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校对)第42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5/702

  “什么提前两三个月?”孟小冬问。
  “没什么,”周赫煊笑了笑,转开话题,“走,我们去好莱坞,参观薇薇安他们拍戏。”
  孟小冬高兴道:“好啊,卓别林先生还说要请我吃饭呢。”
  周赫煊望着窗外的天空,阴云密布,眼看着就要下雨。他真是不想再掺和国际外交了,心累,国内的大佬们添堵,国外的大佬们贪婪,夹在中间根本没法做事。
  至于骄傲自大的英国人,都吃屎去吧,等美国站出来摘果子的时候,他们连哭都哭不出来。
  一群短视的垃圾!
第641章【大萧条下的好莱坞】
  有人讲,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成就了美国好莱坞。
  这种说法是对的,也是错误的。
  当大萧条刚刚降临时,美国人的口袋里还有点钱,但生活更加困难了,于是出现三种主流娱乐方式:第一,看书,花1美元购买书籍,足够看半个月;第二,看电影,30美分能在电影院里享受一两个小时;第三,啪啪啪,这导致周赫煊的避孕套生意越做越大。
  于是乎,在1930年的时候,美国图书市场和电影市场都迎来了奇怪的繁荣景象。
  但到了1931年,随着经济大萧条的加剧,美国的图书市场和电影市场迅速崩溃,因为人们连买书和看电影的闲钱都没了。
  很多人依旧选择用看书来打发时间,但却不是自己花钱买书,而是到图书馆或者书店里免费看书。而美国电影院的观影人次,也较前一年下降了12%,这还是电影票价从30美分降低到20美分的情况下。
  1932年是美国电影最糟糕的一年,每周观影人次暴跌到1500万——1930年的巅峰是每周8000万人次。
  于是乎,收听免费广播成为美国最最主流的娱乐方式,随着收音机价格暴跌50%,美国超过60%的家庭都购买了收音机。
  至于电影行情嘛,已经在1933年跌到谷底。特别是罗斯福刚刚做总统的时候,他宣布一周有4天银行休息日,这对稳定政府财政是有效的,但对电影产业却是个致命打击,当时全国的电影院都倒霉了,电影公司甚至拿不出钱来给员工发工资。
  超过五分之一的电影从业人员失业,派拉蒙直接关闭了长岛摄影棚,无数身无分文的群众演员流落洛杉矶街头,这几乎成了全国性的丑闻。
  好莱坞几大巨头当中,只有米高梅还能保持盈利,其他公司全部陷入严重亏损状态。
  为什么又说大萧条成就了好莱坞呢?
  关键人物还是罗斯福。
  在罗斯福颁布工业振兴计划后,美国娱乐业开始渐渐复苏,美国普通百姓又开始有点闲钱了。但人们手里的闲钱依旧不多,只能选择廉价消费活动,于是人们纷纷走进电影院,这时美国电影平均票价已经下跌到15美分。
  只在罗斯福新政的第二年,就有1000多家电影院重新开张,派拉蒙和福克斯等好莱坞巨头也扭亏为盈。
  1935年2月中旬,当周赫煊来到好莱坞的时候,已经看不到丝毫经济危机的影子,这里比美国的其他地方复苏得更快。
  环球影业甚至买下半个山头做片场,光是摄影棚就有10多个。米高梅更是壕气十足,因为这家公司在30年代中期,已经成为好莱坞第一大巨头,属于可以一个打十个的存在。
  去年费雯丽跟着周赫煊访美,凭借京剧表演迅速走红,米高梅瞅准形势立即下手,高薪签下费雯丽并让她出演了一部电影的女二号。
  与此同时,米高梅再次提出要购买《泰坦尼克号》的电影版权。周赫煊对此表示同意,但附加条件是必须让费雯丽担任女主角,双方愉快地达成了交易。
  事实上,自从《泰坦尼克号》风靡美国后,就有多家电影公司想要购买版权。但随着美国电影行业的萧条,所有公司都放弃了这个想法,因为《泰坦尼克号》这部影片投资太大,很容易血本无归。
  即便是风头最盛的米高梅,也只有在电影行业复苏后,才敢提出《泰坦尼克号》的拍摄计划。
  占地一万平米的超大型摄影棚,内部被挖出个大水池,水池里还几个巨大的轮船模型,包括沉船、落水等镜头都要在这里拍。至于舞会、宴会等室内戏,则要在另一间摄影棚拍摄,全部由人工搭景完成。
  听说米高梅拍摄《泰坦尼克号》的预算是200万美元,其中付给周赫煊的版权费就有5万美元,这在1935年属于难以想象的大投资。
  但米高梅就是有这种气魄,人家公司刚刚成立的时候,就投拍了一部历史大片《宾虚》,投资预算吊打当时所有同行。在大萧条期间,米高梅也是美国唯一能盈利的电影公司。
  一句话,不差钱!
  周赫煊和孟小冬刚刚来到摄影棚外边,立即就有人过来阻止:“先生,女士,这里禁止参观,请你们立即离开!”
  周赫煊指着摄影棚外的“泰坦尼克号”标志,笑道:“我是这部电影的小说原作者,女主角是我朋友。”
  那员工立即瞪大双眼,然后迅速地握住周赫煊的手,激动道:“你好,周先生,我是你的忠实书迷,非常荣幸与您见面!”
  周赫煊问道:“我可以进去吗?”
  “当然,”那员工说,“不过我要跟导演说一声,请稍等!”
  《泰坦尼克号》的导演叫查尔斯·布兰比,一个有点小帅的中年大叔,他正是历史大片《宾虚》(初代版)的导演,五年前还导过一部电影叫做《上海游轮》。
  查尔斯·布兰比热情地说:“周先生,你好!我叫查尔斯·布兰比,你可以叫我查尔斯。”
  周赫煊笑道:“那太巧了,我的英文名也叫查尔斯,你也可以这样叫我。”
  “哈哈哈,”布兰比的笑声有点魔性,“那我还是叫你周先生吧。”
  周赫煊又介绍道:“这是我的妻子孟小冬。”
  布兰比立即说:“我知道,伟大的远东戏剧艺术家。你好,孟女士!”
  “你好。”孟小冬落落大方的握手。
  布兰比问道:“两位是要来探班吗?我们正在拍那场穷人舞会。”
  周赫煊点头道:“是的,打扰了。”
  布兰比把他们带进摄影棚,这个摄影棚同样很大,分隔成不同的拍摄片场。
  来到其中一间拍摄场,掀开厚厚的棉布门帘进去,立即就置身于另一个世界。这里被布置成阴暗的低等舱,数十个群众演员穿着穷人衣服,旁边还摆放着许多电影拍摄器材。
  费雯丽正在跟一个男演员排练对戏,两人随着音乐节拍跳舞,其他群众演员也载歌载舞放声欢笑。
  周赫煊诧异的看着那个男演员,居然是好莱坞电影皇帝克拉克·盖博,实在是太巧了。历史上,费雯丽也是跟克拉克·盖博搭戏,两人合作完成了经典影片《乱世佳人》。
  不过想想也很正常,克拉克·盖博此时已经拿了奥斯卡影帝,而且还是米高梅的绝对一哥。米高梅耗费巨资拍摄《泰坦尼克号》,必然要让克拉克·盖博来坐镇,这位是票房的保证。
  只不过嘛,历史上的费雯丽和克拉克·盖博,两人是互相仇视看不顺眼的,也不知道他们现在相处得如何。
  副导演拍了拍手,示意众人停下,专业的歌舞指导站出来说:“薇薇安,你要表现得欢快一点,你的舞步收得太紧了。”
  “好的,我会改正。”费雯丽点头道。
  查尔斯·布兰比喊道:“薇薇安,过来一下!”
  费雯丽扭头看去,脸色露出喜色:“煊,冬冬,你们不是在纽约吗,怎么到好莱坞来了?”
  周赫煊上前给了她一个拥抱,问道:“感觉怎样?”
  “一切都还好,”费雯丽低声吐槽说,“只有盖博比较混蛋,那真是个让人讨厌的家伙,我不止一次想要扇他的耳光。”
  “哈哈。”周赫煊乐坏了。
  不管如何改变历史,世界线总是回到它该有的样子,满满的恶意啊。
第642章【膨胀的电影皇帝】
  克拉克·盖博已经从别人的口中知道,周赫煊就是《泰坦尼克号》的小说原作者。但他却没有主动过来打招呼,而是皱起了眉头,一脸不耐烦的表情——他讨厌有人来探班,讨厌被无关紧要的人影响拍摄进度。
  历史上,克拉克·盖博与费雯丽闹得不愉快,起因就是费雯丽的丈夫经常到剧组探班。恰好,那家伙还跟克拉克·盖博一样,都是好莱坞大明星,颇有些来剧组抢风头的味道。
  于是克拉克·盖博就公报私仇,故意在拍摄时发脾气,还找各种理由把费雯丽的丈夫赶走,导致他与费雯丽的关系越来越僵。
  就在周赫煊、孟小冬、费雯丽三人聊天时,克拉克·盖博独自走到旁边,躺在他的专人椅子上睡觉,连看都懒得看周赫煊一眼。如果换成美国大作家,克拉克·盖博肯定不敢摆谱,但周赫煊是亚洲人……呵呵。
  此时的好莱坞,是极度排外并歧视黄种人的,甚至这种歧视写进了美国法律。根据1850年通过的《反异族通婚法》,衍生出相关规定:亚洲演员不得在电影中与欧美演员接吻。
  赤裸裸的种族歧视!
  早在十年前,华裔女演员黄柳霜就已经名声大噪,凭借一个配角广受美国观众喜爱,名字还被美国杂志赋予了诗意——“凝霜的黄柳”。
  可惜黄柳霜是个华裔,是亚洲人,名气再大也只能演配角。甚至她连正常配角都捞不到,渐渐沦落到只能演乞丐、娼妓、小偷和偷渡者等角色。
  或许在好莱坞电影人的眼中,亚洲人就应该是乞丐、娼妓和小偷——包括日本人在内。
  “威廉,你过来一下!”查尔斯·布兰比喊道。
  克拉克·盖博只好不耐烦地走过去,两手插在裤兜里,问道:“导演,有什么事吗?”
  查尔斯·布兰比介绍说:“周先生,这是男主角的饰演者克拉克·盖博。威廉,这位是《泰坦尼克号》的原作者周赫煊先生。”
  “你好,盖博先生,”周赫煊非常有礼貌地说,“我在中国就看过你的电影。”
  克拉克·盖博表现得有点惊讶,握手道:“是吗,中国居然也可以放映电影?”
  周赫煊笑了笑,挑眉道:“中国不仅可以放映电影,中国人还会拍电影和写小说。阁下现在拍的这部影片,就出自于中国人之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5/70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