太精贵,老帅根本不舍得用,”冯庸自嘲道,“我现在就一整天吃白饭的司令,闲得骨头都生锈了。”
  周赫煊说:“走吧,我们也回去。”
  冯庸看着那些肚皮饱胀、脸上洋溢着幸福笑容的小孩子,感慨道:“我活了二十几年,今天才终于感觉自己是在做事。”
  “哈哈,彼此彼此!”周赫煊笑道。
  两人乘坐黄包车返回租界,路过英租界的时候,突然看到有大批学生在游行示威。他们举着横幅标语,挥舞旗帜高喊口号,浩浩荡荡的朝英国领事馆前进。
  “打倒英帝国主义!”
  “严惩凶手,抗议干涉!”
  “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
  “……”
  英租界军警很快赶来,将游行的学生堵在街上,一时间场面变得极为紧张。
  周赫煊对此无能为力,他和冯庸都只能站在旁边看热闹。学生们正处于热血激愤状态,根本就别想劝动,至于租界军警,更不会听周赫煊的指挥。
  不止天津,如今全国各地都在闹游行。
  起因是国民革命军北伐,不顾列强的调停干涉,接连占领长江中下游地区。这些都是英国的传统势力范围,打起仗来损失很大,英国佬终于坐不住了,出动军舰在长江流域寻衅滋事。
  刚开始的时候,英舰和商轮利用其巨大吨位,以浪沉中国木船、淹死中国人取乐。只长江流域万县段,三个月内就淹死40多人,有4艘中国民船被撞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70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